諸稽郢行成於吳原文翻譯及作品欣賞

諸稽郢行成於吳原文翻譯及作品欣賞

  【作品介紹】

  《諸稽郢行成於吳》講的是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大敗越軍於夫椒,但卻允許越王句踐議和,保留了越國。此後,夫差再度興兵攻討越國。越國起而對抗,但又慮實力不敵,句踐於是採納文種計謀,派諸稽郢再去向夫差求和。諸稽郢不惜卑辭厚禮,去迎合夫差驕狂的心態。越國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等待復仇的時機。因而,諸稽郢言詞雖然巧妙婉轉,但越國自強之心和譴責吳國之意已隱藏於字裡行間,如“孤不敢忘天災”,“君王不察”,“狐埋之而狐搰hú之,是以無成功”,“是天王之無成勞也”,“唯天王秉利度義焉”,等等,這些語言皆值得玩味。

  【原文】

  《諸稽郢行成於吳》

  出處:《國語·吳語》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①,越王句踐起師逆之江②。

  大夫種乃獻謀曰③:“夫吳之與越,唯天所授,王其無庸戰④。夫申胥、華登簡服吳國之士於甲兵⑤,而未嘗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

  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廣侈吳王之心。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越王許諾,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寡君句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敢私告於下執事曰:昔者越國見禍,得罪於天王。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今句踐申禍無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邊陲之小怨,以重得罪於下執事?句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句踐請盟。一介嫡女,執箕帚以晐姓於王宮;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春秋貢獻,不懈於王府。天王豈辱裁之?亦徵諸侯之禮也。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雖四方之諸侯,則何實以事吳?敢使下臣盡辭,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註釋】

  ①吳王夫差:吳王闔閭的兒子。姬姓。魯定公十四年,吳伐越,被越國打敗,闔閭傷足而死。後三年,吳王夫差報仇,在夫椒打敗了越國,越國大夫文種向吳國求和,吳國答應了。這次,吳又起兵伐越。

  ②勾踐:越王允常的兒子。逆:迎戰。

  ③大夫種:即文種。

  ④庸:用。其,語氣詞。

  ⑤申胥:即伍子胥,楚大夫伍奢的兒子,名員。楚平王七年伍奢被殺,伍子胥逃到了吳國,幫助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不久攻破楚國,以功封於申。所以又稱申胥。華登:宋司馬華費遂的兒子。華氏在宋作亂失敗,華登就逃到吳國,做了吳國的大夫。

  【翻譯】

  吳國國王夫差起兵討伐越國,越國國王句踐起兵在江上迎戰他。

  (越國)大夫文種就獻計謀說:“吳國和越國都是上天授予的,國王您不用打仗。伍子胥、華登讓吳國的貴族青年穿上簡單的服裝在軍營中當兵,因此(他們)的軍隊沒有失敗過。只要有一個人善於射箭,就有上百個人(跟著)射箭,(我們)沒有勝算。謀劃就必須預先料到能成功,然後才去實行它,不可隨意下達命令。國王您不如(這邊)擺下兵陣,(另外)約見對方講和,來使他們的民眾高興(不打仗當然高興),來增強吳王自高自大的心理。我用卜卦來請問老天。上天如果拋棄吳國,必定吳王同意我們講和並不滿足於戰勝我們,還必然貪心地有稱霸諸侯的心啊。(這樣)就會使他的民力竭盡和民心不振,(這是)上天奪去它的食物,(我們)安全地收拾殘局,(吳國)就沒有存在的命了啊。”

  越王同意了,就命令諸稽郢到吳國去求和,(諸稽郢)說:“我國國王句踐派出的下國的.臣子郢,不敢張顯地拿著錢財禮物來(給您)行禮,我斗膽私下告訴您的屬下說:從前越國自取其禍,得罪了天王。天王親自移(您的)高貴的腳趾(來踐踏鄙國土地),來使句踐知道辜負了您,然後有寬恕赦免了他。君王您對於越國來說,那是使死人活過來讓白骨上長肉啊。我國國王(句踐)不敢忘記天災,同樣不敢忘記君王的大的賞賜啊!如今句踐無善德再次取禍,(我們)草野粗鄙之人,那敢忘記天王您的大德呢,而想著邊陲上的(一些)小衝突,來再次得罪您的部下呢?句踐率領幾位老臣,親自來認這重罪,在邊境上叩頭。現在君王您不知道(實情),盛怒之下帶著兵,來摧殘和討伐越國,越國本來就是(吳國的)納貢獻物的封地啊,君王您不用鞭杖來使喚我們,卻屈尊用軍隊用對付敵國的號令啊。句踐請求結盟。(我)有一個嫡親的女兒,願意將她送給天子讓她在(您的)王宮裡做個拿掃帚撮箕的人;(還)有一個嫡親的兒子,(讓他)做一個捧盥洗用具跟隨您任意驅使的人;春秋兩季的進貢,對送往王府的決不敢怠慢。天王您是不是給他(句踐)一個裁定呢?這也是征討諸侯的慣例嗎。有諺語說:‘狐狸剛埋下又挖起來,因此無法成功。’現在天王您既然分封確立了越國,公開傳聞了天下,卻又要割除它,這樣天王您就沒有成績啊。那麼四方的諸侯,該按照什麼來侍奉吳國呢?(句踐)斗膽派在下該說的全說了,惟有請天王按照利益衡量義來定奪啦!”更多文言文學習文章敬請關注“詩詞網文言文閱讀”的古文觀止欄目。

  【解析】

  春秋末年的吳、越兩國,經常發生戰爭。越國知道自己的力量暫時敵不過吳國,於是派諸稽郢向吳國求和,作為緩兵之計,諸稽郢的求和辭令,主要是利用和助長吳王夫差驕傲自大的心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