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賣駿馬譯文

戰國策賣駿馬譯文

  《戰國策賣駿馬》揭示了我們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別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藉助或冒用權威之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譯文內容,歡迎檢視!

  譯文

  有個人賣駿馬,一連在市場上站了三天,沒有人感覺到他的馬的存在。(他便)前往拜見伯樂說:“我有駿馬要賣,一連在市場上站了三天,沒有人跟我問價。請您繞著圈看看馬,(假裝要)走了又回頭看看馬,我願意付給你一天賣馬的錢。”

  伯樂便繞著圈看看馬,(假裝要)走了又回頭看看馬,一天(那人)馬的價錢漲了十倍。

  註釋

  1、比:副詞,連線地。

  2、莫:沒有誰。

  3、知:知道,瞭解。

  4、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謙稱自己為“臣”。

  5、旦:天。

  6、立:站立。

  7、於:在。

  8、言:交談。

  9、願:希望。

  10、還:音義通“環”,圍繞,轉圈子。

  11、顧:回頭看。

  12、一朝之賈:一天的價值;賈:通“價”,這裡指報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 ,於是 。

  14、去:離開。

  15、顧:回頭看。

  16、之:代詞,這裡指千里馬。

  17、一旦:這裡是“一天”的`意思。

  18、見:拜見,謁見。

  19、子:代詞,代指伯樂。

  20、一朝之費:一天的花費

  寓意

  有的人確有真才實學,但不一定能得到賞識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樂這樣的人來發現和舉薦。駿馬待伯樂至而增價,說明權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別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藉助或冒用權威之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出處

  賣駿馬選自:劉向的作品《戰國策》。

  《戰國策》又名《國策》,相傳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的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人有賣駿馬者”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