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桑雜類譯文註釋
《齊民要術》桑雜類譯文註釋
【原文】
《齊民要術》:椹熟時,多收,曝幹之,凶年粟少,可以當食。《魏略》曰:楊沛為新鄭長。興平末,人多飢窮。沛課民益畜幹椹,收萱豆:閱其有餘,以補不足,積聚千餘斛。會太祖西迎天子,所將千人皆無糧;沛謁見,乃進幹椹,太祖甚善。及太祖輔政,超為鄴令,賜生口十人,絹百匹,既欲勵之,且以報幹椹也。今自河以北,大家收百石,少者尚數十斛,故杜、葛亂後,饑饉薦臻,惟仰以全軀命,數州之內,民死而生者,幹椹之力也。
《務本新書》:桑椹:平時以棗、椹拌餡,煿餅食之,甜而有益。
椹子煎:採熟椹,盆內微研;以布紐汁,瓷器盛頓。晝夜露地放之,四十九日。以湯點服,明耳目,益水藏,和血氣。或加蜜少許,石器同煎亦可。病諸瘡疾,作膏藥貼,神效。
桑螵蛸,桑根白皮,皆入藥用。
桑皮抄紙:春初刳斫繁枝,剝芽皮為上;余月次之。
桑木為弓弩胎,則耐挽拽。
桑莪,素食中妙物。又“五木耳”:桑、槐、榆、柳、楮是也。桑、槐者為良。野田中者,恐有毒,不可食。
【譯文】
《齊民要術》:桑葚成熟時,多多采收,曬乾(收藏);荒年糧食不夠吃,可以充飢。《魏略》說:楊沛任新鄭縣縣官。漢獻帝興平二年末,百姓多挨飢受餓,生活窮苦。楊沛叫百姓多收藏幹桑葚,採集野萱豆,並進行檢查,凡蓄積有多餘的,一律收集(入官),準備補助不足,總計收集起來千多斛。這時適逢魏太祖(曹操)出兵千餘人,西去迎接皇帝,沒帶軍糧。楊沛迎接拜見太祖時,遂將幹桑葚獻上。魏太祖對楊沛的做法甚為稱道。後來太祖作了丞相,破格提拔楊沛任鄴縣令,賞給奴僕十人,絹一百匹。這一方面是為了獎勵他,同時也是為了報答他的幹桑葚。今黃河以北,人多的家庭,收藏(桑葚)多至上百石,少的也有數十斛。故杜、葛兵亂以後連年饑荒,百姓全靠幹桑葚維持活命。幾州地方的百姓能夠死裡逃生,皆為幹桑葚的功勞。
《務本新書》:桑葚:平日,用棗和桑葚拌成餡作烤餅,吃著又甜又有益處。
葚子煎:採收成熟的桑葚,放在盆中研破,用布絞取桑葚汁液,用瓷器盛放;白天和夜晚,放在露地,四十九天以後,用滾開水沖服。明耳目、益水藏、和血氣。或加上少量蜂蜜,放在石器中煎熬也可以。患各種瘡病時,用(桑子煎)作成膏藥貼患處,有奇效。
桑螵蛸、桑根白皮,皆可作藥用。
桑皮抄紙:春初科伐桑樹上過多的枝條,剝取桑皮連同芽眼用來造紙為最好,其餘月份(剝取的桑皮造紙)較次。
桑木做成的gōng弩內胎,耐挽拉。
桑莪,是素食中的佳品。桑、槐、榆、柳、楮等樹上長出的.五種木耳當中,只有桑樹和槐樹上生長出來的為上等。田野中生長出來的,恐怕有毒,不可食用。
【註釋】
①本題專講與桑有關的雜事。
②引自《齊民要術·種桑柘第四十五》。個別無關緊要的字的差別、不出校記。
③以下大段引用《魏略》文見《三國志·魏書·賈逵傳》裴松之注。
④萱豆:又名“稽豆”,是一種野生豆,李時珍指為“黑小豆,小科細粒,霜後乃熟”。
⑤生口:指俘虜、奴隸,或被販賣的人。
⑥今:原作“令”,殿本亦作“令”。據《齊民要術》改作“今”。
⑦杜、葛之亂:杜洛周、葛榮之亂,乃為後魏孝明帝時事,發生在公元525年。
⑧煿:音博,《集韻》:“同爆,火幹也”。煿餅,或為烤燒餅之類。
⑨露地:北方方言,山東民間稱室外為“露地”。
⑩水藏:“藏”,與臓通。“水臓”,指泌尿系統。《本草綱目》說“桑椹,利水氣消腫”,並附有治水腫脹滿方等。
桑螵蛸:螳螂的子房。李時珍說:螳螂的子房名螵蛸者,其狀輕飄如綃也。村人每灸焦飼小兒,雲“止夜尿”。
抄紙:今稱“造紙”。抄,取也。
gōng弩胎:“胎”是弓的中心部,指桑木做成的弓胎。古時造弓的技術,見於《周禮·考工記》的“弓人條”。“弓人”為弓,必聚六材,桑木胎僅其中之一,此外還要有角、筋、絲、漆、膠等材料,方可做成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