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禕傳》原文及譯文

《王禕傳》原文及譯文

  原文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嶽立,屹有偉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巖並薦,不報。隱青巖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徵江西,禕獻頌。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創禮賢館,召置館中。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斂當減。”太祖嘉納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教大本堂,經明理達,善開導。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五年正月議招諭雲南,命禕齎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曰:“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不欲殲於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悔無及矣。”梁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徵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王不得已出禕見之,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餘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

  (節選自《明史-王禕傳》)

  譯文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年時反應靈敏,很聰慧,等到成年後,身材高大,氣度非凡。他目睹元朝政治衰敗,就寫了七八千字的文章呈送當時的宰相。危素、張起巖一同推薦了他,沒有得到答覆。後來他隱居在青巖山,著書立說,名氣一天天大了起來。明太祖征討江西的時候,王禕獻上了頌詞。太祖高興的說:“江南有兩位大儒,是您和宋濂。學問淵博,您不如宋濂。才思雄健,宋濂不如您。”太祖創設了禮賢館,把王禕召入,安置在館中。又多次提拔,升到侍禮郎的職位,負責記錄皇上的日常起居情況。任南康的.同知府事,有很多好的政績,太祖賜給他黃金帶,非常寵愛他。太祖即將登位,召王禕來到身邊,與他一起商議登基大禮的儀式。洪武元年八月,王禕上奏:“祈禱上天賜予長壽的要訣,在於存有忠厚之心,為政寬大,效法自然規律,應順百姓之心。嚴厲的政治,只能施行一時,不能作為長久的政策。浙西已經平定了,全國徵收的賦稅應當減少。”太祖接受了王禕的建議,誇獎了他,然而沒有完全聽從他的建議。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王禕和宋濂為修史的主管官員。王禕對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很熟悉,編撰時,刪除煩瑣雜亂的內容,在著述上花了很大的力氣。

  《元史》編撰完成後,王禕被提拔為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皇上的命令到大本堂陪太子讀書,他對儒家經典和闡述的道理了解非常透徹,能循循善誘。皇上在朝廷上召見他問話,必定賜他坐下應答,他不慌不忙地與皇上閒聊。洪武五年正月,朝廷商議招降雲南,派王禕帶著詔書前往。王禕到了雲南就吿諭梁王,應該趕快把版圖歸還給朝廷兵部職方司,否則天朝討伐的兵馬早晚會到來。梁王不聽,沒有把王禕安排在招待使者的館舍住下。過些天,王禕又吿諭梁王:“朝廷因為雲南百萬生靈,不想用軍隊來殲滅你。如果你倚仗雲南路途險遠,抗拒朝廷明明白白的命令,後悔就來不及了。”梁王害怕,屈服了,當即讓王禕改住招待使者的館舍。正逢元的殘餘勢力派脫脫到雲南徵收糧餉,他用恐嚇的語言威脅梁王,一定要梁王殺了王禕。梁王不得已讓王禕出來見脫脫,脫脫想要王禕降服,王禕斥責他說:“上天已經終結了你元朝的命運,我朝實實在在已經取代了元朝。你元朝一點點沒有燒完的餘火,還敢與日月爭光明嗎?況且我與你都是使者,我怎麼會被你降服!”有人勸說脫脫:“王公向來享有很高的名望,不可加害於他。”脫脫捋起衣袖說: “今天即便他是孔聖人,從道義來說,我也不能讓他活著。”王禕看著梁王說: “你殺了我,天朝大兵緊跟著就會到來,你轉身之間就要大禍臨頭了。”王禕就這樣遇害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