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經十三篇原文及翻譯

棋經十三篇原文及翻譯

  棋經十三篇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的著作。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棋經十三篇原文及翻譯,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論局篇第一

  原文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分而為四,以象四時。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局之線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罫。局方而靜,棋圓而動。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傳》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譯文

  萬事萬物的數量,總是從一開始。圍棋的路數,總計為三百六十一。所謂一,這是其他數產生的依託,把握了這個根本才能控制四方。所謂三百六十,這是模擬周天的數目。分成四個角,這是模擬四季的數目。每角各分九十路,這是模擬每一季的天數。周圍七十二路,這是模擬時令的變化。枯棋三百六十,白子和黑子各佔一半,旨在仿效陰陽。棋局的線、路叫做棋盤,線、路交錯所構成的方格稱之為拐。棋局是方形的、靜態的,棋子則是圓形的、運動的。從古到今,對弈中從未出現過相同的棋局。文字記載:“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所以,棋手應該用意深微,考慮周密,以探求勝敗的原因所在,只要這樣做了,就能夠達到前人未曾達到的水準。

  枯棋:〈玄玄棋·棋經十三篇〉嚴德甫、晏天章注:“枯棋,韋宏嗣〈博弈論〉有‘枯棋三百’之語,其義不詳。或曰,古者棋局棋子,皆以木為之,故曰枯棋。”

  得算篇第二

  原文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戰未合而算勝者,得算多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也。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

  所謂圍棋,以常規的方式形成態勢,以隨機應變的機智制服敵手,所以必須胸有成竹並體現在佈局上。雙方還未交手而計策佔上風的,他得勝的可能性就大;反之,計策處於劣勢的,得勝的可能性就小。雙方已經交手而不能判斷勝負的,只能說是沒有謀略。兵法上說:“多謀者勝,少謀者不勝,何況沒有謀略呢?”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勝負是一目瞭然的。

  權輿篇第三

  原文

  權輿者,弈棋佈置,務守綱格。先於四隅分定勢子,然後拆二斜飛,下勢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近不必比,遠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論,後學之規,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譯文

  對弈佈局一定要遵守棋理,雙方先四角各落勢子,然後拆二斜飛守角,一般通用棋理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如與能接應的棋子相呼應則可以拆五,近落子不要密,遠不要太疏,以上都是歷經很多代職業棋手的研究的棋理,是後學圍棋者的標準教材,現有否創新突破就不知道了,(詩經)裡說:做人做事沒有人不肯善始,但是很少有人善終。

  合戰篇第四

  原文

  博弈之道,貴乎謹嚴。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佔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寧輸數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後,有後而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襲之意也。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也。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譯文

  圍棋之道,貴在謹嚴。一流棋手佔據腹地,三流棋手佔據邊緣,二流棋手佔據四角,這是棋手們遵循的常規。其法則是:寧願輸掉幾顆棋子,也不要失去先手。有看起來是先手而實際上落後的,有看起來是後手而實際上佔先的。攻擊左邊則照顧到右邊,攻擊後邊則照顧到前邊。如果對手兩塊棋都是活棋,則不要去斷他,如果自己都是活棋則不必相連。棋勢應開闊,但不可太稀疏;棋路應嚴密,但不可太侷促。與其捨不得丟子而求活,不如丟子而取得大局的優勢。與其漫無目標地勉強行棋,不如順其自然地自行補救。當對手子多而自己的子少時,先考慮活棋的問題。當自己的子多而對手子少時,一定要抓住時機擴充套件大局的優勢。善於區域性較量的人不爭求(一子死活),善於列陣的人並不在區域性較量,善於作戰的人不會失敗,善於失敗的人即使失敗也不會潰亂。圍棋這門技藝,開始時按常規形成態勢,而最終要用對方意想不到的方法來取勝,所以一定要在確信自己的棋沒有漏洞、牢不可破的前提下,才能出於對手的意料之外,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凡是對手無緣無故地自行補救時,就表明他意在進犯突襲;放棄區域性的棋子不救時,就表明他意在爭奪大局的優勢。隨手投子的人,那是沒有謀略的棋手。不假思索而倉促應對,這是走向失敗的路。〈詩·小雅·小宛〉:“小心謹慎,又害怕,又發愁,好像腳下是萬丈深谷一般。”

  虛實篇第五

  原文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虛則易攻,實則難破。臨時變通,宜勿執一。《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譯文

  說到下棋,頭緒多自然力量分散,力量分散則難於救活。投子不要迫近,過於迫近,便會造成對手厚實而我方薄弱的局面。薄弱就容易遭受攻擊,厚實就難以開啟缺口。因地制宜,不要過於拘泥。文字記載:“見到合適的`機會就前進,知道難於成功便後退。”

  自知篇第六

  原文

  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以逸待勞者,勝。不戰而屈人者,勝。《老子》曰﹕“自知者明。”

  譯文

  富於智慧的人,在事物發生前就能看出動向,愚昧的人,即使事情已經完成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清楚我方所常受到的威脅,再來謀劃佔對方的便宜,能夠取勝。知道何時可以戰、何時不可以戰,能夠取勝。清楚多子與少子的用場,能夠取勝。作好充分的準備,迎戰準備不充分的,能夠取勝。採取守勢,養精蓄銳,等到來攻的對手勢頭減弱後再出擊,能夠取勝。不在區域性激烈爭奪而從整體上壓倒對方的棋勢,能夠取勝。《老子》說:“自己瞭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審局篇第七

  原文

  夫弈棋佈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離爭,雌雄未決,毫釐不可以差焉。局勢已贏,專精求生。局勢已弱,銳意侵綽。沿邊而走,雖得其生者,敗。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兩勢相違,先蹙其外。勢孤援寡,則勿走。機危陣潰,則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誤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審局者多勝。《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

  說到下棋佈置陣勢,務必在整體上連成一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一旦面對棋盤較量高下,勝負未分,一毫一釐的差錯也不能出。如果大局已佔上風,則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處於劣勢,那就勇往直前地侵佔對手的棋路。順著邊緣走棋,即使活了,也仍舊不免失敗。處於劣勢而不承認,局面將更加難以挽回。心情急躁,一味求勝,這樣的人,大多都會失敗。雙方相互圍攻的時候,先壓迫對手的外部。倘若被圍而又勢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機危陣潰就不要下了。所以,圍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說法。使人犯錯誤的可能性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卻只有一條,只有那些仔細瞭解棋局特點、認真估計情況變化的人,才能經常得勝。《易·繫辭下》說:“事物處於窮盡即須改變,改變然後能開通,開通才能久長。”

  度情篇第八

  原文

  人生而靜,其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後可辨。推之於棋,勝敗可得而先驗。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勝而驕者,其勢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敵而不知敵之攻己者,損。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兇。能畏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執一者卑。語默有常,使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詩》雲﹕“他人之心,予時度之。”

  譯文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是靜態的,其所思所慮,難於發現,但一與外界事物接觸,便產生喜怒哀樂等反應,然後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根據這一道理來推測下棋,勝敗也是可以預先觀察出的。其法則是:謹慎、穩重而不貪的,多得;輕隨便而貪婪的,多失。不貿然相爭而加強防禦,多勝;一味殺奪而不顧後果的,多敗。因為失敗而回想、檢查其錯誤的,棋藝能夠長進;因為勝利而驕傲自滿、洋洋得意的,棋藝必然減退。尋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尋求他人的毛病,對己有利;只顧攻擊對手而不知道對手在進攻自己,對己有害。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慮必然周密;心靈為種種雜事所糾纏,其思慮必然散緩。目標遠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機淺隘而奸詐,不吉利。能夠承認對手的實力的,是強大的人;以為他人不知自己的,滅亡。掌握了關於某一事物的知識,從而能推知同類中其他事物的,棋藝高;固執不變,迂執到愚蠢地步的棋藝低。說話和沉默保持常態,使對手難於測度。行動如靜止沒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厭惡。《詩·小雅·巧言》說:“他人心裡在想什麼,我不妨加以揣測。”

  斜正篇第九

  原文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予曰﹕“不然。”《易》雲﹕“師出以律,否藏兇。”兵本不尚詐,謀言詭行者,乃戰國縱橫之說。棋雖小道,實與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詐。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言以洩其機。得品之上者,則異於是。皆沉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神遊局內,意在子先。圖勝於無朕,滅行於未然。豈假言辭喋喋,手勢翩翩者哉?《傳》曰﹕“正而不譎。”其是之謂歟?

  譯文

  有人說:“圍棋致力於權變欺詐,以劫殺名之,這難道不是詭詐之道嗎?”我回答道:“不是這麼回事。”《易·師》說:“戰隊出師,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則。不按法則辦事,則會暗藏兇險”用兵本來不崇高欺詐陰謀,倡詭詐之道的,本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論調。圍棋儘管屬於小道,究其實質,確與兵法相合。所以,圍棋的品類很多,而下棋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屬於下品的棋手,完全沒有周密的考慮,動不動就是權變欺詐,有的用手來比劃棋勢,有的說話來洩露心機。屬於上品的棋手則與此不同,無不經過深思熟慮,根據具體情況而隨機應變,其精神活動於棋局之內,在投子之前已拿定主意,所以總是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謀劃取勝之道,在未成為現實的時候消除輸棋的可能性。哪裡用得著喋喋不休地說話、故作灑脫地打手勢呢?文字記載:“正直而不欺詐。”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洞微篇第十

  原文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後著者。有緊避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棄子思後。有始近而終遠者,有始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內,欲實東先擊西。路虛而無眼,則先覷。無害於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路則勿戰。擇地而侵,無礙而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譯文

  圍棋中有種種應該考慮到的情形:有時候表面上得益而實際上受損,有時候表面上受損而實際上得益;有時候侵佔地盤得到好處,有時候侵佔地盤反而受害;有時候應該在左邊投子,有時候應該在右邊投子;有時候先下子,有時候後下子;有時候緊緊壓住對方,有時候不慌不忙地行棋。粘子不要太急,棄子須考慮有什麼好處。有時候開始顯得近而最終遠了,有時候開始顯得少而最終卻多了。打算加強外圍就先在裡面進攻,打算充實東部就先在西部進攻。棋路虛而無眼則先看看勢頭,如果對其他的棋沒有妨害便做劫。給對方讓路則行棋應疏,接受對方的讓路就不要爭鬥。選擇合適的地方加以侵佔,如果沒有妨害便繼續推進。這都是棋家的深微之處,不能不認真瞭解。《易·繫辭上》說:“不是天底下技藝極為精巧的人,誰能領略其中的奧妙呢?”

  名數篇第十一

  原文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見。有衝,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捺,有立,有點,有聚,有蹺,有夾,有拶,有避,有刺,有勒,有撲,有徵,有劫,有持,有殺,有松,有盤。圍棋之名,三十有二,圍棋之人,意在可週。臨局變化,遠近縱橫,吾不得而知也。用幸取勝,難逃此名。《傳》曰﹕“必也,正名乎棋!”

  譯文

  說到圍棋,棋手投下的任何一子,都有固定的名稱。棋盤上的形勢,死生存亡,從名稱便可以觀察出來。有衝,有斡,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札,有粘,有頂,有尖,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立,有捺,有點,不徵,有劫,有持,有殺,有松,有盤。下子的名稱,共計三十二個。凡是對局的棋手,考慮務必周全,至於隨機應變,遠近縱橫,我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的。憑僥倖取勝,也難以超出這些名稱的範圍。文字記載:“一定要回答的話,首先該做的事是辨正名稱。”下棋也是這樣的吧!

  品格篇第十二

  原文

  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勝計,未能入格,今不復雲。《傳》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譯文

  圍棋的品位一共九類:第一是入神,第二是坐照,第三是具體,第四是通幽,第五是用智,第六是小巧,第七是鬥力,第八是若愚,第九是守拙。九品之外,數目極多,無法計算,但都未能入格,這裡不再列舉。文字記載:“生來就明白道理,是最上等的;學習瞭然後明白道理,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難然後學習,又是更次一等的。”

  雜說篇第十三

  原文

  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約輕於捺,捺輕於避。夾有虛實,打有情偽。逢綽多約,遇拶多粘。大眼可贏小眼,斜行不如正行。兩關對直則先覷,前途有礙則勿徵。施行未成,不可先動。角盤曲四,局終乃亡。直四扳六,皆是活棋,花聚透點,多無生路。十字不可先紐,勢子在心,勿打角圖。弈不欲數,數則怠,怠則不精。弈不欲疏,疏則忘,忘則多失。勝不言,敗不語。振廉讓之風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無亢,卑者無怯。氣和而韻舒者,喜其將勝也。心動而色變者,憂其將敗也。赧莫赧於易,恥莫恥於盜。妙莫妙於用松,昏莫昏於復劫。凡棋直行三則改,方聚四則非。勝而路多,名曰贏局;敗而無路,名曰輸籌。皆籌為溢,停路為芇。打籌不得過三,淘子不限其數。劫有金井、轆轤,有無休之勢,有交遞之圖。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敵手,有半先,有先兩,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者有無之相生,遠近之相成,強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危,存而驕則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譯文

  說到圍棋,佔邊不如佔角,掛角不如擁有腹地。遮攔不如抑制,抑制不如緊壓。夾有虛實,打有真假。遇到對手侵佔我方棋路則加以遮攔阻擋,遇到對手壓迫我方虛眼則粘上一子。大眼可勝過小眼,斜行比不上正行。兩關正對則先察看情形,前面的路上有障礙就不要徵子。如果還未實行,萬不可先動。曲四位於角端,到棋局結束才會失去。直四、板六,都是活棋。花聚透點,大多沒有生路。四角的十字,不能先紐。勢子位於中心,不要在角上多打主意。下棋不應太頻繁,頻繁就不免倦怠,倦怠則棋藝不精;下棋也不應次數太少,太少就容易忘記,忘記則失誤較多。勝了不多話,敗了不嘮叨,發揚清廉、禮讓之風的,才是君子;因輸棋而怒形於色的,不過是小人。棋藝高的不要傲慢,棋藝低的不要怯懦。氣韻溫和而舒展,這是為即將取勝而高興;心跳加速而臉上的表情發生變化,這是為即將失敗而憂慮。最令人慚愧的事莫過於悔子,最令人恥辱的事莫過於偷子,最為美妙的棋莫過於寬縱不逼,最為糊塗的棋莫過於反覆打劫。凡是下棋,直行三著就要改變,正方小塊達到四子便是錯誤。勝而路多名為贏局,敗而無路名為輸籌。全是籌嫌多餘,停路則屬於和棋。打籌不得超過三次,淘子不應限其數目。劫的名目頗多,有所謂金井轆轤,有所謂無休之勢,有所謂交遞之圖,下棋的人不可不知。棋的名目也很多,有所謂敵手,有所謂半先,有所謂先兩,有所謂桃花五,有所謂北斗七。說到下棋,有與無相互賴以生存,遠與近相互補充促進,強與弱相互映襯烘托,利與害相互傾斜移動,下棋的人不可不察。因此棋局安穩但並不大意,取得優勢但並不驕傲。棋局安穩而大意就會也現危險,取得優勢而驕傲就會導致輸棋。《易·繫辭下》說:“君子在太平或安定時不忘危難,在生存時不忘滅亡的危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