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韓偓原文翻譯

惜花韓偓原文翻譯

  導語:全詩從殘花、落花、花落後的遭遇一直寫到詩人的送花、別花和想象中花落盡的情景,逐層展開,逐層推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惜花韓偓原文翻譯,歡迎借鑑!

  惜花

  [唐]韓偓

  皺白離情高處切,膩紅愁態靜中深。

  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

  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汙更傷心。

  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

  註釋: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號玉山樵人。【惜花 (晚唐) 韓偓 古詩詞鑑賞】惜花 (晚唐) 韓偓 古詩詞鑑賞。自幼聰明好學,10歲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贊曰:“雛鳳清於老鳳聲”。官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為人正直,因忤朱溫,兩遭貶謫。

  (1)本詩整體是採用了哪種表現手法?(5分)

  (2)詩歌的頷聯描摹了一幅怎樣的畫面?(6分)

  翻譯

  伸向枝頭搖搖欲墜的殘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經枯萎皺縮,自知飄零在即,離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紅花尚餘粉光膩容,卻也預感到未來的命運,在沉寂中愁態轉深。

  眼睛追隨著那一片片墜落水中的花瓣順流而去,再抬頭望見殘留枝上的花朵還在受無情的風雨摧殘,這滿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滿懷悵恨?

  美麗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設使能得到青苔遮護,還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汙損,豈不更令人黯然傷神?無計留住春光,悲不自勝,只有臨軒憑弔,對酒澆愁,遙想明日殘紅去盡,只有綠沉沉的樹蔭映入池塘。

  【賞析】

  題目是“惜花”,則此花一定是境遇不好之花,從詩句可知是正凋之花。“惜”字點明瞭作者的思想感情:對花的憐惜。

  首句的“皺白”不可能指別的事物,一定指花。因為本詩寫的就是惜花。不過,此詞寫的是花的形態,一是皺,顯然花瓣半乾,已有些萎皺了;二是白。“離情”指的是花即使飄離枝頭。“切”的意思是深切,情意濃之意。本句的意思是,枝頭高處的花因為即將凋落而深深地悲傷著。二句的“膩紅”指紅花的表面還很細膩。它和“皺白”相對,自然指低處的.花。所謂“愁態靜中深”,是說紅花默默無語,愁思深深。這兩句寫枝頭花朵的即將凋零,用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對花的憐惜和同情。

  頷聯寫詩人的動作。詩人的眼睛隨著一片片花瓣隨著流水而去,花瓣流到哪裡,詩人的眼睛跟到哪裡,對落花的惜之意溢於言表。當詩人看枝頭時,只覺風吹雨打之下,花朵瑟瑟,眼看又要落下,於是他恨滿胸臆。“片片沿流去”“枝枝被雨淋”的悽慘景象,與詩人對風雨的怨恨和對花朵的同情,可謂融合無間。

  頸聯寫詩人對落花的遭遇予以設想,顯示了不同的遭遇引起的詩人的不同的心理。“總得”表示情理上必須、一定要。苔指青苔。慰意,指使心意滿足。“總得苔遮猶慰意”的意思是,必須讓青苔來遮蔽凋落的花朵,才能讓“我”感到滿足。“若教泥汙更傷心”的意思是,如果是讓汙泥沾染了,就會讓人十分傷心。這兩句是希望花朵凋零之後有一個較好的結局,表現了對落花的憐惜。

  尾聯的“軒”是窗子,門子、欄杆等。臨軒可以理解為臨窗。前句的意思是,在窗上,喝一杯酒,為春天的消失表示痛惜吧。後句的意思是,到了明天,池塘佈滿綠陰,花兒可是一朵也沒有了。這兩句不言花盡,花盡一意已在不言之中。這種不願說而又委婉說出的手法,更表示了詩人因花已凋盡而產生的悲涼之情。

  全詩依據花在枝、花凋零、花凋零後的情況、花全然消失的順序,逐層展開,把一個“惜”字反覆闡述,把對春花的愛憐和痛惜之情寫得淋漓盡致。

  全詩從殘花、落花、花落後的遭遇一直寫到詩人的送花、別花和想象中花落盡的情景,逐層展開,逐層推進,用筆精細入微。整個過程中,又緊緊扣住一個“惜”字,反覆渲染,反覆加深,充分展現了詩人面對春花消逝的流連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這當然不限於對於大自然季節變化的悲感。近人吳闓生認為其中暗寓“亡國之恨”,雖不能指實,但看它寫得那麼幽咽迷離、悽婉入神,交織著詩人自己的身世懷抱,殆無可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