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學說的代表作《韓非子》簡介
先秦法家學說的代表作《韓非子》簡介
《韓非子》在繼承和發展先秦法家思想的同時,也對各家學說加以改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韓非子》簡介,歡迎閱讀。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又名《韓子》。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韓國貴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看到韓國國力日益削弱,韓非幾次勸諫韓王,但韓王聽不進去。在韓非在世的時候,他寫的這本書的名聲就很大了,當時還是秦王的秦始皇讀到了其中的《孤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歡,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但在公元前234年,韓非奉命出使秦國時,卻被李斯陷害入獄,後來被逼服毒自盡。
在西漢時期,劉向校書時加進了幾篇別人的作品,如《初見秦》、《有度》和《存韓》的後半篇,最後定《韓非子》共五十五篇。韓非的思想成就超過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總結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成熟法治理論。他認為君主必須重視權力、威勢和駕馭臣下的權謀之術,這樣才能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鞏固君主的集權地位。後來,李斯和秦始皇就是充分發揮了他的思想,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
韓非還繼承了老師荀子的人性惡學說,主張治理國家必須實行刑賞。在《韓非子》中,《解老》、《喻老》兩篇,都是用法家的觀點來對《老子》進行解釋,體現了韓非的哲學思想。《五蠹》則將歷史的發展分成上古、中古、近古三個階段,他認為時代在不停地發展,所以社會和政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儒家的恢復周禮的復古思想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了。
韓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並無殘缺。
《韓非子》的版本自宋以後略分二系。第一系的祖本是南宋乾道元年福建刻本,這一宋刻本今已不存,但尚有幾部明清時期據此影抄本的本子傳世。從這一系出的略分兩支,第一支是明萬曆間趙用賢《管韓合刻》系統,趙本據以宋本為底本並據他本改正,且本身有初印本與後印挖改本的區別,這一支還有萬曆間周孔教黃策刊本、吳勉學刊本、凌濛初刊本、沈景麟刊本、趙如源王道焜校刻本、葛鼎刻本,但這些翻刻本都受到下面第二系《韓子迂評》本的“干擾”;另一支則是清代吳鼒仿宋刻本,此本直接據宋乾道本影刻。並有據吳鼒本校勘翻刻的《二十二子》本。
第二系祖本也應該是一個宋本,這個本子在元代櫱分成兩支,第一支現存最早的`是據宋代道藏翻刻的明正統《道藏》本,此後有明嘉靖張鼎文刻本、明正德嚴時泰刻本。第二支和第一支的差別是刪去第一支所有的小注,最初是元代何犿校本,但元刻本已片紙不存,從這一支出的是明萬曆七年《韓子迂評》本和萬曆十一年的修補本以及這兩本的翻刻本數種。
韓非子在繼承和發展先秦法家思想的同時,也對各家學說加以改造。如把荀子“法後立”的思想發展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歷史進化觀,顯現了對歷史和時勢的深刻審視以及超越歷史和現實的勇氣。《韓非子》不僅是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論鮮明、論談犀利、文勢充沛、氣勢磅礴的散文傑作。其中的寓言故事不僅數量多,而且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我國文學創作史上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