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記翻譯及原文

豐樂亭記翻譯及原文

  《豐樂亭記》是一篇散文,是醉翁亭記的姐妹篇,選自《歐陽文忠公集》,寫於慶曆六年(1046)。所謂“慶曆新政”,僅經過一年多時間,就在慶曆五年春宣告失敗,執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繼被斥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 豐樂亭記翻譯及原文,歡迎閱讀。

  豐樂亭記翻譯及原文

  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近。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竊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璟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剗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於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於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世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豐樂亭記》翻譯

  我擔任滁州的太守後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向滁州人訊問泉水的發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湧,向上湧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裡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於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遊樂。

  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後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因為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

  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們全都起來爭奪天下,到處成為敵國的,哪能數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聖人一出現,全國就統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遊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著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度過一生,死後被人送進墳墓。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

  我來到這裡,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閒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遊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眾也為年年穀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遊。於是為他們推求這裡的山川形勝,敘述這裡風俗的美好,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

  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於是便寫下“豐樂”二字來給這座亭子命名。

  ◇註釋

  ①滃(wěng)然:大水洶湧的樣子。

  ②太祖皇帝:即宋太沮趙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嘗以周師破李景”二句:周師,指五代時後周世宗柴榮的部隊。李景,即李璟,五代南唐皇帝。當時趙匡胤為後周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公元956年,周世宗徵淮南,南唐將領皇甫暉、姚鳳退保清流關(在滁州西南),周世宗命趙匡胤突陣而入,皇甫暉等逃入滁城,被趙匡胤活捉。

  ③涵煦:滋潤化育。這裡頌揚宋王朝功德無量,養育萬物。

  ④名:用作動詞,命名。

  ◇鑑賞

  豐樂亭位於安徽滁縣豐山北麓,是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後建造的,這篇文章寫於此亭建成之時。本文主旨是歌頌宋王朝統一中國,結束戰亂,使人民能休養生息的功德。文章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既描述此時滁州山高水清,民樂歲豐,又回顧百年前這裡戰亂的往事,在記敘中反覆抒發感慨,筆端常帶感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