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背諾原文及翻譯

公冶長背諾原文及翻譯

  《公冶長背諾》是一篇典故。出自《青州府志》。作者是嘉靖。以下是公冶長背諾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世傳公冶長能解百禽語。一日,有鴟來報長,曰:“冶長,冶長!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腸!”公冶長應而往,果得獐,然其無意飼鴟以腸也。鴟是以怨之。居無何,鴟又來報如前。長復往,望見數人圍一物而譁。長以為死獐,恐人奪之,遙呼曰:“我擊死也!我擊死也!”至,乃一死人。眾遂逮長見邑宰。宰審問,長再三辯,宰曰:“爾自言‘我擊死也’,何為詐?”冶長無以對。

  譯文:

  世上流傳公冶長這個人懂得天上百禽的語言。一天,有一隻鷂鷹來報告公冶長,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隻死獐,你去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腸!”公冶長答應後就前往了,果然找到一隻獐,然而他並沒有想把腸子餵給鷂鷹吃的意思。鷂鷹因此抱怨他。

  沒多久,鷂鷹又來向公冶長報告,公冶長又前往。遠遠看去,有很多人都圍著一個東西在喧譁。公冶長以為它是一隻死獐,怕別人奪走它,遠遠地呼喊道:“我打死的!我打死的!”到了之後,才知道是一個死人。眾人就逮捕公冶長,扭送去拜見縣官。縣令審問他,公冶長再三辯解,縣令說:“你剛才自己說‘我打死的'’,難道是欺騙(我的話)嗎?”公冶長沒有話可以應答。

  註釋:

  (1)公冶長:孔子的學生。

  (2)鷂:鷂鷹。

  (3)宰:縣官。

  (4)解:理解,懂得。

  (5)無何:不久。

  (6)居 :過了

  (7)對:回答

  (8) 食:喂

  (9)應:答應

  (10)是以:這是

  (11)乃:於是

  寓意:諷刺了公冶長貪得無厭、言而無信。

  主人公介紹

  公冶長(前519-前470),孔子學生。公冶氏,名長,字子長、子芝。春秋時齊國人,亦說魯國人。孔子的女婿。

  為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貧,勤儉節約,聰穎好學,博通書禮,德才兼備,終生治學不仕祿。相傳通鳥語,並因此無辜獲罪。孔子出於對諸侯開政的不滿,又因對公冶長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說:“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並將女兒許他為妻。公冶長婚後,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子犁,早亡,一個叫子耕。公冶長一生治學,魯君多次請他為大夫,但他一概不應,而是繼承孔子遺志,教學育人,成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備,深為孔子賞識。

  作者介紹

  嘉靖(公元1522年 - 1566年)是明世宗的年號,明朝使用嘉靖這個年號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相當長的一個年號。

  【大事記】

  嘉靖年間曾多次爆發農民的**。

  嘉靖年後期朝廷內部發生黨爭。

  雖然在嘉靖年間明朝政府實行海禁,但在中國南部仍然有許多海民入海。他們的船隻都是私造的大船,而且備有武器護航。

  嘉靖二年五月——明朝實行海禁。

  嘉靖六年——莫朝在越南建立。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廿一——壬寅宮變。

  嘉靖二十三年——戚繼光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職。

  嘉靖二十五年——索南嘉措被明世宗認定為三世**喇嘛。

  嘉靖二十八年——唐荊川編纂《武論》。

  嘉靖二十八年——《西麓堂琴統》出版。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考中舉人。

  嘉靖三十六年——海瑞任浙江淳安縣知縣。

  嘉靖四十年——太湖大水。

  嘉靖四十三年——海瑞任戶部雲南司主事。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進《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