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制度是各種行政法規、章程、制度、公約的總稱。到底應如何擬定製度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1

  一、總則

  (一)目的

  1、提高傳染病監測的敏感性和疫情報告的及時性,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提高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質量,及時、準確地掌握傳染病的發病情況和流行病學分佈特徵,為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

  (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實施細則》、《傳染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規範》等規範性檔案,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報告及資訊管理工作的原則

  1、按照“依法報告,依法管理”的原則。傳染病報告實行誰接診,誰報告。

  2、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二、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制度

  傳染病疫情的通報與公佈,按衛生部《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釋出方案(試行)》執行。

  1、本院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本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責任報告單位及人員要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熟練掌握傳染病診斷、報告、隔離消毒及疫情處理的程式,切實增強傳染病疫情報告意識,發現傳染病病例要認真做好傳染病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在規定時限內透過疾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系統進行報告。

  2、責任報告人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按要求規範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並及時通知疫情報告人員。

  3、報告病種:共39種

  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11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4、由預防保健科或疾病預防控制科負責全院傳染病資訊的收集、稽核、上報、訂正和查重工作,並定期進行疫情資料的備份及資料的存檔。

  5、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於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應於24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報告。

  6、醫院各門診分別建立傳染病門診日誌,腸道門診設立腸道門診日誌,對各類傳染病予以詳細登記,並填報傳染病報告卡。住院部、臨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記薄,對本科所有入院傳染病病人進行詳細登記,按照規定及時上報。

  7、門診醫生診治病人,必須登記門診日誌,要求登記專案準確、完整、字型清楚。

  8、檢驗科、放射科應根據結果,對所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患者進行疫情報告。

  9、對報告病人診斷變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並註明原報告病名。發現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10、傳染病報告卡應使用鋼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規範,字跡清楚。

  11、本院任何人員不得瞞報、漏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12、診治傳染病病人時,要按規定作好消毒、隔離工作。

  13、疫情管理人員要按規定作好疫情的收集報告工作,每天或每週一次傳染病漏報自查,做好門診日誌、傳染病登記冊、自查統計、獎懲情況等資料收集並存檔。傳染病報告卡、傳染病登記本儲存三年。

  14、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人、醫院負責人不履行職責,違反以上規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2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

  2、在院感科的指導下配合做好各項監測,按要求報告醫院感染髮病情況,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採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則應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4、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每週空氣消毒一次,地面應溼式清掃,遇汙染時即刻消毒,每月大掃除一次。

  6、病床應溼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櫃應一桌一抹布,用後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後,床單位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7、彎盤、體溫計等用後立即消毒處理。

  8、加強各類監護儀器裝置,衛生材料等清潔與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潔。

  10、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採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性引流液、體液等標本需消毒後排入下水道。

  12、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定專用拖把,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乾,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膠袋內,送定點站處理。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3

  一、傳染病疫情資訊監測

  (一)我院承擔責任範圍內傳染病疫情資訊的監測、報告任務,我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執行首診負責制。誰發現、誰報告,疫情管理實行責任追究。

  (三)醫院在門、急診設立預檢分診點,對發熱、皰疹和腹瀉病人進行預檢、登記、分診,及時監測、分診傳染病患者。

  (四)傳染病專職員隨時透過院內資訊化系統進行傳染病疫情主動監測,另設專人對疫苗針對傳染病進行主動和被動監測。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報告的傳染病。

  1、《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報告的傳染病分為甲類(2種)、乙類(26種)和丙類(11種)。

  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類: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2、國家衛生計生委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和按照甲類管理開展應急監測報告的其他傳染病。

  3、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的傳染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尖銳溼疣、結核性胸膜炎等和其他爆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

  4、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5、群體性疾病、疑似或確診的罕見傳染病及在同一單位、同一地點和同一家庭發現三例以上的傳染病例。

  (二)報告時限

  1.報告時限的計算:以檢驗科(或放射科)陽性結果確定時間或門診日誌、病歷等記錄的診斷時間為起始時間,以網路直報系統的錄卡時間為截止時間。

  2.甲類和乙類中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攜帶者(炭疽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新發傳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群聚性的傳染病患者應立即電話報告疾病預防控制科,疾病預防控制科立即向主管處室領導和區疾病控制中心報告,在各級會診後屬報告範圍者,應在2小時內完成網路直報。

  其他乙、丙類傳染病於診斷當時透過醫院內網規範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經核對無誤後上傳,疾病預防控制科24小時內完成網路直報。

  (三)報告病例分類與分型

  傳染病報告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病原攜帶者。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瘧疾、肺結核應分型報告。

  (四)專病報告

  1.肺結核病報告

  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患者,責任報告人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根據《傳染病患者救治及轉診制度》進行上報和聯絡轉院,轉院前完善相關病歷資料,填寫《結核病患者轉診單》,一聯交傳染病患者,另兩聯隨《傳染病報告卡》上傳疾病預防控制科。

  2.艾滋病報告

  HIV初篩試驗陽性者報告為“疑似病例”,初篩後確認陽性者報告為“實驗室確診病例”。

  3.肝炎報告

  乙肝、丙肝分急、慢性診斷,首次接診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傳疾病預防控制科,複診患者不再進行報告。

  4.性病報告

  發現初次確診的性病患者,首診醫生要按時限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傳。尖銳溼疣、生殖器皰疹只報告初發病例。

  (五)節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時間疫情報告

  夜間和非工作時間發現甲類和乙類中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攜帶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新發傳染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首診醫生要立即電話報告醫院總值班,總值班立即報告疾病預防控制科及區疾病控制中心,同時臨床首診醫生要立即採取就地隔離措施,防治傳染病擴散。

  其他乙、丙類傳染病應於發現當日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傳。

  (六)疫苗相關法定傳染病的報告與監測首診醫生髮現急性弛緩性麻痺(AFP)、麻疹、乙腦等病例時,應立即電話報告疾病預防控制科預防接種門診(2351),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應前往流調。 AFP監測內容:

  脊髓灰質炎;格林巴利綜合徵(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GBS);橫貫性脊髓炎(脊髓炎、腦脊髓炎、急性神經根脊髓炎);多神經病(藥物性多神經病,有毒物質引起的多神經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經病);神經根炎;外傷性神經炎(包括臀肌藥物注射後引發的神經炎);單神經炎;神經叢炎;週期性麻痺(包括低鉀性麻痺、高鉀性麻痺、正常鉀性麻痺);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無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發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癱、截癱和單癱(原因不明);短暫性肢體麻痺。

  (七)傳染病報告卡填寫要求

  1.填卡醫生要按照傳染病報告卡所附“填卡說明”,對卡中的內容逐項認真填寫,“*”號必填。注意字跡清楚、專案齊全、內容符合邏輯,報告及時準確,不得有漏項、缺項。

  2.報告卡中的“發病日期”是指本次傳染病症狀開始出現的日期或初檢日期,不明確時填寫就診日期。“診斷日期”應為本次診斷傳染病日期。

  3.卡片上沒有列入的診斷名稱,填寫在“其他”一欄。 4.14歲及以下兒童要填寫家長姓名、聯絡電話,並詳細填寫現住址、所在學校或幼托機構的名稱及班級。城市準確到門牌號,農村準確到鄉、村、組。

  5.對報告患者診斷變更、患者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報卡類別選擇“訂正報告”,並註明原報告病名。

  三、傳染病資訊管理

  1.任何人發現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疑似患者不得瞞報、漏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首診醫務人員對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2.疾病預防控制科透過內網傳染病報告系統進行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並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疾病名稱、發病時間及診斷時間等逐一進行稽核,確保上報資訊準確無誤;發現問題卡片時應及時與患者首診醫師聯絡,核對患者門診或住院病歷及其他相關登記資訊後完善報告卡內容,同時應進行報告卡查重並剔除重卡,最終完成網路直報工作,定期進行疫情資料分析。 3.醫護人員未經當事人同意,不得將傳染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和個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會公開。醫務人員要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進行傳染病疫情調查、取樣與處理。

  4.責任疫情報告人遲報、漏報、疾病預防控制科應督導相關人員在規定時限內進行補報,同時按照規定落實獎懲制度;對造成傳染病傳播和流行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5.新入院的醫務人員必須接受傳染病疫情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實行考核合格上崗制。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4

  1、從事內鏡診療和內鏡清洗消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應接受相關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

  2、設診療區和清潔消毒區,保持室內清潔。

  3、不同部位內鏡的診療應當分室進行。

  4、工作人員清洗消毒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

  5、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滅菌程式必須遵照國家20xx版《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範》進行操作。

  6、進行內窺鏡診療前需對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過篩檢查,必要時進行抗-HBV、HCV、HIV過篩檢查。對HBsAg陽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異結腸炎患者等應使用專用內鏡或安排在每日診療工作的最後。

  7、每日診療工作結束,用75%乙醇對消毒後的內鏡各管道進行沖洗、乾燥,儲存於專用潔淨櫃內。對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沖洗槽進行清潔消毒。

  8、每日診療工作前,必須對當日擬使用的消毒類內鏡進行再次消毒。採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時間不少於20分鐘。

  9、做好內鏡診療、清洗、消毒登記工作。

  10、儲存櫃每週清潔消毒一次。

  11、每日監測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濃度並記錄,低於有效濃度立即更換。每日室內紫外線消毒。

  12、每月一次對空氣、物表、工作人員手、戊二醛培養。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5

  一、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控制委員會,全面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內感染監控網,以醫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員為監測物件,統計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辦公室醫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點科室工作,做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微生物學監測,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院內感染漏報率的調查,督促病房如實登記院內感染病例,杜絕漏報。

  五、分析評價監測資料,並及時向有關科室和人員反饋資訊,採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率控制在10%以內。

  六、經常與檢驗科細菌室保持聯絡,瞭解微生物學的檢驗結果及抗生素耐藥等情況,為採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七、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宣傳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和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八、擬定全院各科室計劃並組織具體實施。

  九、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諮詢,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製劑。

  十、對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工作。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6

  第一節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一、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傳染病,在門診確診或疑似的`病人一律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報卡率和報卡及時率達100%。

  二、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立即報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必須在2小時內報告區疾控中心。

  三、專職疫情報告員負責審卡、登記,統計分析,按規定時限網路直報。

  四、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都應按規定時間填寫正規的傳染病報告卡片。

  五、發現傳染病漏報、遲報、專案不齊全、地址不詳等卡片,除了讓經治醫生補報外,酌情扣發當月獎金。

  六、負責對全院各級各類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和報告制度的培訓。

  七、定期對全院的疫情管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定期向主管院長和醫院疫情管理委員會彙報,及時解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九、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責任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區疾控中心報告。

  十、發現傳染病人要及時轉診,並按規定要求對病人汙染的環境和物品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第二節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

  一、門診部具體負責本院門診病人傳染病的分診工作,並對傳染病預檢、分診工作進行組織管理。傳染病門診應當標識明確,相對獨立,通風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離條件和必要的防護用品。

  二、各科室的醫師在接診過程中,應當注意詢問病人有關的流行病學史、職業史,結合病人的主訴、病史、症狀和體徵等對來診的病人進行傳染病的預檢。經預檢為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應當將病人分診至傳染病門診就診,同時對接診處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三、各科室根據傳染病的流行季節、週期和流行趨勢做好特定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工作。

  四、在接到衛生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釋出特定傳染病預警資訊後,或者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加強特定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工作。必要時,設立相對獨立的針對特定傳染病的預檢處,引導就診病人首先到預檢處檢診,初步排除特定傳染病後,再到相應的普通科室就診。

  五、對呼吸道等特殊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按照規定對病人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採取醫學觀察和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六、不具備某種傳染病救治能力時,應當及時將病人轉診到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診療,並將病歷資料影印件轉至相應的醫療機構。

  七、轉診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使用專用車輛,並做好終末消毒。

  八、傳染病門診工作人員應當採取標準防護措施,按照規範嚴格消毒,並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理醫療廢物。從事傳染病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認真執行臨床技術操作規範、常規以及有關工作制度。

  九、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內容包括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規以及傳染病流行動態、診斷、治療、預防、職業暴露的預防和處理等內容。

  第三節傳染病培訓制度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更好地開展我院傳染病管理工作,對全院醫務人員以及新來人員進行傳染病報告培訓,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每年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安排,計劃進行一次以上的全院職工疫情報告的培訓。

  2、對新來人員必須進行傳染病報告知識的崗前培訓。

  3、對全院職工疫情報告的培訓時間主要在上半年,對新人員的培訓主要在上崗前。

  4、疫情報告培訓的內容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及法定傳染病報告的分類、報告方式、報告時限等。

  5、疫情報告培訓後,出具相應的的傳染病報告試題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

  6、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傳染病報告方式進行及時培訓。

  第四節傳染病報告制度

  一、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傳染病,在門診確診或疑似的病人一律書寫日誌並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報卡率和報卡及時率達100%。

  二、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立即報告防保科或感染管理科,防保科和感染管理科向報告疫情領導小組彙報,確認後於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報告。

  三、防保科有專職疫情報告員負責收卡登記,網路直報。

  四、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都應按規定時間填寫正規的傳染病報告卡片,專職疫情報告員每天檢查收集卡片,發現錯報、遲報、不合格的卡片進行登記,及時處理。

  五、防保科定期到各科室核對疫情報告情況,同時每月要進行自查發現傳染病漏報遲報、專案不齊全地址不詳等卡片,除了讓經治醫生補報外,視情況根據傳染病獎懲制度進行處理。

  六、防保科負責對全院各級各類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和報告知識的培訓,透過答卷組織講課和隨機提問。

  七、防保科定期對全院的疫情管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定期向主管院長和醫院疫情管理委員會彙報,及時解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八、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責任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區疾控中心報告疫情。

  第五節傳染病病例登記和轉診制度

  一、責任報告人在接診所有就診病人時,必須在登記本上作好記錄。

  二、門診日誌登記:各科門診醫生做好門診就診病人登記工作,專案填寫齊全。

  三、出入院病例登記:各科室及時對本科室的出入院病人進行登記,專案填寫齊全。

  四、臨床科室、門(急)診、檢驗科、放射科等,對傳染病病例,要詳細記錄就診病人的基本情況,專案填寫齊全,書寫規範,14歲以下兒童必須註明家長姓名、學校班級、電話號碼。

  五、檢驗科發現與傳染病有關的化驗結果,住院病人應將化驗結果返回主管醫生處,門診病人,將化驗結果送到肝腸門診,以便對發現的傳染病病例進行診斷、報告、登記、轉診。

  六、放射科發現與傳染病有關的檢查結果,住院病例應將檢查結果及時返回主管醫生處,對於門診病人應詳細登記病人資訊,並將結果通知首診醫生,以便對發現的傳染病及時進行診斷、報告、登記、轉診。

  七、防保科應建立全院傳染病登記本,對各科室報告的傳染病病例資訊,詳細登記,並定期進行彙總分析。

  八、不具備傳染病診療條件的科室,在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時,要認真、詳細地做好登記,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並轉到具備傳染病診療條件的醫院。

  第六節傳染病管理自查制度

  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定本制度。

  一、門診醫生要認真填寫門診日誌,住院部各科室要認真填寫病人出入院登記。

  二、各科室必須建立傳染病報告登記本,根據疫情報告時限及時填卡上報,各科室主任負責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三、防保科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督導檢查工作。

  四、防保科必須根據規範要求及時進行網路直報,並負責檢查傳染病報告,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責令改正。

  五、防保科對檢查情況每季度彙總一次,年終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漏報者根據規定給予處罰。

  第七節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醫院內傳播與流行,保障工作人員和就診患者的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

  二、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者根據情節,給予罰款處理。

  1、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10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扣50元。

  2、對一個月內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責任人當月獎金、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三、根據傳染病報告及管理情況,與年終評選先進科室和先進個人掛鉤。

  四、凡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未能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且後果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第八節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一、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預防保健科負責。

  二、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臵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範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三、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

  四、預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日檢查門診就診登記、檢驗科登記,發現傳染病病例及時與責任報告人聯絡,以防漏報。

  五、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進行登記、彙總定期報院領導。

  六、預防保健科除自查傳染病漏報外,配合區疾控中心進行漏報抽查。並將檢查結果報主管院長,必要時通報全院。

  七、疫情管理人員應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

  八、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路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臵。

  第九節腸道門診工作制度

  1、腹瀉病門診要求專人、專室、專裝置、24小時值班。

  2、嚴格執行各項診療技術操作規範和消毒隔離制度。

  3、腹瀉門診只准接診腹瀉病人,不得接診其他病人。

  4、做好腹瀉病人的就診專冊登記,必須按照腸道傳染病專用登記本專案詳細登記,不得漏項,住址要填到最小單位。

  5、做好腹瀉病人監測與統計工作,做到“逢瀉必檢、逢疫必報”。

  6、發現甲、乙類傳染病按《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時限上報疫情,每週一將腹瀉就診人數網報區疾病控制中心,對漏報、滿報、遲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

  第十節發熱門診工作制度

  1、醫務人員必須準時上崗,中途不得擅自離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誤出診。

  2、醫務人員在崗時必須按照常規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3、診室必須保證通風良好,保持清潔。

  4、醫務人員嚴格遵守標準預防原則,發現可疑病例,要及時做好雙向防護。

  5、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值班醫生要認真做好門診日誌,並做好病人轉運交接記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病人,一旦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立即報告院感科,院感科向區疾控中心報告,並透過傳染病疫情監測系統進行網路直報。

  6、凡發熱人(體溫38°以上者)一律拍胸片、查血象,並按要求做好基本必要的檢測工作。

  第十一節傳染病首診負責制

  1、院感科具體負責傳染病管理工作,根據上級部門要求,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傳染病管理工作計劃及相應制度,收集、積累、整理資訊資料,進行檔案化管理。

  2、門診部主任及急診科主任應是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組織成員,應對輪轉醫師、進修醫師宣傳、介紹疫情報告制度。

  3、首診傳染病醫師應負責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下稱傳染卡)和轉診工作,並指定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相對固定)對每天的門診日誌與傳染卡進行核查,發現漏報應及時督促當事人補報。首診傳染病醫師應負責填寫傳報卡和轉診工作。

  4、各科室設臵傳染病報告登記本,及時傳送傳報卡至院感科,院感科負責各病區所有傳報卡的簽收、分類登記並進行網路直報。

  第十二節傳染病管理專職人員工作職責

  一、負責醫院傳染病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為所有可能診療傳染病病人的門診、急診科和住院部備傳染病登記本和傳染病卡片;檢驗科和放射科備檢驗檢查結果登記本;院感科備全院傳染病登記本和傳染病院內自查登記本。

  三、傳染病卡片收發管理:每日(包括節假日)至少1次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及時補充各科室的傳染病卡片。對已報告的傳染病卡片妥善儲存三年。

  四、傳染病登記:收到傳染病報告卡後,檢查有無錯項、漏項等,並與門診或住院傳染病登記本核對,在院感科傳染病登記本上做好記錄。

  五、按規定做好傳染病、性病、慢病和死亡的網路直報工作。遇甲類及甲類管理的傳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罕見疾病、新發疾病及其它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傳染病疫情,需立即電話告知院領導、科長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六、傳染病報告登記自查:按照自查獎懲制度的要求,每月開展一次全院傳染病報告登記情況的自查,做好自查記錄,及時報告科長,按規定實行獎懲。

  七、傳染病培訓:按照傳染病管理培訓制度的要求,協助科室做好培訓工作,儲存培訓通知、簽到本、講義、培訓效果評估等記錄。

  八、做好乙肝疫苗的領取、發放和資料儲存工作。

  九、協助完成科室的其他工作。

  第十三節傳染病診斷制度

  為了對傳染病做出早期正確診斷,及時發現和早期隔離治療傳染源,根據醫院實際,特制定以下傳染病診斷制度。

  嚴格執行《傳染病診斷國家標準》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其他傳染病的診斷標準,對就診的傳染病病人進行正確診斷。

  1、執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引導至相對隔離的分診點進行初診。

  2、認真詢問病例流行病學資料,包括病人居住區域或近期所到區域是否有該種傳染病發生流行,與病人及病畜的接觸史、個人及環境衛生狀況、既往傳染病史及預防精神病史等。

  3、詳盡的詢問病史及認真、細緻、全面進行體格檢查,全面準確地掌握病例的臨床資料。

  4、根據病例的實際情況,採集相應的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及其它檢查。

  5、對病例的所有資料應作詳細的記錄妥善保管。

  第十四節門診日誌和住院登記管理制度

  1、所有門診醫生均應有單獨的門診日誌登記本,不得多名醫生共用一本門診日誌。

  2、門診日誌應包括以下基本專案:就診日期、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現住址、病名(初步診斷)、發病日、初診和複診等。

  3、門診日誌專案應填寫完整準確,字跡清楚,專案填寫完整率應達100%。病人現住址應填至所在鎮、村、社或街道、門牌號,病名專案應填寫診斷的病名,不能填寫症狀。

  4、所有住院科室均應設臵出入院登記薄。

  5、出入院登記至少包括以下專案: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現住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出院診斷、轉歸情況(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基本內容。

  6、所有住院病人均應作出入院登記,登記率應達100%。

  7、出入院登記專案應填寫完整,完整率應達100%。

  第十五節檢驗科和放射科登記管理制度

  1、檢驗科、放射科均應設臵檢驗、檢查登記本。

  2、每例病例檢驗、檢查結果應作登記,登記率達100%。

  3、檢驗科的檢驗登記本至少應包括以下專案:送檢科室、送檢日期、病人姓名、性別、送檢樣品、化驗專案、檢驗人員、報告日期等。

  4、放射科的檢查登記本至少應包括以下專案:開單科室、檢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別、檢查結果、初步診斷、報告日期等。

  5、檢驗科、放射科異常檢驗、檢查結果必須及時反饋送檢醫生處。

  第十六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機制與流程

  一、定義

  本方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預案制定。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定義是指一定時間內(通常是指2周內),在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如同一個醫療機構、自然村、社群、建築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3例及以上相同臨床表現,經縣級及以上醫院組織專家會診,不能診斷或解釋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發生的疾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臨床表現相似性、發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學關聯性、健康損害嚴重性的特點。這類疾病可能是傳染病(包括新發傳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傳染病暴發是指在一個區域性地區或集體單位的人群中,在該病的最長潛伏期內突然發生許多臨床症狀相似的病人。暴發往往透過共同的傳播途徑感染或由共同的傳染源所引起。

  二、處理機制與流程:

  1、值班人員接到聚集性症候群事件報告後,應詳細瞭解並記錄以下情況:

  (1)報告者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聯絡電話、詳細地址、報告時間等。

  (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波及範圍以及事故發生經過。(3)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與特徵。(4)病人數量及分佈特徵。

  (5)可能原因、已採取的措施、存在問題和困難等。 2、報告院長,由院長決定在2小時之內報告區疾控中心和區衛生局,並立即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3、攜帶必要的急救藥品和取樣工具、調查表格等初步進行現場調查和處理。

  4、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對原因比較明確的,可在進行上述調查的同時,對現場採取應急控制、汙染因素的措施,特大及影響範圍廣的疫情或汙染中毒事故應視情況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區封鎖、人員疏散方案。經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爭取配合和支援。

  5、配合區疾控中心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6、事件完畢後進行總結評估。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7

  為認真貫徹實施<傳染病防治法>,保證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傳染病的科學管理,特制定傳染病管理制度。

  一、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為傳染病責任報告人。

  二、門診醫生診治病人,必須登記門診日誌,要求登記專案準確、完整、字型清楚。

  三、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種染性非典肺炎以及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時,城鎮6小時內、農村於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防疫站報告,並同時報出傳染病報告卡。傳染病管理制度。發現乙類傳染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城鎮12小時內農村於24小時內、丙類傳染病24小時內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四、責任報告人發觀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腦、乙腦、傷寒及副傷寒、鉤體、瘧疾、出血熱等我市重點管理的傳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報告防疫站並配合檢診。

  五、責任報告人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應準確、完整、字型清楚,在規定時間內及時交醫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員。

  六、診治傳染病病人時,要按規定作好消毒、隔離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員要按規定作好疫情的收集報告工作,每月一次傳染病漏報自查,做好門診日誌、疫情旬報、傳染病花名冊、自查統計、獎懲情況等資料並存檔。

  八、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人、醫院負責人不履行職責,違反以上規定,按<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理。傳染病管理制度。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8

  為認真貫徹實施《傳染病防治法》,保證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傳染病的科學管理,特制定傳染病管理制度。

  一、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為傳染病責任報告人。

  二、門診醫生診治病人,必須登記門診日誌,要求登記專案準確、完整、字型清楚。

  三、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以及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時,2小時內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透過疫情網路直報,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發現乙類傳染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和丙類傳染病24小時內透過疫情網路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四、責任報告人發觀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腦、乙腦、傷寒及副傷寒、鉤體、瘧疾、出血熱等我市重點管理的傳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報告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配合檢診。

  五、責任報告人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應準確、完整、字型清楚,在規定時間內及時交醫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員。

  六、診治傳染病病人時,要按規定作好消毒、隔離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員要按規定作好疫情的收集報告工作,每月一次傳染病漏報自查,做好門診日誌、疫情旬報、傳染病花名冊、自查統計、獎懲情況等資料並存檔。

  八、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人、醫院負責人不履行職責,違反以上規定,按《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9

  為了進一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使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真正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提高醫院傳染病報告質量,制定本制度。

  1、院傳染病防治管理實施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院部有一名主管院長負責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根據傳染病報告程式落實疫情報告責任,各科室必須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根據規定認真做好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不得漏報、遲報、謊報、瞞報。

  3、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負責監督檢查傳染病疫情上報工作,實施每週小結,每月有總結。

  4、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必須責令及時更正並根據情況實施處罰。

  5、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給予50元處罰,情節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6、對工作督導不力,檢查不及時造成漏報不能及時發現者,對責任科室(醫務科、感染性疾病科)及責任人給予100元罰...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10

  一、疫情報告制度:

  學生在校期間如有傳染病的發生,應及時、準確地報告市疾控中心(在經醫院確診或實驗室檢查)。

  順序:學生---班主任---衛生室---校長室---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

  二、晨檢制度: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晨檢工作。對患傳染病的學生,班主任老師應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並對已發生傳染病班級的其它學生要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如板蘭根、維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認真做好教室、專用教室消毒工作,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和住宿部要重點消毒,勤洗曬衣被並用紫外線消毒車和含氯消毒液噴灑、揩擦消毒。

  四、病癒後復課要求:

  根據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時間來決定隔離期限,隔離時間未到的必須要有醫院傳染病科證明,並由衛生室複檢後學生才能進教室上課,反之仍作為病未愈不能來校上課。

  五、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這一內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勤洗手,及時做好學生的計劃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學生離校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並要經過醫務人員重新檢查。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待檢疫期滿後方可回班。

  六、對患傳染病的學生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學生進行檢疫,隔離、觀察、不串班。檢疫期滿後無症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七、工作人員家中及學生家長髮現傳染病人應報告學校領導,採取必要措施。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11

  一、加強領導,認真落實責任制,嚴格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衛生部關於加強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等有關檔案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責任意識。

  二、制定相應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預案,確保涉及學校師生身心健康的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三、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疫情監控與報告制度,做到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發現疫情,必須在2小時內報案。先報告鄉衛生防疫站,同時報告教育局。

  四、學校指定專人作為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的監控與報告工作。

  五、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傳染病預防的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健康教育課、班會、黑板報等形式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六、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加強對學校傳染病預防工作的督促檢查。

  七、加強自我檢查,落實學校傳染病預防措施。

  八、重視當地衛生部門提出的整改措施,改進學校衛生工作,消除有可能導致傳染病的各種隱患。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12

  為了切實保障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對傳染病的科學管理,特制定學校傳染病管理制度。

  一、疫情報告制度:發現傳染病疫情,特別是學生群體性發病等情況,學校應指派校醫對疫情進行初步核實,確認後由專人按要求及時上報鄞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落實“四早”( 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

  二、晨檢制度: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晨檢工作。對患傳染病的學生,班主任老師應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並對已發生傳染病班級的其它學生要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如板蘭根、維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認真做好教室、專用教室消毒工作,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和宿舍要重點消毒,勤洗曬衣被並用紫外線消毒車和含氯消毒液噴灑、揩擦消毒。

  四、病癒後復課要求:根據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時間來決定隔離期限,隔離時間未到的必須要有醫院傳染病科證明,並由校醫務室複檢後學生才能進教室上課,反之仍作為病未愈不能來校上課。

  五、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這一內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勤洗手,及時做好學生的計劃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學生離校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並要經過醫務人員重新檢查。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待檢疫期滿後方可回班。

  六、對患傳染病的學生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學生進行檢疫,隔離、觀察、不串班。檢疫期滿後無症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七、工作人員家中及學生家長髮現傳染病人應報告學校領導,採取必要措施。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13

  1、幼兒園成立創安領導小組,未保領導小組及消防工作領導小組及護校隊。安全工作層層負責、落實到人。

  2、及時傳達、宣傳和學習上級領導有關安全檔案,提高老師的安全教育及管理意識。

  3、定期對全園教職工進行消防講座等培訓。

  4、建立和執行房屋、裝置、消防、防盜交通等各項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建立執行食品、藥物的管理制度。並落實安全工作每日巡查制度。

  5、嚴格執行幼兒接送卡制度,加強門衛管理,平時要關好門,對來訪者進行詢問登記,嚴防幼兒走失。

  6、食堂定點採購,並實行查證制度,四十八小時留樣制度。食堂對食物的操作與儲存應注意衛生,以免食物中毒。

  7、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及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做好春、秋傳染病高發期的消毒工作。醫務室按時做好預防接種工作,並把好晨檢關,以免傳染病蔓延。

  8、定期組織教職工進行體檢。

  9、利用活動、遊戲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和自我防範的教育,防止發生觸電、走失、摔傷、燙傷、食物中毒、吞食異物等事故。

  10、定期檢查更換重點部門(財務室、電教室、檔案室、廣播室等)的消防器材。

  11、發生重大事故應及時啟動預案。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14

  一、加強入園前健康檢查。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用肥皂流動水洗手,定期洗澡、理髮剪指(趾)甲,定期換洗衣褲被褥等。

  三、定期檢查炊事人員,廚房炊具食品衛生情況,確保飲食衛生。

  四、兒童活動室及臥室經常通風換氣,地面桌椅乾淨整齊,消滅四害,為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

  五、定期為兒童進行健康檢查。

  六、認真落實托幼機構的有關各項制度。園所內一旦發生傳染病應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防止傳染病的蔓延。

  七、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工作人員、兒童及家長的自我保健意識。

  醫院傳染病管理制度 篇15

  1、認真學習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加強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責任報告人(接診的醫務人員)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向所在地的醫院報告。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和傳染病報告登記薄。必要時作好訂正、死亡報告。

  3、確診或疑診甲類傳染病時要及時用最快的方式報告當地醫院,同時報告區衛生防疫站。

  4、首診醫生髮現確診或疑診傳染病病例時,要及時準確填寫門診登記日誌、病人單位地址、發病地址及聯絡方式。便於追蹤疫情。

  5、經常檢查及督促傳染病報告情況,凡發現對傳染病有漏報、漏登、未及時上報者要及時報告區衛生防疫站。

  6、醫務人員每週自查,整理、彙總門診日誌,要有詳細記錄,()如發現有漏報或錯報者,應及時補報或修正報告。

  7、醫務人員每天要填寫好門診登記日誌,專案登記要齊全、完整,地址要詳細。門診登記日誌要與當日處方相符。不得漏登。

  8、傳染病報告,只報初診新病例。複診病例不再報告。

  9、加強疫情管理,落實責任到人,按照有關法規和上級要求,對轄區內的疫情登記、報告及管理情況,定期進行核實,檢查和指導,並定期統計,做好旬報、月報和年報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