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

  有在廣播站鍛鍊的學生,我們廣播前一般都會提前做好廣播稿,一流的廣播稿會帶來更好的節目效果,廣播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崖城鎮中心學校紅領巾廣播站正在直播,歡迎您的收聽。我是主持人——,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談談有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請聽《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並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5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行為習慣。

  (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並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於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佔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物件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鬆;對於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絡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徵相吻合。 請同學們在聽了之後結合上面的標準進行自我測試,不好的方面我們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們要堅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情!

  親愛的同學們,我衷心地祝願: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願它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願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為了使它辦得更好,也真誠地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表示衷心的感謝。紅領巾廣播站——我們大家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它吧!

  本期播音員感謝大家的收聽,同學們,下次再見!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2

同學們,老師們:

  心理健康教育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歡迎您的收聽。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社會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與親戚、熟人、朋友來往,而且需要與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善於交往的人往往能受到大家的歡迎,解決問題也較容易,而一個不願與人交往或缺乏交往技能的人往往會感到孤獨與寂寞。因此,人際交往是人的重要社會生活之一。

  一、什麼是“交往”、“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教育”

  所謂交往,就是人們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絡的一種基本社會活動。交往是人類生存必備的技能,是傳遞資訊、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

  人際交往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往來、相互影響、相互溝通。人際交往具有多個層面,一是物質層面的交往;二是知識交往,實現思想觀念的溝通;三是心靈對話,人格碰撞的無聲交往。應強調的是,我們所講的人際交往是幾個層面的相互滲透,更側重於指全面的心靈對話與人性融會貫通的過程,強調的是尊重個性,理解差異、求得溝通,並協調行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是進行人際交往教育,奠定交往基礎的絕佳時機。

  人際交往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在與他人的心靈對話、人格碰撞中體驗美好人生,塑造美好人格,進行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輔導與交往實踐指導。

  二、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內容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交往範圍日益擴大。從與家庭成員交往,擴充套件到與家庭以外的其他個體進行交際,而年齡相仿,發展水平相近的同伴將成為他們重要的交往物件。

  同伴關係是我們除父母及親屬以外的一個重要的社會關係。同伴交往是小學生實現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小學生與成人的交往關係是不平等的,主要是照顧者、教育者與被照顧者、被教育者之間的關係。與之相比,同伴交往更加自由,更為平等,這一特殊性質使得小學生能夠體驗和探索一種全新的人際關係,從而發展其社會交際能力和社會判斷力。

  大量研究表明,在學前時期,我們的同伴交往就已經開始了,特別是遊戲活動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機會。進入小學以後,同伴交往的頻率和深度都進一步發展。跨入學校的同時,我們也進入了一個更為開闊的交往世界。我們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的。我們接觸的人和事物更加豐富多彩,在同一個班級裡,有來自不同型別、不同家庭的小學生,我們一起從事的活動也更加多樣,學習活動、集體活動、娛樂活動、體育活動、勞動等等,使我們進行同伴交往的機會更多,交往形式也更復雜,社會互動作用的形式和內容也日趨複雜多樣和深刻。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家庭以外的交往關係對我們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小學生的友誼,友誼是和親近的同伴、同學等建立起來的特殊親密關係,對小學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它提供了小學生相互學習社會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以及體驗情緒和進行認識活動的機會,為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了基礎。小學生已經很重視與同伴建立友誼關係。當朋友在場時,我們會感到學習和活動更加快樂。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朋友?對此問題的認識水平與小學生的社會認知水平相聯絡。對學前兒童來說,“住在隔壁”、“和我一起玩”的人可以成為朋友。幼兒與一些外部特徵(如年齡、性別、種族等)和自己相似的同伴可以建立相對短時的友誼。在此基礎上,幼兒開始認識到同伴有與己不同的動機和情感,這時他們認為朋友就是對自己好、不傷害自己的人。到8--10歲,小學生開始理解友誼是一種相互的關係,雙方相互尊重、友好、充滿情誼。

  我們對友誼的認識是逐漸發展的。對“什麼是朋友”、“別人如何向你表示他是你的朋友”這樣的問題,低年級的同學認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夥伴;而中高年級的同學強調相互同情和相互幫助,認為忠誠是朋友的重要特徵,朋友關係應該是比較穩定的。我們選擇朋友的理由包括他們的積極人格特點(如勇敢、善良或忠誠)及志趣是否相投。我們總是先認識同伴與自己的相似性,大約4歲以後的兒童都能非常準確地說出有關與同伴之間的相似性,而認為朋友與自己的相異之處則要在9歲以後才能達到。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3

  開場曲

  甲:敬愛的老師!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

  甲:雛鷹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主持人:XXX

  甲: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心理健康的常識。

  乙:先請黃靜同學為我們介紹心理病態的等級。

  甲:現在,當個小學生其實挺難的,每天揹著沉重的書包上學,還要經歷小考、中考、大考以及完成各類名目繁多的作業、練習等等。

  乙:如果考得成績好,那麼日日的辛苦就算沒有白費;如果考得不好,那情況恐怕就有點兒慘了:老師的批評,同學間的攀比,特別是家裡父母親的責難,就會一股腦兒地撲將過來,讓你躲都沒處躲。

  甲:現在,社會上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可是到底有多少家長真正吃透了那裡面的機密,能夠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科學、理智和有分寸,就不知道了。

  乙:下面請張小娜同學為大家講講小學生們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甲:總之,我們要注意培養快樂的心態去面對人生:改變考慮問題的方式,凡事從好處著想,以太好了的心態面對一切事物。

  乙:遇到自己確實一時想不開的事情,可以找位自己信得過的師長、父母或者同伴傾訴,使自己解不開的心結得到放鬆。學會用微笑和快樂去面對人生。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

  甲:下面是好書推薦欄目,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好書是《青銅葵花》。

  乙:好書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時間過得真快,雛鷹廣播又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甲:今天的雛鷹廣播就到這裡,

  合:我們下週再見。

  結尾曲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4

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早會課廣播我們要講的是心理健康話題。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單純地追求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不僅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而且會誘發多種疾病。現代社會由於運轉節奏的加快和競爭局面的不斷加劇,人們的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特別是對處於人生特殊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他們面臨著生理的、認識的、情感的、社會的多方面的現實問題,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因而必然承擔劇烈的心理衝突。大量事實證明,心理健康不僅有利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良好學習成績的取得,而且還能使青少年正確地面臨困難和挫折,對各種社會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那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素質:

  一、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自尊自愛。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能透過自己與先進人物及周圍人物的對比來認識自己、解剖自己;他們不但能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興趣、愛好,還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與性格,並據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因而他們具有較高的成功率。他們既不好高鶩遠,狂亡自大、目空一切,也不亡自菲薄、自輕自賤、憂鬱頹廢,人際交往中他們既自尊自愛,又尊重他人。

  二、能正視現實,勇於解決問題。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觀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能對周圍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能正視困難與挫折,勇於面對現實,找出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而不逃避,推卸責任;他們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沉迷於虛無縹緲的幻想,思想和行動總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併為社會所接納;他們憑理智辦事,能聽從一切合理的建議與意見。

  三、樂於交往,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少年,總是喜歡與人交往,以尋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合諧的人際關係。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謙讓的、誠懇的態度待人,X結友愛、助人為樂,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敖。他能和多數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參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學習。

  四、情緒穩定,性格開朗。

  人的情緒與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相聯絡,但人的需要總有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這就要求人們善於排除心理障礙,能夠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要養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性格開朗,目光遠大,心境愉快,才能勝不驕,敗不餒。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的人則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情緒起伏波動,喜怒無常。希望同學們能按上述四個標準對照檢驗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悅的心境,飽滿的情緒,自尊自愛,善待自己,誠懇、謙讓,團結互助,面對困難提高忍耐、受挫力,堅定信念,百折不回,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昂揚的鬥志面對生活的挑戰。

校園心理健康主題廣播稿5

同學們:

  大家好!

  又是一年一度的五月,大三又陷入了對將來工作無法預料的茫然之中。這期廣播稿院心協為大三獻上了一份大餐——《大三在校學生該如何面對就業壓力》。

  大學生就業問題,首先是個心理問題,其次才是能力問題。近幾年來,在高年級大學生出現一種極為普遍的心理現象:進入大三後,同學們開始越來越多地談論畢業後的選擇。是考研、出國還是找工作?除極少數同學目標明確外,大多數同學對畢業選擇感到茫然。奇怪的是,同學們開始漸漸逃避談論這些話題,就像逃避瘟疫一樣。每當有人不經談起這個話題,或不由自主想到畢業後的去留,心裡就會出現緊張、焦慮、憂鬱、恐懼。我們把這種心理成為“就業恐懼”。經認真調查和深入溝通,就業壓力分別來自於以下七個方面的因素:

  一、心態:受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很多學校的就業部門、老師、大四學生或多或少都在談論這些影響,再加上網路上、報紙上等等到處都是這些新聞,讓很多學弟學妹們也都有一種就業“寒冬”來臨的感覺,所以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感到特別擔憂。

  二、對自身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很多大三的學生朋友對自身的認識還是非常不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想做什麼?不知道自己以後願意從事什麼職業;以後自己憑什麼核心能力求職、發展等等?其實這些早就要搞清楚的,如果自己想去哪裡都不知道,那肯定是哪裡都去不了的。要抓緊時間先弄清楚自己啊。

  三、對專業的認識很模糊:這個問題其實不應該出現在這個階段。這應該是大一的時候就要解決的事情,拖到現在都還沒有解決。現在有很多這樣的大三在校學生。其中有一個學生的案例是這樣的。通訊工程專業,自己不知道以後出去可以做什麼工作,他的爸爸可以將他弄到一個移動公司上班,但他又不清楚移動公司要幹啥。大家請注意,他對於自己的專業根本就不懂,完全不知道他的專業培養的是什麼人才。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實啊,大三了,就要畢業了,還不知道學這個專業是能做什麼。怎麼辦?那就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老師、朋友、同學、網路進行調查,寫一份關於通訊工程專業的調查報告。儘快搞明白自己畢業後可以做什麼?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當然,這只是就業路上的一步而己。

  四、缺少執行力:很多大三的學生透過很多的渠道知道現在的壓力,知道自己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鍛鍊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且還滿懷信心的做了很多計劃。僅僅是計劃,很少人能夠排除萬難貫徹下去,真正按計劃執行並適時調整。所以,我們建議這些同學多與身邊的朋友交流,大家互相監督鼓勵。提高執行力,不要老是空想。

  五、沒自信、不堅持: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特質,現在很多大三的學生都願意到社會上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或是兼職,但是這樣的機會也不是人人都能把握的。所以很多人遇到一些失敗後,選擇放棄。從而就一直沒有與社會有太多的接觸,沒有太多經驗,也為以後的求職設了一些障礙。

  當然也有很多的對自己充滿自信,堅持不懈的人,他們經常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事務,讓自己積累人脈、經驗等等,在畢業求職時增添一些砝碼。參與社會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一定要好好利用。很多學生就是利用這樣的機會解決工作問題的。在這個時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或是阻礙,但是一定要堅持。只有堅持,才會有好的結果。

  六、不積極開拓視野、瞭解環境:經常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針對學長的校園招聘會,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看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企業或是自己感興趣的崗位的招聘情況,對比一下自身的差距,可能的話還可以利用這些機會與招聘官員聊一聊,掌握一些一線資訊,讓自己接下來的努力是有方向的。

  七、當然還有一些要提前準備考研的;或是有一些是要出國求學的,這些又另當別論了,不管時事如何變化,自己的事情還得自己辦,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努力做好現在的自己是最重要的。加油!因此,我們為大家整理和總結了一些方法送給大家。

  大學生要轉變畢業觀念,調適畢業心態 。大學生群體是個體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集多種特殊性於一身,存在著多重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心理內在原因,同時存在著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其他群體要低,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畢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特別是挫折心理,對大學生畢業影響最大。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要改變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加強自我理解與分析的能力培養,以平常心面對畢業形勢,冷靜地做出選擇;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保持良好心境;要排除諸如不滿、嫉妒、焦慮、恐懼等負性情感對正常思維、決策的干擾;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畢業"一錘定終生"的陳舊畢業觀念,建立新型的畢業觀,強化擇業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畢業觀。

  應屆畢業生面對畢業形勢,迴避的應對方式雖然可以緩和焦慮程度,但作為一種消極的方式因為沒有真正解決畢業問題,長此以往是要付出較大代價的,焦慮源並不會因此自動消失,反而會對本人糾纏不休,不定期還會出現,所以必須隨時戒備。如果我們一味地自怨自悔,只能繼續滋生失望的心理,戕殺自信心;如果我們反覆玩味挫折,咀嚼挫折帶來的痛苦,只能使自己更加心灰意冷,舉步不前。面對全新的社會環境和嚴峻的畢業形勢,心理挫折不可避免,但因噎廢食,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籤,徘徊在失敗的陰影中的做法不可取。 大學生要進行心理調適,克服焦慮心理,關鍵是要轉變畢業的思想觀念。應屆畢業生要打破傳統的事事求穩、事事求順的思想,樹立市場競爭的觀念。我們生活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競爭就要伴隨自己一生。應屆畢業生求職過程就是競爭過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較理想的職業,如果缺乏競爭意識,不再繼續努力,也會失去這個工作。有競爭就會有風險,確立競爭意識,不怕風險和挫折,焦慮心理就會得到緩解。面對畢業焦慮,進行理性思考是基礎,根據情況的變化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是關鍵。

  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走出畢業後可能遇到的心理困境,每個畢業生應該提前做好幾方面的準備:

  1、認真對待角色轉變。從走出校園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個“孩子”了,所以你不能再像孩子那樣任性、為所欲為,戒掉對他人的依賴性吧。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你要從心理上儘快成熟起來,學會獨立思考,並且儘可能在經濟上獨立起來。

  2、準確為自己定位。認清自己是一件困難的事,但你必須努力去做。因為只有瞭解自己後,你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以一種理性的態度為自己規劃未來——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3、做好吃苦的準備。不管你之前的路走得多麼一帆風順,這一刻起,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因為生活的路,總是以曲折的姿勢向前延伸的。每個人在前行的路上,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一點你不用懷疑,你能做的,就是從信念上戰勝自己,然後迎難而上。

  4、不要指望一步登天。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個成功都是一個一個腳步走過來的,所以,初入社會的你,請放棄那些一步登天的幻想。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5、告訴自己:永不放棄。涉世之初,你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包括工作能力的提升、人際關係的改善等等;你要面對的東西也很多,包括生活的壓力、職場的競爭等等。不管怎樣,請你學會告訴自己,永不放棄。因為,再堅持一下,希望就會在下一個拐角出現。

  下面介紹一下院心協:

  心協辦公室:大學生活動中心313室和314室

  諮詢室:大學生活動中心315

  郵箱: 接受全院學生有關心理面的來稿

  信箱:8166信箱 解答你的疑惑和煩惱,也歡迎投稿

  心靈家園: 有煩惱和困惑也可以在“心靈之約”下留言

  接下來在一首動聽的旋律中結束我們今天的廣播。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下期再見!

  (音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