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6篇

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6篇

  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擬定製度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1

  一、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隔離制度,進入人體組織或人的醫用品必須高壓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汙染,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乾淨後,再消毒或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消毒或滅菌處理。

  二、根據物品的效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耐熱、耐溼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械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x器等首選壓力蒸氣滅菌;油、粉、膏等首選乾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如環氧乙x滅菌等,內窺鏡可選用環氧乙x滅菌或2%戊二醛浸泡滅菌。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選化學方法。

  三、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瞭解消毒劑的效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製時注意有效濃度,並按要求進行監測。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用於浸泡滅菌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四、消毒隔離措施

  1、醫務人員在做無菌x作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x作規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療車上的無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後應及時蓋嚴,定時更換和滅菌,並註明滅菌日期和開啟日期及時間。

  2、治療室每日定時通風換氣,用消毒液擦地,每週大掃除1次,治療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應有標記且專物專用。

  3、病室各房間每日定時通風兩次,每日晨間護理時用溼部套掃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後清洗晾乾。

  4、每週更換被服一次,並根據情況隨時更換。

  5、注x器使用後放入指定容器內,利器放入利器盒內。

  6、治療室、產房、手術室、換x室定期進行空氣消毒,並每月做空氣培養。

  7、體溫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後浸泡於250mg/l含x消毒液內消毒-沖洗-晾乾-備用。

  8、門診採取血標本,實行一人、一針、一巾、一止血帶。

  9、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採取相應隔離措施。

  (1)隔離患者有條件時住單間或單隔內,病室內或病室門口要備隔離衣,懸掛方法正確。

  (2)患者專用體溫表、便器,應用一次性注x器、輸液器、餐具,使用後回收集中處理。

  (3)隔離患者用過的醫療器械應用500mg/l含x消毒劑浸泡消毒,血壓表、聽診器等用500mg/l含x消毒劑消毒液擦拭,血壓計袖帶若被血液、體液汙染應先使用含有效x的消毒劑浸泡30分鐘後再清洗乾淨,晾乾備用。

  10、凡患者有氣性壞疽、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傷口,應嚴格隔離。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進行[雙消"處理,所用敷料放入專用塑膠袋燒燬。

  11、病人使用的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溼化瓶、呼吸機面罩、螺旋管、呼吸氣囊、氣管套管、管路、牙墊、舌鉗、開口器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畢終末消毒並乾燥保存於消毒物品櫃內。溼化瓶內為蒸餾水,每日更換和消毒。呼吸機的螺紋管、溼化器、接頭、活瓣通氣筏等可拆卸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

  12、換x、注x、處置工作前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手。

  13、轉科、出院、死亡患者單位要進行終末消毒。

  14、一次性醫療護理物品使用及用後的處理一定嚴格廢物按醫療廢物處理要求執行。

  (1)注x器、輸液(血)器:用後直接放入治療室規定的容器內,每天由院總務科統一糾集處理。

  (2)病房內的廢棄醫用垃圾:如敷料、繃帶、棉球、紗條、壓舌板、一次性引流袋、尿袋、胸腔引流袋、引流管、手套、肛袋、窺具等塑膠類廢棄物;用後放入醫療垃圾容器內,每天由醫院醫療垃圾專職回收人員回收並處理。

  (3)特殊感染性物品:如:氣性壞疽、綠膿桿菌感染者、破傷風、艾滋病等病人用過的廢棄物,就地消毒處理後放入雙層黃x垃圾袋內,並標識病原體、處置時間和責任人,交醫院醫療垃圾專職人員,在監控下焚燒。

  五、按照中華x共和國衛生部衛通(20xx)10號<醫務人員手衛>執行,加強各級、各類人員的培訓。落實手衛生標準。逐步貫徹執行衛生部<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x作規範><清洗消毒及滅菌>等六個衛生行業標準。

  六、地面的清潔與消毒:地面應溼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汙染時,應即時以含x消毒劑消毒,消毒劑濃度按要求配製。拖洗工具應有不同使用區域的標識,使用後應先消毒、洗淨、再分開晾乾。

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2

  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必須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後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採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蒐集整理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並有明顯標誌。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洩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後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割槽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汙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汙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必須將無菌與清潔、汙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並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對隔離病區進行反覆多次包括空氣、地面、牆面,病區內所有醫護和病人高頻接觸的醫療設施裝置等物體表面以及空氣淨化系統過濾網及送風管路等進行了嚴格、規範、全方位、無死角的的終末消毒。

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3

  一、各科室應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範》和《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結合本科室工作特點,制定本科室消毒隔離制度並落實相關消毒隔離措施。

  二、醫務人員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並按規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三、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物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四、各科室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物品應嚴格按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範》進行清洗、消毒和滅菌,並按要求進行相關的監測並記錄。

  五、各科室應配備必要的手衛生設施,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根據不同情況嚴格洗手或手消毒,醫院感染重點部門應按要求進行手衛生效果監測。

  六、任何物品在消毒、滅菌前均應充分清洗乾淨。消毒、滅菌方法首選物理方法,如耐溼、熱的物品首選壓力蒸氣滅菌;選擇化學方法消毒滅菌時,應進行化學消毒劑濃度監測,消毒滅菌後的物品使用前用無菌水徹底沖洗乾淨。

  七、科室應保持環境清潔,空氣清新。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

  1、各科室應定時通風,必要時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其他的'空氣淨化措施。

  2、地面無明顯汙染時溼式清掃,當受到病原體汙染時,應進行消毒處理;拖洗工具使用後及時清洗、消毒、晾乾備用。

  3、牆面一般不需常規消毒,受到病原體汙染時,採用適宜濃度的消毒劑噴霧或擦拭處理。

  4、病房各類用品表面應保持清潔,一床一桌一椅一抹布,使用後及時清洗,必要時消毒處理。

  5、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必須對床單元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八、洗衣房回收汙染被服不應在各科室走廊內請點,以免造成周圍環境的汙染。

  九、各科室佈局、流程應合理,潔、汙區域劃分明確,防止人流、物流交叉。醫務人員及相關人員應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範》,掌握各種防護用品的使用指證和方法。根據不同疾病的傳播途徑,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隔離防護措施,並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汙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十、各科室應根據專業特點,在病區末端設一間或多間隔離病室;對已確診的傳染病患者,應收治於感染性疾病科;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單間隔離觀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應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十一、醫務人員不得穿工作服進、出醫院餐廳、會議室等公共場所。

  十二、醫療廢物處置應符合我院醫療廢物管理有關規定。

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4

  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務必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後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務必到達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務必到達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採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並有明顯標誌。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洩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後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割槽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汙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汙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務必將無菌與清潔、汙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並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5

  1、認真貫徹執行《消毒管理辦法》,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嚴防交叉感染,保護病人、工作人員。

  2、技術操作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一人一管一針一用一消毒制度。醫務人員工作時要著裝整齊、清潔,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診療工作前後要洗手。

  3、治療室空氣、地面要定期消毒,必要時隨時消毒並做好記錄。每一天上班前、下班後都要搞好所有工作場所的清潔工作。

  4、無菌器械、容器、器械盤、敷料罐、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消毒液要定期更換。體溫計、壓舌板用後,應及時用消毒液浸泡。

  5、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做隔離觀察處置,儘快作出診斷和轉送上級醫院治療。

  6、傳染病人的排洩物和用過的物品要及時消毒和處理。

關於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6

  1、病房內收住患者應按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分別收治。

  2、醫護人員應掌握標準防護要求,進入無菌區或執行無菌操作時,按規定著裝;醫務人員進入感染患者房間,應嚴格執行相應疾病的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必要時穿隔離衣、戴手套等。

  3、病區設感染監測員,職責明確,負責對病區醫務人員進行感染控制相關知識培訓,督導檢查相關措施的落實。

  4、嚴格執行手衛生相關規定。

  5、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抽血、輸液操作時,應保證一人一巾一帶,患者的床頭櫃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溼式清掃,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無菌物品應專櫃儲存,與待消毒物品分割槽放置,標識明確;滅菌物品須註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開啟的無菌物品有效期為4小時,過期、失效物品應及時取出並重新消毒或更換,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動期結核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護理人員不宜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待恢復正常後方可重新工作。

  8、需保護性隔離的患者,應優先做治療護理工作;對實行床旁隔離的患者,後做治療護理工作。

  9、患者的衣服、被單每週更換一次。被血液、體液汙染時及時更換,在規定地點清點更換下的衣物及床單元用品。

  10、病區垃圾分類管理規範,不得混放;各種醫療垃圾桶標識明確;醫療銳器處理規範,各種醫療廢物按規定收集、包裝、專人回收。

  11、各種診療護理用品用後按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進行處理,特殊感染的患者採用一次性用品,用後裝入黃色塑膠袋內並貼上標識,專人負責回收。

  12、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洩物及剩餘飯菜,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13、病房及衛生間的拖把等衛生清潔用具,要分開使用,且標記清楚。用後消毒液浸泡,並清洗後晾掛備用。

  14、一般狀況下,病房應適時開窗通風,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鐘。地面溼式清掃,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發現明確汙染時,應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後均要進行終末消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