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養老工作計劃(精選9篇)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精選9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群養老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1

  為了進一步做好新光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探討居家養老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使社群居家養老工作更加貼近廣大老人的需要,我們將積極響應上級領導號召,以黨的落實“十二五”規劃重要思想為指導,最佳化服務內涵,整合社群資源,發展志願服務,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並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的“居家養老”社會化養老新方式。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大力宣傳居家養老工作,使社群居民更瞭解這種以家庭為核心、社群為依託、養老服務所等專業機構為服務實體、以老年人生活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社會各界與志願者廣泛參與,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新模式。

  (二)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生活照料網路,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使居家老人能獲得生活上的照料和便利、精神上的關愛和慰藉。

  (三)保障特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對轄區內的孤寡老人、空巢高齡老人、特困老人、殘疾老人、老模範等五類服務物件,視不同情況給予更為積極和加倍的照顧和服務。

  (四)探索多樣化、多層次的服務方式。根據不同物件、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積極探索福利化、社會化、市場化服務和無償、低償、有償相結合的服務方式,使廣大老年人得到更為實惠、方便、快捷的服務。

  (五)突出生活照料網路的覆蓋和完善,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託老、購物、配餐、家政服務、精神慰藉等各種生活上的服務。

  (六)關注老人健康問題,開展社群老人健康體檢活動。定期上門走訪,為老人測血壓,測血糖,免費按摩,免費保健,積極開展老年人保健宣傳。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為老年人帶去精神上的享受,進一步豐富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2

  隨著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年底我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約**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3.9%。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發揮養老服務業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吉林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強化政策引導,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建立與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序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統籌城鄉的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認真履行規劃指導、政策扶持、監督管理等職責,積極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發展模式和執行機制。

  2.堅持因地制宜與統籌發展相結合。立足實際,科學制訂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整合各類資源,最佳化空間佈局,統籌城鄉養老事業全面科學發展。

  3.堅持突出重點與適度普惠相結合。在重點保障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年人服務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為老服務範圍,推動養老服務業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

  4.堅持居家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充分發揮家庭和社群功能,著力鞏固家庭養老地位,促進代際和諧。多舉措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探索並實行具有蛟河特色的養老模式。

  (三)總體目標。

  到20xx年底,中心城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實現全覆蓋,80%以上的鄉鎮和60%以上農村社群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全面推進中心城區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和農村養老大院建設,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中心城區社群和60%以上的農村社群,完善城鄉社會福利中心建設,扶持發展民辦養老機構,達到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張。到20xx年12月底全市擁有養老床位數20xx張,基本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佈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鞏固和發展居家養老服務。

  1.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到20xx年底,建立覆蓋中心城區、鄉鎮街區和社群(村)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網路,中心城區街道和社群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全覆蓋;80%以上的鄉鎮街區和60%以上的農村社群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加快居家養老服務資訊管理平臺建設,全面掌握老年人及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健康狀況和服務需求等資訊,推進資訊平臺與居家養老服務實體的有效連線,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

  2.大力完善居家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引導吸收社會各種服務資源和經濟實體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有效聚合功能區域內的服務資源,重點開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居家養老服務,形成體現居家養老特點、需求與服務對接、各類服務資源配置相對完整的居家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使居家老年人遇到的實際困難能夠得到有效解決,生活和醫療服務得到基本保障。

  3.加強特殊群體的居家養老服務。針對高齡、獨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採取低償和有償 服務的方式,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陪護、基本生活照料、特殊護理、緊急援助等服務。同時,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探索建立特殊養老群體分級分類服務辦法,滿足其多樣性的服務需求。

  4.探索老年宜居社群建設。不斷改善老年人基本居住條件,實物配租應優先面向已經登記為廉租住房保障物件的老年人家庭。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城區住宅開發建設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居住、上下樓和出行等方面的需求。同時,結合城鎮化建設和商品住宅開發,探索建設一批規模適度、功能齊全、滿足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宜居社群。

  (二)推進城鄉社群養老服務。

  1.推進城鎮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在每個城鎮社群建立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以養老服務站為載體,全面掌握老年人服務資訊,整合服務資源,組織為老服務活動,對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提供政策保障和幫助,形成全方位、多樣化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品牌。

  2.推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建設。結合農村社群建設,依託建制村或有條件的自然屯建設居家養老服務大院,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室內外活動場所,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文體活動,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結對幫扶、鄰里守望等方方式,推進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務,提高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3

  “30年後誰養你”,答案似乎是唯一的:自己養自己。 “養兒防老”也許是一個備選答案,但我們60歲的父母大約已經搖頭了,怎麼能指望今天只有7-8歲的孩子們,30年後養4個老人?

  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們希望過一個怎麼樣的老年生活?今天的努力工作,希望換來一個苟且的老年嗎?從中等生活水平來看,即便今天的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和住房,有事業有成的兒女,他們還是會對“養兒防老”搖頭。因為他們的退休金無法面對今天的物價,而在需要子女們資助醫藥費或其他大額開支,甚至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度時,擔心要看兒媳、女婿甚至兒女的臉色。

  事實上,養老計劃的重要性在於,30年後,退休之後,不僅要活著,而且要能夠有尊嚴地活著,要在有閒的時候還要有足夠的錢,使自己能精彩、舒適、穩定、坦然地活著。

  所以,在麥肯錫和Limra對美國最富裕家庭(個人)的個人理財調查中,養老計劃幾乎是所有富人們最關心的理財目標,而財務尊嚴和財務獨立是養老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畢竟,對於富人們來說,也許養老的財務安排包括一年365天中有200天要打高爾夫,而且出門要坐頭等艙。

  如果我們放棄了“養兒防老”的念頭,那靠什麼養老?

  大家都知道社會養老保障三個支柱:社會保險、企業年金、個人商業養老計劃。在我看來,對於家庭和個人而言,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及早,最好就在今天開始,給自己做一份退休養老計劃。

  首先,要確定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品質,生活水準,不要比現在大幅下降,一般大約是現在日常開支的80%左右。如果想要有其他精彩節目,如每年去旅遊或者上老年大學,則要預算這筆開支。另外,要預留一定的老年護理費,不要指望子女病床前盡孝,要祝福他們未來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其次,要考慮通貨膨脹和費用增長率,這是兩個不同概念。比如東北大米從1元/斤漲到2元/斤,這是通貨膨脹;人們不用摩托車而改為汽車,這是整體消費水平增長。

  算一算如果維持這樣的生活水平,在退休時要準備多少錢。比如30年後維持相當於現在5萬元/年左右的退休生活需要準備400萬,你準備好怎麼做了嗎?

  為養老要做的準備,包括兩種方式:一是將目前儲蓄中的一部分,用做養老準備;二是將每年收支節餘做定期定額投資。由於養老計劃追求本金安全、適度收益、抵禦通脹、有一定強制性原則,所以要將養老儲投與其他投資分開。用適度債券、平衡基金、保險等組合去實現。保險產品相對其他產品收益率也許不算高,但最大的好處就是強制性,因為它退保成本高,也就是退出壁壘高,所以不會輕易將養老年金挪作他用,使得保險成為養老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社會保險和企業年金也有大大的好處,一是強制性,二是有企業幫你出一部分錢,有社會平均補助部分給你,所以一般不要錯過。

  所有的養老計劃,都是平衡現在與未來的收入與支出,平衡這種支出還是那種支出。所以,要在每月消費之前,為養老做一些儲蓄,在考慮其他財務目標前,要考慮養老,外國理財專家稱為Pay your self first。

  比如子女教育,有經濟學家將孩子比作商品,要麼是耐用生產品,要麼是耐用消費品。耐用生產品如姚明,是搖錢樹,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放棄“養兒防老”的念頭,就不要無節制地在子女教育上投資。由於子女教育和養老計劃在目標時間上比較接近,家庭要在子女教育計劃和養老計劃中獲得平衡,在為子女教育投資時,也要為自己養老投資。

  否則,30年後誰養你呢?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4

  一、建立居家養老根據地,形成居家養老長效機制。

  1、鞏固各社群服務站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以此為基點擴大影響,加強宣傳,讓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輻射整個轄區。把社群服務中心為中心站點,利用其自身資源優勢統籌計劃安排,連線起社群服務站點,構造出覆蓋整個轄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網路。

  2、初步改造社群服務中心院內一樓南屋,預計投入 萬元,將其改建成一個綜合性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樂在其中”。計劃在此基礎上能夠逐步擴大居家養老固定服務中心規模。

  二、完善整個服務工作體系,提升軟實力,把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做實做細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堅持以政策為標準,明確服務範圍;以需求為依據,制定服務專案;以質量為保證,確定服務單位;以滿意為目標,規範服務制度的原則,根據一年來工作開展情況,總結經驗,推陳出新,以“一二三多”超市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為基礎,繼續完善整個服務工作體系。

  1、根據上級民政局關於居家養老工作擴面的要求,在轄區進行統計,對相關人員進行登記,建立個人檔案,並分成完全符合條件、部分符合條件、即將符合條件等幾類。

  2、透過深入調研,收集服務物件的生活需求,根據市場上相關的服務、收費情況,結合實際、認真研討,制訂最為完整、詳細的服務專案及收費標準。並製作服務選單,以方便老人們查閱選定。

  3、收集轄區與服務相關的店鋪資訊,進行考察測評,結合服務物件分佈情況,選取誠信可靠、服務質量好的單位合作,與之簽訂服務協議。初步方案為每類至少兩家單位,引入適當的競爭,並繼續考察,實行輪崗制度,以保證服務安全及不斷提升質量。

  4、以二七家庭服務業協會為依託,透過協會的號召力吸引更多商家關注,同時也利用其組織力約束服務人員,根據家協服務制度規範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把誠信的理念、滿意的服務、舒心的生活帶進老人家中。

  5、根據具體情況,將服務種類具體區分成兩類:上門送服務和集中組織服務。上門入戶服務就是為能夠接受服務人員入戶的老人或者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服務。此服務內容以服務選單上所列專案為準。集中組織服務即對於那些不接受外人入戶的老人或者孤單寂寞喜歡出來走走的老人,定期組織在某一地點,統一進行某項服務。此服務專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根據實際情況另做計劃,統一安排。初步計劃,每週末定期組織一次,地點在“樂在其中”活動室,分別對老人們進行理髮、足療保健、文娛活動(打牌、下棋、曲藝欣賞等)、健康查體等四項服務,每四周(約一個月)迴圈進行一次。

  6、“老飯桌計劃”。對於家庭情況特殊,做飯有困難的家庭,我們推出“老飯桌”服務專案。一方面解決轄區內困難家庭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一部分孤寡家庭的實際困難。

  具體實施方法簡介:

  服務人員:低收入家庭、困難家庭

  服務地點:家庭內廚房

  服務要求:①根據老人需求、合理營養搭配(由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定食譜標準,分別發放食譜);

  ②每天僅限一餐;

  ③協調老人,統一用餐日期,統一配送;

  ④每月每位老人免費用餐不得超過15次(建議隔天一次);

  ⑤可以打折用餐;

  ⑥統一配發灶具、食品、副食品,定期檢查衛生、使用、消耗情況(由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定食譜標準,分別發放食譜);

  範圍範圍:根據由此需求老人分佈情況就近,每個服務人員負責15戶(設兩個點)

  收費標準:一人次/10元,送餐2元

  準備工作:統計老人需要此項服務人數、分佈情況、口味(由工作站負責)

  服務制度:統一監管,每月不定期回訪,根據情況確定輪崗(由工作站負責)

  上級支援:培養或聘用營養師、律師、醫療師上門,協助監管

  三、建立“二七地區社會養老問題研究檔案”,把居家養老工作昇華到更高的境界

  根據相關政策,為確定居家養老服務物件,建立個人檔案——“二七地區社會養老問題研究檔案”。一方面為做好現階段的居家養老工作服務;另一方面也為今後社會養老問題相關的統計、調研做好準備,

  為其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獨生子女時代即將來臨,百姓的此類服務需求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因此我們認為,應該把居家養老工作的思路開啟,未雨綢繆,放眼未來,在做紮實現階段服務工作的同時,把未來將會遇到的問題納入現在的資料夾中,邊推進、邊學習、邊改善,讓成熟的工作方法走在社會問題出現之前。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工作檔案,這是一項艱鉅複雜的社會學研究工程,如果真的能得到相關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支援,把課題性研究檔案試點在二七建立起來,不僅是全國養老工作在此方面的首創,也將為對未來的工作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推進作用。我們在居家養老工作中其他的所有成績,都無法與之比擬。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5

  一、強化公辦養老機構服務宗旨,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二是要創立自己的品牌,發揮公辦養老機構機構示範作用,三是抓好創新管理,把現有的政策落實好,實行績效考核。

  二、加強社會辦養老機構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打造升級達標示範性養老機構,引導社會辦養老機構按照我市養老需要發展佈局發展,培育助老家庭連鎖管理機構科學管理模式,創新管理經驗。

  三、完善社會辦養老機構規章制度。

  一是以政府令的形式出臺《市社會辦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增加獎懲和處罰內容,提高執行力度,更好地規範養老機構服務市場;

  二是認真落實省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與市財政局共同研究補貼方案,制定政府補貼標準,將政府鼓勵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的工作落到實處。

  四、創新工作模式。重新啟動社會福利行業協會工作,對社會辦養老機構實行行業自律管理,對養老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對養老機構進行等級評定等工作。

  五、籌劃我市養老機構老人意外傷害保險,為入住機構的老人享有一份人身保障,降低養老機構行業風險;規範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市場,解決養老服務行業培訓內容、標準混亂等問題。

  六、繼續開展十縣(市)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重點培育2-3個示範點,典型引路,帶動全面發展。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6

  為進一步推進錦江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切實解決好生活不便、“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努力構建和諧社群,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本社群實際,特制定本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滿足轄區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以保障老人群體中的高齡老人(70週歲以上)和特殊群體老人(包括分散供養的“三無”老人、低保老人、重點優撫老人)為重點,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以居家為基礎,以社群為依託,以建立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為抓手,積極構建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網路體系,紮實有序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促進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20xx年錦江社群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為社群老年人提供不少於5項的居家養老服務,初步形成當地政府實行購買服務、專門機構提供優惠服務、志願者隊伍提供無償志願服務的工作格局。

  三、基本服務規範

  (一)服務物件。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物件為居住在轄區內的60週歲以上老年人。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分別提供無償服務、低償服務、有償服務和志願服務。

  1、無償服務物件。主要應包括年滿70週歲、生活不能自理且在市區無子女照顧的低保老人、重點優撫物件、“三無”老人、革命“五老人員”以及百歲老人等。

  2、低償服務物件。主要應包括以下老年人:

  ①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子女不在本市區居住生活的老年人);

  ②未享受民政各種救助的80週歲以上“空巢”老人;

  ③有一定經濟來源但生活仍很困難的老年人。

  3、有償服務物件。有經濟能力,需要日託、送餐或上門照料等服務的老年人,以自費的形式購買服務。

  4、志願服務物件。社群內所有老年人,重點是“空巢”老人、高齡、病殘老人,由志願者上門開展服務。

  (二)服務內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同時,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文化娛樂、學習教育、聊天、法律維權、代購代辦等服務。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採取專人上門包戶的方式提供服務。

  1、安全保障服務。透過建立相應的聯絡制度,充分發揮社群工作者和志願者的作用,透過定期打電話、走訪、探視等形式,加強對“空巢”老人等的幫扶聯絡。在社群老年人生病期間經常看望、關注,敲敲門、打打電話。同時建立相應的應急救助機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況時,能得到及時、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幫助。

  2、生活照料服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日間託老、購物、配餐、送餐、陪護等特殊照料的服務和打掃衛生、做飯菜、洗衣物、家電維修、管道疏通等一般家政服務。

  3、醫療保健服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測血壓、量體溫等)、陪同看病、康復護理、心理衛生、臨終關懷、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檔案、開設家庭病床等服務。

  4、文化娛樂服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學習和活動場所、體育健身設施和組織健身團隊,組織引導老年人參加學習培訓、書法繪畫、知識講座、圖書閱覽等服務;積極引導老年人參與各類文體活動。

  5、精神慰藉服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鄰里交流、聊天談心、心理諮詢,有苦悶矛盾時進行勸解等服務。

  6、法律維權服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司法維權及維護老年人財產、贍養、婚姻等合法權益的服務。

  7、其它方面的服務。主要是根據老年人不同年齡及不同生活狀況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其它各類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應急救助服務熱線或結合家政服務熱線等開展為老服務。

  (三)服務方式。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情況和經濟條件,按照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主體的不同,提供相應不同的服務。

  1、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政府透過向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發放助老服務券等形式,持券老年人憑券自主選擇由社群助老服務員、家政服務公司等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專案。

  2、社會組織服務方式。創造條件,成立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性社會組織、團體或機構,同時鼓勵有關單位、社會團體、中介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積極發揮其為老年人服務的作用。

  3、志願者服務方式。鼓勵和支援社群內、外的志願者隊伍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倡導低齡健康老年人組成志願者隊伍,為高齡、“空巢”、病殘老人提供服務。

  4、鄰里互幫互助方式。積極倡導鄰里間開展互幫互助,採取鄰里結對、親屬結對、黨員結對等,按照就近、自願原則,建立相對固定的結對服務關係。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市、區社會化養老服務實施意見,加快推進我村養老服務社會化程序,促進老年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建立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村,全面提升我村養老服務工作的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結合我村實際情況制定村居家養老服務實施計劃:

  二、工作任務:

  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加快村養老,居家服務發展,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村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協調動作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要大力發展村養老服務,充分利用村現有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隊伍,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需求,提高服務質量,豐富服務內容。

  第一、充分發揮志願者作用,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康復保健、醫療服務、學習教育、心理指導、法律援助等村養老服務活動。滿足和改善老年人對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第二、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服務團體和社會服務組織,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發展服務組織,積極做好睏難、高齡、“空巢”老人的村幫扶工作,加強幫扶力度,豐富幫扶形式,拓展幫扶專案,實現幫扶救助工作的`經常化和制度化。同時倡導好鄰里互幫互助,做好就近化服務。

  第三、堅持開展敬老愛老家庭個人評選活動,倡導社會互助,鄰里互助的文明氛圍,為老年人創造健康良好文明的生活環境。

  第四、以村“五保公寓”為村養老服務基地,建立長效服務機制,開展定期服務活動。

  三、大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

  堅持“社會養老家庭化”的工作思路,鼓勵支援養老服務機構,派出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或其它服務實體,志願者上門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籍、醫療護理等服務。

  第一、以村服務為龍頭,利用村服務網路,建立起以機構的專業化服務為主體,以家政服務為輔助,以志願者服務為補充的居家養老網路,實現機構服務與村服務相結合,專業護理與家政服務相結合,村幫扶與志願者服務相結合的一體化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第二、發揮村屬地管理的優勢,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統一協調、為老年提供全方位的居家養老服務。

  第三、積極倡導鄰里相助,實行就近服務,建立互助相守、相互問寒問暖長效機制。

  四、工作措施

  1、領導重視:繼續將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納入村建設的主要議事日程,加強對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利用村服務實體和資源、創新工作思路、開展豐富村養老,居家養老服務。

  2、加強志願者隊伍的建設,加強志願者的培訓工作。組長、黨員相結合,形成最基層的志願者隊伍,志願者與空巢老人、困難老人結對子,真正形成一個志願者網路。

  3、規範服務:提高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的質量,豐富服務的內容。

  4、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程式辦事,做好新的服務物件的摸底、登記、申請、統計、上報等工作,做到全覆蓋不遺漏。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8

  一、專案簡介

  專案名稱:“夕陽紅”養老院服務

  經營範圍:為老人提供集體居住、生活照料、護理康復、精神關愛等方面的需求

  專案投資:500萬

  場地選擇:北京周邊環境優美安靜的郊區

  專案概括:如今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上班族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出現了許多沒時間照顧老人,導致老人變得孤單的事情越來越多。創辦“夕陽紅”養老院服務,將為年輕人無法照顧老人而組織起來。為老人提供集體居住、生活照料、護理康復等方面的需求,解決年輕上班族無法照顧老年的問題。使老人愉快的度過晚年。

  二、市場分析

  目前,北京市的養老院數量少,獲得優質的養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據新聞報道北京最火的養老院排隊要等一百年。只要揚長避短,制定自己的競爭優勢,突出重點,創新發展,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發展潛力是十分巨大的,從創業專案來講,只要重視競爭對手,採取“全方位,服務多元化,以優質服務取勝”的經營方針,一定能成功。

  三、成本預算

  1.薪資預算

  辦公管理人員不做工資預算,但保潔人員以及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康復,飲食等方面的人員按月發放工資。

  2.投資預算

  說明:

  (1) 對原經營房間進行修補系統性簡單裝修

  (2) 要充分利用原來經營場所的基本裝置

  (3) 購買老年人專業的護理床

  (4) 購買必要的醫療裝置

  (5) 購買救護車一輛

  3.經營成本預算

  說明:

  (1) 老人伙食費:按每月80人計算,一天伙食費20元,每月按30天計,每月伙食飛是

  48000元

  (2) 老人伙食標準:針對老人飲食需求,按不同季節安排。

  (3) 國家對民營養老院創業方面有一定優惠。

  四、盈虧分析

  1.經營目標

  (1)實現招收目標:全年100人

  (2)主營業額目標:全年營業額4200000元

  2成本核算

  (1) 房租一年約六十萬

  (2) 員工工資一年約一百零八萬元,

  (3) 其他開支約五十萬

  (4) 裝置維護三十萬

  毛利潤一年約100萬

  創業風險:

  (1) 老人安全問題,突發性疾病的處理

  (2) 品牌效應以及入住率的問題

  (3) 養老院涉及部門比較多,對多部門的管理問題

  五、結束語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說不做,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理想,信念,追求,成功,未來,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我們應該認真活在其中,無怨無悔!

  社群養老工作計劃 篇9

  為加快推進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切實提高社群“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群,立足我社群實際,特制訂20**養老服務工作計劃:

  一、成立領導機構,制定實施方案

  成立由社群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為副組長,為成員的溫馨家園居家養老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實施方案。

  二、建立資訊檔案

  發動社群黨員、志願者為轄區老人生活情況進行詳細摸查,對社群內60歲以上(含60歲)的老年人建立檔案。

  三、完善服務體系

  (一)規範名稱。初步確定為杉木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

  (二)落實服務場所。依託社群老年活動中心、社群服務中心或社群辦公場所等服務場所,就近開展為老年人服務。

  (三)配置完善服務設施、裝置。

  (四)建立工作隊伍。工作隊伍包括專兼職管理人員和服務隊伍。專兼職管理人員可從社群幹部或工作人員中選派,服務隊伍包括:

  ①專兼職助老服務隊伍,人員可由社群工作人員和助老服務員組成(助老服務員應爭取列入政府公益性崗位);

  ②志願者服務隊伍(包括低齡老年人志願者服務隊伍、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伍等);

  ③專業服務隊伍,由社群中具備家政、水電維修、醫療等專業特長的人員組成。

  (五)明確工作人員職責。制定居家養老服務站管理人員、專(兼)職助老服務員等工作人員職責。工作職責主要應包括服務理念、職業道德規範、工作內容或服務專案、業務技能標準、相關待遇、監督約束規定和相應的獎懲措施等。透過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定位和責任,實現規範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六)規範工作制度。制定居家養老服務站工作制度,規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透過制定服務標準、服務流程和監督評估辦法,規範服務行為,做到有章可循,實現依規服務。有關制度及服務內容、工作流程等儘可能上牆或印製成便民手冊,方便社群老年人知曉。

  四、規範基本服務

  (一)明確服務物件。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物件為居住在轄區內的60週歲以上老年人。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分別提供無償服務、低償服務、有償活動和志願服務。

  (二)規範服務內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同時,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文化娛樂、學習教育、聊天、心理諮詢、代購代辦等服務。

  (三)明確服務方式。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情況和經濟條件,按照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主體的不同,提供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服務、社群專項服務、志願者服務、鄰里互幫互助等不同的服務方式。

  五、紮實開展服務

  根據服務物件、服務要求,紮實開展居家養老各項服務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