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多元智慧理論指導漢語拼音教學的運用

論多元智慧理論指導漢語拼音教學的運用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證明每一個人至少有7種不同的智力中心,分別是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肢體運作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他認為在人的一生中,這些智慧不斷受先天及後天的影響啟發或開閉,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識的傳授上,更是在發掘並引領這些智慧的發展。多元智慧理論對於規劃孩子的教育,開發他們的智慧潛力,提高綜合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嘗試著用多元智慧理論來指導漢語拼音教學。在課堂上,我不斷變換講課的方法,從語言到視覺再到音樂等等,經常以創新的方式啟用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躍課堂氣氛,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號變得具體可感,學生易於接受也樂於接受。

  一、聯絡生活,發展語言智慧

  鑑於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教師如果不為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那麼,拼音將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於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語言來源於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地為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例如,在教ai這個音節時,我請一個孩子上臺來和老師站在一塊比身高,然後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用一兩句話說出來。孩子們有的說:胡老師高,xx小朋友矮。有的說:胡老師比xx高,xx比胡老師矮。甚至有一個孩子還用這樣兩句非常精彩的話來概括出他所要表達的意思:老師是a,我是i,高高矮矮在一起。由此可見,當音節僅僅作為符號單獨存在時,它對學生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又是非常困難的。可一旦把音節放在具體的環境中,讓它與生活密切地聯絡起來,就不僅能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關鍵的是在強化音節教學的同時,又能夠發展孩子的語言智慧。

  另外,透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啟用孩子的語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zhi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我請孩子們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告訴大家這個音節不能分開拼,只能整體認讀。因為在教zi時,我就是採用故事的形式來帶領他們學習的,因此,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被他們編了出來。有一個孩子這樣講道:zh是媽媽,i是孩子,有一天媽媽帶著孩子上街,可孩子不聽話,到處亂跑,走丟了。最後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媽媽,小i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再也不離開你了,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聽了這樣充滿童趣的故事,我驚異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語言表達力。作為孩子,天生就喜歡聽故事、講故事,那麼在我們低段教學中,何不利用這個特點作為我們設計教學環節的組織策略和依據,來促進學生語育智慧的發展和提高呢?

  二、色彩記憶,發展視覺空間智慧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進行記憶。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塗色,給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塗色,給字母和音節塗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薰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有個孩子就曾拿著自制的拼音卡片對我說:我以前者分不清聲母z、c、s和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可現在我一看見卡片上的顏色,我就知道它叫什麼了,因為我把聲母全部塗成了紅色,把整體認讀音節塗成了藍色。受到這個孩子一番話的啟發,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來書寫;紅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整體認讀音節,白色代表韻母。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三、兒歌串連,發展音樂智慧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於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範字母的形式,我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例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的兒歌。例如在教ei這個複韻母時,我就編了這樣一首兒歌:小兔飛飛,愛喝咖啡。e前i後,喝了一杯。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如,在教ing這個後鼻韻母時,我問他們怎麼記住這個韻母的發音,有個孩子站起來說,她要用兒歌來記:天上一顆星,樹上一隻鷹,牆上一顆釘,地上一塊冰。由此可見,透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

  四、遊戲活動,發展肢體運作智慧

  對於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那麼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用肢體、手勢來進行手舞足蹈。例如,在教o這個單的母的形時。我啟發學生思考:怎樣用你的肢體動作來展示o的樣子?於是,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後,有的孩子把嘴巴張開,攏成一個圓形;有的孩子把食指和大拇指圍成一個圓形;還有的孩子把兩隻手臂團成一個圓形各式各樣的o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可見他們小小的軀體裡潛藏著非常豐富的知識表現力,只要教師善於引領、挖掘,孩子的肢體運作智慧就會得到非常完美的體現。又例如,在區分u-ü這對形近韻母時,我建議孩子們用兩個小拳頭來代替ü頭上的兩點。當我讀到u時孩子們的手就不動;當我讀到ü時,他們就把小拳頭舉在頭頂上,這種練習形式兒童非常喜歡。我在課堂上還開展找朋友、摘蘋果、送信等遊戲,這些活動使學生的大腦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綜合,形成暫時聯絡,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又發展了他們的肢體運作智慧,使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學起來輕鬆愉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