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種樹勵志人物王惠明的故事
盲人種樹勵志人物王惠明的故事
他從小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由於家裡窮,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12歲那年,他失明瞭,從此被命運隔絕在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裡。
黑暗帶給人的最大痛苦是孤獨。一家七八口人要吃飯,讓父母忙碌得根本沒有時間關注他心靈的哀傷。他無所事事,一個人,呆呆地望著天空,只有一片茫然。
父親讓他去學算命,他搖頭。“那你就去種樹吧。”父親說。他們家分了60畝荒山,在8個不同的山頭,一直那麼荒著,沒有人去打理。16歲那年,父親把他領上山,告訴他邊界在哪裡,之後就丟下他走了。
在荒山上種樹,要除掉雜草,砍掉雜樹,挖出樹根,將它剁碎,再把土翻出來,平回去,才能種。這活兒格外累人,正常人都懶得幹,更不要說盲人了。從把他領上山的那天起,也沒人指望他能幹出點什麼,不過是省得在家裡煩心。然而,他卻彷彿突然找到了依託,一門心思撲在了那片荒山上。
沒有人帶領,他就自己摸索,用鋤頭做柺杖,用感覺當嚮導。一路跌跌撞撞,光從家走到山上就要四五十分鐘。
為了確定樹坑的位置和尺寸,他用兩個鋤頭把當尺子,在兩端打樁固定好位置後,用一根繩子牽起來,然後用鋤頭把量樹坑距離,松樹1米,杉樹1米5,一排排地量,一排排地種。
他只能蹲在地上,用鋤頭挖坑,由於看不見,經常挖到石頭上。從坑內把土挖出去,他也只能用手,雙手起了水泡,水泡變成血泡,血泡破了,雙手磨出厚厚的老繭。
為了買樹苗,他天天上山打柴,一擔一百斤的柴才賣兩三塊錢,他用賣柴的錢買樹苗。一開始,樹苗只要一兩分錢一棵,最貴的時候要一兩毛錢。攢了錢後,他就買一批樹苗,用土養著,種多少,帶多少……
栽好幼苗,有時還要澆水,他就從山坡到山下的小溪挑水,一個來回要走半個小時,他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著幼苗。
因為看不見,危險總是與他相伴。走路摔跤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荒山上被蟲咬,被野蜂“蟄”也是經常的事情。最嚴重的`一次,為了趕走躥入幼林裡的牛,他被一根樹枝刺入左眼。那天他穿的是一件白褂子,回到家,衣服都染紅了。當天,他被送到醫院做了左眼球摘除手術。
從日出到日落,從春天到冬天,他很少休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這一干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他把家裡的六十畝和承包的八十畝荒山全都種滿了樹,村裡人看到他種出了綠色銀行,也紛紛效仿,如今,他的家鄉千年古鎮大通鎮,成千上萬棵松樹、杉樹、泡桐樹迎風挺立,曾經的3000畝荒山都披上了綠裝。
2001年,他被國家環保總局、香港地球之友協會授予第五屆地球獎;2003年,他被國家人事部、中國殘聯評為“全國自強模範”;他所在的家鄉,被聯合國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他叫王惠明,安徽銅陵的一位普c通農民。
一個連走路都讓人不放心的盲人,怎麼可能在崎嶇的荒山上,締造出常人難以企及的綠色神話呢?他帶給這個世界的,除了感動還有疑問。王惠明說:“那個時候沒有想到要種多少樹,也沒有想為什麼種樹,就是想找件事情幹。”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偉大無關夢想,他只是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生存的理由。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支點,讓命運為他開啟了一扇奇蹟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