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與望遠鏡的人生感悟故事
放大鏡與望遠鏡的人生感悟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所接觸的人和事而備受啟迪,想法有時候一閃而過,不如寫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時的記錄下來。那麼,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寫感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放大鏡與望遠鏡的人生感悟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大鏡與望遠鏡的人生感悟故事1
在一次大型的演講會場,一位知名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這樣演講道:
“如果現在有一位長得國色天香的美女來到我們的面前,任何一個人拿著一隻500倍的放大鏡來觀看這位美女的臉龐,一定都非常失望,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將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一張難看的臉;但現在我們每個人如果拿一隻望遠鏡來看遠處的一座高山,我們看到的將是青山綠水,綠蔭蔥蔥,彷彿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往返。
在人際關係中,有人總是拿著放大鏡看別人,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得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
相對的,有的人是拿著望遠鏡,始終都能欣賞到別人的美好一面,就是這個不拘小節的特性,使賓主盡歡,無往不勝。
但這不等於說,放大鏡就沒有用了,放大鏡的焦點應對準自己,而非別人。
如果能虛心地請求他人,對自己提出最嚴厲的批評,這樣放大鏡和望遠鏡都能同時發揮最大的效用。”
放大鏡與望遠鏡的人生感悟故事2
有一位公關名家談到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時,舉了一個例子。他說,無論多麼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師以500倍的放大鏡看她美麗的臉龐,看到的一定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臉,使人大失所望。而當我們拿望遠鏡看青山時,入目的盡是如畫的風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這說明,如果你永遠拿著放大鏡看別人,必令對方原形畢露,顯得一無是處,也使自己無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著望遠鏡則始終能欣賞到別人美好的一面。
同時也告訴我們,如果放大鏡的焦點對準自己,而非別人,如果能虛心請求他人,對自己提出嚴厲的批評,這樣放大鏡和望遠鏡便能同時發揮最大的效用。
一個總能看到別人缺點的人是一個失敗的人;一個總能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是成功了一半的人;一個看到自己缺點的同時也看到了別人優點的人是一個會成功的人;一個只會看到別人的優點而看不到自己優點的人是一個無藥可救的人!
嚴格與寬容、自我與他人。
活法人生感悟故事
在回首往事77年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個詞叫做“活法”。
我經歷了偉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歡歌也體會了亂世的雜囂,我見識了中國的翻天覆地,也驚愕於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時候形勢的波譎雲詭令人暈眩,有時候禍福說變就變。見過上層的討論斟酌,也見過底層的昏天黑地與自得其樂。我感受了呵護的幸運與“貴人”的照拂,也領教了嫉恨者明槍暗箭的無所不用。
然而這些只能叫遭遇,只能叫命運,這仍然不是活法。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選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是遭遇,而“回也不改其樂”,這是活法。本來是習慣性滿分與第一名的好學生,一心要飛蛾撲火般地獻身革命。少年得志地當著團委的小領導,一下子著了文學創作的迷。驟得大名後緊接著是一個“倒栽蔥”。住進了高等學校的新房突然決心全家遷徙新疆。官至“尚書”了卻堅決回到寫字檯前。17歲的時候被人認為是30歲,而76歲了仍然在大海一遊就是1公里。這是活法,這是個性,這是屢敗屢勝的不二法門。
我的活法積極而且正面,我的挫折與悲觀是我積極與正面的起跑線。一個經歷過如許挫折與悲觀的人,結果摒棄的是不切實際,獲得的是且戰且進的一步一個腳印。
我參加了那麼多,摻和了那麼多,為此冒了不知多少次傻氣,付出了不知多少代價。不知我者謂我聰明絕頂,知我者為我的傻氣洋溢而搖頭。
一輩子不斷地更換著我的活法,對於生活與活法,我貪!
錯覺人生,人生感悟故事
坐在高速列車上,看著窗外的樹木、池塘乃至田畝稼穡徐徐退過,有人說:“車開得也不快呀。”
有人答:“啥不快,看電子顯示屏,都200公里了。”
問話人又說:“什麼200公里,騙咱們吧?”有很多人,時時想著自己是否被“騙”。
有識之士在報上解答,高速列車,所謂“D”字頭的動車,其玻璃經過特殊處理,不讓你感覺過快,防止你覺得是在坐過山車或騎在鯨魚背上,把早餐都吐出來。
特殊處理,是指玻璃與人的視網膜之間搞了什麼神秘交換,讓人的認知系統得出結論:不快。其實是很快的,不然怎麼能4小時就從北京到達瀋陽?
坐動車覺得不快,這是眼騙腦子的例子之一。這樣的例子很多,再舉一個。人在操場上看一個人跑步,不快,磨磨蹭蹭,一掐表其實很快,每圈1分40秒。讓你跑連半圈都跑不了。操場空曠,距離產生慢錯覺。
常言道,眼見為實。這個“實”是有條件限制的,超出這個條件就不實了。我們每天仰脖子看到的星光,都不是當下的星光,連去年的都不是,是多少年前的“假星光”。而今天的星光,只有你多少億兆代的子孫才看得到。
眼睛看到假象,這是指人向外看。向內看,假的更多。假設人有一雙向內的、觀察自己的眼睛,這個“眼睛”之近視、遠視、弱視、斜視症太多了,基本是半盲。比如說,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一個人在看別人做一件事,總覺得那件事容易。他沒體驗過,甚至一輩子都沒體驗過此事。因此,他一輩子都抱定信念,認為此事容易。
所以說,世界上有一幫球迷、戲迷,專門指點別人踢球、演戲。他們甚至成為內行,會說什麼中腰、盤帶、倒倉、小嗓之類的話,會因為球員或演員的失誤而氣急敗壞,說:“這麼簡單的事怎麼做不好呢?”馬連良當年演一齣戲,到後臺累得連“靠”都解不下來,靴子都倒出了汗水。這何止是技藝?
大畫家溥儒晚年臥病在床,學生來探望,他拿出一幅畫,讓學生猜他畫了幾遍。學生知他畫得細,故意多說:“5遍。”溥儒生氣:“怎麼會5遍?我畫了7遍。”畫畫的.人知道,國畫兩三遍就畫不進去了。況且墨像賊一樣,見到宣紙就亂鑽。一張乾乾淨淨的畫,竟然畫了7遍。不畫當然不會知道。有句話說得好:“事非經歷不知難。”
然而多數人會高估自己。同時,人還會低估自己。什麼意思?這就是說,人除了有高估自己(狂妄症)的特性外,還有低估自己(自卑怯懦症)的這一情形。後一種表現是:不,我不行。
好多人在沒做一件事之前就先說我不行,此為畏難。有些事情,看起來很難,比如把線紉進針裡,如當眾講話、做引體向上或俯臥撐等,看著難,你嘗試過才知並不難。一個“怕”字,古人稱“畏”,不知耽誤了多少機會。
人的眼睛被外界騙也就騙了,星光之多少光年且隨它去,但如何不高估又不低估自我卻是在課堂上學不來的能力。
敬什麼不敬什麼,畏什麼不畏什麼,始終是每人每天的課題。
人生在正讀與誤讀的判斷中收穫或錯失機遇。
拒絕人生感悟故事
如果第一次沒有拒絕了的事情,第二次更不容易拒絕;如果第二次還是想拒絕的事情,最好在第一次就堅決拒絕。
不能拒絕誘惑,則很難拒絕災難。如果心是門檻,誘惑是前腳,災難便是後腳。
拒絕別人,不可不忍,被別人拒絕,不可不忘。如果你要拒絕,就不要再讓人心存奢望,因為一次是拒絕,十次也是拒絕;如果你被別人拒絕,也不要心存芥蒂,因為你也曾拒絕過別人。
只要理由正當,欣然允諾和坦率拒絕,都是沒有任何理由被指責的。
拒絕別人一定要委婉,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拒絕;被別人拒絕一定要大度,因為拒絕你的人總有他的理由。
沒有人是從未被拒絕過的。即使貌美妖豔如愛芙姬瑟達,也遭到斯巴達克思的拒絕;即使權傾朝野如曹操,也遭到了徐庶的拒絕。
世事如此,你是沒有多少理由為遭到別人拒絕而沮喪的。
一般說來,拒絕你的要求的人,言語和內心是一致的,接受你的要求的人,言語和內心有時卻不一定那麼一致。
因此,需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要做強人所難之事。
一味地順從,會失去自我;一味地拒絕,會失去朋友。
就人生而言,一方面應該懂得有容乃大,另一方面也應該明曉不能是來者不拒。
人與人之間,允諾和拒絕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我對待朋友:允諾絕對大於拒絕;朋友對待我:可以拒絕大於允諾。
光陰的人生感悟故事
一鍋米飯,放到第二天,水汽就會幹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問題;第四天,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它已經變壞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發黴了。
是什麼使那鍋米飯變餿變壞——是時間。
可是,在浙江紹興,年輕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兒,就在地窖裡,埋下一罈罈米釀的酒。十七八年後,女兒長大了,這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女兒紅。
是什麼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師呢?都不是,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值增倍而已。開始變壞的米飯,每一天都不斷變得更腐臭;而開始變醇的美酒,每一分鐘,都在繼續增加它的芬芳。
我們也曾經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開始墮落,時間會把他變得滿面風塵,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時間也能把溫和的笑痕,體諒的眼神,成熟的風采,智慧的神韻新增在那些追尋善良的人身上。時間將怎樣對待你我呢?這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以什麼態度來期許我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