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有趣的科普小故事

簡短有趣的科普小故事

  科學普及簡稱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讓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下面是特意準備的有趣的科普小故事,供各位閱讀,希望看完後內容讓您有所收穫和啟示。

  科普小故事:蛤蟆吃西瓜(1)

  有一隻蛤蟆,種了一塊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個個長得又大又圓。

  眼看著西瓜越長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辦法。蛤蟆心裡真著急呀!

  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來了,青蛙看到這麼大的西瓜,就幫蛤蟆想辦法。青蛙說:"我們用石頭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個辦法,"我們來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下,"還是不行,哪來這麼大的刀呢?我們又怎麼扛得動?"

  蛤蟆和青蛙沒辦法了,就到瓜旁邊去玩。在路上,它們撿到一根竹管。蛤蟆看著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辦法。

  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進了西瓜,紅紅的西瓜汁立刻從竹管的另一頭流了出來。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們喝飽了,肚子都脹得圓鼓鼓的,西瓜汁還在流。於是,蛤蟆在竹管上裝了個水籠頭,可以隨時開關。它還在竹管上掛了個牌子,上面寫著"免費供應西瓜汁"。

  小動物們看見牌子,部來了,他們排起了隊,輪流喝西瓜汁。喝過西瓜汁的動物都說:"蛤蟆種的西瓜真甜!"

  科學道理: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來很甜。

  科普小故事:小雞出世(2)

  雞媽媽生了兩個蛋。它小心的把蛋放在肚子下邊,認真地孵了起來。

  雞蛋裡真暖和,小雞也一天天長大了,它們多想出來呀。篤,殼破了,小雞看到藍藍的天,它們想,外邊一定是藍色的。篤篤篤,殼碎了,兩隻雞寶寶咕嚕,翻了個身,小雞看到紅紅的花,它們想,外邊一定是紅色的。小雞來到草地上,看到綠樹、紅花、藍藍的天空,它們高興地說:"原來外邊是彩色的呀!"兩隻小雞越長越大,慢慢地變成了一隻小公雞和一隻小母雞。它們又長啊長啊,變成了雞爸爸和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到草地上學本領去了。

  科學道理:雞是從蛋裡孵出來的。

  科普小故事:紅紅的小東西(3)

  馬路上有一個紅紅的小東西,它高高興興地往前滾著。滾呀、滾呀,它遇見了一隻小老鼠,小老鼠說:"你是誰呀?"小東西:"我不知道。"小老鼠說:"你是一顆紅櫻桃,不然我就一口把你吃掉了。"小東西繼續向前滾著,它遇見了一隻小白兔,小白兔有兩隻紅紅的'眼睛,小東西說:"讓我做你的第三隻眼睛吧!"小白兔說:"我才不要做妖怪呢!"小東西繼續向前滾著,它經過了小熊的家,小熊要過四歲生日了,可是它的門前只有三盞紅燈籠,小東西想:"我是不是那第四盞紅燈籠呢?"小熊說:"你是假的,你不會發光。"小東西又繼續往前滾著,它遇見了一隻小貓,小貓今天很不高興,因為它的紅襯衫上掉了一顆紅紐扣,小東西明白了:"噢,我就是那顆紅紐扣呀!"

  科學道理: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東西都是紅色的。

  科普小故事:小蛇多多(4)

  有一天,小蛇多多要到外面去玩,媽媽叮囑它不要亂吃東西。小蛇多多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走著走著,小蛇多多看見了一根香蕉。它想:香蕉軟軟的,一定很好吃!於是多多吃了一根香蕉。走著走著,多多看見一串葡萄。它想:葡萄酸酸的,一定很好吃。於是,多多吃下了一串葡萄。走著走著,多多看見一個蘋果。它想:蘋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於是多多又吃下一個蘋果。多多的小肚子已經很飽了,可是,不一會兒,多多又看見了一塊西瓜,它費勁地把西瓜也吃了下去。哎呀呀!多多吃了太多的水果,不能動了。肚子漲漲的,真難受呀!

  這時,一隻小螞蟻爬到了多多的鼻尖上。螞蟻在多多的鼻尖上爬來爬去,多多覺得鼻子癢癢的、癢癢的,它實在忍不住了,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啊嚏"

  咚咚!肚子裡的水果都飛了出來。多多把水果送給了小螞蟻,輕輕鬆鬆地回家了。

  科學道理:吃的太多對身體沒有好處,所以不要貪吃。

  科普小故事:下雨了(5)

  天嘩啦啦的下雨了,大家跑來跑去,找避雨的地方。

  小螞蟻找到一個胖胖的蘑菇,躲在在下面避雨。啊,在這裡避雨正好,蘑菇像把小花傘。

  小蝴蝶找到一篇圓圓的綠綠的葉子,躲在下面避雨。啊,在這裡避雨正好,綠葉像頂小帳篷。

  小蜜蜂找到一朵香香的紅紅的花朵,躲進花心裡避雨。啊,在這裡避雨正好, 花兒像間香香的小房子。

  只有毛茸茸的小黃雞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急得嘰嘰直叫。

  這時候,雞媽媽來了,它張開翅膀,讓小雞鑽了進來。現在小黃雞也有避雨的地方了,他再也不冷了。可是,雞媽媽還站在雨裡挨淋呢,凍得雞媽媽制哆嗦。

  這時候,忽然有誰在雞媽媽頭頂上張開了一把傘,雞媽媽抬起頭一看,哦,原來是小姐姐。

  現在,小姐姐、雞媽媽、小雞都站在雨傘下避雨,他們就像回到家一樣溫暖。

  科學道理:各種動物避雨的方法都不一樣。

  科普小故事:電燈的發明(6)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衝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範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 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裝置,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效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裡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裡,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