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中誠信的故事

感動中國中誠信的故事

  導語:誠信,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擁有誠信的人,才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才可以擁有更完美的人生。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中誠信的故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篇一:替夫還債故事感動全國

  陳美麗,女,32歲,漢族,江西省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村民。2007年4月9日,陳美麗的丈夫撲救山火意外身亡,不僅突然把她丟進孤苦無助的生活困境,還給她留下數萬元債務。她原本可以靠丈夫的死亡賠償金維持一大家子的生計,但“欠賬還錢,天經地義”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賠償金來償還債務的決定。在一個崇尚誠信的時代裡,一位只讀過小學的村婦,教給文明社會誠信可以如此樸素——正如網友稱她為當下“中國最誠實守信的村婦”。

  丈夫永遠地離開了她,留給她一個殘破的家,一個64歲的老母親,一個從小就因患腦膜炎智力嚴重受損生活無法自理的弟弟,一個7歲的大女兒,一個只有10個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兒,還有近10年來家裡欠下的所有債務。這些債究竟有多少,陳美麗並不清楚。債主們卻擔心,人死賬爛,他們借給王家的錢恐怕要不回來了。這些債,因此也成了陳美麗的一個心結。在丈夫去世6天后,儘管因為涉及死亡賠償的具體問題還未處理完,丈夫的喪事還沒辦理完,陳美麗卻抱著小女兒,找到村小學教師黃詩平,請他幫忙寫個還債通告。

  “讓大家知道,欠大家的錢我是會還的,大家的情誼我是會記住的,我要讓大家放心。”她把寫好的通告鄭重地貼在自家的外牆上,決定用丈夫的死亡賠償金來清償債務。在貼出還債告示之前,陳美麗曾跟婆婆商量過。兩代沒有怎麼受過多少教育的農村女子決定:“我們寧願自己受苦,也不能讓別人受苦。借了錢,就得還給人家。”

  不過陳美麗“沒想到債會有這麼多”。隨後的一個多月裡,上門來報賬的債主有10多個,家裡拿到的六萬多元死亡賠償金,2萬多元用於支付丈夫搶救的醫藥費和身後的喪葬費,剩下4萬多元,全部用來還了債,竟還有1萬多元再也沒錢償還。

  大部分債,陳美麗從沒聽說過,而債主本人也沒有憑據,但她都一一償還,因為她堅信,“人家不會在這種時候來糊弄我,一定是我老公欠了的,再苦再累也要把債還了。”

  “現在丈夫生前的債已經還得差不多了,但以後的日子就難熬了。”陳美麗默默的說,可如今小女兒身體狀況並不好,沒錢去醫院看病,大女兒也因無錢交學費而面臨輟學。面對困境,陳美麗深深地感覺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已經成為這家老小的大難題。“不管將來怎麼樣,我都不會扔下婆婆的,我會撐起這個家。”為了讓老人相信自己,陳美麗已經將鄉政府捐助的1萬元慰問款全部留給了婆婆。用陳美麗婆婆的一句話來結束這動人的故事,“患難見真情,很多人認為‘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我家兒媳婦陳美麗雖然這麼辛苦地生活著,但她絲毫沒有嫌棄王家的意思,她是孝順的好媳婦。”

  2008年4月陳美麗在南昌學習“土耳其烤肉”和一些小吃製作後,9月初在九江市開了一家“陳美麗小吃店”,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來品嚐。陳美麗說,“雖然我沒有開過店,但我相信憑我的誠信為人,加上可靠的質量、衛生,我的生意會越做越好。我更要學會自強自立、自主創業。”

  替夫還債的壯舉經報道後,引起全國反響。陳美麗個人曾入選2007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2008年度“中國好人榜”,並先後獲得江西省“十大好人”、“十大道德模範”,江西省第二屆“十佳青年道德楷模”,江西省、上饒市“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模範感言:

  我們寧願自己受苦,也不能讓別人受苦。借了錢,就得還給人家。

  篇二:為誠信做完美註腳

  走進“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隨處可見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蔬菜品牌——“樂義”,而這個人就是把誠信作為畢生最大追求的王樂義,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誠實守信寫下了最好的註腳。

  “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自覺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多年來,王樂義始終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用誠實勞動獲取財富。他常說:“我是黨支部書記,在三元朱村,我說出來的話,辦出來的事就代表黨的形象,我誠實做事,群眾就相信,黨的一級組織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

  1978年,剛做過癌症切除手術的王樂義,被推選為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為了兌現自己上任時的諾言,他帶領三元朱村建起了17個冬暖式大棚,掀起了一場蔬菜種植革命。1992年,無公害蔬菜首次在三元朱村開發成功,取得了國家質檢局發放的無公害農產品標誌證書,被農業部授予國內首批“無農藥殘毒放心菜生產基地”。2001年,他在村裡組織開展了以建立文明信用蔬菜基地、文明信用蔬菜村、文明信用菜農、文明信用農業龍頭企業、文明信用經營業戶為主要內容的“五信”建立活動。三元朱村生產的蔬菜質量全部達到國際標準,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誠信打造了三元朱村的蔬菜品牌,也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2006年,該村年集體收入達356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0300元。

  王樂義認為,天下農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蔬菜大棚成功後,到三元朱村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他從不私藏,以誠待人,並與全體村民立下規矩:凡是外地來學技術的,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都要傾心相助,無償地、毫無保留地把技術教給前來學習的農民兄弟。十多年來,全國各地已有百餘萬群眾在壽光取到了致富真經。十幾年來,他帶領全村將大棚技術毫無保留地無償對外推廣。從1990年到現在,三元朱村的技術員先後到過20個省區市的300多個縣市區,都在當地成功地推廣了冬暖大棚技術。王樂義本人也拖著癌症之軀,先後到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無償傳授大棚蔬菜技術,行程達幾十萬公里。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已經遍佈大江南北,不僅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而且鼓起了億萬農民的錢袋子。

  作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創始人,王樂義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筆很大的無形資產,2001年7月,“樂義”蔬菜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這幾年,“樂義”品牌應用到了更多的領域,除了綠色蔬菜,還有複合肥、塑膠薄膜等,有的合作單位答應給30%的股份。專家們估算,僅這三大塊,這個牌子的價值就過億元,他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款。但王樂義對鄉親們明確表態,這個分紅的錢他一分不拿,因為這個品牌是鄉親們四十多年共同培育的,收益理應屬於整個三元朱村。

  王樂義不僅自己堅守誠信的理念,他還積極帶動他人做誠實守信的模範。2006年農業稅全面取消後,他向全國農民朋友發出了“依法誠信納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倡議。壽光市綠州農化有限公司經理張金洋是先富起來的農民,在辦綠州農化有限公司的當初,由於自己不懂稅法,只幹不學。結果,開業不長,稅務幹部就找上了門,最後還是補繳了5萬元的稅款和罰金。透過這件事,他深有感觸地說,樂義說得對,只有學法、守法,依法誠信納稅才有出路。

  在王樂義的帶動下,誠實守信在三元朱村蔚然成風,三元朱村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工作先進村。王樂義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並先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篇三:誠信自強報效祖國

  王一碩,河南省長垣縣人。2003年7月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同年8月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服務於陝西省麟遊縣科技局,成為團中央等團體和有關部門批准的首批大學生服務西部志願者。

  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十幾畝地的收入。2000年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面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為了不讓父母為難,也為了不使正在上學的兩個妹妹失學,他決定放棄上學,去西安打工。當學院得知他是因交不起學費才沒來報到時,迅速為他爭取了國家助學貸款,他帶著萬分的感激邁入大學校門。

  在學校裡,領導、老師們一直十分關心王一碩,不僅為他安排勤工助學崗位、為他捐衣捐錢,更激勵他自強不息、不畏艱苦。無論在教室、圖書館,還是實驗室,王一碩抓緊一切時間刻苦學習。導師張振凌教授為了幫助他,特地安排他到她的實驗室打工、做助理、做課題,協助她完成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在這裡,王一碩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系統的科學知識,也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深信,貧困只是暫時的,知識會改變命運。2003年,王一碩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並被導師推薦到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能到北京工作,這是多少大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也是王一碩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但正在這時,團中央、教育部等4部委向全國高校畢業生髮出了志願服務西部的號召。聽到這一訊息,他當即就動了心:是國家助學貸款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助,才使自己由一個打工仔成為一名大學生。知恩圖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國家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不能無動於衷。王一碩決定放棄到北京工作的機會,到西部去,為祖國的西部大開發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全班77名同學全部報名申請到西部做志願者,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節目予以報道,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新聞。經過層層選拔,2003年8月,王一碩被分配到陝西省麟遊縣做志願者。

  2003年8月21日,在即將奔赴西部之際,王一碩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了廣東發展銀行未來路支行行長田華松的辦公室,向全力支援他完成學業的廣發行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告訴田行長:“3年來,我的母校河南中醫學院不僅教給我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教會了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胸懷祖國的有志青年,我已被批准為西部志願者,被分配到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科技局服務,請你們記下我的聯絡方式,有事隨時跟我聯絡,我保證儘早還清貸款。”田行長被眼前這個敦厚朴實的小夥子打動了。他說:“志願者錢少,只要我們能找到你,還不了可以延期。”

  服務結束後,為了實現自己還貸的承諾,王一碩回到鄭州,一邊複習考研一邊打工。隨著他的收入不斷增加,歸還國家助學貸款的願望也日漸強烈。一些朋友不理解他的想法,勸他說:“國家有的是錢,也不在乎你那點貸款,何況還有那麼多大學生沒有還款,你幹嗎那麼著急呀?”王一碩卻不那麼認為。他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祖國母親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獲得了寶貴的學習機會,我怎能忘恩,怎能不為國分憂呢?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雖然還有10個多月貸款才到期,但是他決定提前還貸,並向學校正式提出申請。2005年12月15日,學校為王一碩舉行了隆重的還貸儀式,省教育廳、發貸銀行有關負責人、學校黨委書記孫建中、副書記徐玉芳和數百名師生員工參加了他的還貸儀式。當他將辛苦勞動積攢的26770元貸款交到發貸銀行負責人手裡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王一碩說:“我現在有能力還清貸款了,我決不會賴賬不還。”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