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的名人故事(精選13篇)

關於人性的名人故事(精選13篇)

  人性一直是我們難以研究透徹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關於人性的名人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1

  弗洛姆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一天,幾個學生向他請教:心態會對一個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他微微一笑,什麼也不說,就把他們帶到一間黑暗的房子裡。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很快穿過了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接著,弗洛姆開啟房間裡的一盞燈,在這昏黃如燭的燈光下,學生們才看清楚房間的佈置,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面就是一個很深的大小池,池子裡蠕動著各種毒蛇,包括一條大蟒蛇和三條眼鏡蛇,有好幾條毒蛇正高高地昂著頭,朝他們“嗞嗞”地吐著信子。就在這蛇池的上方,搭著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才就是從那座木橋上走過來的。

  弗洛姆看著他們,問:“現在你們還願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聲。

  過了片刻,終於有3個學生猶猶豫豫地站了出來。其中一個學生一上去,就異常小心地挪動著雙腳,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個學生戰戰兢兢地踩在小木橋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著,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個學生乾脆彎下身來,慢慢地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

  “啪”,弗洛姆又打開了房內另外幾盞燈,強烈的燈光一下子把整個房間照耀得如同白晝。

  學生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才發現在小木橋的下方裝著一道安全網,只是因為網線的顏色極暗淡,他們剛才都沒有看出來。弗洛姆大聲地問:“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現在就透過這座小橋?”

  學生們沒有做聲,“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呢?”弗洛姆問道。

  “這張安全網的質量可靠嗎?”學生心有餘悸地反問。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們的疑問了,這座橋本來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對你們造成了心理威懾,於是,你們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亂了方寸,慌了手腳,表現出各種程式的膽怯----心態對行動當然是有影響的啊。”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2

  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戴爾·卡耐基,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早在20世紀上半葉,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透過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

  卡耐基小時候是個大家公認的非常淘氣的壞男孩。在他9歲的時候,他父親把繼母娶進家門。當時他們是居住在維吉尼州鄉下的貧苦人家,而繼母則來自較好的家庭。

  他父親一邊向她介紹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可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會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別的什麼壞事,總之讓你防不勝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頭看著他。接著又看著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洩熱忱的地方的男孩。”

  繼母說得卡耐基心裡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是憑著她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而成為激勵他的一種動力,使他日後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為在她來之前沒有一個人稱讚過他聰明。他的父親和鄰居認定他就是壞男孩,但是繼母只說了一句話,便改變了他的生命。

  卡耐基14歲時,繼母給他買了一部二手打字機,並且對他說,她相信他會成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並開始向當地的一家報紙投稿。他了解繼母的熱忱,也很欣賞她的那股熱忱,他親眼看到她用她的熱忱如何改善他們的家庭。

  來自繼母的這股力量,激發了他的想象力,激勵了他的創造力,幫助他和無窮智慧發生聯絡,使他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3

  那還是在上兩個世紀,有一個小女孩讀到了一本關於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的書,裡面講述了他被破城而入的羅馬士兵用長矛殺死前,還在沙地上畫幾何圖,甚至頭也不抬地說:“請等一等,讓我把題解完……”這個故事使小女孩受到極大感動,她發誓要像阿基米德那樣獻身數學事業。

  這個小女孩後來成為法國出色的數學和物理學家,她參與了著名的“費馬大定理”的論證。鑑於其非凡的業績,法國科學院授予她金質獎章。她就是索菲·熱爾曼女士。

  1806年,拿破崙大軍橫掃歐洲大陸,當攻陷普魯士城堡時,前線軍官對手下傳達了一項命令:一定要保護大數學家高斯教授,任何人不準侵擾和傷害他。

  同樣都是大軍壓境,阿基米德和高斯同樣都是大數學家,為什麼他們的命運和遭遇會截然不同呢?高斯為什麼會受到保護呢?原來保護他的人正是索菲·熱爾曼。那位下令保護高斯的前線軍官正是索菲·熱爾曼的男友,是她對男友的那份特殊重託使高斯倖存了下來。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精神讓我們感動。人類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獻身科學、獻身事業的精英,正是他們的奉獻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我們,讓我們變得純粹起來,變得高尚起來,讓我們的這個世界變得美好起來,變得充滿希望起來。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4

  與美國火箭隊續約五年的姚明,身價高達7600萬美元,對他來說,一場重要比賽,可能為他贏得數百萬元美元的收入。

  不久前,姚明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行列,記者為此採訪了他:

  “現在你是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是真的捐還是作為一個形象代言人?”

  “我已經簽過意向書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話,馬上就捐。”

  “如果你正在舉行一場重要的比賽呢?”

  “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嗎?”

  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嗎?但願這句反問,能在那些漠視別人生命的人的心中激起一份覺醒,激起一份良知,激起一份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5

  肯尼斯·貝林是現在美國最富有的400人之一,他擁有頂級豪宅,世界級經典汽車,私人飛機,他應有盡有,似乎什麼都不缺。然而,巨大的財富卻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

  促使貝林改變人生態度的,是一件小事。那是1999年,一家慈善機構找到他,希望他能夠用私人飛機順路帶些捐贈物品到羅馬尼亞,其中包括6把輪椅。在羅馬尼亞的一家醫院裡,貝林平生第一次把一位老人扶上了輪椅。坐上輪椅的老人,感動得老淚橫流,老人說,他妻子過世了,他又患了中風不能走路,如果沒有輪椅他只能永遠呆在沒有陽光的屋子裡。老人越說越激動,緊緊握住貝林的手說,現在坐上了輪椅,他也可以走出院子,和鄰居一起閒聊抽菸了。貝林聽完老人的話後,百感交集,他想,他只不過把老人扶上了輪椅,就好像把老人扶上了人生幸福的軌道。

  這件小事,點燃了貝林從事慈善事業的激情,接下來的幾年裡,他頻頻光顧非洲的醫院和世界各個貧窮國家。2000年他創立了輪椅基金會。據統計,輪椅基金會已向全球130多個國家捐贈了37萬把輪椅。

  貝林是一個深知為富之道的人,就像他在自傳體《為富之道》一書中所說的那樣:起初,我以為錢掙得多就是目標,而事實是,我把梯子靠錯了牆,爬到頂了發現錯了。但我畢竟是有福的,羅馬尼亞之行改變了我的人生態度,讓我懂得了奉獻的意義和價值。當然,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享受奉獻所帶來的快樂。

  財富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斂聚,而是去實現它價值的最大化,去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並從中享受由此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這才是真正的為富之道。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6

  朋友夫婦很忙,女傭也跟了很久,算是靠得住。為方便女傭購物和下午接孩子放學回家,他們給了女傭一張銀行卡、一張車資卡。

  銀行卡的使用情況,網上銀行有詳細記錄,不會有任何問題;比較麻煩的是車資卡,用途較多卻無法查到相關的使用記錄,很多年來,都靠女傭自覺。

  不久前,朋友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軟體,可以監控3張車資卡的使用情況,包括女傭手中的那張。她的朋友建議她趁此機會檢查女傭是否誠實,有無濫用車資卡。

  朋友開始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但細想之下,覺得不妥,她婉轉地告知女傭,車資卡的使用將會與銀行卡一樣,有詳細記錄,隨時可查。

  朋友的這個做法真有智慧。人性有時是經不起考驗的,如果得知女傭濫用車資,接下來要怎麼辦?把她辭退嗎?家裡每個人都忙得團團轉,幸好有女傭幫忙打理家務,日常生活才得以很好地運轉;把她訓斥一番,讓她賠出錢來,告誡她下次不要再犯?女傭顏面和自尊受損,原本良好的僱傭關係必然出現裂痕……

  人性經不起考驗的例子又何止這一樁?簡直比比皆是。

  唐朝太宗也曾毫不猶豫地拒絕過部下要他佯裝發怒試探群臣的建議,他認為,君臣之間應該光明正大,不能用欺詐方式考驗臣下。

  很多人在年少輕狂的時候,都曾自以為聰明地去考驗過友情,考驗過愛情,甚至考驗過親情,結果發現,凡涉及人性,就沒有什麼是經得起考驗的。

  “凡事不可太盡,否則緣分勢必早盡。”很多時候,給別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值得崇尚的就是信任。朋友既然已經把銀行卡和車資卡都交給了女傭,就要充分信任他,否則就不要交給她。朋友是智慧的,她沒有去考驗女傭,沒有把人性作為標準衡量女傭,而是給女傭留下餘地,相信,她的女傭一定會全心全意、盡心盡力地做好她的工作,因為她得到了信任。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7

  明朝萬曆年間,出了一樁奇案。

  說的是有一戶人家,兒子一年四季在外經商,留下自己的媳婦在老家伺候公公婆婆。

  這媳婦非常孝順,伺候公公婆婆細緻體貼,態度非常好,這引起疑心病比較重的婆婆的猜忌,懷疑兒媳和自己的老公有一腿。

  有一天晚上,婆婆想到一個“妙計”去考驗兒媳。

  她穿著自己老公的衣服,偷偷潛入兒媳睡覺的房間,從後面抱住了她。兒媳想要掙脫,卻怎麼也脫不開身,就反手用自己的指甲把婆婆的臉抓得稀巴爛。

  婆婆痛得要死,只得鬆開手逃回自己的房間,在慌亂中,媳婦趁著月色看到了公公的衣服,認定自己就是被公公給欺負了。

  第二天一大早,婆婆謊稱自己病了,沒有起床,而兒媳則跑回了自己孃家,向親生父親告狀。

  老父親一聽,怒不可遏,跑過去興師問罪,卻發現公公的臉上完好無損,以為是自己的女兒騙自己,回家之後,把女兒訓斥了一頓。

  明明是自己被欺負,怎麼被罵的是自己?先是被公公欺負,後來又被父親罵,媳婦怎麼也想不通,一氣之下竟然自殺了。

  女兒死了,父親老淚縱橫,懊悔不已,於是就報了官。

  官府老爺把公公給抓了來,七審八審,公公打死也不承認,可是又拿不出證據。

  案子陷入兩難的局面,官老爺毫無思緒,總不能屈打成招吧?

  這個時候,鄰居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說自己看到婆婆臉上有傷。

  於是官府把婆婆抓來一拷問,真相大白於世。

  這個案子在那個年代引起轟動,還被馮夢龍記錄在《古今譚概》裡面,又叫“婆奸媳”案。

  一個自以為聰明的婆婆,非要考驗兒媳,卻鬧出了一條人命,還把自己送進牢獄裡面,媳婦是經住了考驗,可是結果呢?

  其實,考驗就是一場以透支信任、感情為代價的遊戲,你以為你考驗的是別人,其實你自己也同樣被考驗,你以為你是遊戲的制定者,其實你也是一顆棋子。

  千萬不要刻意考驗別人,因為結果你無法承擔,過程你無法控制,這件事情從一開始你就錯了。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8

  芬森是丹麥著名醫學家,也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

  到了晚年,芬森準備尋找接班人。在助理喬治的配合之下,芬森從眾多慕名而來的醫學界才俊中選了一個名叫哈里的年輕醫生。但是,醫學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點擔心這個年輕人不能堅持。

  喬治建言道:“先生,據我所知,哈里家境貧寒,您不妨請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哈里,看看他會不會動心。如果他被金錢所誘惑,自然不配做您的弟子。”

  然而,芬森卻說:“謝謝你的提議,但是我不能採納。我一直都很贊同一個觀點: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他出身於貧民窟,怎麼會不對金錢有所渴望?如果我們一定要設定難題考驗他,說,給你一個高薪的輕鬆的工作你幹不幹?而且答案必須是否定的。那麼,對他來說,內心肯定是糾結的。因為,他要在現實生活與夢想面前做出兩難的選擇。而他跟著我研究醫學,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要求他必須是一個聖人……”

  最終,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後,哈里成為丹麥著名的醫學冢。

  後來,哈里聽說了芬森當年拒絕考驗自己人性的事,老淚縱橫:“假如當年恩師用巨大的利益做餌,來評估我的人格,那麼我肯定會掉進那個陷阱。因為,當時我的母親患病在床需要醫治,而我的弟弟妹妹們也等著我供他們上學,如果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一個聰明的人,不會讓別人在自己與利益中做選擇,而是竭力創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去考驗別人的人性,然後,兩敗俱傷。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9

  一位科學家得知死神正在尋找他,便利用克隆技術複製出了12個“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亂真,保住性命。

  面對13個一模一樣的人,死神一時分辨不出哪個才是真正的目標,只好悻悻離去。

  但是沒有多久,死神想出了一個識別真假的辦法。

  死神又找到那13個一模一樣的科學家,對他們說:“先生,你確實是個天才,能夠克隆出如此完美的複製品。但很不幸,我還是發現你的作品有一處瑕疵。”

  話音未落,那個真的科學家暴跳起來大聲辯解道:“這不可能!我的技術是完美的!哪裡有瑕疵?”

  “就是這個。”死神一把抓住那個說話的人,把他帶走了。

  小時候聽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學校種了一片蘿蔔,有一天,蘿蔔被拔掉了幾個,老師認為是學生乾的,但是這個老師沒有興師動眾地“立案審查”,而是在上課的時候,帶著詢問的口氣問學生:“咱學校的蘿蔔是甜的還是有些苦?”有個學生興奮地說:“老師,蘿蔔是甜的!”拔蘿蔔的人自然浮出水面。

  人性最深層次的需求是得到別人的讚賞,人最大的本能在於表現自己。

  死神正是抓住了科學家不願聽取別人挑剔的弱點,老師正是抓住學生自我表現的這個心理,毫不費勁兒地使其束手就擒。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10

  週末上午,老婆帶著孩子回孃家去了,我一個人留在家裡看籃球比賽。

  突然,門外響起了敲門聲。電視裡火箭和湖人正打到緊要處,我沒理睬。可隔不多久,敲門聲再次響起,我不耐煩地開啟門,是一個推銷員。

  真討厭!我正要關門,那人卻麻利地把腳伸進門來,笑嘻嘻地說:“老闆,打攪了。這本書你一定很需要,看看吧!”看他的樣子,不翻翻那本書他是不肯走的了,我接過書準備裝模作樣地翻翻便還給他。我從不在新華書店以外的地方買書,更怕買到盜版書。

  書是卡耐基寫的,名叫《人性的弱點》。這本書其實我有,很薄的一本。不過眼前這個版本應該還收錄了卡耐基的其他著作,否則沒有這麼厚。翻著翻著,我突然看到書中夾著一張百元鈔票。我腦子一動,頓時臉紅耳赤,心狂跳不止。那人正翻著他的揹包,沒看見我的表情變化。

  我合shang書,故作輕鬆地說:“這本書不錯,多少錢?”

  那人滿臉堆笑:“本來要200元的,咱倆有緣,150元賣給你。”

  我眼睛一眨,突然明白了。小樣,弄張假幣放在書中,想騙我買書?不過,也說不定是真鈔。我打定主意,要把書價砍下100元來。如果書中是假幣,花50元買本這麼厚的書也不錯,如果是真鈔,嘿嘿,我除了白得一本書,還倒賺50元。“50元我就買!”我斬釘截鐵地說。“天哪,你總得讓我喝口稀飯吧?這個價,我實在賣不了!”那人的樣子很誇張,像是我在喝他的血。“超過50元就沒得談!”說看我;隹備關門。

  那人手一攔,作無比痛心狀:“好吧,我賣了,誰叫咱倆有緣呢?”

  付了錢,拿了書,關上門。我顧不上看籃球,急急忙忙找到書中那一百元錢,用驗鈔機一驗,沒叫:我樂了,果然是真鈔!

  正在這時,敲門聲又起。我開啟門,正是那人。他焦急萬分地說:“老闆,太對不起了,我書中夾著300元錢,是我母親寄給我的。有一張鈔票的編號我還記得。”“你這騙子!”我跳了起來,憤怒得幾乎有些歇斯底里。“錢肯定在你身上,不給我我就報警,反正我記得鈔票的編號!”騙子的音調也提高了,表情一臉正氣還有些洋洋得意。

  樓上傳來鄰居開門的聲音,事情鬧大了影響不好、蝕財消災吧!我不情願地掏出了300元錢。關上門,看著桌上那本花250元買來的《人性的弱點》,我不由感嘆:“這本書還真適合我!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11

  美國一所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要求學生們在下面的三種情況下,選擇其中的一種,對其進行捐助。

  一是非洲中部遭遇嚴重旱災,許多人正面臨死亡的威脅。

  二是大學中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無力負擔學費,已處於無法繼續學習的困境。

  三是購置一臺影印機,放在系辦公室裡供學生們使用。

  學生們以不記名方式選擇,結果有百分之八十五選擇捐錢買影印機;有百分之十二的學生選擇捐錢資助成績優異的學生完成學業;只有百分之三的學生,選擇捐錢援助非洲的難民。

  這個實驗一方面說明每個學生都程度不同地關心他人的困難,願意給予幫助;另一方面說明大多數學生更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

  無私奉獻是高尚的,但是,更關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選擇,也有積極因素。明白人性的這個特點並妥善地加以引導,可以成全許多有益的事情。

  一趟客運列車,曾為冬天乘客不肯隨手關門而大傷腦筋,於是在每節車廂裡貼了一張告示:

  “為了大家的舒適,請隨手關門。”告示貼出後,情況雖有所改變,但收效不是很大。後來,列車長想出一個新的方法,將告示改寫成:

  “為了您自己的舒適,請隨手關門。”

  從此以後,車門基本上都關好了。

  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樣對待別人。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就會怎樣對待自己。給人一束玫瑰,會留下一縷芬芳。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幫助自己,也是間接地幫助自己。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12

  什麼割斷了人性的紐帶

  當你閉上眼睛時,必定開啟了心靈的窗戶。這一點是人與生俱來的,卻鮮有人懂得去享受。我們生怕遺漏,我們害怕失去,我們睜大著眼睛、繃緊著神經,我們過得一天比一天累。

  有一天,我在路上碰到兩個並非乞丐模樣的人,他們說自己是外地人,錢包被偷了,需要20元錢買車票,我毫不猶豫地給了他們。我沒有想過他們說的是真還是假,只想著能幫就幫了。

  因為不經思考就給了路人20元錢,有被騙的嫌疑,所以我遭到了朋友的恥笑,朋友一個“傻”字便把我概括了。至今,我也沒弄明白,我的做法是太善良,還是太傻?或者是朋友想得太多?但我願意相信那兩個人是真的遇到了困難,我小小的幫助也許能溫暖他們的心,讓他們走出困境。

  我常常感動於溫暖的故事,感動於人們的善良,感動於人與人之間至真至誠的美麗瞬間。每次聽到感動人心的故事,我總喜歡記錄下來,希望某一天或許能出版成集,把這種感動帶給更多的人。

  前不久,我就記錄了一個發生在母親身上的故事:一次她去超市買了幾大袋東西,出門時,由於雙手被佔著無法拉開門,走在她後面的一個女孩快走了兩步,幫母親拉開了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母親走出後才鬆手。當母親道謝時,那個女孩說:“我媽媽也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會有人為她開門。”母親講的這件小事,在我的心頭溫暖了許久。

  一日,我因患病去醫院輸液。年輕的小護士為我紮了兩針也沒有把針扎進血管,針眼處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時我正想抱怨幾句,抬頭卻看到小護士額頭上佈滿了密密的汗珠,於是我安慰她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果然成功了。小護士連聲說:“感謝您讓我紮了三次。我是來實習的,這是我第一次給病人扎針,太緊張了,要不是您的鼓勵,我真不敢給您紮了,真是太感謝了。”我告訴她,我有個和她差不多大的表妹,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真希望她的第一次扎針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我願大家都有將心比心的寬容,願人與人之間多一些真誠和理解。

  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在現代物質社會的浸染下變得異常脆弱,存款、房子、財產等,這些就能輕易地將人性扭曲,將情誼割斷。親人、愛人、朋友之間的關係,不再是靠感情來維繫,金錢關係上升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第一要素。

  我們曾經看到為了分得一套房子,姐妹幾個翻臉成仇人,前半輩子是相親相愛的親人,後半輩子卻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陌生人;曾經我們也看到一些生意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搞暗箱操作、權錢交易,富了一個人,苦了一群人;曾經我們還看到朋友之間為了爭奪利益,大打出手,對簿公堂,昔日感情蕩然無存……

  溫暖的故事在減少,醜惡的故事在增加,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報紙上看到發生在南京的一個真實事件。夫妻兩人結婚四年,因感情不和協議離婚,男方偷偷轉移了夫妻兩人做生意賺來的十幾萬元錢,只答應分給女方很少的一部分,女方心理當然不平衡。於是在一天夜裡,女方叫上自己的哥哥、父親、表哥等五六名親戚,拿著刀、木棒等兇器,守在男方經過的路上,準備用要挾的手段把錢要過來。結果可想而知,男方的兩隻胳膊都被砍斷,頭部左右各被砍了一刀,到現在還一直處於昏迷狀態。

  那些讓他們不顧夫妻情面,爭來奪去的十幾萬元錢,現在用來繳付醫藥費恐怕都不夠吧!女方還落得一個傷害罪,被判入獄。這是何必呢?機關算盡,爭來鬥去,都是為了身外之物,將感情置之不顧,將人性的醜惡充分暴露。

  然而,貪婪真的讓人快樂嗎?得到金錢就意味著擁有一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人們往往要在妻離子散、遭萬人唾棄後才能醒悟。

  一天,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人,請教他為什麼自己有錢後反而和親戚朋友處不好關係,身邊的人都說他變得越發狹隘自私了。哲人將他帶到窗前,問:“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富人說:“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人又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我自己。”哲人笑了笑說:“窗子和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讓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這是一個如此簡單的道理!

  很少有人知道,著名的慈善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層“銀子”矇住過雙眼。

  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創業初期勤勞肯幹,人們都誇他是個好青年。可當他富甲一方後,便變得貪婪冷酷起來,賓夕法尼亞州油田地帶的居民深受其害,對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甚至以他為原型製作木偶,並放在絞刑架上將“他”“絞死”,以解心頭之恨。無數充滿憎恨和詛咒的威脅信被送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兄弟也不齒他的行徑,而將兒子的墳墓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園中遷出,說:“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我的兒子無法安眠!”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是在眾叛親離中度過的。當洛克菲勒53歲時,他疾病纏身,人瘦得像木乃伊一樣。醫生告訴他必須在金錢和生命中選擇一個。這時洛克菲勒才領悟到,是貪婪這個惡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生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去劇院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閒聊,他開始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

  後來,洛克菲勒開始考慮如何把鉅額財產捐給別人。起初人們並不接受,可是透過他的努力,人們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誠意。洛克菲勒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還幫助黑人。他一生至少賺進了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人們開始用另一種眼光來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在金錢中迷失了方向,後半生千金散盡,他得到了用金錢買不到的平靜、快樂、健康和長壽,以及別人的尊敬和愛戴。這正印證了“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

  金錢固然重要,但金錢並不是萬能的。如果一個人被金錢矇蔽了雙眼,便會迷失自己的世界,也領略不到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快樂,也永遠尋找不到生命的真諦。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錢財乃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機關算盡,反誤了人間最真的情誼。

  別讓金錢割斷了人性的紐帶,人生一程,同行是福。

  人性的名人故事 篇13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輛客車在山間小路上行駛,車上三名持槍歹徙居然盯上漂亮的女司機,強迫中巴停下,要帶女司機下車去玩玩,女司機情急呼救,全車乘客噤若寒蟬。

  只有一中年瘦弱男子應聲奮起,卻被打傷在地。男子氣極。奮起大呼全車人制止暴行,卻無人響應。任憑女司機被拖至山林草叢。

  半個時辰後,三歹徒與衣衫不整的女司機歸來。車又將行。女司機要被打傷流血的瘦弱男子下車。男子不肯,倔持起來。

  喂,你下車吧,我的車不拉你!

  中年男子急了,說:你這人怎麼不講道理,我想救你還錯嗎?

  你救我?你救我什麼了?女司機矢口否認,引得幾個乘客竊笑。

  中年男子氣極,恨自已身無大俠之力!救人未救成,可也不該得此亡被驅逐下車的結果呀,他堅決不下。再說我買票了,我有權坐車!

  女司機揚起臉無情地說:不下車,我就不開。

  沒想到的是,滿車剛才還對暴行熟視無睹的乘客們。卻卻如剛剛睡醒般,齊心協力地勸那男子下車:你快下去吧,我們還有事呢,耽擱不起!有幾位力大的乘客甚至想上前拖這中年男子下車,使人想起莫泊桑筆下《羊脂球》裡的情節。

  三個歹徒咧著嘴笑。得意地笑了。其中有個黑皮無賴毫不知恥地說:哥們把她玩恣了!另外兩個歹徒也胡言亂語:她是我物件,關你屁事!

  一場爭吵,直到那男子的行李從車窗扔出,他隨後被推搡而下。汽車又平穩地行駛在山路上,女司機掠了一下頭髮,按響了錄音機。

  車快到山頂,拐過彎去就要下山了,車左側是劈山開的路,右側是百丈懸崖。汽車悄悄地加速了,女司機臉上十分平靜,

  雙手緊握著方向盤,眼睛裡淌出晶瑩的淚水。一歹徒似乎覺察到了什麼,說:慢點開,慢點開,你的想幹什麼?女司機並不說話,

  車速越來越快。歹徒企圖撲上去搶方向盤,汽車卻像離弦的箭向懸崖衝去……

  第二天,當地報紙報道:伏虎山區昨日發生慘禍,一中巴摔下山崖。車上司機和十三名乘客無一生還。

  半路被趕下車的中年人看到報紙哭了。誰也不知道他哭什麼,為什麼哭。

  2001年,這個故事被伍仕賢導演改編成一部11分鐘的微電影《車四十四》,全球公映。

  一位女大巴司機在偏僻路途上的遭遇,道出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

  一個故事結束了,也許對於你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