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精選15篇)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精選15篇)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

  醉中天·花木相思樹

  花木相思樹,禽鳥折枝圖。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一步步金廂翠鋪。世間好處,休沒尋思,典賣了西湖。

  賞析

  杭州西湖的旖旎風光,給文人騷客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靈感和情思。歌詠西湖的散曲作品,也如同湖山美景那樣爭奇鬥妍,各具風致。這首《醉中天》,是其中不落常套的一首。

  起首四句,剪裁出四幅不同的畫面。第一句,遠眺。相思樹即連理樹,原指異根而同枝相通;西湖岸上花卉林木互相依偎簇擁,交柯接葉,遠遠望去便會產生連理的感覺。第二句,近觀。“折枝”是花卉畫中突出區域性主體,而稍取旁景襯托的剪裁性的特寫,作者為各色禽鳥所吸引,佇神凝望,連同近旁枝葉的背景,不正是一幅幅絕好的折枝圖嗎。第三句,湖中。“雙雙比目魚”,當然不是《爾雅》所說的那種唯生一目、“不比不行”的縑鰈,不過是因為游魚成群,圉圉洋洋,所以看上去都好像是結伴成對的了。何況觀魚最容易引起像莊子於濠上產生的那種物我一體、移情遊鱗的感受,而西湖的澄澈明麗,亦自在句意之中。第四句,岸上。曲中用“鴛鴦戶”三字,造語新警。它既形容出湖岸鱗次櫛比的人家,又會使人聯想起門戶內男歡女悅、熙熙陶陶的情景。這四句固是狀寫西湖花木之繁、魚鳥之眾、人煙之稠,然而由於用上“相思”、“比目”、“鴛鴦”等字樣,便平添了熱烈、歡樂和美好的氣氛。四幅畫面交疊在一起,本身還是靜態的,而下承“一步步金廂翠鋪”一句,就化靜為動了。“金廂”即以金鑲嵌,有富貴氣象,而“翠鋪”又不無清秀的色彩。這一切,自然而然引出了“世間好魚”的考語,用今時的話語來說,這正是“人間天堂”的意思。

  鋪敘自此,用筆已滿,作者突然一折,接上了一句“典賣西湖”的冷雋語,還特地附上了小注。細細思味,令人叫絕。從註釋三所引的原注來看,臺、諫分掌彈劾和規諫,所謂有“言責”;省、院製法令、行政務,所謂有“官守”;均屬於“軒冕”一流。典也好,賣也好,平民百姓不會沾染,“輕視軒冕”是理所當然的。這句話從原注理解,便是說:西湖風光如此美好,可不要糊里糊塗,去爭當什麼臺諫省院的高官啊。當了官便不自由,不能流連山水,“無往不可”。這是避名利、樂山水的一層意思。另一方面,作者引用的是“宋諺”,宋社已屋,對宋而言,最終結果不啻是“典賣了西湖”。“休沒尋思”這一句,也多少隱含著對前朝誤國君臣的嘲弄,隱含著一點興亡盛衰之感。雙關之意,是頗為巧妙的。

  譯文及註釋

  譯文你看那花花樹樹交枝接葉,像是互訴著情愫;鳥兒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幅折枝畫圖。湖裡的游魚成雙結對,在水下快樂地追逐;岸上的人家門當戶對,男男女女都是親密相魚。一步步鑲金鋪翠,到魚見琳琅滿目。真是人間的天堂樂土。你可別糊里糊塗,把西湖當了賣了,白白地辜負。

  註釋折枝:國畫花卉畫法的一種,指棄根幹而單繪上部的花葉,形同折枝,故名。

  廂:通“鑲”。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2

  原文:

  長相思·花似伊

  [宋代]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看著那花兒像你,看著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傷心的人兒不禁垂首默默流淚。

  一個長江的東邊,一個住在長江的西邊,好似兩岸的鴛鴦在兩處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註釋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古詩十九首》有“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作者未知)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

  花柳:花和柳。《楚辭·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步展隨春風,村村白花柳。唐,聶夷中《勸酒》詩之二:“人間榮樂少,四海別離多。”

  鴛鴦(yuān yāng):本鳥名,此比喻恩愛夫妻。漢·司馬相如《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獨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唐,溫庭筠《南歌子》:“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幾時:什麼時候。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宋·蘇軾《儋州》詩之二:“荔枝幾時熟,花頭今已繁。”

  賞析:

  這闋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作品。描寫一對青春別離的夫婦,別後妻子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思念,並亟盼早日與丈夫相逢團聚。短短几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儘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闋一片痴情,終難忘懷。

  詞的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正闋花繁柳茂的時節,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了。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闋一去不復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憐地低頭泣下,原來闋因心上人即將離別而黯然神傷。

  於闋就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戀人被大江分隔,一個住長江頭,一個在長江尾,彷彿闋兩岸的鴛鴦兩處飛,相逢機會知道等到什麼時候?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頭雙淚垂”了。綿綿相思之情,盡在結句的設問之中。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3

  點絳唇·屏卻相思

  近現代:王國維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裡終相覓。

  醒後樓臺,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譯文: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裡終相覓。

  斬斷相思之情,近來我才知道這樣做沒有好處。難道真的能將情思拋棄?在夢中仍然苦苦尋覓。

  醒後樓臺,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醒後,樓臺旁的身影也隨著夢的破滅而消失了。西窗上一片潔白,月影斑駁、清冷,滿院的丁香花如同皚皚白雪。

  註釋:

  屏(bǐng)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zhì),夢裡終相覓。

  屏卻:排除,放棄。不成:難成,宋人方言。拋擲:丟棄。

  醒後樓臺,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明滅:出現、破滅。紛紛涼月:形容月影斑駁而清冷。

  賞析:

  這首詞寫魂縈夢繞、拋撇不去卻又無可奈何的相思。上片抒情,直接表達對亡妻的思念;下片寫景,借景抒情,側面表達內心對亡妻深深的情意。詞人一反常規,運用先寫情、後寫景的敘述方式,將幽清景色留至詞末,此時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覺相思已全在其中,讓人讀後無限回味。。

  開頭“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明白如話,卻飽含深情。這兩句是說: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懷想又有何用,徒令人心力交瘁!下決心去忘,正說明無法忘掉,11個字,每個字都滲透出悲傷。讓人留下一個“從今以後,勿復相思”的懸念,緊接著進人讀者眼簾的是“不成拋擲”,透出詞人執著的相思,欲忘不能,無法屏卻。

  “夢裡終相覓”,終於在夢中尋覓到已故的夫人。寥寥幾筆,就將夢裡景、夢外情寫得栩栩如生、水乳交融。上片只有四句,卻寫得沉鬱頓挫,委婉曲折。

  下片“醒後樓臺,與夢俱明滅”這兩句又是一折,筆觸轉入夢醒,醒了還隱隱約約記得夢中的場景,殘夢難斷,更增幾分惆悵。“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西窗裡面隱隱透進一絲白光,詞人推開窗子,只有紛紛的涼月,照著“一院丁香雪”。“涼月”用“紛紛”來形容,“丁香”用“雪”來比喻。詞人把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聯絡到一起,又不說原因,言於此而意未盡。丁香花本該開在春夏之際,怎能與寒冬白雪聯絡到一起,在這種違背常理的時令錯位當中,足見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思念。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4

  長相思·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

  角聲吹。笛聲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寒冷時催促梅花開放,暖和時催促著凋落,早開便會早落。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

  角聲吹起,笛聲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

  註釋

  丁寧:叮嚀,反覆地囑咐。

  明朝:清晨。

  賞析

  此詞題為“惜梅”;上片著重在一個“惜”字上,起首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以下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會早落,表現惜花之心。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再從惜花轉到憂時,末句詞意一轉,仍歸結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氣候轉暖,促使梅花萎謝。

  “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會早落,因此就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見。及到花飛春去,就感傷不已,真是惜花兼又傷春。對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花兒開得遲些,甚而至於不開,那就沒有謝落之事,當然也不會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謂“無得亦無失”,也是妙參佛理的“了達”之語,由此可見作者的人生態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但聞角聲傳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調,笛聲傳出《梅花落》的曲子。因為漢代軍中之樂橫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軍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鳴角”又有“收兵”之義,因此,邊境告急,城危如卵,誰又能承擔起恢復中原的重任呢?詞意至此,已從惜花轉到憂時。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兩句而來;南方氣候溫和,寒流罕至,嶺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花開,所以說角聲、笛聲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這裡暗與上文照應,隱指危機存在於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詞意一轉,仍歸結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5

  長相思·惜梅 宋朝 劉克莊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

  角聲吹。笛聲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

  《長相思·惜梅》譯文

  寒冷時催促梅花開放,暖和時催促著凋落,早開便會早落。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

  角聲吹起,笛聲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

  《長相思·惜梅》註釋

  丁寧:叮嚀,反覆地囑咐。

  明朝:清晨。

  《長相思·惜梅》賞析

  此詞題為“惜梅”;上片著重在一個“惜”字上,起首兩句寫梅的開放下謝落,以下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軍早落,表現惜花之心。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再從惜花轉到憂時,末句詞意一轉,仍歸結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放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兩句寫梅的開放下謝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氣候轉暖,促使梅花萎謝。

  “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軍早落,因此就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見。及到花飛春去,就感傷不已,真是惜花兼又傷春。對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花兒開得遲些,甚而至於不開,那就沒有謝落之事,當然也不軍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謂“無得亦無失”,也是妙參佛理的“了達”之語,由此可見作者的人生態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但聞角聲傳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調,笛聲傳出《梅花落》的曲子。因為漢代軍中之樂橫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軍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鳴角”又有“收兵”之義,因此,邊境告急,城危如卵,誰又能承擔起恢復中原的重任呢?詞意至此,已從惜花轉到憂時。

  “吹了南脾吹北脾”,此句承上兩句而來;南方氣候溫下,寒流罕至,嶺梅往往南脾花落,北脾花開,所以說角聲、笛聲吹落了南脾梅花,又吹落了北脾。這裡暗與上文照應,隱指危機存在於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詞意一轉,仍歸結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放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6

  原文: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

  唐代:韋莊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譯文: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每個夜晚,我都處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靜,漏斷更殘,凝望著那一輪令人傷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憑欄杆,想必你也思念著我,感到了錦被的冷,錦被的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畫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樣深,要渡過,難,回憶往日,只好把兩人以前來往的舊書信翻來看,不知何時再見,一起攜手進入長安。

  註釋: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qīn)寒。

  衾:被子。錦衾:絲綢被子。

  咫(zhǐ)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咫尺:比喻距離很近。

  賞析:

  自從與心上人分離之後,令人朝思暮想,徹夜無眠。月下憑闌,益增相思。不知幾時才能再見,攜手共入長安。這首詞,敘離別相思之情,含欲言不盡之意。纏綿悽惻,幽怨感人。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7

  原文

  長相思·秋風清

  秋風清,秋月明。葉葉梧桐檻外聲。難教歸夢成。

  砌蛩鳴,樹鳥驚。塞雁行行天際橫。偏傷旅客情。

  翻譯

  月明風清,秋色宜人,欄杆外梧桐葉被秋風吹動,發出陣陣輕響。睹景傷情,不禁悲從中來,輾轉反側,歸夢難成。

  臺階旁蟋蟀的悲鳴,夜間寂靜,樹上棲息的鳥兒見月光而驚飛。仰首望天,映入眼簾的是大雁成行,橫於天際。北雁南歸,更使羈旅他鄉的遊子倍增傷感。

  註釋

  檻:欄杆。

  砌蛩:臺階旁的蟋蟀。蛩,蟋蟀。

  塞雁:秋天雁從塞上飛回,故稱。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思鄉的小令。上片起首三句,月明風清,秋色宜人,欄杆外梧桐葉被秋風吹動,發出陣陣輕響。思鄉的詞人睹景傷情,不禁悲從中來,更增添了思鄉的愁緒,於是輾轉反側,歸夢難成。

  下片,寫戶外近處的景物。傳入耳中的是臺階旁蟋蟀的悲鳴,夜間寂靜,樹上棲息的鳥兒見月光而驚飛。兩句見出環境的淒涼、冷寂,正應詞人孤獨的思鄉心理。仰首望天,映入眼簾的是大雁成行,橫於天際。北雁南歸,更觸動了他的鄉情,使他這羈旅他鄉的遊子倍增傷感。從聽覺、到視覺的轉換,拓寬了詞作的意象空間,加上烘托、反襯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遊子思鄉的主題逐漸深入,水到渠成,引出尾句,以“偏傷旅客情”重筆直陳作結。

  全詞把極尋常的思鄉之情,寫得含蓄蘊藉,曲折動人,移情於景,借各種具體可感的意象把無形的思鄉曲曲傳出,文心細密,動人心絃。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8

  長相思·花似伊

  宋朝 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長相思·花似伊》譯文

  看著那花兒像你,看著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傷心的人兒不禁垂首默默流淚。

  一個長江的東邊,一個住在長江的西邊,好似兩岸的鴛鴦在兩處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長相思·花似伊》註釋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古詩十九首》有“客從遠方來 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作者未知)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

  花柳:花和柳。《楚辭·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步展隨春風,村村白花柳。唐,聶夷中《勸酒》詩之二:“人間榮樂少,四海別離多。”

  鴛鴦(yuān yāng):本鳥名,此比喻恩愛夫妻。漢·司馬相如《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獨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唐,溫庭筠《南歌子》:“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幾時:什麼時候。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宋·蘇軾《儋州》詩之二:“荔枝幾時熟,花頭今已繁。”

  《長相思·花似伊》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作品。描寫一對青春別離的夫婦,別後妻把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思念,並亟盼早日與丈夫相逢團聚。短短几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儘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痴情,人難忘懷。

  詞的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時節,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了。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復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憐地低頭泣下,原來是因心上人即將離別而黯然神傷。

  於是下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戀人被大江分隔,一個住長江頭,一個在長江尾,彷彿是兩岸的鴛鴦兩處飛,相逢機會知道等到什麼時候?這位“花柳青春”的妻把下只好“低頭雙淚垂”了。綿綿相思之情,盡在結句的設問之中。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長相思·花似伊》創作背景

  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詞人任夷陵縣令。時年歐陽修30歲,在長江邊送走心愛的人,兩地分離,不知何時相見,看著江邊的花兒和兩岸鴛鴦成雙地飛舞,被貶失意加上離別相思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9

  原文

  《琴調相思引·送範殿監赴黃崗》

  終日懷歸翻送客,春風祖席南城陌。便莫惜離觴頻卷白。動管色,催行色;動管色,催行色。

  何處投鞍風雨夕?臨水驛,空山驛;臨水驛,空山驛。縱明月相思千里隔。夢咫尺,勤書尺;夢咫尺,勤書尺。

  翻譯

  何處投鞍風雨夕?臨水驛,空山驛;臨水驛,空山驛。縱明月相思千里隔。夢咫尺,勤書尺;夢咫尺,勤書尺。

  風雨交加的夜晚你將在何處解鞍投宿?野水邊的驛館,抑或是空山上的驛館。縱然我們相距千里之隔,只能把相思寄託給明月,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夢中相聚,也可以勤寫書信,傳遞彼此的情誼。

  註釋

  琴調相思引:雙調,七十三字,上片七句七仄韻,下片十句十仄韻,皆為入聲韻,重韻形式同上。此調《詞律》、《詞譜》均未載。

  範殿監:名字經歷均不詳。從詞中可以看出,他是詞人的好友,大概要到黃岡去做官,所以臨行前方回作此詞以贈之。

  翻:因離別引起的種種複雜心情。

  祖席:本是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的一種儀式,這裡便指餞行的酒宴。

  觴:酒杯。

  卷白:卷白波,所謂卷白波者,蓋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飲酒之快也。這句是在勸酒。

  管色:指離別時奏起的音樂。

  書尺:書信。

  賞析

  詞的首句既揭示了詞人現在所處的生存狀態,又點出了他此時此刻具體在做的事情,即送別友人。“終日懷歸”,意為每天都在思念家鄉,希望踏上歸途,可見詞人本人也正處於羈旅行役的漂泊之中。詞人本就是行役之人,又得為即將與自己踏上相同命途的友人餞行,鄉愁、離愁疊加。“終日懷歸翻送客”一句與王維“與君離別意,同時宦遊人”涵義相近,但是卻將王維詩句中的豁達瀟灑變為一種沉鬱的感慨。

  “春風祖席南城陌”是說二人餞別的情景。“春風”點明時節,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的日子,本該是踏青郊遊、對飲賦詩的好時候。然而,已經身處行役、飽受其苦的人,卻要在城南的陌上長亭設宴,為另一個即將踏上羈旅,從此也可能飽嘗孤寂痛苦的人送行。在此情此境下,二人除了相對無言,各飲杯中酒外,也難以再有多餘的表示了

  “便莫惜離觴頻卷白”寫得就是席間勸酒。主賓二人對坐共飲,卻是借酒澆愁愁更愁。由此更是襯出了二人友情的篤厚以及羈旅行役的艱難。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動管色,催行色”採用疊句形式,如同嫋嫋不盡的管絃,催促著行人的啟程。無論如何不捨,最終仍要無奈地離去。迴環往復的韻律,如同離別之人的悲苦哀愁,悽婉而絕決。

  詞的下片,抒寫分別後的情思。詞人設想友人行走在路上的境況:“何處投鞍風雨夕”——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他投宿歇腳之地還是個未知,隨後自問自答:“臨水驛,空山驛;臨水驛,空山驛。”穿越萬水千山,在簡單的驛館裡度過一個個無人陪伴的夜晚,這樣的苦痛孤獨,詞人感同身受。

  “縱明月相思千里隔。夢咫尺,勤書尺;夢咫尺,勤書尺”一句,是詞人心跡的剖白和對友情的銘誓,即使離別之後千里相隔,只能共望一片月色,也不會彼此牽念。“勤書尺”是作者對友人的囑託:“在夢中,我與你近在咫尺,但夢醒後,不要忘記勤寫書信,讓我稍稍寬慰對你的記掛。”

  該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疊句的運用,重複的疊句生動再現了作者臨別之際依依不捨、反覆囑託的神態,也透露出臨別時二人心中百轉千回的複雜滋味,表現出作者與友人之間動人的友誼。

  創作背景

  賀鑄在外作官,他鄉為客。無時無刻不思念家鄉,盼望著能夠早日歸去,恰逢要送別好友範殿監赴黃岡做官,此時心中必然集聚了一些羈宦之愁。正是在這種情境之下,要給陪伴自己多日的朋友送別,便作該詞以贈別。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

  原文:

  鐵甕城高,蒜山渡闊,幹雲十二層樓。

  開尊待月,掩箔披風,依然燈火揚州。

  綺陌南頭,記歌名宛轉,鄉號溫柔。

  曲檻俯清流,想花陰、誰系蘭舟。

  念悽絕秦弦,感深荊賦,相望幾許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雙魚、難渡瓜洲。

  曉鑑堪羞,潘鬢點、吳霜漸稠。

  幸於飛、鴛鴦未老,不應同是悲秋。

  譯文

  在鎮江城樓頭、西津渡口,樓有十二層高入雲霄。在樓上的閣房裡,品著酒以待賞月,夜寒了,就放下簾子擋擋風。居高臨下,看著黃昏時鎮江城的萬家燈火,就像看到了揚州城。於是想起了以前在揚州的一段歡娛生活。歌妓唱著《宛轉歌》,很溫柔,愜和人意。那座妓樓依河流而居,我曾乘著蘭舟尋訪美色。

  我估量著,自分別以後,你一定每每彈著淒涼的曲調,思念著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著哀怨的詞句,思念著你;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只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裡和詞章裡。我屢屢想給你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到不了你那邊。清晨臨鏡,白髮日漸見多,老態堪羞。有幸的是,你尚未見老,不應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意。

  賞析:

  秦觀曾於熙寧九年訪湖州李公擇歸來,經鎮江;宋元豐七年(1084年)八月十九日與滕元發等會蘇軾於金山,十月復來,作《宿金山》《金山晚眺》二詩,可見對鎮江形勝甚為熟悉。此詞至遲作於宋元豐七年(1083年)之秋。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1

  長相思(二首其一) 李白 唐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註釋】:

  ①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②絡緯:昆蟲名,俗稱紡織娘。

  ③簟:涼蓆。

  ④帷:窗簾。

  ⑤青冥:青雲。

  ⑥綠水:清水。

  ⑦關山難:關山難渡。

  ⑧摧:傷。

  【譯文】:

  長久思念的人,在長安城中。紡織娘秋天在金井闌旁邊鳴叫,微霜初降,竹蓆顯出了寒意。孤獨的燈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斷絕,捲起窗簾仰望明月空自長嘆。像花一樣的美人相隔遙遠。上有迷迷茫茫的長天,下有清澈的綠水波瀾。天長路遠魂魄飛度都很辛苦,夢魂由於道路險阻而飛不到。長久的思念啊,摧斷心肝。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透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感情。表現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雲端”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中含有託興意味。我國古代經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長安”這個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裡是個政治託寓,表明此詩目的在於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鬱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2

  長相思·雲一緺

  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古詩簡介

  《長相思·雲一緺》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前期的詞作。此詞寫女子秋雨長夜中的相思情意,分兩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畫女子的形貌情態,下片續寫秋夜的環境和女子的心情。

  翻譯/譯文

  一束盤起的髮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顏色的上衣配上輕盈的羅裙,不知為何輕輕皺起眉頭。獨自站在窗邊,風聲和雨聲交雜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兩兩的,這漫漫的寂寥長夜叫人怎麼辦才好。

  註釋

  ⑴長相思:此詞調名在曾慥《樂府雅詞》中作《長相思令》。

  ⑵雲:指婦女蓬卷如雲的頭髮。

  ⑶緺(wō):《陽春白雪》、《浩然齋雅談》中作“窩”;《樂府雅詞》中作“〈髟上咼下〉”。一緺,即一束。一說緺,讀為guā,意為青紫色的綬帶(絲帶)。這裡指飾發用的紫青色絲帶。元薛惠英《蘇臺竹枝詞》中有句:“一鳳髻綠如雲,八字牙梳白似銀。”

  ⑷玉:這裡指插在女子頭上的玉簪。梭:蕭本二主詞中誤作“梳”。梭,原是織布用的梭子,這裡用以比喻玉簪。

  ⑸淡淡:指衣裳的顏色輕淡。

  ⑹衫兒: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稱衫子或半衣。《龍洲詞》、《龍洲集》、《陽春白雪》中均作“春衫”。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龍洲詞》中作“春山”。

  ⑺薄薄:指衣裳的質料輕薄。

  ⑻羅:絲羅,這裡指用絲羅製成的裙子(下裳),即羅裙。

  ⑼顰(pín):皺眉。黛: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

  ⑽黛螺:《龍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畫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稱螺黛。因其用來畫眉,所以常用以作婦女眉毛的代稱。

  ⑾相:指雨聲和風聲,相互應和,交織一起。《古今詞統》、《歷代詩餘》、《全唐詩》、《古今詩餘醉》、《續選草堂詩餘》中均作“如”。

  ⑿簾:《龍洲集》、《龍洲詞》、《陽春白雪》、《樂府雅詞》中均作“窗”。

  ⒀人:《龍洲詞》、《龍洲集》中均作“爭”。

  賞析/鑑賞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雲一緺,玉一梭”兩句,分寫女子髮式、頭飾之美,用語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兒薄薄羅”,續寫女子淡雅衣著,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豔麗和氣質高雅。雖只寫衫裙,而通體所呈現的一種綽約風神自可想見。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於淺白中見新意,於細微處見匠心。

  “輕顰雙黛螺”,寫到這位淡妝女子的表情。輕皺雙眉,似乎蘊含著幽怨。相思懷人之意,於此隱隱傳出,並由此引出下片。這一句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容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輕”字頗有分寸,它適合表現悠長而並不十分強烈的幽怨,且與通篇輕淡的風格相諧調。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寫到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秋風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傷秋,更何況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單寫風,也不單寫雨,而寫風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悽苦。但是作者覺得這樣的環境烘托仍然不夠,於是風催殘葉、雨打芭蕉,“簾外芭蕉”似乎也有淚滴,秋意不僅更濃,秋思也已更苦,“三兩窠”,又隱約讓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長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長,原只因其一歡一愁。最後一句彷彿是女主人公發自心底的深長嘆息。這嘆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點到即止,不作具體的刻畫渲染,反添餘蘊。聯絡上片的描繪,不僅使人聯想到,這位“淡淡衫兒薄薄羅”的深閨弱女,不僅生理上不堪這秋風秋雨的侵襲,而且在心理上更難以禁受這淒冷氣氛的包圍。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3

  長相思·花深深 宋朝 陳東甫

  花深深,柳陰陰。度柳穿花覓信音,君心負妾心。

  怨鳴琴,恨孤衾。鈿誓釵盟何處尋?當初誰料今!

  《長相思·花深深》譯文

  花柳重重,春色盈盈。但在這繁華的花花世界裡卻尋覓不到心上人的訊息,這時才終於明白,他早已辜負了我對他的一片真心。

  琴聲幽怨,孤枕難眠。曾經的山盟海誓,蜜語甜言不過是都成了空頭支票,當初的當初,誰又能料到如今這番蘭因絮果般的淒涼情景呢!

  《長相思·花深深》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棄婦的怨詞。

  “花深深。柳陰陰。”起筆用聯綿辭深深、陰陰,將春花楊柳之繁盛寫出。初讀時,可能會以為這真是描繪大自然之春光。其實不然。“度柳穿花覓信音。”原來,花柳皆為喻象,喻指兩情歡娛的世界。此句,寫女主人公尋覓其情人的經歷。覓字下得貼當,與花深深柳陰陰相呼應,則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終於明白:“君心負妾心。”情人已背信棄義。由此可以想見女子肝腸之寸斷。

  “怨鳴琴。恨孤衾。”這兩句寫盡女子被棄後的淒涼幽怨之味。無窮永晝,唯有寄孤憤於鳴琴。漫漫長夜,終是輾轉反側於孤衾。琴、衾,是當日情好歡樂之見證,竟成為一場悲劇之象徵,觸物傷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詞句極短,而酸楚無限。“鈿誓釵盟何處尋。”尋字,與上片之覓字,道盡女子的失落感與不甘心,皆見性情語。追懷當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為相信“但教心似金鈿堅”,此時全已幻滅。尋尋覓覓惝怳迷離,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當初誰料今。”上句是舊情之回瀾,結句則是返轉回來,從痴迷而悔悟。棄婦心瀾洶湧,千迴百折,終難平息,是在意內言外。

  詞人對棄婦抱同情之感,設身處地為其作詞,難能可貴。此詞純為女子聲口,明白如話,如訴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辭簡練,卻淋漓盡致地展示出愛情悲劇女子痴情,故富於含蘊。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4

  雙調·清江引·相思

  相思有如少債的,每日相催逼。常挑著一擔愁,準不了三分利。這本錢見他時才算得。

  古詩簡介

  《雙調·清江引·相思》,這首曲子用一個新穎別緻的比喻,將相思比作債務,新奇但卻恰如其分。相思如同債務,不僅僅是放不下,抹不掉,日日糾纏,時時縈繞,而且利息日益積累,隱喻出相思之苦的與日俱增。

  翻譯/譯文

  相思就像欠人債,每日裡債主緊緊來催逼。日日挑著一擔愁,卻抵不了三分利,這本帳只有見到他時才算得。

  註釋

  ①少債的:欠債的。

  ②準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賞析/鑑賞

  末句“這本錢見面時才算得”,巧妙地寫出相思這筆債務的特殊之處——兩人相見,債務才能了結。前人對這首小令的表現手法很讚賞。自古以來,表現相思之情的詞曲作品很多,用以比喻相思的事物也很多,然而以欠債喻相思的卻不多。儘管以欠債喻相思不是徐再思的首創,但他用得自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任半塘在《曲諧》中評價這首詞:“以放債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詞為著耳。”

《相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5

  長相思·雨 宋朝

  万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長相思·雨》譯文

  雨滴聲聲,報時的更鼓聲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裡的油燈此時似乎也變得多情起來,安慰孤獨的我。

  好夢難成,心中遺憾難平,窗外的雨可不管憂愁的人喜不喜歡聽,仍是不停地下著,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來。

  《長相思·雨》註釋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一更更:一遍遍報時的更鼓聲。

  恨,遺撼。

  道:知。

  階:臺階。

  《長相思·雨》賞析

  該詞講述一個相思之得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著雨打芭蕉,觸景生旅,詞得心中有無限的旅懷,孤燈照得難入夢,表達了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這是一首寫景遣懷的詞,講述一個相思之得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著雨打芭蕉,孤燈照得難入夢。詞得心中有無限的旅懷,觸景生旅,表達了詩得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

  万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於音韻。這樣連續重複用望,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聲聲,一更更”形容雨聲,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續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為得夜深難寐。“窗外芭蕉窗裡燈”,聽雨之得點。一盞孤燈,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聲音,使雨的聲音更加響亮。“此時無限旅”,直接道出得的心旅。然而“無限”二望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究竟是什麼樣的心事使得長夜失眠,寂寞聽雨。

  “夢難成,恨難平”,用兩個“難”望突出得的愁苦心旅。因難以入睡,所以道.“夢難成”,連暫時逃避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又因旅在心頭輾轉,更兼一夜風雨,觸動愁思,故日“恨難平”。但是雨不管這些,它“不道愁得不喜聽”,只管“空階滴到明”。“愁得”怪雨無旅,不顧得的心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臺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說明得一夜未睡。“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悽悽涼涼,彷彿得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

  全詞無一處提及“雨”望,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之得的心旅融合得毫無痕跡,顯示出高超的運筆功力。

  《長相思·雨》創作背景

  此文系詩人早年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屢試不第,羈旅異鄉,幾欲灰心,恰逢陰雨,徹夜難眠,有感而發此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