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及翻譯賞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及翻譯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及翻譯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淒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髮如霜。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註釋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寧八年。十年:指結髮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量:想念。“量”按格律應念平聲liáng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孤墳: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其妻王氏之墓。“塵滿面”兩句,形容年老憔悴。 幽夢:夢境隱約,故云幽夢。小軒窗:指小室的窗前,軒:門窗顧:看。明月夜,短松岡:蘇軾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 長久鬱結於心深長的悲嘆,在首句即從心底迸發而出,為全詞定下了主調,悽哀至極。 “兩茫茫”說的是不只是詞人單方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的情思,一樣的哀緒。 “茫茫”所表現出的感情是茫然、悽婉、沉痛的,籠罩全篇。
不思量,自難忘。 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歷時愈久而愈深、愈濃。 不敢思量,卻哀思萬縷,盤結於心,解不開,亦拂不去,深沉綿邈。 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亡妻之墳在眉州,與詩人所在的密州遙隔千里。千里之外,沒有自己相伴身邊,可以想見她一人獨臥泉下,該是何等的孤寂悽清。 “無處話淒涼”一句,也可說是詩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產生的滿懷悲情愁緒,無法向千里之外長眠地下的愛妻訴說,亦包括亡妻亦無法向千里之外的詩人訴說淒涼在內。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我們即使能夠相見,看見我這般風塵滿面、兩鬢斑白的衰頹模樣,也一定認不出來是我了。 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裡刻畫的是外部形象,卻表現出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都含蘊在這六個字之中了。
小軒窗。正梳妝。 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動寫照。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係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句詞與北宋詞人柳永《雨霖鈴》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概是寫看見親人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悽哀的情景啊!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肝腸寸斷。 “腸斷處”是指亡妻的孤墳,“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遙承開頭“十年生死兩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詩渾然融為一體,使感情得到充分的發展、強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腸斷一作:斷腸)
譯文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忘懷。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沒有地方能訴說心中的悲傷淒涼。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認不出我來了,四處奔波早已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看見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無言,只有淚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為我柔腸寸斷,在那淒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
註釋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寧八年。
十年:指結髮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
孤墳:其妻王氏之墓。
幽夢:夢境隱約,故云幽夢。
小軒窗:指小室的窗前。軒:門窗。
顧:看。
明月夜,短松岡:蘇軾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賞析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蘇軾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開頭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至深。“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懷。因為作者時至中年,那種共擔憂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彌篤,是一時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他不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止。於是乎有夢,是真實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想到愛妻華年早逝,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淒涼,話說得極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極大程度上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淒涼無助而又急於向人訴說的情感,格外感人。接著,“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相逢”,這是一種絕望的、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無奈的,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更加深了一層。
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而此詞寫得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作者索於心,託於夢的確實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常懷念的故鄉,在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這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恆的印象。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暱,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正是東坡筆力奇崛之處,妙絕千古。“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之勝,全在於此。別後種種從何說起,只有任憑淚水傾落。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存在。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也令人感到無限淒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捨親人,而柔腸寸斷。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淒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在這裡作者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東坡此詞最後這三句,意深,痛巨,餘音嫋嫋,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明月夜,短松岡”二句,悽清幽獨,黯然魂銷。這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創作背景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二人一直相敬如賓,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這對蘇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①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②。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③,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④。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⑤,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⑥。
[注]①乙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蘇軾四十歲,當時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縣)知州。②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來,生死雙方隔絕,什麼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寫這首詞的時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③千里孤墳:作者妻子的.墳墓在四川彭山縣,和他當時所在地的密州東西相距數千裡。④ “塵滿面”兩句:兩鬢已經白如秋霜,哀傷自己奔走勞碌和衰老。⑤軒窗:門窗。⑥短松岡:指墓地。在遍植松樹的小山岡上。
賞析
公元1055年,一對新人結婚了。新郎是19歲的四川才子蘇東坡,新娘是16歲的王弗。新郎羽扇綸巾,雄姿英發,新娘也是年輕美貌,天資聰穎,一對新人可謂才子佳人,琴瑟和諧。據記載,在一個正月夜裡,王弗見庭前梅花盛開,月色清朗,對蘇軾說:“春月勝與秋月。秋色讓人慘悽,春月令人和悅。可召清高之人飲此花下。”東坡聽了高興地說:“此乃詩家語也。”王弗賢淑端莊,曾對蘇軾的事業、為人處事進行過多次有識見的告誡、囑咐。可見王弗生前,不但是蘇軾生活上的伴侶,而且是文學上的知音,事業上的賢內助。可惜天妒良緣,紅顏薄命,王弗二十六歲時就謝世了。這對詩人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公元1075年,東坡來到密州(今山東諸城縣),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此時詩人四十歲,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題目上“乙卯”,指的就是這一年。
寫“夢”,上闋是寫夢嗎?是否刪除?在預習的基礎上回答。
不能,是一個情感鋪墊。有了上闋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闋的“夜有所夢”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宋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註釋:
①十年:指結髮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是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知州時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王弗去世於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②千里孤墳: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孤墳,其妻王氏之墓,有感傷自己不能與她同穴而伴之意。孟檠《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③塵滿面,鬢如霜:形容飽經滄桑,面容憔悴。
④幽夢:夢境隱約迷離,故云幽夢。
⑤小軒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軒,有窗檻的小屋。⑥短松岡:指蘇軾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相關翻譯
一轉眼已是十年光陰,你我生死相隔、陰陽兩茫,不用思念你自在我心中難以忘懷。想著你的墓塋在那千里之外孤寂無依,而千里之外的我內心的淒涼和苦楚也無處訴說。縱然此時夫妻重逢你也會認不出我,我已是面容憔悴、兩鬢斑白、飽經滄桑。
昨夜我在夢中忽然又回到了家鄉四川,見清晨時你正在小屋窗邊映著陽光梳妝打扮。你我默默相對悽楚無言,只流下熱淚千行。料想你在這年年傷逝的日子裡,在這孤月之下、矮松岡上必也是柔腸寸斷。
相關賞析
【內容解析】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蘇東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裡,他夢見自己已逝十年的髮妻王弗,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蘇軾與王弗是少年夫妻。他十九歲時與十六歲的王弗成婚,二人感情深厚,恩愛有加。不料王弗在二十七歲時(宋英宗治平二年)離世,這對蘇軾是極大的打擊,其內心的痛苦不言而喻。這首詞抒寫了對髮妻不盡的思念和內心的哀傷之情,情意纏綿,字字肺腑。
題為“記夢”,實際上詞作內容只有下片中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開篇三句直抒胸臆、感人至深。“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是時間之長、也是光陰倏忽,“兩茫茫”為陰陽兩隔,彼此再也不知對方境況,這其中飽含著詩人對亡妻無盡的懷念與內心的傷痛。“不思量”“自難忘”看似矛盾的心態下是蘇軾人性中赤真、赤誠的體現。這份銘記與深情,不需言說、不需想起,因為已深埋心中永難相忘。蘇軾與王弗少年夫妻情意深重。更難得王弗蕙質蘭心,侍親甚孝。王弗去世的這十年裡,蘇軾在政治上頗受打壓,到密州後又忙於政務,人世多舛卻始終心念亡妻,不曾相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亡妻墓塋在四川,詩人身在密州,內心的思念悲傷與淒涼無助無處訴說,即使是身在塋旁,也是生死相離,難訴衷腸。此句是情語,亦是痴語,足見情深意濃。“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三個長短句將現實與夢幻交織,縱然此時夫妻重逢你也不會認出我,我已是面容憔悴、兩鬢斑白、飽經滄桑,何等的蒼涼、悲切!四十歲的蘇軾已是“鬢如霜”,詩人飽經坎坷、仕途不順,設想著與髮妻再逢,卻也是心悽楚、意無奈
下片的前五句應題“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敘寫自己在夢中回到無奈。
了故鄉,回到了那個與髮妻甜蜜相依、共伴十年的地方,在那裡相聚、重逢。“小軒窗,正梳妝”,見到清晨時愛妻正在小屋窗邊映著陽光梳妝打扮情態貌容依稀當年。這樣一個場景是髮妻在詩人心中永難忘卻的記憶。然而當年的美好都已不在,夫妻重逢之時終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相顧”正是相逢之悲,“無言”正是最令人心痛之處,生死夢裡兩兩相顧,此時無言勝有言。十年的生死相隔、十年的茫茫陰陽、十年的滄桑變化、十年的相思難忘、十年的悽苦無奈唯有“淚千行”,才能訴衷情。結尾三句以景結情,從夢境回到現實,“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料想髮妻在這年年傷逝的日子裡,在這孤月之下、松岡上必也是柔腸寸斷。這種對寫的手法正如杜甫《月夜》中“今夜鄌州月,閨中只獨看”,不說自己情思,反說對方如何,更加蘊蓄、更顯深情。此詞最後三句情意深沉、痛情真切,詩人內心的死別之悲、獨傷之苦、世路之艱,全在其中。
【章法點評】
起筆明旨,以景結情
詞的創作講求章法。以雙調為例,關鍵之處就在於起筆、上結、過片、煞尾這四處。起筆處要展現題旨,統括全篇大意。蘇軾此詞起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直接點明題旨,在生死相隔、歲月茫茫展現中表達著對已故髮妻的深切思念,一切深情常埋心中,自無須言說,為全詞奠定了凝重、哀傷的情調。結尾處用了典型的以景結情之法,“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於對寫中展現著自己內心無限的悲涼和落寞之情。“明月夜”“短松岡”是髮妻孤身之處,月色淒冷、短松透寒。全詩定格在一幅悽清、哀傷的畫面之中,令詩人的愁情入骨、哀思綿長。
【鑑賞】
據《侯鯖錄》:作者妻王弗,知書懂詩。隨作者官潁州時,在一個正月夜裡,見庭前梅花盛開,月色霽清,謂作者曰:“春月勝於秋月色,秋月讓人慘悽春月令人和悅。可召趙德麟輩飲此花下。”東坡喜曰:“此真詩家語也。”當即作詞一首:“春庭夜舞,搖盪春醪光欲舞……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由此趣事,足見王弗懂詩,作者與之伉儷情深。
“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是感慨悲痛的直述語:十年了時間不短哪!一個活著,一個死了,生死殊途,兩相隔絕,真是茫茫邈遠啊!
“不思量,自難忘。既然生死茫茫邈遠,那就不必去思量吧。可是不由自己.難於忘懷。李清照詞:“此情無計可消除,”馬致遠曲:“不思量,也應愁淚滴千行,"正是這個意思。這就是明知茫茫,卻不由得不思量。這是層層遞進的表現方法。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她的孤墳距此千里之遙。“無處話淒涼”是說沒有辦法彼此說說死別後生活淒涼的話,這是又進一層了。“無處”是沒有辦法。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千里相距,沒法對話;可是真的相逢見面了。你也不認識我了呀,我因遷徙奔波,灰塵滿面:因失意哀傷,發已如霜了呀!這是又進一層了。
以上這段,第一句“兩茫茫”是綱,以下層層推進:雖茫茫而難忘。進而千里相隔,無法對話。進而縱然相逢也不相識。三層推進,把別恨提到了無法再高的境地。
“夜來幽夢忽還鄉。”以上按實際說,相逢的不可能和無益,已寫到了頂點,沒法再寫了。可是這首詞還是要按格式填足。話還是要再說的。於是作者又從虛處設想,寫夢中相逢:昨夜在我幽悶困睡時,意想不到我回到故鄉和你相逢了。
“小軒窗,正梳妝。”夢中的你和活著的時候一樣,正在臨窗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我想你太殷切太久長了,一見到你,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你見到我“塵滿面,鬢如霜。”驚痛莫名,也不知說什麼好,所以相顧無言。不是無言,而是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覺得語言太笨拙了,表現不了。只有又驚、又喜、又憂、又痛的眼淚,流個不盡。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夢醒了,痛定思痛。“料得”就是斷定。根據以上醒著和夢中兩種情況斷定。今後使我斷腸的地方,就是明月夜,照著的那個沉寂的孤墳。“短松岡”,植有松柏的小丘岡,指王氏墓地。
這一段包括三層:
(1)夢中回鄉。
(2)夢中相見。
(3)夢後感想。
這首詞寫作的時間是乙卯正月十二日夜。這是作者徙知密州,很不滿自己的外遷時。地點是距家千里的密州。主人公是作者自己。內容是悼念亡妻。詞中抒發了自己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 (靳極蒼)
作者介紹
蘇軾蘇拭〔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