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精選10篇)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精選10篇)

  當去接觸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或事件,我們必須開展調查以搞清情況,調查結束以後,還需要寫調查報告。但是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1

  一、農村政治文化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農業和農民的關注,多側重於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很少有人關注和深入研究鄉村政治問題而國家的政治穩定與和諧很大程度上由農村政治狀況來決定。農村的政治狀況也制約了三農問題的解決不。就我村而言,農村社會秩序相對穩定,但是存在村幹部行為失範,甚至有村幹部在與民爭利時採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幹部與村民關係緊張,村幹部與村幹部關係緊張。甚至有村幹部身在其位,不謀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說到。就我調查到的而言,在農村,缺少優秀村幹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識的農村幹部鳳毛麟角。而村幹部的整體素質也不高。

  要建設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發展農村經濟,我們就必需把村幹部的整體素質提高。搞好村幹部與群眾關係。使大家力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搞好新農村的建設。

  二、農村地區經濟

  構建新農村和諧社會,經濟發展是根本。經濟建設是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是毋庸置疑的。我村位置雖位於新邵偏遠之地。但交通順暢。有217省道貫村而過。這給村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給村裡的大理石礦工業帶來了發展的希望。

  我村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人均收入也越來越高。工業的飛速發展,使我村聲名遠揚。工業發展較快,但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夠,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務農人員也不多,農民增收渠道單一。我村在養殖業,種植業上的發展都不盡如人意。

  三、農村文化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經濟發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設是關鍵。對建設新農村而言,農村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軟動力。

  在這個寒假期間,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設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瞭解。我村在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時,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激發了農村文化建設活力,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精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建設新農村地重要任務和目標。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領域。我們的社會經濟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農村改革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農村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後,這就制約了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程序。

  我們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娛樂中心,村民們的踴躍參與,也使我村組建了一支屬於村裡的鼓樂隊、腰鼓隊、健身操團。而每晚參加了健身團的村民們都會聚集在娛樂場地一起跳舞,健身,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設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風采。

  農村文化建設對農村經濟建設起重要作用,沒有農村文化建設,也沒有完整的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要搞好農村文化建設還需要以少數文藝愛好者帶動多數村民,以營造一個新的農村文化氛圍。

  四、醫療衛生

  農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是我國全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而合作醫療制度能提高整個社會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率和公平性。合作醫療能為大多數農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與自費看病相比,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在花費相同成本的條件下,能享受更多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農民患大病時能給予醫療保障費用。以防止農民看病不起,一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反貧現象。

  這種現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僅一個衛生所,農村衛生所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技術不精。水平只能居於中等或偏下,且醫療裝置也不全。對鄉村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加強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裝置,提高衛生服務是當前重中之重,才能解決農村醫療衛生的困境。

  五、生態環境

  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很好成績。尤其是在城市汙染防治方面。但是,中國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則仍然是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農民大眾的生活環境保護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問題大致有如下三點。

  1、資源問題

  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使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我中源鋪村是遠近聞名的工業小村,工業的飛速發展使我村對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資源被過度開採,破壞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業汙染鄉鎮工業對農村環境汙染的比重逐漸增大。就我村而言,工業發展較快,工廠建立較多。而礦石粉廠在生產產品時,會產生大量粉塵,造成嚴重的大氣汙染。大理石廠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質。若不經處理就排放,則嚴重汙染河水。

  我國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外保護沒有完全統一起來,工業企業在給村裡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嚴重破壞。

  3、農用化學品汙染

  在農村無法避免各類農藥化肥的使用。而農業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營養化,使水面長滿水葫蘆,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變質,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長期留於土壤中導致土壤變質。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2

  調查地點:

  xx省舒城縣五顯鎮xx村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

  調查人:

  xx

  調查內容:

  xx村發展情況

  xx村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特別是每當早晨和傍晚,眺望群山,別有一番大自然的風韻,早晨千山初醒,朝雲起岫,一眼翠,一眼藍,間或飄著幾朵雲,珠花般鑲嵌其中。傍晚,夕陽映照重巒,霞光傾瀉萬山。轉眼間太陽落山,霞光消退,在暮色降臨山野的蒼茫中,峰巔卻凝聚著一片彩霞經久不滅。

  沿著近幾年修建的馬路走著,馬路很窄,僅容一輛車通行,卻也給村裡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再也不用擔心雨天道路泥濘,汙了衣服,溼了鞋子。道路右邊是層層疊疊的良田,青翠中透著幽幽的綠,秀長的葉子,挺拔的杆子,飽滿的穗子,眼瞧著就是成熟的季節了;左邊又是一座山,瞅著也就一兩百米來高的樣子,爬上去卻能把人累的直喘粗氣。當然,這只是對我們這些身嬌體弱的學生來說的,農民伯伯們可是厲害的很健步如飛,即便是山路也是如履平地!

  前面就是村莊了,沿河而建,自上而下,佔據了兩片連綿山脈間的狹長地帶,房屋錯落有致,因勢利行。

  一、村容村貌,農民對兩委的評價狀況

  由於xx村屬於丘陵地帶,房屋多依山傍水而建,比較整齊,不會這兒一家,那兒一家,村民住房較好,周圍也還是蠻幹淨的,至少看起來如此。飲水比較衛生,只不過沒有公共垃圾點也沒有統一的排汙管道,村民喜歡將汙水還有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村子的村民凝聚力、集體主義觀念強,農民對村務公開的滿意程度評價一般,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評價良好。對兩委工作的滿意程度一般,對黨員作用發揮的滿意程度評價一般。農民有事一般自己解決,主動找村委的比較少。

  二、村莊環境問題

  1、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這種發展主要是依靠化肥、農藥等化學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長,導致土壤有機質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還會對大氣造成汙染,氮素化肥淺施、撒施後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態氮在通氣不良的情況下進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氣態氮而逸入大氣,對大氣造成汙染。

  農藥的大量使用還會造成生態平衡失調,物種多樣性減少,使農村本來就較脆弱的農業生態系統更加脆弱。在使用殺蟲劑時,一些農業害蟲的天敵如:青蛙、七星瓢蟲、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蟲鳥,也由於食物鏈的關係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壞生態平衡。

  2、城市汙染向農村轉嫁加速農村的環境汙染

  隨著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一些耗能高、汙染重,難以治理的企業遷移到農村,給農村環境帶來嚴重汙染。由於工廠條件簡陋,裝置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汙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邊灌水渠道,其後果造成了一定的水體汙染。一方面,用於灌溉會使農作物生長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動物遭到了滅頂之災。此外,還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農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不僅佔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同時也汙染了周圍的水體、土壤和大氣,極大的影響了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破壞了農村生態環境。

  3、秸稈焚燒汙染嚴重

  每年的夏、秋季節是農村空氣汙染最嚴重的時期。每年的農村有大量的秸稈被焚燒。秋季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收穫後,上未乾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燒充分,產生大量的煙霧彌散於空氣中,使空氣中的二養化碳、一養化碳濃度急劇升高,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汙染。到了傍晚時分,空氣溼度加大、從而煙霧擴散減慢,全部積聚於低層,能見度大大降低。另外,煙霧還嚴重刺激人們的眼睛和喉嚨,使人流淚、喉嚨、呼吸困難,甚至嘔吐,嚴重時還會導致呼吸道疾病,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三、調查中比較滿意的方面

  1、農民對政策的知曉程度比過去大大提高。黨的農村政策溫暖了農民的心。

  2、農民對求富得渴望非常強烈。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很高,積極性也高。

  3、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觀念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了。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民來,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農業轉型及市場變化影響;二是農民文化素質低下的影響;三是自然條件差,事實上,農民增收緩慢,主要體現在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增收緩慢。四是兩委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村中現象剪影

  xx村地少人多,光是種植莊稼無法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很大部分農民都外出務工了。造成了村中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眾多的現象。在醫療保障方面,雖然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得到補償的金額最多隻佔總費用的30%。而且村中醫療室只有一個,村莊又大,有些老人小病寧可拖著也懶得去看看,因而存在著小病拖成大病的現象。

  3、村莊自然條件有限,難以開拓其他產業

  該村農民收入來源有外出務工、運輸業、加工業、服務業、農業中的種植業、養殖業。從調查中可知幾乎沒有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範圍也有限。村莊地形複雜,山多平緩地帶少,沒有礦產資源。因此,很難開拓其他產業。

  五、調查總結

  雖然有些環境上的缺點,總的來說,村莊還是很宜居的地方。要想農村的各方面全面進步,經濟健康發展,還需要積極開展技術掃盲活動,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並且強化鄉鎮企業環境管理,控制工業汙染。還要向向廣大農民宣傳公益意識、環保意識,從而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關心環境、個個參與環境保護的氛圍,把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引導廣大農民革除陋習,倡導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相信,幾十年之後,中國的農村會成為新一代經濟發展的重點,人人嚮往的居住聖地。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3

  調查時間;

  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6月xx日

  調查地點:

  全國

  調查內容:

  關於中國居民對房價感受度的調查

  調查物件:

  中國居民

  央行xx日釋出的三份第二季度問卷調查顯示,目前銀行家、企業家、儲戶對經濟形勢並不看好,對宏觀經濟信心下降,對經濟的感受度偏冷。現代居民對物價的滿意度提高。二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物價滿意指數為xx.8%,比上季提高1.8個百分點,高於前兩年的平均值。其中,59.1% 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比上季下降x個百分點。

  或許是受到表現欠佳的資本市場的影響,居民投資意願降低。報告顯示,二季度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46.2%,較上季增加1。7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18.1%,較上季增加0.2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x5.7%,較上季下降1.9個百分點。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房地產投資”和“購買債券”,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佔比分別為24.8%、18.x%和16.8%。

  由於房地產調控的堅決,居民對房價的感受度好轉。調查中,66.7%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比上季下降1.x個百分點,比20xx年三季度時的最高值下降9個百分點。但是未來x個月內準備出手購房的居民佔比為14%,較上季下降0.8個百分點。

  針對銀行家和企業家的兩份問卷調查均指向一個結論,就是對宏觀經濟的信心在下降。二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二季度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為64.1%,較上季下降8.1個百分點。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為x5.1%,較上季下降5.1 百分點。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4

  本人特對XXX村的新農村建設進行調研,在下著眼於XX村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情況作此報告,報告涉及新農村政策與稅費改革政策,新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社會保障問題,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業科技文化,城鎮化建設,農村醫療衛生等內容。

  一、自然狀況與經濟發展現狀

  XX村位於浙江中部,是由原來的新嶺腳村和牛歪村合併而來。現有人口2000人左右,勞動力1200人左右,在外勞務人員300人左右,預備黨員15名,黨員42名。全村國土面積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達6000元左右。在上級政府部門的倡導下,XX村堅持以生產發展為中心,以提高生產力水平、農民收入、集體收入為落腳點,以村鎮規劃為突破點,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為切入點,以培養新型農民為根本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導產業是農業和畜牧業。主要的農副產品有:水稻、小麥、玉米,在養殖方面,雞鴨成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並組以來,該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狠抓村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圍繞本地獨特優勢,大力發展葡萄生產,葡萄已經成為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支撐。圍繞國家重點專案建設,加大就地打工創業的步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工隊伍。圍繞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村級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發展,農民居住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大為改觀。圍繞建設文明新村,科學制定居民點村莊規劃,加強引導管理,為農民娛樂的“文化廣場“已成雛型。

  二、基本情況和民主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區、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XX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

  XX村現有耕地2680畝,人均耕地面積1、8畝,全村主要是以蘋果、蔬菜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04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產業結構情況:XX村一、二組以蘋果、糧食種植為主;三、四組以蔬菜種植為主;五組以林木、幹雜果,菸草和糧食種植為主。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xx村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120人,65週歲以上老黨員生活補貼6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2人,其中:男性黨員39人,女性黨員4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幹群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及意義

  (一)新農村建設目的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程序和現代化程序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域性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援,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程序,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域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後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小康。因此,XX村要想發展就必須進行新農村建設。

  (二)新農村建設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域性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同,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透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溫飽到小康。

  四、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物質基礎較為薄弱

  簡單的農業生產、常規的農業生產佔據農村的主導地位,小農意識較為深厚,農業產業化滯後,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形成不了優勢,產業缺乏,市場資訊落後。造成農民收入低,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麼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後,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二)農村基礎教育不夠全面

  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甚至有些地區人們根本不重視教育。忙於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著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製約著村莊的發展,制約著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三)對農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黨在農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於一些基層組織忽視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導,缺乏有效的措施來管理和組織農民。又由於村幹部的個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對農民進行經常的教育。

  (四)對新農村建設欠缺理解

  部分黨員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高,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強,“等、靠、要”的思想嚴重。農民群眾的整體生產水平不高,質量意識、商品意識薄弱,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各類專業協會工作運轉困難。

  五、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調研方法及收穫

  調研主要採用實地考察,理論聯絡實際的策略。透過查閱《村志》瞭解歷史,透過走訪群眾得知他們所之所想。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一)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幹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願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幹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並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二)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

  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著“先富帶動後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鑑,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可以吸收外商投資。

  (三)完善水裡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範圍

  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裡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範圍。隨著村莊經濟的不斷髮展,村民為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幹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四)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

  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資料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嚐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六、新農村建設主要思路

  (一)認真組織黨員幹部群眾深入學習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圍繞實現農業特色優質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文明化、社會秩序和諧化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透過新農村建設實現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體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更加完善,各種制度建立健全,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民素質明顯提高,村風民俗文明進步,社會環境安定有序,使社群成為文明村、富裕村、和諧村,在全鄉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思路,抓住關鍵,凝聚力量,最佳化發展環境

  積極推進農業資訊化,產業化程序,最佳化產業結構,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提高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形成產業化、商品化、專業化、區域化的生產方式。在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基礎上,大力發展高效和經濟作物和畜牧業,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農業示範基地。

  (三)要加快發展農村農育事業,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切實抓緊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一步完善城鄉學校對口幫扶制度,組織城市學校選派校長、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不斷提高農村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學生的幫助力度,避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七、新農村建設成功原因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在新農村建設中,XX村注重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三級聯創”、“無職黨員設崗定職”、“黨支部和農戶結對幫扶”等活動,組織開展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進一步提升農村黨員幹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搞好村務、財務和黨務“三公開”,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培養一支創造力、戰鬥力和凝聚力強的基層黨員幹部隊伍,應當選擇年齡輕、有文化、社會責任感強的村級後備幹部作為重點培養物件,提高他們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有意識地鍛鍊和提高他們的執政意識、執政能力以及帶頭創業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

  XX村地處浦江縣北部,原來是一個交通不便、資訊不靈的偏僻小村。2002年以後,隨著通村而過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車,該村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目前,該村到城區和鎮區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為該村的新農村建設創造了一個極其有利的發展機遇。城鄉統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XX村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證明,要使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決策落到實處,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和著力點是增加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主要包括:加強農村道路、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社會安全體系建設。同時,各級政府還應透過制定發展規劃,確定產業政策,運用經濟槓桿等多種手段來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實現城鄉一體的新格局。

  (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只有資金投入,沒有或很少有經濟回報的工程,而且投入資金的數額較大。一個村要完成“小五化”、汙水和用電線修標準化改造,投入少則百萬元,多則達千萬元。儘管我市財政對新農村建設扶持的力度較大,但還不足以滿足新農村建設專案的各項支出。

  有的村為了儘早完成新農村建設,主動向上級爭取專案,不惜向銀行貸款;有的村兩委幹部為了追求政績,專案貪大求洋,不顧農村財力,建造高檔次、高品味的亭臺樓閣,造成集體資產大規模的虧損。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續發展,採取積極措施,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全面加快建設小康、和諧新農村的步伐,促進村經濟全面發展,走出一條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特徵和發展方向的新路子。

  八、新農村建設取得的經驗

  一是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充分發揮了鄉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企業的支撐作用、機關站所的服務作用和社群的主體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斷調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準切入點,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組建龍頭企業,拉動社群經濟社會發展,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促進集體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三是不斷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始終把解決“有人辦事”作為解決“有錢辦事”的前提條件,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積極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設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努力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是抓好新農村建設的決定因素。

  四是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贏得各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援,為新農村建設和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動力,是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九、社會實踐感悟

  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是青年學生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我們想要儘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知社會,認清自我,調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難和挫折中鍛鍊自我,為適應以後的工作準備。這是我參加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對於引導我們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5

  20xx年2月,我作為新農村指導員在縣委的統一部署下,來到ah鎮xmt村委會。經過一年來的深入調查和走訪,我親身感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人心思上、人心思富、人心思進的迫切心情,見證了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併為之投工投勞的熱鬧場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形成了xmt村委會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一、xmt村的基本情況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xmt村位於雲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8公里,祥臨二級路由此穿村透過,全村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東北與cpl村相接,西與nh村毗鄰,南與hmt村接壤,境內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1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下區域,屬山區、半山區農村。全村轄8個自然村,531戶2131人,村民以糧食、核桃、茶葉、畜牧業、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2009年有耕地面積15042畝,森林7868畝;水泥硬板路3條4.5千米;有學校一所,文化活動室一個,衛生室1個,獸醫點1個,沼氣305口。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75元。

  (一)抓產業建設,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加

  根據省委、省政府“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工作思路要求,該村近年來按照“產業強村、林畜富民、統籌社會事業、構建和諧新農村”的發展思路,突出產業、生態、交通、水利四個重點,實施“林-草-畜-沼”一體化迴圈發展模式,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迴圈發展的角度出發,在林間、樹下、地塊周圍種植飼草或薯類、豆類作物,發展提升畜牧產業;加大沼氣推廣建設力度,畜糞入池、沼液作肥,建立起迴圈利用、迴圈發展的產業鏈,著力打造 “林草畜沼”冷涼山區迴圈經濟圈。一是生態化、規模化發展林產業。從當地氣候資源出發,村“兩委”把核桃和茶葉作為xmt村重點林產業來抓,實施林業發展生態化、經濟化、規模化。對泡核桃、茶葉種植地塊進行了科學規劃,嚴格按照“五個一”和相關技術標準進行種植。截止目前,全村共發展泡核桃10060畝(其中今年秋值泡核桃420畝),掛果6000畝,產值達60萬元以上,佔全村經濟總收入的17%,種植茶葉5000畝,可採摘面積4500畝,年產值達13萬元左右,佔全村經濟總收入的4%。二是規範化、配套化發展飼草。在掛鉤幫扶單位及縣農業局的扶持指導下,xmt村飼草種植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採取“林草間作”和“林、食、飼間作”兩種方式相結合,實行合理化、規範化種值,目前,已栽種飼草(芭蕉芋、黃薯、脫毒甘薯、狗尾巴草等)1700畝,飼草基地的建成,有效解決了全村飲料草緊缺的難題,為全村養殖業提供了充足的飼草保障。三是專業化、標準化發展畜牧業養殖業。畜牧養殖業是xmt村的傳統優勢產業,群眾對畜牧養殖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村“兩委”緊緊抓住這一重大發展優勢,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在掛鉤單位和縣農業局、畜牧局、林業局等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建設養殖小區扶持養殖大戶、培育一批養殖大戶、帶動較小養殖戶,走“飼草+畜牧”的發展模式,以組建養殖協會和養殖協會合作社,進行科學化、規模化養殖。目前,共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7戶4600平方米,共培養養殖大戶7戶,戶均存欄60頭以上。養殖小區的建成,起到示範帶動促增收,人畜分離潔村容,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成效。四是產業化、普及化發展沼氣。xmt村以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改善人的居住質量為目標,畜糞入池、沼液作肥,產業化發展沼氣,大幹沼氣建設。目前,xmt村共建成沼氣300餘口。

  (二)抓基礎設施建設,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在上級的幫助支援下,村委會辦公樓已於2008年11月建成,具備辦公室、會議室、衛生室、文化計策宣傳室、黨員電教室等功能。2009年,xmt村被列為“市級民族團結示範村”,獲得專案資金30萬元。共實施完成7個,包括人畜飲水工程;文體活動場地建設;道路硬化建設;特色民居房改造;畜廄改造;公共廁所建設;農村適用技能培訓等。2010年,在黨委政府和各單位的關心幫助下,共實施人畜飲水工程3個,鋪設管道30餘千米,建設蓄水池9個,有效解決了3個自然村170餘戶的人畜飲水困難。並積極爭取資金、組織村民對村學校的球場進行硬化處理,使得學校200餘學生有了正規的球場進行教學。再次就是抓住新家園建設的機遇,進行危舊房的改造,其中,新建20餘戶,改建50餘戶,該項工作還在進行中。基礎設施的改善大大增強了xmt村民的“自信心”,相當於一針“強心劑”,激起了村民自我發展的強烈願望,已帶動群眾投工投勞自已搞建設。目前,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群眾共投工2980餘個、按50元/每人計,折折資為149000元;投沙子2675立方,折資168500元;投石頭1820立方,折資129000元。群眾投工投勞、集沙集石折資共計446500元。

  (三)抓基層組織建設,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得到增強

  農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近幾年來,xmt村透過實施“雲嶺先鋒”工程,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切實抓好自身建設,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明顯增強。一是組建“黨群致富聯合體”。由鎮黨委書記掛鉤聯絡黨政機關黨支部,黨政機關黨支部掛鉤幫扶xmt村黨支部,建立機關黨員+農村黨員+農戶的幫帶體系,形成了以黨委為核心,黨支部為主線,黨員為主體,群眾為基礎的“金字塔”幫帶結構;二是組建產業協會。按照生產協作、銷售聯合、自願互利的要求,組建了核桃、種養殖和沼氣等3個產業協會,把一家一戶分散的生產經營協調組織起來,改變“單戶作戰、勢單力孤”的狀況,充分發揮下聯農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用;三是組建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以自然村為單位組建了8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負責統籌協調管理全村社會事業和公共事務;四是成立互助組。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成立了8個互助組,解決了部分家庭缺乏勞動力、技術資訊、發展資金等問題,有效的加快了產業建設步伐。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農村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

  xmt村借實施“三村”工程的契機,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投工投勞,實施好道路的硬板化建設工作,目前,下忙兔、上忙兔、兩個組已實現村組道路、入戶道路硬板化,環村委會的水泥硬板路網已基本建成。但通村公路路面狹窄、路況差,水泥路面還沒有覆蓋全部村民小組,部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雖然全村村組公路較前幾年有很大改觀,但部分村組道路由於缺乏資金、管護不當等原因,已很難滿足群眾的出行需要,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等仍然影響著這些村組的農民生產生活。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由於資金問題,還有一些水利設施無法完全整修。全村還有部分村、組的人畜飲水存在極大困難。

  (二)農村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

  隨著“林—草—畜—沼”綠色迴圈經濟模式的不斷最佳化和完善,xmt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成型,以核桃、茶葉種植、畜牧養殖等為主的優勢產業正在取代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且發展勢頭強勁。但就全村而言,支柱產業尚未形成,產業發展不平衡,產業佈局亟待完善。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

  (三)部分農民思想觀念陳舊,生活質量亟待提高

  新農村建設主體在農村,關鍵在農民。新農村有形建設,首先要轉變長期以來農民思想觀念中的成規陋習,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近年來,xmt新農村有形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農民生活有了改善,但生活質量未見提高。如有的村組遠看一棟棟“現代農舍”拔地而起,走進村卻見雞飛狗叫,糞便滿地;部分村組存在著農民房子很漂亮,但農民仍是過著“農村人的日子”,村莊屋裡髒亂差,讓人看不入眼。新房子不等於新農村,新衣服不等於新農民。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農民要提高生活質量,達到村容整潔的標準,就要處理好村容整潔和庭院經濟的矛盾,轉變 “幾輩子就這樣過慣了”的舊觀念,樹立村容整潔、人與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觀念。

  三、對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依託當地資源優勢,透過培育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來構築富民平臺。即:鞏固糧食基礎,主攻核桃和茶葉產業,大力發畜牧養殖產業,強化生態建設,逐步形成農產品的出產、加工和勞務輸出並舉的格局,把xmt村建成天藍、山綠、水清、景美、民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結合調研情況,我對新農村建設有幾點建議:

  (一)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面對當前農村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鎮、農村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資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建立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切實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抓好統籌規劃,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鎮季農村社保制度的統籌發展,確保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職能

  統籌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透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援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6

  一、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自去年來,我們xx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關於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加大宣傳發動群眾,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本鄉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透過全鄉幹群的共同努力和紮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實施的道士塘、xx、南莊、山上應村四個村中二個整治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餘兩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建立的大林、小林、下盤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髒、亂、差”為主要突破口,狠抓建立工作。回顧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xx鄉成立了由鄉長馬賢茂擔任組長的鄉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建立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範,佈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們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幹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鄉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鄉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鄉範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鄉新農村建設工作程序。

  (三)分類指導定製度。為切實做好我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建立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鄉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牆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透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淨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鄉注重對農村幹部、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為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下田村村幹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衛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衛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透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衛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衛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透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透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存在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建立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7

  社會主義新農村設是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實地調研了一番。

  早在兩年前,我鎮就科學設計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於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呢?對此,我鎮有著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規劃:

  1、精心組織,統一部署,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採取外地學、當地看、比著乾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幹部分別到竹山羅家坡村、平利縣龍頭村等地,學習、借鑑外地經驗,透過實地看、問、學,提高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感性認識。同時,組織全鎮幹部系統地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鎮村幹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對市、縣確定的重點、試點村,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對照新農村建設“20個字”(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分層制定建設規劃,力求全面推進。對鎮定試點,則依據優勢,側重於先易後難,逐步推進,對一般村則廣泛暢導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分類突破、營造優勢、逐層推進。全鎮所有村已根據自身實際,全部制定出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

  2、咬定目標,精心組織實施 。從外地發展的經驗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透過長期抓、長期積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點是咬定目標不放鬆,我鎮無疑也必須走這條路。我們立足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入手,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立足透過用先進文化、致富技術、《鄉規民約》打造文明鄉風,立足透過集鎮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公路建設、能源沼氣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實現村容整潔,立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要有一個好的推進機制,我鎮已經建立了一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聯村考核機制,即:每個副科級幹部聯包1-2個示範村,每個行政幹部聯包一個村,每個村幹部負責一個灣院,每一個黨員聯絡一個貧困戶的聯包機制,對照規劃,逐項、逐年、一任接著一任幹,逐項、逐年實行量化考核。

  報告認為,新農村建設不應是一般意義的農村建設,而是要根本改變傳統的城鄉分離、工農分離、城市單向抽取農村資源的城鄉關係與工農關係,重新定位國家與鄉村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使農村全面告別土地經濟、小農經濟、自然經濟、自足經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實地調研了一番。

  我鎮是全國重點發展的鄉鎮,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區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而且由於合銅,合安,合銅黃高速公路都橫穿我鎮,已基本形成四縱四橫的公路網路,因此我鎮有著很好的發展機遇,而我鎮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在實行了新農村建設以來,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目前為止,我鎮已成為我縣最重要的鄉鎮了。

  早在兩年前,我鎮就科學設計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於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呢?對此,我鎮有著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規劃:

  3、先易後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辦法是辦點示範,先易後難,最後攻堅,有的村已具新農村雛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強,就可具規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範性,對條件基礎稍差的村則注重從解決基礎設施入手,儘快改善條件,分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相反的村則注重從改善群眾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創造條件,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透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形成各具優勢,各具規模的新農村格局。

  4、充分體現民意,讓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是人民群眾的新農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建什麼樣的新農村,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我鎮在領導、主導新農村建設時,最重要的是充分聽取、採納他們的建議、意見,體現民意,讓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急在上頭,冷在下頭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全體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心,才能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鎮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三)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鄉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然而,不論遇到何種困難,我鎮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定會朝著預定的目標邁進,那就是:

  1、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2、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3、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採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戶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迴圈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4、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我堅信,在我鎮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鎮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8

  一、現狀與經驗

  1、加快產業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經濟基礎。在穩定農業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狠抓支柱產業,夯實新農村建設經濟基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農村增收。一是在生態迴圈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上下功夫。按照豬—沼—菜,豬—沼—果模式,抓重點,以點促面,樹樣板,輻射帶動,促進農業生產增效。在壽星、雁橋等9各村,以泰壽水果有限公司、巴蜀兩個水果協會為龍頭,組建了果蔬、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支部引領、企業帶動、協會組織、農戶入股的方式,推進新村產業發展,化解聚居點居民就業、增收難矛盾。2012年均水果採收20萬公斤,商品蔬菜生產15餘噸,出欄生豬1.7萬頭、牛220頭、畜禽2萬餘隻,人均收入5216元。

  2、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環境條件。強力推進專案建設,爭取國家資金支援,組織帶領群眾苦幹實幹,不斷改善基礎設施。近年來,全鎮已硬化村道路130多公里,41個村實施了道路暢通工程;已維修整治塘庫10口,新建蓄水池21口,修復新建配套渠系10000米,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解決2939人安全飲水問題;農業機械大力推廣,抽水、脫粒等機械化,部分戶使用耕耘機,新建和改造機電提灌站5座;13個村學校、村陣地村民自籌資金排危新建;建沼氣池943口;10個村衛生站實施達標建設;環境治理不斷深入,公路沿線建標準化垃圾池17個。

  3、以集聚點建設為抓手,帶動農村面貌改變。全鎮率先啟動9個農村居民聚居點建設,統一規劃佈局、統一聚集土地、統一施工建設,入住戶數達584戶,佔地面積達246畝。

  4、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抓教為先,鞏固提升“兩基”水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升教育質量。繁榮農村文化,組建了皮影隊、文化藝宣傳隊、籃球協會、100%村建起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躍。計生、衛生事業,全面推行計生村(居)民自治,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人口出生率6.6%;建立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以上,農村醫改啟動實施,看病難、看病貴得到緩解。民生建設,高度重視弱勢群體扶持救助,著力保障特困群眾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勞有所獲、學有所教,失地農民、鄉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4800餘人,去年和今年發放臨時救助金15.5萬餘元。

  5、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社會風氣純正;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全民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建立黨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和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制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力度加大,積極開展平安建設活動,專項整治安全生產隱患,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社會治安穩定;廣泛開展領導幹部接訪活動,落實領導幹部信訪包案責任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定期排查不穩定因素,變上訪為下訪,充分發揮信訪辦、調解中心職能,真情化解矛盾糾紛,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公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農村生產力低下。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大多村組處於低水平發展。少數村融於產業園區,仍然存在打工掙錢、務農敷口現狀,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弱、婦、幼。在家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民寥寥無幾,新技術掌握難、新機械使用難、市場資訊瞭解難、思想觀念轉變難,零散種養多、傳統種養多、盲目種養多、靠人力種養多。致使本土經濟發展緩慢。

  2、人居環境發展滯後。人居環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老百姓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聚居點等政府補,清潔衛生靠政府管,道路、水利要政府建。很多該農民自己辦的事,而政府“包打包唱”到底。

  3、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不平衡。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也不平衡。無陣地、無裝置、無技術力量的“三無”衛生站佔據農村醫醫療衛生大半壁河山。科技文化底子薄、人才缺、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大的改善,農民文化活動枯燥,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不健全。

  三、應對的辦法和措施

  1、調動農民的主動性。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調動農民的自覺性、積極性致關重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尊重農民的意願,不主觀臆斷,不強迫命令,維護農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黨政的主導作用是關鍵。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精心組織、因勢利導、熱忱服務、不包辦代替。認真解決農民新農村建設無思路、無門路、無激情,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等問題;鼓勵務工人員帶技術、帶資金、帶專案回鄉創業,讓致富能人有用武之地,給有功之臣增添後勁。

  2、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進一步調整結構,加大整村推進規模發展力度。選準主導產品,建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要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優的思路。把我鎮果蔬、生豬、家禽支柱產業做大做強。朝著規模化經濟、精品化經濟、低碳化經濟發展。培育業主、發展大戶、聯接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步伐,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3、提高農民素質。加大對教育、科技、文化投入,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加強對農民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讓農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讓外出農民工掌握應具有的職業技能,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4、改善村鎮環境。積極推進農村“五亂”治理,突出抓好聚居點建設。以聚居點建設為抓手,突出重點、分佈實施。解決道路中斷頭路,解決衛生水,解決住居安全,解決環境髒亂差。紮實開展“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活動。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5、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全面推進新型農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6、保障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轉變選舉中拉幫結派、賄賂選票、藐視選舉等不良風氣,建立“德才兼備,以德優先”的選任用人機制。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一監督”、“黨員幹部考評”等制度。把普法教育推向深入,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重大的歷史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任重道遠,只要全黨、全民團結一心、奮發努力,明天一定更輝煌。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9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三農”問題也備受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關於三農問題的闡述佔了很大的篇幅,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三農”問題也做了進一步的部署和安排,會議強調: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加大對農村投入力度,加大對“三農”工作領導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去年農業直接補貼稅的發放更是體現了中央關於三農政策的具體實施。

  本次暑假社會調查我調查的是我的農村老家,一個北方的鄉村,下面分類介紹一下在這次調查中獲得的資訊.

  (一)農業:“民以食為天”,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農業都在其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我們這個村地處北方平原地區,降水適中,因此這裡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薯類等,這裡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兩耕。

  (二)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歷來為國人所重視,它不僅關係到農村人才的培養。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見農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這裡的村民普遍還是比較重視教育問題的,隨著農村裡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更關係到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山東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學歷,我調查的農戶中大部分人都說孩子上學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應該儘量支援孩子的學業。同時,這裡的中小學辦學條件不斷增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硬體、軟體不斷完善。受傳統習俗的影響多數的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透過教育走出農村,這一個思想觀念一直貫穿在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從小形成的走出農村,告別農民的思想觀念使義務階段的教育嚴重背離義務教育對農村教育的目標,很少有人選擇在掌握好知識後為農村作貢獻,甚至在學習知識選擇上避開農村避開農業。不僅在農村教育上產生了障礙,而且深層次的對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的繼承發展也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三)經濟:有人說:“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民、村社、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參與。新農村建設不單是知識分子倡導的社會改良和實驗,不單是農民的自發行為,也不單是政府的一相情願,發揮政府、社會和農民三方面的積極性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工業反哺、工農互促、城鄉互動、和諧發展等,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最鮮明時代特徵。”也有人說:“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整體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經驗告訴我們,既要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大量轉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農業兼業化、農村勞動力素質退化的嚴重後果,哪些大量輸出勞務的村落顯現的凋敝現象足夠我們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迫在眉睫。”

  (四)醫療:醫療對民眾特別是經濟不寬裕的農民來說曾經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以前不少農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從有了醫療合作制度後,我村農民只需交10幾元錢就可以在以後的醫療過程中報銷好多錢,基本上每個村民都對此政策大加讚賞。

  2006年,政府投資支援五大重點領域新農村建設擺在首位,新農村建設主要是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飲水安全,農村公路,沼氣等可再生能源,農村電網,農村公共文化,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區建設,動物防疫體系及種養業良種工程等.可以說我們村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這裡將來能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成果。

  建設新農村要首先理解農村貧困的根源有了對農村貧困根源的知識,才能發現和尊重農村事務的規律。瞭解了這種規律,才可能恰當地處理國家援助與村民“自助”的關係,村民物質需要與文化需要的關係,以及農村眼下的迫切需求與歷史發展方向之間的關係。

  中國農民貧窮,從根本上講,不是因為國家政權的“下沉”,不是因為基層政權的,不是因為“權利”被剝奪,不是因為農民稅費負擔過重,不是因為城市的剝削,更不是因為農村缺少“基礎設施”。中國農民貧窮,有五大根本原因。

  1、製造的產品已取代養殖和種植的產品,成為人類財富的主要來源。農業已成為“產業”。占人口10%以下的農戶,用機器耕作遼闊的耕地,方能獲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國農村人口過多。農村人均耕地少,構成“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一半農產品不進入市場,而是供農民自己消費。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是我們時代最落後的一種生產方式。在工業時代,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拒絕自種自食,養牛的也得買牛奶喝,對鮮奶進行衛生消毒和包裝的是專業工廠。因為引進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農村人從一億上升到四億,自由小農經濟的成功達到了頂峰。今天,中國在冊的農村人口高達九億,包括將近五億農業勞動力。儘管農業技術在飛速進步,耕地總量卻是固定的,因此,農業領域的勞動積極性空前下降。

  3、組織社群合作非常艱難。人們獨立自由,不肯合作,習慣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車”來抵制合作組織。中國農民家庭的經濟獨立和人身自由有兩千多年曆史,自足、獨立、自私、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的生活方式構成了“鄉村中國”的“基因”,與工業時代嚴密的組織化生產格格不入。

  4、市場機制摧毀不肯合作的小農。小規模家庭農業無力應付市場上變動不居的成本和銷售價格,無力適應市場機制對規模效益的要求,更無力聯合起來建立非農的產業。所以,農村整體淪落到破產的邊緣:一部分農民陷入絕對貧困,大多數農民陷入相對貧困,農村與城市的鴻溝急劇擴大。市場經濟是事實,是農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農村的手段。不組織起來合作,農民就無力適應市場的殘酷競爭,就只能淪落為21世紀裡自種自食的“自耕農”。

  5、衰落的農村導致農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場條件下農村經濟的衰敗,以及中國一些農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誤,導致

  了農村基層原有社群組織的潰敗。農村基層社群組織的潰敗,導致了農村文化的衰敗甚至倒退。在繁榮的城市面前,農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墮落到求助傳統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無所有,就使農村人更難組織起來,更難應付時代的挑戰。中國農民處於無組織狀態,

  總之,我國現在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處在探索階段,遇到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我相信在黨的政策指導下,透過農民的勤勞勇敢地奮鬥拼搏和積極主動地真抓實幹,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農民階級必能克服種種困難,中國的農業必將呈現一片豔陽天。

  建設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10

  1、前言

  1.1 調查背景:

  隴腳鄉月亮河村、補雨村分別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月亮河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8戶、1892 人,隴腳大寨是該村的村民組之一,布依族佔全村總人口的9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屬鄉一類扶貧重點村之一。全村農用地面積5521.6畝,其中: 水田3862畝,旱地1659.6畝。村內無任何工業企業,農業仍為傳統農業,空氣、水體和土壤均未受汙染,有發展生態農業的最佳優勢。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部分來源於外出務工收入、養豬、河內養鴨和林下養雞。補雨村有9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482戶、1917人,石頭寨是該村的自然村寨之一,布依族佔全村總人口70%以上,緊靠布依文化生態園。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的月亮河村,透過各級的大量投入,硬體設施有很大的變化,但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比還有很大差距。

  1.2 調查目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是省、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這幾年來初步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離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和其它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比還有很大差距。基於這些問題我們做一個調查,主要取得隴腳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的相關資料,並分析它存在哪些不足與其原因,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善。透過對隴腳鄉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查閱資料,並取得月亮河村和補雨村新農村建設所取得成效的相關資料。透過走訪當地農戶,切實獲得當地農民收入及生活狀況等一手資料。

  1.3 調查方法:

  1.3.1 調查地點:貴州省六枝特區隴腳鄉

  1.3.2 調查時間:20XX年7月29日——7月31日

  1.3.3 調查物件:月亮河村和補雨村農民

  1.3.4 調查樣本:隨機抽樣50戶,月亮河村抽取25戶,補雨村25戶。

  1.3.5調查方法:

  ①獲得隴腳鄉新農村建設的統計資料。

  ②走訪當地農民,填寫調查問卷。

  ③拍攝照片

  2、新農村建設開展情況

  2.1月亮河村黨支部、村委會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按照 “依法治鄉、科教興鄉、旅遊富鄉、生態立鄉、文化強鄉”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月亮河村的豐富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2.1.1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種草養鵝等專案

  ①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20XX年底到20XX年5月,透過“訂單農業”的方式,成功實施了70畝的優質馬鈴薯種植。之後又實施100畝的蔬菜種植,先後種植了黃瓜、西紅柿、無筋豆、棒豆、蘿蔔等,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透過這些專案的實施,積極帶動了月亮河村生產的發展,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使群眾感受依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氛圍。

  ② 穩定畜牧養殖業支柱,推進後續產業發展步伐。月亮河村在發展畜牧養殖業上,採取了以穩步推進生豬,積極發展禽類,繼續把畜牧業發展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和後續經濟支柱來抓。成功實施了林下養雞、種草養鵝、養鴨等專案。目前,7萬元的養鴨專案已實施結束,飼養農戶達20餘戶,現飼養的鴨子已全部出欄,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加大畜牧養殖業發展的同時,充分利用附產物,發展沼氣和作為其他種植業的肥料,發展如經果林、糧食等後續產業。

  2.1.2圍繞村容整潔,抓好村容村貌治理

  ①完成由特區建設局具體實施的隴腳大寨房屋脊樑改造17戶,投資約18萬元;完成高潮、隴腳大寨、滕家寨等3個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約 17000平方米,投資近18萬元;建成8個蹲位的公廁1個,改造農戶廁所50個100個蹲位;修建沼氣池34個,補助資金近30萬元;在隴腳大寨修建垃圾池2個;修建進組公路3.5公里;茅草房改造20戶;種植優質梨240畝,12萬元;種植麻竹280畝,6.92萬元;清理隴腳大寨水井2口,完善了隴腳小寨、巖腳寨的水井和修建了水池,解決了800餘人的飲水難問題。

  2.1.3圍繞鄉風文明,努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爭取六枝工礦集團30萬元用於修建月亮河村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改建學校1所,投資近49萬元;製作《村民行為規範》、《文明衛生公約》等進行張貼宣傳。從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月亮河村和“涼都·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態園”園區內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娛活動,如、布依族的“油團”節、背媳婦跑長廊、丟花包、丟鏽球、大力士抱沙包比賽、辨手腕、籃球賽、傳統歌舞表演賽等,不斷地豐富群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2.1.4圍繞管理民主,抓好村級村務公開工作

  ①一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對村支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充實調整,配備了一名村黨支部副書記,專門協助支部書記抓支部工作。有力地加強了村級班子建設,在經濟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核心作用。

  ②二是積極實施村務公開工作,及時調整了村務公開領導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按照“群眾關心什麼、要求什麼、就公開什麼”的原則,按期進行村務公開,做到“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確保群眾滿意。

  3、調查問卷分析

  3.1統計資訊:

  ①共發放問卷50份,有效問卷47份。

  ②每戶平均人口約6人,每戶人均耕地面積約0.76畝,家庭年總收入10779.79元。

  ③隴腳鄉家庭年總收入分佈圖(單位:元)。

  家庭年總收入 戶數 戶數比重%

  5000以下 9 19

  5000~8000 17 37

  8000~11000 8 17

  11000~14000 2 4

  14000~17000 3 6

  17000~25000 2 4

  25000~30000 2 4

  30000以上 4 9

  合計 47 100

  我們可以看出隴腳鄉家庭總收入的分佈狀況:19%的農戶家庭年總收入低於5000元;5000~8000元的農戶較多,佔 37%;這說明隴腳鄉的農民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年收入8000元以下的佔了56%。而也有9%的農戶家庭年收入在30000以上。經調查,這部分家庭的收入較高是因為有包括2個以上的家庭成員外出務工。

  ④家庭最高學歷分佈

  分析:由這個餅圖我們可以看出,隴腳鄉91%的家庭都有子女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其中,初中學歷的比較多,佔38%,值得注意的是,大學學歷的佔了23%。說明隴腳鄉的農民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經調查,87%的農民支援子女上大學,但大多數人也表示經濟能力無力供子女上大學。

  ⑤隴腳鄉的農民主要從事糧食作物種植,從事經濟作物種植和養殖的農戶比較少。很多農民認為外出務工最賺錢,因此外出務工的農民也逐漸增多,每戶約有2人。約有43%的家庭缺少勞動力,因為農業生產主要是靠人力以及外出務工的家庭成員增多。

  ⑥約61%的家庭的主要開支是日常的消費品,有52%的家庭主要開支是子女的學費。這表明目前隴腳鄉的農民的經濟收入比較低,生活水平還不高,子女上高中和大學的學費成為農民最主要的負擔。

  3.2 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

  ①透過問卷調查,我們瞭解到大多數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態度非常積極,認為這是黨和政府造福農民的好政策。但不能忽視的是,絕大多數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政策不是很瞭解。雖然如此,他們都表達了對政府實施的相關新農村建設的政策,都會十分支援。

  ②約有48%的農民認為村裡開始新農村建設後家裡的收入有明顯增多。並且,對村裡興建的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農民總體比較滿意。免去農民的稅費負擔和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農民的實惠很大,還有一些政策補貼,也造福了農民。

  ③總體來說,農民對本村的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還是比較滿意的。農民朋友們也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

  ⑴希望政府能夠增加對農民的技術培訓。

  ⑵希望政府能增加對農民增收的引導和扶持力度。

  ⑶提高種植糧食和購買農藥化肥等農資的補貼。。

  ⑷農村信用合作社能給農民提供長期,大額的貸款。

  4、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①對農民的宣傳不夠,使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不足,參與的主動性不夠,延緩的新農村建設的速度。

  ②由於當地村民的經濟條件差,加之上級建設資金有限,新農村建設規模不大,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距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很遠。

  ③由於隴腳鄉以農業為主,但農業環境不算很好,加之沒有鄉鎮企業,很難吸引投資。因此,缺乏建設資金。

  ④外出務工的農民逐漸增多,存在勞動力不足,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減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