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通用6篇)

關於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通用6篇)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通常要進行細緻全面的調查,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那麼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1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但是由於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忽視了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我在20xx年4月份對銀川市智慧雙語幼兒園的幼兒家長,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院兒童的生活自理情況作了調查。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針對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的情況,我從小 中 大 學前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如;幼兒在家是自己吃飯還是由父母來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還是父母幫穿;自己洗臉還是父母幫洗;回家寫作業是自己主動寫還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寫 。

  二、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原因: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於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飽或太慢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覆練習的機會。

  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日後成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那麼怎樣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獨立性。

  教師責任就是協助家長、誘導幼兒學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務勞動和自我管理,這不僅是生活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幼兒剛開始勞動時,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不要因此就不讓幼兒動手,而要給幼兒做正確的示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養成習慣。在家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勞動環境,提供一定的勞動條件,如:讓幼兒自己起床、穿衣、吃飯、整理房間等,家長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勵幼兒做中學。剛開始是慢一點,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利索得過且過多,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樣既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獨立性。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後所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其做事的信心,達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目的。

  2、採用多種形式教育、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有專家研究:人的雙手與人的大腦的神經是緊密相連的。幼兒透過親手的操作可以鍛鍊腦與手的協調性,而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針對這點,我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學習生活、勞動技能。透過講故事、唸詩歌、做值日生、整理圖書、玩具等形式教會幼兒簡單的自我勞動。並要求幼兒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掃地、擦桌子、洗碗、擺碗筷等。還激發幼兒對摺紙、剪紙的興趣,要求他們回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製作手工作品帶到幼兒園供大家欣賞。可是,我發現有的家長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自己為其代勞,反而讓孩子在旁邊當觀眾。雖然作業是做得很好,但是已違背了老師佈置作業的初衷。作為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激發孩子參與做的慾望。“新年”過後,我在班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自理能力競賽”活動,隨著哨子一聲今下,賽手們立即衝上“戰場”穿衣服、穿鞋子、繫鞋帶個個動作利索,神情嚴肅,心中想著:“要做得好,要做得快,要爭第一”, 場下啦啦隊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加油!加油!”。比賽的熱烈場面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孩子和老師,孩子們為同伴出色的表現而驕傲,我為孩子們的自信與能力而自豪!這一場比賽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每一位孩子都參與比賽。獲勝的結果固然令人喜悅,但孩子們最享受的是競賽過程中的快樂,這樣鍛鍊了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和美感,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

  3、家長放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幼兒在適應變化的環境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學會解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困難的能力是必須的。幼兒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懷,老師的教導,但父母、老師不可能始終地跟隨在他的周圍,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處處得到長輩的保護,因此培養幼兒自理能力,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擺脫對別人依賴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透過勞動獲得本領,勞動的機會時時處處都有,關鍵是家長是否願意放手。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圍著一個“太陽”轉,不等孩子張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備,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因此,我們要求家長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要自己乾的、能自己幹”的事情。家長應在生活中有計劃地安排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勞動。在日常生活中本著“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只要是沒有危險的多讓他們去實踐,同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如:運用“我是阿姨來餵飯”、“我幫娃娃穿新衣”等遊戲,教給幼兒一些勞動技能。孩子們在這些遊戲中,會學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幼兒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讓幼兒從小掌握一些實幹巧幹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總而言之,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對提高幼兒自理能力,使獨生子女從“小皇帝”中解脫出來。

  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2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簡述

  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據幼兒園教育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教育因素,並創設幼兒與環境積極作用的活動場景,把環境因素轉化為教育因素,促進幼兒身心主動發展的過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裡所說的環境是廣義的環境,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兒園內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環境,如,家庭、社會、自然等。

  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組成部分,但西北農村幼兒園由於經費缺乏、資訊閉塞、師資力量薄弱等種種原因,導致幼兒園環境創設一直屬於薄弱環節。

  二、西北農村公辦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現狀調查

  1.室內環境創設以教師作品為主,缺乏幼兒作品展示

  根據調查發現,這些幼兒園的室內環境創設大多都是以教師作品為主,要麼就是用成品的東西來裝飾,很少甚至沒有幼兒作品,把環境創設僅僅定義為對教室的簡單佈置,忽略了教室環境對幼兒的教育作用。

  2.室內環境創設缺少主題,以“美”為目的進行佈置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要求有鮮明的主題,並且要根據不同的參照來更換主題。調查中的幼兒園大多為了讓教室美而佈置教室,從而讓佈置教室變為一種負擔,環境對幼兒的教育價值也歸零了。

  3.室外環境的創設沒有明顯的活動區,遊戲區存在安全隱患

  室外缺少應該為幼兒準備的區角,如,玩沙區、玩水區、飼養角等,只是簡簡單單地種了些花草樹木,這些花草樹木也都是根據學校的需要,由老師種的,並沒有幼兒的參與。同時,遊戲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大部分沒有為孩子在大型玩具下面鋪上塑膠地板、橡膠地墊之類有保護性的東西。

  三、西北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建議

  1.室內環境創設應該結合農村特色創設

  作為農村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創設,應該結合農村特色來創設。如,可以用玉米稈、玉米葉、麥稈等來源於生活的材料做秋天的主題牆,可以切半塊洋芋插上牙籤當刺蝟,用毛線做貼上畫等。

  2.室外環境的創設應以對幼兒無意識教育影響為主

  室外可根據當地氣候、地理環境等因素,創設種植區、動物飼養角等,讓幼兒自己參與、美化環境的同時認識動植物生長的過程。同時,在對小動物的餵養過程中,貫穿熱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育。這種在幼兒自己動手過程中受到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對幼兒的教育作用勝過任何蒼白的語言。

  3.環境創設應該以幼兒為主

  不管是室外還是室內環境的創設,都應該強調幼兒的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幼兒能學會很多語言沒辦法教會的東西,比如,孩子之間的合作、分工及在參與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4.環境創設應該有主題、有彈性,堅持全面性、一貫性原則

  每一次環境的創設都要有它的主題,比如,以季節變換為主題,或者以植物分類為主題,或者以天氣變換為主題等,一成不變的環境只會限制和阻礙兒童的發展。幼兒園環境創設還應緊跟時代的潮流,聯絡孩子的生活實際,讓園內環境和園外環境一致。這樣才能及時有效地捕捉孩子觀察事物的切入點和著重點。比如說,現在孩子對“奧特曼”“喜洋洋”這一動漫形象的興趣濃厚,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把這類形象搬到課堂上來,可以讓“奧特曼”“喜洋洋”作為問題提出,以牽動孩子解決問題的心理,也可以“字寶寶卡片”“獎勵貼紙”代替他們的形象,讓這些靜止的具體環境活在課堂上,走進孩子興趣範圍。

  5.幼兒園應該從制度上規範對環境創設的要求

  俗話說,制度引領行為。所以,我們所有的活動如果有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制度來引領的話,一切都會井然有序。藉此建議,幼兒園應該出臺相關的條款,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要求等加進去,以規範幼兒教師對環境創設的理解和行動。

  6.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是關鍵

  作為農村幼兒園老師,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為幼教事業服務。首先,依照有關法規,透過學習,改變思想認識,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其次,幼教工作者要結合當地特色,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生理及心理特點,擺正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位置,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氛圍,保教並重,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促進他們各方面全面、均衡發展。再次,愛崗敬業,樹立良好的幼兒觀,關心、愛護幼兒,把幼兒教育作為畢生的追求。

  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3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人們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兒童的發展。讓每個兒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為他們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國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雖然幼兒教育問題得到改進,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問題頗多。農村學前教育成績和問題同在,機遇和挑戰並存。

  一、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分析

  對於教學內容方面:一是缺乏適宜於農村幼兒園的教材。調查發現農村幼兒學習的教材主要是立足於城鎮幼兒園,大多內容源自於那些具有現代氣息的城市課程資源,而農村孩子身邊熟悉的、摸得著、看得見的、豐富的農村自然與文化資源,卻極少在教材中體現。教師只能從教材到教材,照本宣科,幼兒被動學習的狀況難以改變。課程安排不盡合理,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是學習,而像繪畫、唱歌、進行小製作等很少,不利於孩子興趣的培養,不利於其全面發展。某些學校迎合家長的要求,教學內容小學化,幼兒接受比較困難,影響學習興趣。60%的家長認為“學好課本知識,考試得高分”尤為重要,26%的家長覺得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也很重要。二是村裡一些幼兒園的課間較為單調,很少有幼師組織孩子做遊戲,孩子門基本上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學校若是有滑梯、鞦韆等設施還好,但是農村學校的條件都比較差,不具備這些設施,幼兒們的課間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豐富多彩。三是調查發現幼兒的作業負擔較輕,66%的家長認為作業適中、負擔一般,27%的家長認為作業太少,7%認為孩子作業多、負擔重。

  關於幼兒園收費問題,大約有65%的家長表示能接受,6%認為不能接受,29%說無所謂交多少,家裡就一孩子。“你孩子就讀的幼兒園是否存在亂收費現象?”大部分家長並不明確知道是否存在亂收費的現象。當問及“假如存在亂收費,您會採取什麼方式解決?”100%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亂收費沒,我們也不清楚,就算亂收費了,我們也沒辦法,別人交,我們就交,為了孩子嘛!”

  最後是幼兒的入園率不能達到百分百,少部分四五歲的小孩仍在家裡玩耍。對於有校車接送的孩子基本都去上學了,但是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幼兒園較遠接送不方便又無校車接送,就讓孩子在家多呆些時間。

  二、存在這些現象的原因

  從幼兒園方面:

  幼兒園佈局不合理,“入園難”的問題在偏遠農村尤為突出。調查發現,城鄉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極不均衡,市區和城郊鄉鎮幼兒園密集,農村幼兒園極少,導致不少家距市區較遠的家長,不得不進城租房陪伴幼兒入園,不僅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經濟活動。幼兒園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著房屋簡陋、場地狹小、裝置陳舊等問題。某些幼兒園對基礎設施、教師工資等的投入太少,由於工資待遇太低,致使農村幼兒教師人心不安,流動性大;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幼兒教師不願在農村幼兒園任教,造成農村幼兒園師資質量不高,特別是專業素質與實際需要差距很大。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體制不順,沒有經費和人員保障。教育行政部門普遍反映,學前教育經費從未納入財政專項預算,一般是佔用義務教育經費;幼兒教師沒有納入國家編制序列,多是在小學編制中調劑;對幼兒園管理乏力,服務不到位。從幼師瞭解到,學校從來沒有組織過對老師的專業培訓。

  從教師方面:

  幼師的受教育水平沒有完全達到要求,有的“幼師”是在學校“打工”的,並不是從幼教專業畢業的,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職業技能水平較低。當問及對孩子的老師有何評價,大多數覺得還行,責任心較強,有耐心;然而,也有的家長說老師對孩子的關心不夠,甚至有多學生體罰的現象。

  從家長方面:

  就拿收費來說,很少有家長監督學校是否亂收費了,要多少就交多少,就算有也寧願忍氣吞聲,沒想過向教育局舉報等來維權。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或期望也隨之變高,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學習好,讀書成才。但是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把孩子交到學校就行了,很少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調查發現,農村出門在外的家長似乎更關心孩子的學習,他們會打電話詢問老師和抽空輔導孩子的學習。

  從政府方面:

  政府對農村幼兒園的政策不完善,出臺的支援幼兒園發展的政策較少,對幼兒園的經費投入不夠,幼兒園發展較為艱難,教育部門依法行政的力度不夠,缺乏規範化管理。一些地方對幼兒園違規行為查處不力。辦園以盈利為目的亂收費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未經登記註冊非法辦園。

  三、對於這些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對於幼兒園方面:

  在學校的資訊公開欄裡公佈收費狀況,讓廣大家長心中有數,接受監督。要堅持幼兒園的公益性質,合理收費,實行評級分類,按類別等級和地域區別確定保育費標準,資助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入園。對現有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實行必要的專業培訓考核制度,對現有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實行必要的專業培訓考核制度。嚴格准入制度,做到持證上崗,確保幼師的質量。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幼兒營造快樂學習生活的環境。制定、完善農村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制度和職稱評定製度,改善農村幼兒園教師待遇,逐步做到民辦園教師與公辦園教師同工同酬,鼓勵和保護農村幼兒教師安心從教,並吸引中師和中師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到農村幼兒園任教,以穩定農村幼兒教師隊伍。

  對於家長方面:

  糾正“教育是學校的事”的錯誤觀念,加強同幼兒園的聯絡,主動關心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交流,認識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改變育兒觀念,孩子不僅僅是學好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如何做人,這應該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吧。

  對於政府方面:

  堅持多種形式發展幼兒教育的方針,政府對幼兒教育予以充分關注,促進教育的民主化發展。要進一步強調幼兒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公平性和福利性地位。加大地方政府投資的力度,實現幼教經費的逐年增長,逐步提高幼教經費在教育經費中的比例。擴大政府的資金使用範圍,逐漸使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懷,實現早期教育公平。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政府的隱性投資,鼓勵社會多種力量辦園。減輕幼兒園的負擔,鼓勵社會資金用於舉辦不同體制、不同形式的幼教機構,發揮社會力量辦園的主體作用。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與管理,重視安全的督查。

  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4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早期幼兒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巨大影響,認識到早期教育在生命中的特殊重要性,人們也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兒童的身心發展。讓每個兒童在早期階段都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他們奠定一生髮展的基礎,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國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雖然幼兒教育問題在近年來得到改進,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農村。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現狀,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不同的家庭狀況、家長不同的教養態度、家長本身不同的素質,對於形成孩子最初的體格、人格、和智慧,以至對孩子的一生,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建立相對科學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助於抵禦社會的不良風氣對少年兒童的影響,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少年兒童的成長。本調查旨在瞭解農村地區幼兒園的家庭教育現狀,並對該現狀做出分析,提出有意義的指導策略。

  一、調查物件一般情況

  此次我調查就是針對邢臺市任澤區西縣南農村的幼兒教育現狀展開的。幼兒教育,就是人們在一個孩子生命的初始,為了適應小學生活以及奠定人生的基礎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幼兒教育,可以說是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

  邢臺市任澤區西縣南幼兒園現有154名學生,15名教師,學生生源來自本村。西縣南村地處城鎮邊緣,距離區中心只有三公里路程,全村人口兩千左右,以外出打工居多。因為距離縣城太近,村幼兒園孩子流失嚴重,有條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縣城裡上學。留在本村的學生,家庭教育開展現狀如何呢?這是本調查報告的重要內容。

  二、調查內容

  幼兒教育的發展問題近來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而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也收到國家和政府的關注。既然發展幼兒教育對於促進一個人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麼,辦好學前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關係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農村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石,質量的優劣關係到整個國家國民素質的提高。但目前的農村教育存在很多問題,農村孩子成長環境,農村幼兒的家庭教育現狀有待改善。

  (一)調查方法

  依據分類抽樣的原則,採取集中調查問卷、現場訪談、和專項調研等行動研究法。

  (二)調查物件

  以任澤區西縣南幼兒園為主,所有學生家長,部分教師,抽取部分已經畢業的學生家長。

  (三)幼兒家庭教育問卷調查表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56位家長進行了專項調查,其中 “你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否重要?”家長回答非常重要的佔12人,回答比較重要的佔37人,回答不重要的佔5人。由此可見,在56名學生家長中,認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僅佔21.5%,由此可以看出,在農村幼兒階段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他們認為家庭應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什麼階段的教育,都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是兒童心智發展的基礎。

  據調查瞭解,認為家庭教育在幼兒的成長中非常重要的家長,其孩子在學校各方面表現都是非常值得表揚的。調查顯示認為家庭教育比較重要的家長佔66.7%,佔大多數,這部分家長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眾所周知,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決於一個家庭的早期教育,甚至越早越好。孩子成長的道路是漫長的,很艱鉅的,需要每一個家庭的正確教育和引導。

  從調查中還發現,認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佔12.8%,這一小部分家長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本身學歷不高,視野狹窄。他們認為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這段時期不懂事,家長是沒法教育的。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就進入學校環境,教育孩子成了學校的事,是幼兒園老師的責任。這種錯誤的觀念及做法,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或造成不良的後果。

  在與部分家長訪談中,我們發現農村幼兒的家庭教育中缺乏禮貌、習慣教育。對“是否讓孩子與家長一起接待客人”,有80%的家長是不讓孩子參與的,怕孩子妨礙大人說話,更怕他們添麻煩給客人。這些家長平時走親訪友也是不帶孩子的。另有20%的家長在客人來訪時,允許孩子在大人身邊玩耍。我們在採訪中,孩子見了陌生人,要麼羞怯不說話,要麼粗野無禮,他們不會使用禮貌用語,缺乏起碼的社交能力。農村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弱,與家長這方面的培養意識薄弱有關,這些家長給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太缺乏了。

  農村幼兒家庭教育中還存在重文化學習,輕興趣開發的現象。由於家長的文化水平低,他們自我感覺社會地位低,於是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為此,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到學校就是學習識字、寫字、做數學題的,在這部分家長眼裡,幼兒園等於小學的預備班,他們對幼兒園裡開設的美工、音樂、舞蹈、非洲鼓等課程持不理解態度,認為這些既浪費時間,也浪費錢,沒有什麼用處。調查中也顯示,3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裡應該接受“正規”教育,學好語文課、數學課,再學點美術、音樂、體育等副科就可以了。他們希望把幼兒教育變成和小學一樣的學校教育。

  在調查訪談中,我們還了解到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爸爸媽媽在實施家庭教育的參與上呈現不平衡的局面,媽媽參與的多,爸爸隱形的多。

  四、調查體會

  為期一個月的社會調查終於結束了。我本以為這份工作也很容易完成的,但是結果證明是我低估了,其實做調查還是很艱難的。不過我的收穫還是很多的。在調查中,有的家長白天去上班了,只剩爺爺奶奶在家,他們對此項工作不理解,根本沒有當回事。但我堅持下來了,走訪村中人,面談部分家長,趁著傍晚時分,家長下班的間隙,給他們發放調查問卷,解釋調查的意義。整個過程下來,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問題設定要有針對性,多設定一些家長感興趣的問題。同時,盡以選擇題的方式,選項儘量多一些。

  (二)發放問卷的時候,做到人性化,比如為家長們提供書寫工具。同時對每一位被訪者要熱情、客氣。被訪者按受採訪後:要對他們表示感謝。

  (三)發放問卷,可以透過自己的社會關係,儘可能採集廣一些,可以利用家長,讓他們幫著傳發,提高效率,也增大了採集面,但要答應做好保密工作。

  (四)調查問卷收上來之後,要即時做好統計工作,統計好選項的資料後,應對資料的做出評估。

  農村幼兒園家庭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源於多方面原因,除了家長的教育指導能力不高外,教師的教學水平低下也是一個原因。但是為了提高廣大農村幼兒家長的素質,使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一樣都能受到良好的家庭家庭教育,農村幼兒園的家長學堂、家長課堂等活動都有必要亟待而持久的開展下去。

  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5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孩子一生中接受教育可塑期最強和最重要的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幼兒教育越來越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幼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對人的一生奠定基礎,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農村幼兒園的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中的.弱點、難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重點問題之一就是[農村學前教育"。特別是2010年以來,黨特別關注農村幼兒園的發展,捐資修建幼兒園,改善幼兒學習環境,並派譴教師到縣、市、省培訓學習。

  一、 本園現狀

  我園成立於2003年,2008年國家統一收編,正式命名為三合

  鎮中心幼兒園,園舍位於三合小學院內,佔地1442畝,教室有六間,室內的光線不是很好,特別是一樓的兩間教室,室外活動空間狹小,周邊環境差,安全管理難度大;教學用具簡單,室內只有幾張桌子,幾十根椅子,一塊黑板,一臺電視和影碟機,園內教玩具和大型戶外遊戲器械及幼兒讀物缺乏,我園有的只是一些價格比較低的玩具。(如:小皮球、呼啦圈、繩子等)。我園有教師19人,其中40歲以上的4人,佔總人數的21﹪,40歲以下的15人,佔總人數的79﹪,後勤人員4人;本科生4人,大專13人,受正規幼師教育2人。教師隊伍年輕化,是我國的一大優勢。她們充滿熱情、洋溢青春、在教

  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用行動贏得了家長的信任。我園在各級領導的關心、社會各界的支援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正在逐步成長。我園的新園現正在建築中。

  二、 保育保教方面

  我園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既要保育又要保教,幼兒園的班級大、人數多,大班、中班、小班的人數平均在50多人以上,這給教師們帶來了難題,師資、設施嚴重欠缺,而且每班幼兒的基礎參差不齊,像我們大班的幼兒有多數從未入過園,在養成及行為方面,教師很是下功夫,循序漸進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我們的老師仍然兢兢業業地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1、 保育方面

  我們的老師積極貫徹落實[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認

  真做好晨午檢、疾病防治、消毒工作、飲食安全。每天我們教師是7:50入園,8:30開始晨檢,對幼兒進行追蹤調查並做好記錄。小班、中班要準備早餐、分發早點,我們的班主任和搭班老師共同照顧幼兒進餐,餐後打掃,,提醒幼兒入廁、喝水;11點大、中、小班幼兒用中餐,餐後做好小、中班的午睡準備工作,讓幼兒安靜舒適地入睡;3:00幼兒起床,疊好被子、安排好幼兒入廁後進教室,準備用午餐和作好幼兒離園工作。種種瑣事,都需要老師親自,老師差不多從早上8:00進班開始,一直要忙到下午放學,一天下來,老師們早已筋疲力盡。

  2、 保教方面

  我園堅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為指導,根據幼兒

  的身心發展規律,進一步改善幼兒的遊戲環境,讓孩子們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體驗社會生活,鍛鍊交往能力,培養合作精神;並時時強化教師的競爭意識,多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和教師一起分析研究現階段幼教形勢的新發展。我們的教師認真做好一日活動,上好三個教學活動(早上2個下午1個),而這些教學活動多與遊戲活動為主,孩子們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我們就地取材,利用農村的有利資源,讓學生參與種植,認識各類農作物,並用農作物、樹葉等製作手工,挖掘當地遊戲資源,如:丟沙包、跳格子、挑棍子等,既方便又實惠,既愉悅了教學活動又沒有給學校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此外還要做好幼兒的安全教育和養成習慣。

  3、家長工作

  孩子是家長最大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在我們農村幼兒家長的身上體現得更為普遍。老師們抱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關愛每一個孩子,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身體情況、生活習慣;我們採取開家長會、家訪、電話交流、開放日等活動與家長溝通,以前我們的家長一進幼兒園接送孩子就問孩子,[今天老師教寫字沒有?做作業沒有?"我們的老師就細心、耐心地給家長講解學前教育幼兒的教與學,慢慢地我們的家長在思想意識上有了改變,知道孩子該學什麼?並及早就讓幼兒入園,讓幼兒接受正規的教育。

  三、小結

  農村幼兒園雖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們的老師上課艱苦,教學環境差,這些都不是阻礙,因為我們有一顆熱誠的心,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盡全力地開展好、完成好幼兒教育工作,確保幼兒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實質”,加速課程改革步伐,建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鄞州區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物件和方法

  研究物件為,集體園14所,私營園165所(六星級1所,五星級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5所——我們將幼兒園分成6級,六星級為最高)。

  本研究採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0%。

  三、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寧波勤州區農村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模式有:分科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集單元與綜合主題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四種。綜合主題模式佔50%以上,選用的教材大多為xxx編教材(新舊均用)。園本課程的研究則處於觀望狀態,沒有開展的佔50%,構想中的佔40%,嘗試中的只佔10%。可見,我區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定已成多元化狀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觀念已得到認同,特別是xx省編《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已被廣泛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了課程設定和改革中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本質理解的片面

  1.課程即學習科目或教材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於傳統應試教育,是“學校式教育”的真實反映。在訪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答:“你們幼兒園開設了什麼課程啊?”“語言、數學、常識、音樂、美術……”可見,在教師眼中,課程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材成了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師只是教材與幼兒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把握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卻目光狹小,只重視“教什麼”,沒有關注“為什麼教”以及“怎麼教”;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忽略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發展,忽略了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即學習活動

  “課程即學習活動”的觀念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課程即教材”一說的反思與批判的影響,但由於經驗與理論的不足,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這一認識在星級幼兒園中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訪談中,當問及“什麼是課程”時,很多幼兒園表示開展了很多實踐活動,如自制點心、大帶小、種植小樹等&也有的幼兒園認為他們很重視幼兒的創作,開設了實驗室,讓幼兒在創作中發展;還有的幼兒園將區角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和前者相比,能重視幼兒的經驗,注重幼兒的需要、興趣,不僅關注了“教什麼”,也注重“怎麼教”,可以說是一大進步。但這種理解往往容易將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視活動本身為目的,而忘卻了活動的宗旨。過分強調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學習的本質特徵。

  (二)將課程實施侷限於上課

  從下表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將課程實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他們往往將一日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總想一口氣將孩子喂成一個大胖子。在這一日活動中,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就有7個,時間長達3個小時之多,上課時間佔幼兒在園時間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幼兒園,大班作業教學的時數也僅為每週(六天)15節,計7.5小時,約佔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7.8%。我國1981年頒佈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規定大班每週12節,計6小時,也只佔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6.7%。由此可見,幼兒的學習時間大大超標,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師雖然將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種“活動”顯然只是教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情感體驗。

  (三)非常重視興趣小組活動

  從抽查的27份調查表中我們發現,有18家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佔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的原因:1.將興趣小組作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在訪談中瞭解到,很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課程的開展聯絡起來,將之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佈後,“以人為本”,培養幼兒成為教育的熱點,在這一形勢的影響下,各個幼兒園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惟一途徑,因此紛紛開設了興趣小組。2.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由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之經濟上也寬裕了,他們為了彌補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於是幼兒園的興趣小組也就越辦越興旺。3.經濟上的誘惑。興趣班的收費一般每學期在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兒園教師收入不高,這對幼兒園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