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狀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衛生室是農村衛生服務網路的網底,鄉村醫生是農民群眾的健康“守門人”,承擔基本醫療、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初級衛生保健服務。隨著農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不斷提高。如何鞏固農村三級衛生網路的網底,切實保障廣大農村群眾健康需求,亟待思考和解決。為了解全市農村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有關情況,以更好地為黨委政府研究制訂相關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XX市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在全市各縣(市、區)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鄉村醫生“後繼乏人”的狀況令人堪憂。現將本次調查的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方案
1、調查範圍
本次問卷調查在每個縣(市、區)抽選30%不同經濟層次的鄉(鎮),每個鄉(鎮)選取1個村衛生室進行調查。
2、調查物件及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物件為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
選派的縣(市、區)調查人員到被調查村,親自與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面對面座談的方式進行。並向被調查者做好有關問題的解釋工作。
3、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式調查,問卷問題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調查村的基本情況、調查醫生從醫情況、調查醫生培訓情況、本村衛生事業建設情況、受訪者的主要意見和建議等。
二、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訪問了24個行政村,收回24份有效問卷,受訪鄉村的醫生隊伍總體情況如下:
1、鄉村衛生體系健全,個體診所逐步增加
調查的24個行政村20xx年共有村衛生室及診所40個,其中村衛生室22個,個體診所18個,即每個村至少有一個衛生醫療機構。40個診所共有醫生98人,平均每個診所超過2人。調查的24個行政村共有人口4177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3人,比全省調查的平均水平每千人擁有醫生1.5人高出0.8人,也高於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每千人口不少於1名的標準配備鄉村醫生”的'要求。
鄉村診所是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衛生服務的主力軍。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個體診所在農村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呈逐步增多的趨勢,本次調查中個體診所比20xx年增加了3個。目前個體診所在數量上基本與村集體衛生室平分秋色。
2、鄉村醫生的年齡偏大
從受調查者的年齡分佈情況來看,鄉村醫生中中老年者居多。調查結果顯示,40個診所中的98位醫生中,30歲以下的佔3。1%,31—40歲佔26。5%,41—50年齡區間的人最多,佔48%,50歲以上的有22。4%,其中有4。1%的醫生年齡在61歲以上。
3、鄉村醫生以男性為主
從鄉村醫生的性別結構來看,在鄉村從事醫療活動的人員男性遠多於女性。受訪的98名醫生中,其中男性61人,佔62。2%,女性37人,女性佔37。8%。
4、鄉村醫生基本都執有資格證書,學歷水平逐步提高
接受調查的24鄉村醫生中,擁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的佔6.1%,有執業助理醫師證的人數佔22.5%,其餘的大部分醫生持有的是鄉村醫師執業資格證,這類人佔70。4%。只有極少數人沒有相關的資格證,佔1%。
令人欣喜的是,現在的鄉村醫生學歷水平呈逐步提高的趨勢。調查的20xx年98位醫生中有86位擁有中專以上學歷,佔調查人數的87。8%,其中大專以上的比重佔15。3%,比20xx年的比重9.9%提高了5.4個百分點。
5、鄉村醫生普遍能夠受到培訓
調查顯示,20xx年鄉村醫生人均接受縣級培訓5.4次,人均接受培訓天數6.1天。62.5%的受訪者表示,上級舉辦的培訓對他們促進作用很大,37。5%的受訪者表示作用一般。
三、鄉村醫生隊伍存在的問題
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彙總和分析,發現目前全市鄉村醫生隊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年齡結構老化,後備力量匱乏
從受調查者的年齡分佈情況來看,鄉村醫生中中老年者居多。本次問卷調查的98位醫生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佔29。6%,其中30歲以下的僅佔3.1%,年齡在31—40歲之間的佔26.5%,超過70%的醫生年齡都是在41歲以上,其中41—50歲年齡區間的人數最多,佔48%,50歲以上的佔22.4%,其中有4.1%的醫生年齡超過61歲。
雖然年齡偏大,不過目前的鄉村醫生隊伍還是相對穩定的,一是長期從醫,他們已經融入這個行業並依靠其生存養家。二是年齡越來越大,他們從思想上不願意改變目前生存狀態。
鄉村醫生的子女不願繼續從醫。目前的中老年醫生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步退出醫療行業,這種退出局面在未來十餘年間在廣大農村會全面出現,那麼屆時有誰來繼續擔起鄉醫的責任?廣大農民的衛生醫療需求怎麼辦?按照鄉醫傳統,大部分會子承父業,此次調查我們專門設定了子女繼承祖業的問題,結果表明,鄉醫對此態度非常消極,受訪的鄉醫中,超過70%的人明確表示不希望下一代從事鄉醫,不但鄉醫本身不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事業,在問及“您下一代自己是否願意從事鄉村醫生工作”時,有75%的人表示,他們的子女本人也不願意繼續從事鄉醫工作。
外來人員補充到鄉村醫生隊伍比較困難。大部分大中專畢業生不願意到農村就業。面對經濟並不發達的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農村,村級衛生隊伍的補充問題嚴峻,穩定現有的鄉村醫生隊伍和及時補給村級衛生人力資源是需要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
人才引進機制不暢,少數願當鄉村醫生、也具備資質的人,不一定能被村委會聘用,一般鄉村醫生多是本村人,非本地人很難在異鄉被村民接受,這也給一些願意做鄉醫的大中專畢業生形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
因此,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鄉村醫生就會面臨令人擔憂的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局面。
2、學歷層次偏低,技術水平待提高
鄉村醫生雖然不能稱為專業意義上的全科醫生,但他們提供的服務卻是“全科醫療”模式。由於服務物件不分年齡、性別,服務內容不分科別,是內外婦幼各科整合的綜合服務,這就要求鄉村醫生具備能中能西、能醫能藥、能防能護的基本素質和技能。相對農村居民的這些衛生醫療需求,目前的鄉村醫生的學歷程度偏低,技術水平偏低。此次調查的98位醫生中,學歷以中專為主,佔72.5%,大專以上人數比重雖然有提高趨勢,但目前也只佔15.3%,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12.2%,其中還有8.2%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