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調研報告1
近期,瓜州縣委宣傳部成立調研工作組深入鄉鎮、村組及相關單位,就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來,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緊緊圍繞建設新農村這一主題,廣泛深入地開展文明村鎮、文明農戶、誠信文明戶建立活動,農村基礎工作不斷夯實,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理論宣講對談、千臺大戲送農村、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產生了廣泛影響,切實提高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1、抓生產,促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物質基礎不斷夯實。堅持把發展一特四化現代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首要任務,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加快了傳統產業向專業化佈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轉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32.7萬畝,佔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5.4%。全面推進養羊大縣建設,全縣牛羊飼養量達到68.5萬頭(只),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堅持政府鼓勵推動,政策扶持引導,市場服務運作,城鄉統籌兼顧的思路,建立健全鄉、村兩級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十一.五期間,累計輸轉勞務6.8萬人次,實現勞務經濟收入4.85億元。老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00元,移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0元,農村收入水平穩步增長。
2、抓基礎,促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各鄉鎮始終堅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為抓手,不斷加強基礎建設。緊緊抓住我縣被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的大好機遇,按照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全市率先編制了《瓜州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完成了15個鄉鎮規劃和73個行政村的村莊建設規劃。20xx年在來,透過將村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農村沼氣、安全飲水、中低產田改造、扶貧開發、農村教育衛生設施建設等專案進行整合,集中連片組織實施,爭取整合農村專案資金兩億多元,農村鄉鎮共開工建設各類新、續、擴、改建專案40多項,積極推進集鎮道路鋪築、人行道改造、樹木栽植、環衛設施配套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突出抓好商業門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設等工程。示範村也大力實施通村道路鋪築、鋪築人行道、生產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縣已建成居民點改造提升點59個,完成農村住房建設總投資過億元,完成新建市級高標準小康住宅建設350戶,縣級分散小康住宅2000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已落實8750戶。投資9.33億元,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雙塔總幹節水改造、生態節水灌溉、水庫除險加固、渠道改造維修、飲水安全、農村沼氣等專案;投資2.2億元,實施了通鄉油路、通村油路等通鄉通村道路,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3、抓整治,優環境,努力打造清潔優美新農村。針對農村環境衛生差的狀況,出臺了《瓜州縣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考評辦法》和《瓜州縣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考核驗收標準》,透過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機構,落實專(兼)職保潔隊伍,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初步建立起衛生清掃垃圾集中清運制度。縣建設局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編制了《關於村莊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標準要求。各鄉鎮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全民參與、集中整治的要求,實施了城鄉清潔工程,以公路沿線、村莊周邊房前屋後和集鎮市場為重點,在所有鄉鎮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組織廣大村民廣泛參與,清除陳年垃圾,打掃衛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環境衛生髒亂差的狀況。大力實施綠化造林工程,以林業專案建設為支撐,投資1.05億元,突出抓好千米農田防護林、綠色通道、日協貸款石崗墩風沙口二期治理、退耕還林工程續建、封灘育林、三北四期防護林、重點生態公益林和防護林等林業生態專案,生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間,共完成人工造林10.36萬畝,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萬畝,義務植樹220萬株,全縣森林面積達到29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較20xx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明顯好轉。
4、抓教育,樹典型,新型農民培養成效顯著。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狠抓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教育,編印《瓜州文明公民讀本》8000多冊,下發《文明禮儀讀本》、《酒泉有禮》等4000冊。大力開展五五普法活動,加強法制教育,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連續多年開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動,加強了農民黨員的培訓,提高了群眾的政治素質。注重典型引導,大力組織開展道德模範、飛天驕子、隴原驕子等典型推薦評選活動。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和農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識,狠抓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創業技能培訓,五年來,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 260 場次,培訓農民2.35萬人(次),有效提高了農民的道德素養、文化素質和農村的文明程度。投資670萬元架設172.9公里的電視廣播訊號主幹線,解決了265個村民小組5.9萬人收聽廣播、收看有線電視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移民群眾生活內容,使農民群眾生活習慣和思想意識明顯轉變,積極向上的文明鄉風在逐漸形成。
5、抓載體,創機制,農村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深入開展。各鄉村把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等建立活動作為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透過在全縣廣大農村組織開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創業標兵、敬老好兒媳、十星級文明戶、文明誠信農戶、文明村鎮等評選活動,做到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文明鄉鎮、文明村建立成績斐然。止目前,共建立全國、省級、市級、縣級文明單位(村鎮、社群)分別是1個、12個、44個、194個,佔全縣單位總數的98%以上。全縣信用社共評定信用鄉1個,信用村24個,評定信用農戶15387戶,佔總農戶的70%,對信使用者予以信貸支援和利率優惠,對培育誠實守信的文明鄉風民風及誠信的社會氛圍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動作為實現鄉風文明的抓手,組織了千臺大戲送農村移民鄉鎮文藝調演活動,在春節期間開展了大型秧歌調演、傳統燈展、煙火晚會、戲劇晚會、書畫展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透過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大力弘揚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進了鄉風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農村實際,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作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的保證,近年來,我們從組織領導、資金投入、目標考核、監督激勵等方面入手,不斷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機制,在管理上,將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綜合目標責任管理,嚴格考核。同時,依託省、市文化專案,加大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全縣15個鄉鎮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專幹20人;59個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佔行政村總數的81%,建成農家書屋67個,今年計劃再建的7個書屋已列入2011年全省農家書屋工程配送計劃,屆時將全面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的目標,形成了一批集村級陣地、文化室為一體的群眾活動場所,並以此為依託,切實加強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1、鄉鎮精神文明建設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農村幹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艱鉅性、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產、抓收入、抓增收的問題上,對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層面的東西抓得不夠緊。
2、部分鄉鎮扶貧開發任務艱鉅,物質條件滯後,影響精神文明建設。由於全縣鄉鎮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村與村之間自然條件、經濟條件、認識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設程度不一樣。我縣被納入省級扶貧參照縣管理,貧困面大,特別是移民鄉村財力困難,對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設施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髒、亂、差現象依然存在。
3、移民鄉鎮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我縣是重點移民大縣,大部分移民群眾思想觀念保守,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與本土農民反差較大,生產生活習慣存在諸多的不適應,依然沒有擺脫等、靠、要等落後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圍不濃。
4、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投入不足與作用發揮不盡充分的問題並存。隨著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實,村級圖書室、農家書屋、村級健身場所等逐步建立起來,但由於村幹部大部分都不能脫產,公共場所開放時間得不到保證,文化資源作用發揮不盡充分。
三、對策建議
(一)建立和健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機制。一是健全領導組織機制。要切實加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確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融入各部門各行業的業務工作,尤其要把各級領導抓農村文明建設工作納入崗位責任制,一同謀劃、一同部署、一同落實。要著重改變目前鄉鎮黨委副書記兼職過多的現象,鄉鎮應配備專(兼)職人員,明確每個幹部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職責,形成人人抓,人人參與的格局,確保農村精神文明建立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勵機制。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形成完整的考核體系,量化、客觀、全面並重點考核工作創新、社會效益和長遠規劃。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實行以獎代補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工作進展和群眾滿意率同班子主要領導績效考核、物質獎勵相結合,按照工作績效,獎優罰劣,進一步調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實效性。各鄉鎮要結合縣十三五規劃,制定精神文明建設長、短期規劃,透過制定規劃明確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的奮鬥目標,對精神文明建設各方面的內容要有明確的規定,對各部門單位、個人擔負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要有明確的要求。透過規劃對農村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起到導向作用,促使農村基層幹部群眾將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
(二)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是以加強群眾教育為切入點,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著眼於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加快由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要加強對農民的傳統文化與形勢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識技能教育培訓,引導廣大農民分清是非、善惡、美醜,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努力培養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二是以培育文明鄉風為切入點,不斷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各鄉鎮、各村要從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風尚出發,制定出得到普遍認可的鄉規民約,使農民在鄉規民約的約束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鄉風。進一步深入開展文明新村、十星級文明農戶、婚育新風進萬家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在廣大農村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崇尚科學的文明新風,塑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尚。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文明意識、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節儉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風尚。
(三)以三園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載體。一是以文化樂園建設為切入點,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對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斷增長,但移民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對貧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陣地為依託,大力發展群眾文化、完善文體設施。要透過政府和社會化投入相結合的辦法,大力加強農村文體設施建設,下功夫建設好包括農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閱覽室、閱報欄等各種思想文化陣地,把思想宣傳工作、文體活動向農村延伸、向農民滲透,把教育農民的工作做實。二是以 清潔家園 建設為切入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鄉村面貌是農村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集中體現。要把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設納入村鎮發展的總體規劃,從教育引導農民改變陳規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經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結合起來,把宣傳教育和制度規範結合起來,下功夫解決髒、亂、差問題,努力建設環境整潔優美、生態良性迴圈、管理規範有序的新農村。探索建立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要按照三個一標準,建立農村環衛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做到建立一支衛生保潔隊伍,建設一批環衛保潔設施,制定一套衛生管理制度。鄉鎮要建立專職農村環境監察隊伍,村組要設立監督員,真正使農村環境衛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幹。三是以 生態田園 建設為切入點,不斷增加群眾收入。認真實施清潔秀美工程,繼續抓好退耕還林工作,保護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資源。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增加群眾收入。加強生態產業建設,按照一村一品和工農對接的思路,結合實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調研報告2
四營鄉透過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四營鄉位於泊頭市西部,東臨交河,西接富鎮,南與阜城蔣坊鄉眥鄰,北與獻縣河城街鄉接壤。全鄉總面積75平方公里,下轄53個行政村,總人口3.6萬人,政府駐地常駐人口5100人,全鄉耕地81250畝,鄉政府駐四營村,距泊頭市區大約40公里。正港路橫穿鄉鎮,境內交通設施便利,縱橫交錯,村村相接,成網狀結構,擁有4條鄉級公路,有手機通訊塔7座,35千伏變電站一所,完成高低壓線路改造200餘華里,通訊、水、電力供應有保障。轄區內現有小學6所,有私立學校2所,學生965人,文教事業蓬勃發展。2016年我鄉共完成財政稅收411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8億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9.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為5.7億元。我鄉納稅在全市排名第三,連續四年被泊頭市評為實績工作突出單位,連續四年被滄州市評為文明鄉鎮,2013年被河北省評為環境保護專用裝置製造名鄉。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質。
我鄉深入宣傳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執行黨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制定村規民約,並在53個村“兩室”進行懸掛,全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鄉村。從解決廣大農民的精神動力入手,以理論教育武裝黨員頭腦,堅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激勵廣大幹部群眾立足本職做貢獻。透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提高了村民群眾的整體素質,為推進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定的思想基礎。
(二)狠抓道德建設,樹立文明村風。
我鄉緊緊圍繞培育新型農民,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堅持教育人、培養人、提高人,促進了農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落實集中培訓、宣講輔導、研討交流等學習教育制度,多次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村街、到農戶”“新農村建設理論進萬家”宣講對談活動,對新形勢下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交流研討,增強了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宣傳《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按照《村規民約》規範村民們的言行舉止,圍繞營造良好社會風尚,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發揮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賭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倡導良好道德風尚,在53個村廣泛印製並懸掛道德建設標語,推動文明村建立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創新活動載體,紮實推進文明建立。
我鄉以提高農村文明程度為目標,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突破口,廣泛發動群眾,不斷創新活動載體,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一是以家風建設為重點著力培樹典型。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建立和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等評選活動,弘揚“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的文明風尚,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二是開展“做文明四營人”主題實踐活動。倡導推廣綠色低碳生活,引導廣大群眾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糧、一張紙;學習老一輩黨員幹部艱苦奮鬥講奉獻精神,勇於擔當。三是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以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秧歌隊及廣場舞隊,在全鄉進行文藝匯演,七一在灌河村開展了表彰聯歡會,總結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表彰先進,樹村風,揚正氣,促進鄉村和諧發展。
(四)積極開展文明建立,共建美麗四營。
一是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助力精神文明建設。村鎮建設中,我們本著突出生態、文化和產業特色原則,深入挖掘村莊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科學編制各村道路、“兩室”、廣場、遊園、綠化、亮化、美化等建設規劃,力求一村一景,避免千村一面。從硬化、美化、綠化入手,投資1270萬元打造了24個美麗鄉村,新建“兩室”22個,修繕“兩室”2個,新建廣場19個,打造遊園13個,坑塘改造建設中心湖2處,修建水泥路19.6公里,磚路6.5公里,基本實現村主街道硬化,安裝路燈400餘盞,栽種各類觀賞苗木5萬餘株,綠化、亮化、美化了農村環境.加寬泊富路到四營村路段寬6米長3公里,路邊種植各類觀賞苗木4000餘棵進行綠化,打造路口節點,新安裝路燈60盞,東側建廊道遊園,西側建花壇,樹立“美麗四營”路名石,以及大型公益廣告牌,綠化、亮化鎮區環境,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力推進撤鄉設鎮工作。加強道路建設,實現農村道路硬化全覆蓋;完善村標,53個村全部在村口安裝村莊標識,各主要道路設定路牌,村內街道設定衚衕標牌;重點打造泊洛片+四營村精品片區,進行牆壁噴塗、彩繪,種植觀賞苗木,安裝太陽能燈路,建垃圾池。經過年初到現在的準備工作,目前已完成鄉村美化、硬化、亮化,提升了服務群眾,管理社會的能力,完善了政府職能,夯實了撤鄉設鎮的工作基礎。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宜居村鎮。五年來,我鄉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地下水超採整治工作。大規模發展節水灌溉,建設尹泊洛村滴灌,黃屯村噴灌工程,全鄉共建設45個揚水站,盡最大力度實現水資源的充分利用。道路建設。五年來共修建水泥、磚路130餘公里,53個村實現了村村通,極大的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橋涵建設。新建陳莊、郭留慈、許村3座橋,修繕馬莊橋,建設鄉政府段、常泊洛等9座涵洞,改善了清涼江、老鹽河、6號乾渠以及鄉村主要道路的通行狀況,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水廠建設。2012在郭留慈村建設1座高標準水廠,解決全鄉53個村的飲水問題,使四營鄉徹底告別了沒有自來水的歷史。三是開展城鄉容貌綜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做好垃圾清運工作,在鄉政府路段,泊富路留慈段建設50個垃圾池,全面實行鄉村垃圾清運一體化。組織整治行動9次,參加人數390人次,清除衛生死角88處,清理違規堆放垃圾點11處,清運垃圾156噸,拆除違建13處,拆除牌匾22處,整治公路、河流旁衛生5200平方米。打造南陳路兩側綠廊,馬莊、王屯植樹240畝2萬餘棵,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五)注重陣地建設,加強社會治安。
完成了全鄉53個村農家書屋和“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基層站點建設工程,加強了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並篩選部分文明村建立志願服務工作站,弘揚志願精神,普及志願理念,培育志願文化,結合文明村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志願服務。近年來,尤其注重對四營鄉歷史淵源的挖掘工作,積極籌備收集、整理各村特色文化工作,目前修編了《四營鄉志》和《村志》,加強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同時也在群眾中營造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氣氛。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醫療救助工作,全面實施了村級衛生所專案,達到小病不出村,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著力增強幹部群眾法治觀念,深入紮實開展平安四營建設,嚴格落實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措施,村鄉無惡性刑事案件、嚴重經濟案件、重大治安案件,無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無拐賣現象,無黑惡勢力和“黃賭毒”醜惡現象,無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動,農民的公民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思想認識不足,缺乏建設動力。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軟指標,只有物質文明建設才是硬指標,抓精神文明建設不如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影響大、見效快。二是經費投入不足,陣地建設有待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經費緊張,導致活動開展不夠多、群眾的參與性不夠強、建立工作吸引力有待加強。三是文化陣地利用率有待增強。近年來,村級文藝組織有所增加,但活動場所使用率難有保證,管理不到位,功效發揮無從談起。另外,農家書屋很少添置新的書籍,多是陳舊報刊雜誌,農民農村種養適用技術、致富資訊等書籍不太感興趣,吸引力不強。四是隊伍建設力量有待增強。宣傳工作人員缺位,只有宣傳委員一人推進此項工作,此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升農民素質。
一是抓好形勢政策教育。以“學政策,知政策,用政策”為主題,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農村形勢政策教育,著力宣傳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宣傳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和重要舉措,用政策調動人心,用利益激勵人心。二是抓好農民思想道德教育。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和道德觀教育,以教育廣大群眾“學法、知法、懂法、守法”,開展“告別陋習,樹立新風”的移風易俗和行為養成教育,切實增強廣大群眾的精神支柱,引導其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三是抓好農民培訓教育。透過集中培訓,以會代訓等,引導廣大群眾學習科學、學習文化、學習知識,把學習當作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基本需要;不斷完善農村教育網路,開展各類科學常識、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抓好技術技能培訓教育,推進農民向二、三產業和城鄉轉移。
(二)加大投入,繁榮農村文化。
一是重點抓好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措資金,建設好村文化廣場、文化站、圖書室、閱報欄、遠端教育等各種文化陣地,逐步形成覆蓋農村各個層面的陣地網路。二是開展一批文化活動。在農閒季節特別是國慶、元旦、中秋、春節期間,組織書法、棋類比賽、文藝匯演等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培養一批文藝隊伍。結合農村實際,抓好農民文化活動隊伍、民間社會文化團體、民間藝術人才隊伍、文化中介組織隊伍等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村文化繁榮發展中的骨幹作用。
(三)加強隊伍建設,多形式開展活動。
對鄉文化站骨幹人員加強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吸納有才能、有知識、有熱情的年輕同志儘快充實到精神文明事業建設的隊伍中來,力爭建成一支能夠適應時代要求、戰鬥力強、作風硬朗的宣傳文化隊伍。多開展科技志願服務,鼓勵和引導農技專家、農民技術員、“土專家”向鄰里鄉親傳授實用生產技術、職業技能,幫助提高種養技術、經營本領,組織農村文化能人、文化專業戶開展文化志願服務,豐富和活躍農村文化生活。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調研報告3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抓手,是黨和政府農村工作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於深化農村改發展、做好農村群眾工作、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基本情況
隆德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區、市、黨委宣傳部的正確指導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突出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環境。
二、建立內容和主要做法
(一)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普及工作,為新農村建設不斷凝聚力量。
一是準確把握,深刻認識其重大意義。印發了《隆德縣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通知》等檔案,精心組織各級黨組織、各單位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學習,聘請市講師團講師深入各單位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內涵、精神實質等,使廣大幹部群眾深刻領會其重大意義和作用,進一步增強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動性、責任性和科學性。二是建立實踐載體,在陣地建設上有特色。根據行業和各單位的實際、特點,透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內涵的解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更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深入實施“八進”工程。在鄉政府所在地設臵大型宣傳牌和路牌,廣泛宣傳各級各類道德模範,張貼文明標語和圖片,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機關、進鄉鎮農村、進街道社群、進學校、進企業、進宗教場所,從不同層面、不同物件,全面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營造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良好氛圍。
(二)深入實施思想道德建設“四大工程”,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深入開展理論學習和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感和認同感。堅持以“四德工程”為重點,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不斷深化理論學習、理論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廣播、報刊、網路等各類宣傳陣地,採取舉辦理論學習培訓班、上黨課、理論宣講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廣泛開展理想信念和形式政策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解放思想大討論”、科學發展觀,“思想大解放,樹立新形象”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及時傳達區、市相關會議精神,舉辦各類報告會,使思想道德建設的具體內容滲透於理論教育的各項活動之中,不斷為廣大幹部群眾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增強了踐行思想道德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是不斷培育樹立良好道德風尚,努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四大工程”為抓手,堅持培育和弘揚“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使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深入人心。全面推進誠信建設工程,積極評選推薦區、市各級道德模範,組織評選“全縣十佳工商戶”、“青年文明號”使我縣誠實經營理念深入人心。在各中、小學積極組織開展了“愛心頌”、“紅領巾心向黨主題隊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寄語”等活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廣大幹部群眾在道德實踐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成為自覺、主動的實踐道德行為的模範。
(三)加強農村社會文化環境淨化工作,不斷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一是把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之中。在廣大農村廣泛開展文明單位建立活動,把文明學校建立與全面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與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相結合,與開展文明家庭、文明職工、文明學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級等評比活動相結合。把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作為建立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的重要考核內容,把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情況作為重要條件。二是把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納入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之中。在農村中小學聘請法制副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到學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受教育面達93.6%。組織開展青少年“法通行”主題實踐活動。在中小學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宣傳月活動,召開全縣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暨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會,深入開展建立“平安校園”系列活動,有效預防了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廣泛開展“拒絕邪教進我家”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師生反邪教大討論”活動和“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宣傳教育活動。三是把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納入群眾監督之中。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制度,同時,聘請家長、教師、“五老人員”擔任網咖義務監督員,對網咖等熱點文化市場進行有效管理。
(四)紮實開展“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文明集市”建立工作。
為了紮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加快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我們從“抓素質、抓建設、抓整治、抓載體”著手,著力開展“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文明集市”等建立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不斷促進農村文明程度。一是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文明意識。制定“村規民約三字經”並在鄉村主要街道刷寫宣傳,發放《隆德縣村民文明公約》等宣傳資料5000餘份,引導教育廣大農民,遵紀守法、和—諧相處、尊老愛幼,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質。二是廣泛開展村鎮建立工作。我縣現有區、市、縣級文明村鎮分別為5個、4個、52個,區、市、縣十星級文明戶分別為13個、10個、60個,各級各類道德模範共230人。三是開展文明集市建立工作。共建立村級文明集市2個,採用電子螢幕、公示欄、廣播、公益廣告等形式,廣泛普及法律知識,大力弘揚誠信理念,表彰誠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用身邊生動的人和事教育廣大經營者。工商機關透過制定文明服務公約,把誠實守信的具體要求滲透到經營者的日常行為中,不斷增強經營者的誠信自律意識,提高經營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透過積極推進集市信用分類監管,細化完善具體制度,實施定向有效監管,加快農村集市監管資訊化工作程序,努力提高集市信用分類監管水平和效能;透過建立健全進貨查驗、進貨臺賬、不合格商品退市、商品質量追溯、農藥殘留量檢測、商品質量承諾等制度,營造良好的交易環境,保障商品質量安全;透過暢通申訴舉報渠道,切實維護廣大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不斷加強,群眾性文化活動日益豐富。
一是實現了“農家書屋”在行政村的全覆蓋。投資244萬元先後建成了118個“農家書屋”,完善配套設施,加強日常管理,全縣“農家書屋”覆蓋率達到100%。“農家書屋”已成為新型農民增長學識的“充電所”、發家致富的“加油站”、陶冶情操的“娛樂園”。二是完成了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投資115萬元建成資訊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15個。為每個服務店配備了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專用電腦,安裝了共享工程管理軟體。目前,共享工程服務工作已全面展開。三是購臵流動電影播放裝置,豐富了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017投資68.76萬元購臵了先進的數字電影放映裝置13套,組建農村流動放映隊13個,開展數字流動電影進社群(村)、進軍營、進校園活動,豐富了各階層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年均放映數字電影1800多場次,把流動電影院建成了沒有圍牆的課堂和黨的宣傳陣地。四是廣泛開展了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各類大型文藝演出60餘場,組織參加各類賽事、展演100餘次,參演人員30000餘人次,觀眾近60萬人次。如在六盤山文化城組織策劃的“清涼世界”廣場文化活動,以音樂、舞蹈、戲曲專場演出、社群藝術團隊展演、社群特色文化展演等形式,圍繞元旦、春節、“兩會”、中秋、國慶等重大節日和其它專題活動,演出場次130場,參與演出單位覆蓋全縣14個鄉(鎮、街道)的78個業餘劇團,觀眾超過10萬人次,參演單位數、演出節目數、演出場次、觀眾人數均創我縣廣場文化活動之最,成功探索出一條政府搭臺、社會參與、群眾自娛自樂的廣場文化活動模式,為廣大基層文藝愛好者提供了展示和鍛鍊機會,激發了基層群眾支援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豐富了城鄉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六)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不斷充實,資金投入逐年增加。
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包括黨政群和文化事業單位17個,在冊登記人數144人,其中公務員33人。從文化程度看,大學本科學歷38人,大學專科59人,中專(含高中)及以下人員47人。從職稱分佈看,高階職稱4人,中級職稱33人。從行業分佈看,黨委宣傳部9人,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90人,文聯4人,鄉(鎮、街道)41人(宣傳幹事14人,科教文衛服務中心文化工作人員27人)。一是機構設臵到位,人員配齊。宣傳部、文聯、文廣局人員和鄉(鎮、街道)宣傳幹事、科教文衛服務中心文化工作人員到位率100%。二是積極引進各類宣傳文化人才,縣文廣局招聘了8名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大都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且學有專長。三是高度重視宣傳文化部門班子建設。近兩年,交流重用、提拔任用宣傳文化部門領導幹部16人,考錄中層管理幹部3名。這些舉措促使全系統幹部職工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得到最佳化,業務能力、創業理念、工作熱情全面提高。四是資金投入逐年增加。20xx年至20xx年,縣財政累計投入文化事業經費430萬元;區、縣兩級財政投入宣傳文化專案建設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