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關於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通用10篇)

2022關於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在出現了某些事件和情況後,我們務必要去搞清背後真相,並最終形成調查報告。那麼什麼樣的調查報告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關於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1

  1、調查背景

  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網路的觸角伸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毋庸置疑,網路作為資訊的載體,它給人類的社會生產力帶來了巨大的飛躍。“網路”已成了當今瞭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衣衫快捷的窗戶。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學生一族。對網路更是情有獨鍾,一“網”情深。然而“網路”在展現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的同時,也打開了一個無限巨大的“垃圾場”的大門,對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學生來說可謂“一半是餡餅,一半是陷阱”。

  2、調查方法:

  (1)問卷方法(調查範圍:周圍小區居民)

  (2)各種書刊資料收集

  (3)網上查詢(社會上的其他人士對於上網的認識)

  (4)組員討論研究

  (5)材料整理與編輯

  3、調查研究:

  (1)基本情況:

  調查物件是15—17歲的青少年。調查發現經常上網的是男同學,幾乎每天上網,偶爾上網的和從未上過網的女生居多。上網費用的來源多數人是節省的飯錢。大多的人在網咖上網。家長對學生上網的態度是少有約束。很少正確使用。上網的目的部分聊天,大多是玩遊戲。上網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佔少量。談到對網路的看法,認為內容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內容的佔一半。所裡據熟悉網站的名稱都市遊戲和歌曲網站。

  (2)青少年上網的原因:

  第一,少年進入青春期後,成人意識強烈,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什麼事度可以自己處理,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但事實往往相反,他們經常無法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多數為獨生子女,從小受嬌寵慣了,一點小小的挫折可能就會`令他們無法接受,具體表現為情緒波動比較大,控制情緒能力不強。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受挫折後情緒不穩定,使得這些孩子不自覺地去尋找一個能充分滿足自己的世界,網路恰好為他們提供了這一條件。在網路世界裡,他可以解決任何問題,他可以完全逃避現實,他的情緒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洩。

  第二,家庭關係緊張,無法與父母進行很好的溝通是青少年選擇網路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在確立人生觀、世界觀最關鍵的時期尤其需要來自父母的正確指導。很多父母更習慣於那種“家長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視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跟父母對著幹的局面:你們不讓我打遊戲,我偏要這麼做。

  第三,學習成績差,自暴自棄。大多數沉溺於網路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學習成績都比較差,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往往會選擇網路來滿足自己。

  第四。青少年自控能力差,衝動性強,一旦陷入網路遊戲,明知會影響學業,但是卻不能自拔。

  (3)青少年上網的利弊分析:

  應該承認,網路對學生還是有諸多好處的,主要表現在:可以空間拓展知識面:網路世界的出現,使學生的生活空間,從原先相對狹小的物理空間進入了一個完全開放的虛擬空間,擴大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層面;端來年了社會交際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甄別現實與虛擬空間的真偽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打字速度快,盲打水平高;經常往遊戲的同學反應速度快,思維敏捷。由於自己控制能力較差,中學生上網存在很多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影響學業。中學生上網大多是為了打遊戲聊天和點歌等,這些娛樂方式對中學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業。有的上網時間過長(甚至通宵達旦),不能好好地休息,上課無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課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有的為了上網甚至曠課、逃學諸如此類的現象日益增多,浪費了大好時光,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影響了學生的大好前途。

  第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目前,大多數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本來就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如果再沉迷於網路遊戲或聊天,就會使他們減少和人交流的願望,甚至患上“電腦自閉症”,處於亞健康狀態會直接呆滯心理障礙。

  第三,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有些網咖環境較差,大量的基岩導致煙霧繚繞,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有的學生上網時間太長,容易引發很多疾病。長時間上網不但對眼睛造成極大傷害,還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規律。有的學生為了上網常常節省午飯錢,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更可怕的是以導致心理疾病,這將給中學生今後的生活和學習帶來無法預計的損失。

  第四,誘發中學生犯罪。上網費用入不敷用時產生邪念欺騙家長或者搶劫校學生錢物。這種現象現在時有發生,網上不健康的內容也會導致中學生的行為道德不規範。學生光顧不良網站,也容易使學生走上犯罪道路。

  (4)建議和意見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咖的數量也逐漸增多,家庭上網的也越來越多,中學生上網的人數也會呈現不斷增多的趨勢。這是他們的權利,學校和社會不可能也不應該禁止。但尚中學生正處於成長之中,他們上網比遠遠大於利,特別是不健康上網給中學生帶來嚴重危害,我們必須對他們的上網行為給與關心、引導和教育,使網際網路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強各方面教育。作為學校,如果只是強行禁止學生上網,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應該變“堵”為“疏”,採取多種形式,運用典型事例,加強法制教育、網德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自己保護意識教育,使學生徹底認清不健康上網的危害,注重引導學生健康上網。作為社會,透過各種媒體普及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開設中學生心理諮詢熱線。作為家長,不要只是關注學生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不要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強加干涉,配合好學校、社會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第二,加強政府管理。亞加強對網咖的審批,繼續加大對網咖的檢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對網站內容、上網時間和身份證等方面要細心檢查,嚴格管理。組織不健康的進口遊戲氾濫,杜絕不健康上網情況的發生,保護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對非法網咖知識罰款了事,更不能只知道伸手向網咖收錢而疏於管理,使網咖的經營出現秩序混亂的情況,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第三,加強網路管理,加大法治力度。對於境內境外一些非法網站加強監控力度,對這些網站堅決取締,對於境外的網站進行嚴格過濾,制定專門法律,繼續加強對網路犯罪的打擊力度,保護中學生健康上網。

  4、我們的感想

  網路是把雙刃劍,既能給青少年帶來“學習的革命”,也能傳播非健康資訊,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要以“青少年文明網上行”和“建立安吧”等活動為契機,努力抓好“引導”和“規範”兩篇文章。所謂引導,就是要透過各種措施,引導青少年主動接觸網路,利用網路,遠離“數字鴻溝”不斷提高素質。透過各種培訓,加強青少年的網路知識教育,給予學生充分的“網上空間”。要考慮針對青少年的注意力,專門設立宣傳正面資訊的網站,增強點選率。比如學習、交由、就業、心理諮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興趣,豐富為青少年服務的形式,為青少年服務,凝聚青少年。適應忘略時代的青少年社會化特點,重點培養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讓青少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鑑別,學會選擇。要在思想上為青少年修築一道“防火牆”,讓青少年進入網路社會進行法律保護和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所謂“規範”,就是對青少年上網場所加大監督力度,規範網咖從業行為。重點在清理地下網咖的基礎上,把好四個關口。一是進門關。在所有網咖設立未成年人不準進入標誌,加強對進門青少年的審查,確保未成年人不進入公共網咖。二是內容關。在所有網咖安裝有關技術防範裝置,並杜絕利用網咖經營電子遊戲。三是傳播關。採取撤銷電腦主機磁碟複製功能的作法,確保非健康資訊不透過電子介質進行傳播。四是法規關。儘快出臺全方位的關於網路管理和青少年上網和網咖經營方面的有關房率規定。同時,要採取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方式,加大對網咖的監督力度,堅決清除非健康網咖。要大力開展“建立安全文明網咖”活動,引導網咖業主文明經營,守法經營。

  青少年上網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越來越多的部門和社會有識人士加入解決問題的陣營中,希望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問題可以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早日解決,還青少年一片明朗的天空。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2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立程序。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在為期二十多天的社會實踐裡我對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一: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透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資訊。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透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鄉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鄉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二: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透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鄉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一)、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視窗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我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資訊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端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二)、現狀二:師資力量薄

  我所處的鄉,九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透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41.2。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九處小學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三)、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我的家鄉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四)、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援。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財物、出入網咖、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五)、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定、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六)、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我在大山包鄉馬路村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為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援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我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3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於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於本鄉鎮質的師資被強行抽調到“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孩子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但家長要卻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著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像我家鄉這樣的“民辦”學校面臨的衝擊和生存的風險與日俱增。

  (七)、現狀七:初中學生流失現象死灰復燃

  除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一主要客觀原因外,還有教師敬業精神差、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也是導致學生厭學進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意識淡薄,追逐個人名利、動輒跳槽厭教的現象時有發生。

  教師厭教的表現不僅不利於良好校風的建立,同時也是導致學生厭學之風的重要誘因之一。家長們認為孩子升學無望,紛紛透過各種關係把孩子轉到區直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較差的便索性讓孩子輟學。

  三、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我和我的老師同伴們建議,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採取以下策

  (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中小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透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完善對農村教育投資的監督機制,嚴防中間環節的克、挪、卡、要,確保專款專用,並且還要力保各校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從而逐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教師“減負”。在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由於受現代企業制度的影響,曾經風靡一時的推行所謂的“末位淘汰”機制,廣大農村教師因擔心自己本就來之不易的“鐵飯碗”砸在質量上、丟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貪黑長時間同學生泡在一起,致使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學生由此產生厭學、逃學的現象。有的教師生怕下崗,便以透支身體健康為代價,長期自主加壓,延長工作時間,更有甚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據調查,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由於擔心教學質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歲左右中年教師最為突出。此外,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半邊戶”(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個人收入有限,他們往往身心俱疲。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農村中小學教師身上大力弘揚人文精神,落實人文關懷,不遺餘力地為他們減輕工作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為在廣大農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四)、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學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髮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徵和思想、學業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社會生活發生著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正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不斷衝擊,致使現階段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一時無所適從。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並有機結合傳統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要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教材之中,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形式,把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努力營造出寬鬆、和諧、愉悅的`“三位一體”德育教育環境,為培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深化教育改革,徹底改變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局面。農村中小學教育要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國家要著力改革農村中小學課程,設定一些體現農村教育特點的實用性課程,使之在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同時還能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六)、針對我鄉“國有民辦”實驗學校舉債辦學、舉步維艱,而且對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衝擊較大,造成教育資源配置不公的狀況,建議上級主管部門在充分徵求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意見的基礎上,依法進行收購,恢復公辦學校的名分,並且將優質的師資資源與另外幾所義務教育中小學進行平衡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分期償還建校債務,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促進我鄉義務教育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程序。

  (七)、針對初中學生輟學現象死灰復燃的現象,一方面要加大義務教育宣傳和實施力度,確保困難學生不會因貧失學;一方面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樂學善學,確保學生不會因厭學而輟學。同時,要完善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機制,切實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序列並不斷提高評價指數。從而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一盤棋工程,限度的控制學生流失。

  (八)、迴歸農村之路和走向城市之路。

  1、“迴歸農村之路”的歷史實踐。

  上世紀20年代,晏陽初、梁潄溟和陶行知等人發起近代的“鄉村教育運動”,力圖改變農村的邊緣化境遇。

  晏陽初提出要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救窮,以衛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期望能使中國農民成為富有智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能夠建立新中國的“新民”。

  梁漱溟藉助中國鄉村治理的傳統資源,在農村創辦村學、鄉學和鄉農學校,試圖以鄉村學校為載體,綜合性地解決農村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和自衛等問題。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並立下“募集一百萬元基金,徵集一百萬個同志,創設一百萬個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的計劃,發誓要從根本上改造“把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不會生產勞動,只想往城裡跑的農村教育。為此,他提出“教育與農業攜手”、“為農民服務”等原則,作為改造鄉村教育的綱領。

  “鄉村教育運動”雖然沒有改變農村教育邊緣化的境遇,但其意義是深遠的,提出的以農為本的農村教育理念,對當今的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鑑作用。

  2、當今“迴歸農村之路”的觀點。

  一些學者認為,要解決農村問題,必須重新重視發展農業,推出“新重農主義”,透過努力,使農業收入從總體上有可觀的增長前景。而農村發展最需要的是人才,所以農村教育應該培養出更多能夠建設新農村需要的人。

  部分教育學家和學者提出,農村教育,應該緊密聯絡當地的自然、文化環境,聯絡當地人的生存和發展背景,為他們提供在當地就業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使農村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後能改變自身生存狀態和當地面貌。因此,應該積極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識”為職志的素質教育,改革農村學校的課程設定,讓教材適合農村是重要的,讓教育適合農村,培養農村孩子具備適應外部和本土兩種環境的知識與能力。

  3、“走向城市之路”的觀點。

  與“迴歸農村之路”觀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有學者尖銳地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試圖維繫“田園風光”的浪漫幻想,任何“反城市化”的主張,都會被現代化的大潮席捲而去。一些學者認為,農村問題和農村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有待於加速農村人口的城市化程序,透過職業意義上“消滅農民,將數量龐大的農村人口逐漸融入社會產業分工、並逐漸提升其勞動技能的過程,它是社會現代化無法避免、不可或缺的環節。可以預期,當城市化率達到75—80%的時候,長期困擾中國社會的“三農”問題和城鄉差距問題也就基本上解決了。

  在這一思路下,農村教育問題就會在“消滅農民”後,被現代化的歷史程序自然而然地“拆解”掉。從統計調查來看,我國現在每年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這是現代化、城市化程序的必然要求。所以,學校要擔負起社會“上升階梯“的職能,把更多的農民子弟送到城市去;傳授的知識,是能使未來的民工更好地適應城市打工生活的要求。農村教育要配合經濟體制的轉軌,積極跟進與創新,使農村學生—未來的農民工,有效地完成的城市化過程,完成其從職業、身份、文化心理向城市社會的轉化過程,防止一種脫離主流社會的邊緣化群體蔓延擴大,從而防止出現貧民社會,實現公平、和諧的社會格局。

  四、調查過程中的收穫與反思:

  透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不僅對家鄉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有了較為明晰的瞭解和分析,而且對改革發展家鄉農村義務教育提出了粗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嚮往,增強了發奮學習、頑強拼搏的信心和毅力,為日後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可以說,受益匪淺。在此,真誠感謝學校團委給予我這次難得的接受鍛鍊教育的機會,真誠感謝家鄉父老給予的配合支援。

  五、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珍惜火熱的青春年華,珍惜書聲琅琅的大學時光,在學校黨委和團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恩師諄諄教誨和學友的相互勉勵下,發奮苦學,頑強拼搏,待學有所成,為建立和諧社會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3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透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透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物件: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名,其中廣州大學名,中山大學1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名,大三學生15名。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透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透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份,收回有效問卷5份。(調查問卷及資料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透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佔4%;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路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透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會選擇週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己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群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援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透過“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基礎。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

  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於鍛鍊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牴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於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物件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髮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己才能,展現自己風采的舞臺,也是培養和鍛鍊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瞭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以上的農民有所瞭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4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能讓咱們看到國際的彩色和豔麗。但現在許多小學生就早早地戴上了厚厚的眼鏡片。那麼是什麼原因才讓他們患上了近視?近視又給他們帶來怎樣的煩惱?所以,我和其她兩位同學就我校的近視狀況展開了查詢。

  查詢

  20xx年3月23日,咱們一行三人組成了查詢小組,對我校,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近視狀況進行了一次查詢。咱們運用查詢問卷的辦法,檢查部分學生。首要針對家庭成員中有無近視?每天的看電視及上網時刻?是否準時做眼保健操?是否請醫師進行視力糾正?等問題進行了查詢。用客觀的辦法,蒐集到了實在牢靠的原始資料。

  查詢結果與剖析

  查詢學生人數共40人。近視人群有18位。佔總比的45%。400度以上的有3人,佔7.5%。300度——400度的有2人,佔5%。200—300度的為11人,佔27.5%。其間,讀寫姿態不正確的為7人。看電視、玩遊戲的有3人。看課外書用眼過度的為4人。其它狀況的為4人。在近視的這類人群中,也有一些學生的爸爸媽媽都為近視。

  定論

  一、從查詢結果表明,形成學生近視首要原因有:

  1.每天看電視,玩電腦,用眼時刻太長,形成眼部疲憊。

  2.沒有堅持做眼保健操,或許做眼保健操姿態不正確,不仔細。

  3.有些同學遭到爸爸媽媽近視的遺傳,自己又用眼過度,形成近視。

  4.其它原因。(包含睡覺、養分方面等)

  二、患上近視的同學紛紛表示,在日子中有許多不方便之處,總結如下:

  1.上體育課,活動不方便。

  2.在平常的日子中,洗臉、睡覺,常常要把眼鏡摘掉,找眼鏡很費事。

  3.眼睛常常有不舒服的現象,常常要用手去揉眼睛。

  主張

  1.用眼時刻不宜過長,每隔45—60分鐘要歇息10分鐘,歇息時要多看看窗外的綠色植物,使眼球能得到充沛的歇息。

  2.在讀寫時,光線要適中。

  3.靜間隔用眼,要有正確的用眼姿態。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本一尺,胸離一拳,不要躺在看書。

  4.看電視,玩電腦時刻不宜太長,眼睛要間隔電視螢幕2米以外。

  5.每天仔細,正確的做好眼保健操。

  6.患上近視後,要當即去醫院就診,挑選適宜的眼鏡或許配合做一些矯正視力的辦法。努力使眼睛恢復健康。

  經過,此次查詢,我知道到了近視的煩惱,為了咱們能有一雙亮堂的眼睛。咱們應該糾正自己不良的用眼習氣。同學們為了咱們心靈的窗戶愈加美麗,就讓咱們一同行動起來吧。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5

  小學生的升學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父母與學校最關注的問題。雖然它不及中考,高考那樣正式,那麼受社會關注。但由於現如今幾乎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固然會對孩子未來走的每一步路都會非常重視。而家長往往認為小學升初中就是孩子要走的第一步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給學校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家長對這一形勢的認知也比較清楚。大部分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清楚的瞭解到作為小學生自己對這一現象的態度與看法,我做了如下這一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為了瞭解小學升學這一情況。

  二調查物件:六年級三班全體學生

  三調查時間:20xx年4月17日

  四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五調查專案與結果:

  1.你認為自己是:

  A優等生B中上等生C中下等生D差等生

  選A人數:佔

  選B人數:佔

  選C人數:佔

  選D人數:佔

  2.小學升初中你會選擇:

  A重點中學B普通中學C無所謂

  選A人數:佔選B人數:佔

  選C人數:佔

  3.如果你選擇重點中學,是因為:

  A師資深厚B學習環境好C給別人說起來有面子

  選A人數:佔選B人數:佔

  選C人數:佔

  4.你覺得上一個好中學重要嗎?

  A重要B不重要

  選A人數:佔選B人數:佔

  5.父母對你上什麼樣的中學很在意嗎?

  A是B不是

  選A人數:佔選B人數:佔

  6.你覺得奧數,奧語對升學有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A有B沒有

  選A人數:佔選B人數:佔

  7.即使你學習不是很好,父母也願意為你交很多錢,讓你上一所重點中學嗎?

  A是B不是

  選A人數:佔選B人數:佔

  經調查表明:大部分的中等生都認為上一所好中學是很重要的。而無論是否考得上重點中學,大部分的家長也都會選擇用金錢讓孩子上一所重點中學。對於現如今中學都會選用奧數,奧語,甚至初中知識的英語來考核小學生這一問題,小學生也大都持預設態度。

  我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卻不同於學生與父母。因為作為小學生來說他們只不過是幼小的孩子,本應是好好享受童年的時候,但卻要讓這些可愛又天真的孩子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對於一般孩子的思維,其實是無法承受如奧數這般思維抽象的知識。但現如今社會已形成這種不合理的趨勢。縱然有學生,有家長不想跟隨這樣的趨勢。最後的結果便只會是孩子受到傷害。但我覺得無論怎樣,家長都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擇校。如果孩子的水平不夠上重點中學,就應該給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學校。或許在普通中學的孩子最後的成績卻不亞於在重點中學的孩子。因為普通中學的孩子都處在同一種環境下。這樣,那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才不會受到傷害,這樣也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所以,我覺得要想使家長合理的為孩子選擇中學,國家首先要使用一些方法把社會上這一不好的現象制止住,如不再設有重點與普通學校之分,不要讓孩子學習他們無法承受的知識。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才更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背景

  在長期教學小學語文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要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是一件困難的事。《新華字典》是小學生最基本的工具書,它是咬文識字的基礎,但是現在學生們的書包中即使有字典,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詢,自己解決問題。

  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或同學,他們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費腦筋。同時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標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報告,學習獨立識字。由於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這兩條迫切需要“勤報告,規範用字”的問題,所以教者決定從“大處著手,小處著眼”細緻研究,如何才能真正培養好學生勤報告的習慣。還記得著名教師高林生,在談學生“習慣篇”培養的文章中說:“有的東西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報告’、‘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於前者。”所以更應該深入研究。

  現代科技發達,對小孩獲取各種各樣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這也是把“雙刃劍”,渠道寬了,細心鑽研的習慣自然就沒有了,現在的學生依賴心強,求知慾弱,自然對報告這個習慣不以為然,心態浮躁。歸納起來,現在小學生在報告等使用工具書方面存在不懂、不會、不用的“三不”現象,所以我準備首先調動了他們的興趣後再著手教授一些報告的技巧,再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長期的貫徹實施,形成自然常態後,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和記憶的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去認識理解一個字,對他們在語文方面的組詞造句和作文寫作方面都有很好的幫助。

  二、調查內容

  調查我校二至三年級學生報告習慣的現狀。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1)設計《低年級學生報告習慣現狀的調查問卷(學生篇前期)》,對我校二至三年級40名學生進行調查。

  (2)設計《學生報告現狀的調查問卷(教師篇前期)》,對我校11名(包括我)語文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字典這個工具書興趣很大,但是使用的很少。

  問卷調查顯示100%的學生都有字典,但是能帶到學校來的只有45%。85%的學生“喜歡報告”,25%的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是願意問家長、老師和同學或是自己猜。而語文教師發現遇到不認識的字時,自己猜的或問別人的佔了70%。班上學生會使用字典的佔了70%。我們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小學生對字典有著濃厚的興趣,都想把字典學好用好,但是能真正使用它的卻很少。

  2、學生對報告的方法的掌握比較單一

  調查顯示52%的學生只掌握了音序檢字法,47%的學生只掌握了部首檢字法,只有12%的學生能夠做到兩種檢字法都能掌握。0%的學生能掌握數筆畫檢字法。從我們現場抽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生掌握報告的方法單一。

  3、學生不能把自報告運用到閱讀和習題中去

  調查10語文教師發現班上的學生在字詞句方面的積累認為積累的不多的為40%,認為一般般,還算過得去的為60%,認為積累的很多的為0%。平時的習題和習作方面的錯別字很多的班級佔了60%,認為一般般,過得去的佔40%,認為錯別字很好的班級佔0%。調查中還發現70%的語文教師對學生不會使用字典或者不用字典這種學習方式困擾過,亟待解決。

  五、應對策略

  1、在學生當中提高對報告價值的認識

  在學生中,有將近一半的學生不喜歡字典,或者是遇到不認識的字,會求助家長老師或者同學。這時教師應強化這方面的訓練,教給學生報告的方法和技巧,並透過習題和習作方面讓學生意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和好處;利用每天早自習或者課前預習的時間讓學生對當天要學習生字,透過查閱字典進行自主的理解,然後逐漸形成習慣。每天堅持使用翻閱字典,一旦形成習慣,會使學生受益一生。同時,學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用認真的態度去學習和練習報告,使學生能樹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能自主的報告的意識,而不是僅僅流於形式。

  2、擴寬學生的報告技巧和水平、並在班級測試中體現出來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標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報告。其實另外還有數筆畫檢字法,透過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報告的方法的掌握比較單一,一年級時教師就在教學生使用音序查字法了,到了二年級,部首檢字法和數筆畫檢字法應該都要能掌握。所以就需要語文教師來教導學生多學些報告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們使用字典的效率,自然他們就會覺得字典很方便實用。後面透過每個班的報告測試,就可以提現出他們學習的水平和效果。

  3、營造良好的班級報告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

  4、開張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提高學生對報告的興趣

  採用班級內的作業展示、“小小查字手”比賽活動等方法激勵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加深對字典的實用功能的理解;開展報告測試,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對報告的興趣,提高字典運用水平。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7

  因為學校規定課間不能在樓道激烈活動,不能在操場上打球,不能追趕,不能所以,課間他們要麼靠在欄杆上望斷天涯路,要麼在教室內外無聊地走幾圈,有的乾脆做作業或者靠在桌子上,根本不到操場上去。可想而知,這樣的課間自然感覺無聊沉悶。透過問卷調查,我們得到如下具體的資訊:

  1、課間你通常:遊戲的佔13%看書90%鍛鍊身體0%聊天60%吃東西0%

  2、你通常是先上廁所還是玩一會再去:先去100%後去0%

  3、課間你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跳繩、成語接龍、拍手遊戲、跳皮筋、傳話遊戲、智力遊戲、打鴨子、踢毽子等都有人選,佔80%

  4、你認為在課間玩什麼遊戲適當?為什麼?選擇複習功課的竟然佔49%,選擇跳繩踢毽子翻繩的21%認為應該選擇休閒遊戲以便於放鬆的佔21%

  5、課間十五分鐘,你感到:緊張的0%有趣53%無聊13%放鬆34%

  6、你會利用課間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嗎?會的佔97%不會的佔3%

  7、課間你遇到過危險情況嗎?是什麼?沒有的佔87%有的佔13%:有被球打到頭的,有看到同學打架怕自己被打到的。

  8、課間你通常在什麼地方活動:教室佔53%走廊23%操場35%還有一部分同學多選

  9、你認為課間時間多長合適:15分鐘佔60分鐘7%10分鐘33%

  10、你認為課間做什麼不適合?為什麼?100%的同學認為打鬧、打架、踢球等劇烈活動不合適,因為會傷及他人。

  11、課間你通常和誰在玩?自己一個人的佔3%同學97%

  12、下課後你是這樣做的:先做好下節課的課前準備再玩的佔87%直接出去玩13%

  13、課間結束時,你是:鈴響後進教室的佔13%提前1-2分鐘進來坐好97%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較完整地反映了3—5年級學生對課間的認識,大多數學生還無法充分利用這十五分鐘進行放鬆,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由於學校的一些規定,他們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被規定束縛了手腳;

  二是他們大多數對學業感到焦慮,希望透過課間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誠然,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科學合理的校規校紀對於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的不能,讓學生手足無措,使人不得不質疑這些校規的合理性。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學校這樣做,有自己的苦衷。

  因噎廢食的做法當然不足取,因此有必要開展一些指導活動,讓小學生在規定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開展一些自己喜愛的活動,比如玩一些不受場地和時間人數限制的遊戲,鍛鍊身心。要知道,孩子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對一切充滿好奇,他們需要遊戲,需要在寬容輕鬆的環境中活動,但不準這不準那的禁令限制了他們的慾望,讓他們過早學會了循規蹈矩,出現了與年齡不相稱的憂鬱焦躁,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牴觸的情緒,甚至出現厭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的許多行為舉止,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是該受到指責的,可這些行為往往是由心靈上那種高尚的激情所促使。如果你不明白,沒有發現這種激情,你就可能撲滅那小小的,不易發現的人類高尚品格的火花。因此,今後對學生課間活動的指導還會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時間:

  20xx年8月

  二、調查地點:

  xx市各大超市

  三、調查物件:

  各超市店長及消費者

  四、調查方法:

  實地考察及問卷調查

  五、調查小組:

  xx

  六、調查小結:

  (一)經營者部分

  1、規模比較:調查的幾家超市中25%為小型居民生活型超市,50%為普通綜合型超市,25%為大型超市。

  2、管理方式比較:100%對員工進行定期培訓和考察,具備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3、經營策略:市場調查結果顯示:

  ①地理位置:25%處於交通要道,25%在居民區附近,50%商業區附近。

  ②超市形象:50%具有人工儲物部和自動儲物櫃,50%只有人工儲物部。75%有休息長凳,25%無休息長凳(小型居民型超市)。100%店內有音響裝置,有購物音樂。100%有清晰的購物區招牌。75%購物裝置單一,25%有多種類的購物籃、購物車,方便各類消費者。

  ③服務:100%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考察。75%注重責任心(小型超市和普通綜合型超市),25%注重導購力(大型超市),50%注重親和力(小型和普通綜合型超市),0%注重資訊素養。

  ④宣傳:75%利用報刊式廣告宣傳過,25%沒有(小型超市)。

  4、金融危機的影響:

  ①營業額:50%下降(普通綜合型超市),50%不變。

  ②下降的原因:100%認為家居生活用品和休閒娛樂用品銷量下降。

  ③不變原因:100%認為良好的信譽使得消費者在物價上漲的時候願意選擇他們。

  ④採取的促銷手段:100%特價商品,25%購物贈禮或抽獎(大型超市),50%提供貴賓卡會員卡來刺激消費(普通綜合型超市和大型超市)。

  綜上所述,由於大型超市貨物種類齊全,可滿足廣大消費者需要;小型超市貼近人民生活,經營的商品以生活必

  需品為主抗風險能力較強。所以,金融危機對其影響並不大。而普通綜合型超市沒有主要銷售的產品,此時就很難均衡盈虧。對於金融危機,供給量增加需求量減少的狀況,商家都選擇價格為主的促銷手段來吸引顧客,基礎雄厚的大型超市會有購物贈禮或抽獎的輔助手段來刺激消費,為其增光不少。

  這裡特別要提的是發放貴賓卡和會員卡的促銷手段(尤其是團購),這樣可以吸引固定的消費群體,這個固定的消費群體,可以成為商場生存的基本保障,也使得進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減少庫存量,增加流動資金使用量,算是不錯的促銷手段。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建議小型超市加強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適時的搞一些購物活動;普通綜合型超市可以在這段時間突出糧食、油等生活必需品的買賣,注重宣傳,增加固定消費群體數量;而大型超市在店員的態度上多下功夫。此外,各超市都應注意培養店員的資訊素養,把握消費者心理,這會增強超市的運營效果。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9

  調查人:

  xxx

  調查時間:

  星期六下午

  調查地點:

  市場等

  調查目的:

  找出錯別字,分析結論。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

  我國的語言文字有很多種,但是,經常有些商家不斷地將祖國的語言文字錯用、濫用、誤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誤讀字和語病更是屢見不鮮。為了加強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覺性。我展開了深入的調查。

  問題的調查

  為了更好地深入調查,我於星期六下午展開了調查。大約調查了一個小時。一些店面廣告牌上出現了很多這樣的現象:把依依不捨寫成了衣衣不捨,依戀寫成了衣戀,時尚寫成了時裳一問才知道,原來都是店主故意寫錯,自作聰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錯。還完全為了追趕時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顧客來購物,所以才不管什麼字型規不規範呀,用錯字沒有。還有一些小學生作業上的錯別字更是見怪不驚

  研究與分析

  經過我的仔細分析與研究,大概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一些商家為了追趕潮流,吸引顧客,故意使用錯別字。

  2、書本報紙上的錯誤大概都是由於印刷錯誤,印刷員太疏忽。

  3、由於小學生的粗心,而造成寫錯別字。

  4、一些小學生不會寫個別字,而錯寫偏旁,多一筆,少一畫。

  希望一些店主不要在故意使用錯別字,濫用語言文字。一定要規範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可以專門成立一個小組,糾正那些錯別字用者。

  作為後代,我們有責任傳承漢字文化。將我們的漢字學好,寫好。我提議,從我們自己做起,身邊和人做起,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讓我們的祖國更美好!

  中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篇10

  一、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青少年為什麼會行成網癮還有網癮帶給青少年哪些危害

  二、調查方法

  從網上收集資料

  三、調查結果

  綜合新華社電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18日釋出《中國青少年網癮資料報告(20xx)》顯示,目前我國網癮青少年約佔青少年網民總數的9.72%,將近50%的網癮青少年主要的上網目的是聊天或交友。

  報告指出,在網癮青少年和非網癮青少年的具體活動中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如,網癮青少年中玩網路遊戲的比例(40.77%)高於非網癮青少年(28.61%)將近13個百分點,而聊天或交友雖然也屬於娛樂性的活動,但網癮青少年和非網癮青少年中,參與這一活動的比例幾乎沒有差別。

  根據資料顯示,娛樂性活動和實用性活動比例在網癮和非網癮青少年之間差距很大。其中玩網路遊戲和獲取資訊的網癮青少年與非網癮青少年比例差距較為懸殊。

  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秘書長郝向宏認為,這說明網癮青少年更偏重於玩網路遊戲,而非網癮青少年則更偏重於藉助網路獲取資訊以及學習或工作。因此,正確引導青少年利用網路獲取資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網成癮,而對於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放縱則可能促使其上網成癮。

  報告指出,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仍然是不容忽視的。網癮青少年比例接近10%,需要各方繼續對青少年網癮問題加以關注,並採取各種措施來預防青少年上網成癮。

  報告顯示,男性青少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13.29%)約比女性青少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6.11%)高出7.18個百分點。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於沉溺網路。報告顯示,18歲至23歲青年網癮比例較高,達到了11.39%。

  報告指出,網癮青少年和非網癮青少年均對娛樂休閒類遊戲有較高的偏好。有超過60%的非網癮青少年對娛樂休閒類遊戲有較高的偏好,而網癮青少年則對角色扮演類和比賽競技類遊戲有較高的偏好。這說明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網上娛樂性活動對青少年的影響。另外,網癮青少年更多利用網路獲取社會機會。報告顯示,網癮青少年比非網癮青少年擁有更多“經常”透過網路成功獲取學習、求職、創業等社會機會的經歷。

  為了解當前國內青少年網癮的狀況,研究解決青少年網癮問題的對策,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於20xx年8月成立課題小組,於9月份開始調查。實地調查的範圍包括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武漢、瀋陽、西安等城市,共回收有效問卷11023份。網路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0363份。

  四、分析與討論

  網路對青少年真的只有危害嗎?我的回答是不,因為如果沒有網路,我們也不會了解到那麼多的知識,眼界就不會開闊,我們的發展也就不會那麼遠大,但是網路的危害的確不可忽視,網癮對青少年是一個不可磨滅的打擊......

  五、建議與設想

  上網是必需的,但是我們要掌控好時間,適量的瀏覽一些資訊,玩網路遊戲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將自己沉迷在裡面,因為那畢竟是虛幻的東西,是不切實際的,偶爾輕鬆一下可以,但不能把它當做精神糧食。

  六、體會

  我個人認為網路是我們人類的一大創舉,值得發展下去,但是網路的弊端也時刻對我們敲響著警鐘,幹什麼事情都要適可而止,吃什麼東西都要適量,上網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只有正確利用這個定時炸彈,才能健康的成長,發展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