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地區的文化調查報告範文
苗族地區的文化調查報告範文
在出現了某些事件和情況後,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項的調查,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那麼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苗族地區的文化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調查物件:
苗族
調查目的:
瞭解苗族概況,進一步看我國民族狀況,加強少數民族知識
調查方式:
資料法,利用網路查詢有關資料
調查內容:
有關苗族分佈,歷史,風俗,文化等概況
一,概述
苗族 ,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其歷史悠久、分佈面廣。苗族又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跡,主要分佈在泰國、越南、法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在國內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西、湖北、海南等省內,其中貴州最多。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共有3686900人,遍佈全省的各專州、縣(市),佔全國苗族總數的一半以上。
二, 苗族源遠
苗族源於炎黃時期的“九黎”,堯舜時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後與黃帝部落發生戰爭,即歷史所稱的“琢鹿大戰”。在戰爭中,黃帝與炎帝聯合,九黎首領蚩尤被黃帝擒殺,餘部退入長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國。在四千年前,以堯、舜,禹為首的北方華夏部落與“三苗”爭戰近千年,最後、三苗國被夏禹所滅。“三苗”失敗後,一部分被驅逐到“三危”,即今陝甘交界地帶,後又被迫向東南遷徙,經過很長時間逐步進入川南、滇東北、黔西北等,形成後來西部方言的苗族;留駐長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區的“三苗”後裔,有部分與華夏部落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時期所稱的“南蠻”;而居住漢水中游的,被稱為“荊楚蠻夷”。後來,荊楚蠻夷中先進部分逐漸發展為楚族,建立楚。後進的部分繼續遷入黔、湘、桂、川、鄂、豫等省毗連山區,成為今天東部、中部方言的苗族先民。
三,語言文字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 苗族大部分兼通漢語,有些地區的苗族還兼通布依語或彝語等。此外,大約有160萬苗族人以漢語或侗語或瑤族勉語等為母語在許多地方的苗族史詩和民間傳說中,都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失傳了。一些地方文獻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區沒有仍在使用的傳統文字。 近代以來,一些苗族知識分子為了發展苗族文化教育,創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制的方塊苗文,湘西石啟貴創制的速記苗文,貴州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近代,一些在苗族地區傳教的外籍外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也創制了一些苗文,如柏格理苗文(滇東北老苗文)、胡託苗文等。但是這些文字,除了柏格理苗文之外,推行面十分狹窄。
新中國建立後,政府組織語言學家為苗族三大方言各創制了一套苗文,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還把滇東北次方言老苗文改進為拉丁字母形式。然後在一些地方開展新文字試驗推行。
四,文化藝術
苗族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衣服、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耕”。二是錦帶,寬2至3釐米,用作褲帶、袋帶、揹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三是錦幅,苗語稱為“倫”。錦幅多用作背面、揹帶兜等。
蠟染,也是苗族著名的傳統工藝。苗族染的.圖案是苗族婦女的天才創作,是她們現實生活的反映,代表著她們的美好心願和對生活的追求。在苗家看來,蠟染藝術是美的象徵,也是愛的表示,不僅自己要發揚,而且樂意傳授給別人。蠟染藝術漂洋過海,傳到國外,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蘆笙,是苗、瑤、侗民族最主要的傳統樂器,其中以苗族使用最多。苗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都要吹蘆笙,伴以舞蹈,規模龐大,氣勢磅礴,並因此而聞名於各民族
五,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入夜,村寨中響起銅鼓聲,外村寨的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蘆笙、笛子來到村寨附近“遊方”(即男女青年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 龍舟節是每年農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餘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六,民族曆法
苗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遠古時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發達,苗族有古歷體系。中國苗族古歷體系屬陰陽曆,以太陽曆為主。苗族古歷以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一歲365。25日,陽曆平歲365日,閏歲366日。苗歷除使用十二生肖記時、日、月歲外,還用自然數相輔助記時、日、月、歲。中國苗族古歷的使用時限,上溯至少可達一萬年,下限是光緒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中國苗族古歷體系表明十二生肖、七曜歷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產生於中國,後傳入巴比侖、印度等國。由此可見:中國苗族古歷是中國曆法之母,也是世界曆法之母。
七,宗教習俗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祀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傳統地講,苗族對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認為是一種靈性的體現,因而對其頂禮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巖洞、大樹、山林等。此外,苗族認為一些自然現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語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兩詞並用在許多地區,苗族還認為自然界存在許多精怪。在一些苗族地區,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薩、土地奶、家神、祭橋、水井等。
圖騰崇拜方面。東部地區許多苗族與瑤族共同崇拜盤瓠(一種神犬)。他們世代傳說著“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盤瓠視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區一些苗族認為他們的始祖姜央起源於楓木樹心,因而把楓樹視為圖騰。另有一些地區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為自己的圖騰崇拜物件。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去,其靈魂卻永遠與子孫同在,逢年過節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飲食也要隨時敬奉祖先。許多地區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豬”、“椎牛祭祖”,黔東南有“吃牯髒”,黔中地區叫“敲巴郎”,黔西北、滇東北有打老牛習俗。其中,黔東南的吃牯髒至今盛行不衰,最為典型。
大多數苗族人虔信巫術。主要的巫術活動有過陰、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還有蠱術等。
八,飲食習慣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蔔,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 苗族的食物儲存,普遍採用醃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醃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九,民族服飾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豔麗。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髮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系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
十,婚喪習俗
招郎主要流行於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和湘桂交界等地區,以城步苗族最為盛行。大山區苗族婦女享有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討丈夫”,無兒無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個女兒,長大後,“招郎上門”,延續家族,而讓男子出嫁,稱為“招郎”。“招郎”入門後,女家長輩稱其為子、為侄,忌稱女婿、侄郎;同輩稱兄道弟,忌稱姐夫、妹夫;小輩稱伯伯、叔叔,忌稱姑爹。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彩色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十一,民族舞蹈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裡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
民間群眾性蘆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蘆笙領舞,其他人圍一圓圈踏樂而舞,場面壯觀、氣氛熱烈。競賽性的蘆笙舞一般在節日或集會上由少數技巧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動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臥、倒立等高難動作,很受群眾歡迎。
十二,苗族建築
苗族由於特有的遷徙歷史,在建築選材和房屋構建行程自己特有的建築風格。苗家人喜歡木製建築,一般為三層構建,第一層一般為了解決斜坡地勢不平的問題,所以一般為半邊屋,堆放雜物或者圈養牲畜,第二層為正房,第三層為糧倉,有的人家專門在第三層設定“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麗,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關係。苗家整個村寨都使用木材作為建築材料,被現代建築學家們譽為最具生態的建築方式,木製杆欄式建築既解決了山地建築平地少的問題,也解決了農家雜物堆放及牲畜的圈養問西江千戶苗寨、坡腳寨、南花苗寨、大簸箕苗寨、格多苗寨是苗族村寨的出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