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養老問題的調查報告
有關養老問題的調查報告
為了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我們要透過科學的方法去研究,我們在調查結束後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調查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養老問題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養老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1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在今後長時間內要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隨著我國人口再生產從傳統型過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型,必然伴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
近年來,我國對老齡工作和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出臺了相關政策和一系列檔案,以推進各級老齡工作機構和老年群團組織建設,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做好老年人優待工作,組織開展關愛老人心理健康活動,等等,不斷推進老齡事業發展,使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逐步提高。
最近,我們利用學習實踐時間,對湖南省邵陽市的養老工作作了初步的調查,以期為積極踐行和諧老齡化戰略,切實落實“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服務理念,有效解決養老服務需求,提供些許參考。
一、老年人需求的基本情況
(一)老年人的基本狀況
1、文化程度偏低
根據民政局的有關統計,我市現有老年人中,文盲、小學文化程度的分別佔總數的11.57%和31.85%,初中、中專、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別佔29.64%、8.42%、9.51%,而大學專科、大學本科以上的僅佔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徵很明顯。
2、 “空巢”老人較多
從居住方式來看,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獨居和與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別佔11.38%、52.49%,與子女同住或與孫子女同住的佔35.17%,老年人“空巢”現象日趨嚴峻。
3、身體狀況與生活自理狀況尚可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身體健康或一般的分別佔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嚴重疾病的佔27.60%、3.89%。說明我市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總體處於較佳狀態。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佔調查總數的87.98%,半自理的佔10.26%,不能自理的佔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佔絕大多數。
4、經濟收入情況
從經濟收入來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別佔21.13%、12.88%、36.25%,月收入在1500—元、元以上的佔18.11%、9.65%,1.98%的老年人沒有經濟收入。由此可見,大多數老年人經濟收入偏低。
(二)老年人最迫切需求情況
1、精神贍養是最需
調查發現,老年人對精神贍養的需求是最強烈的,40.44%的人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精神贍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養老保險面逐步擴大以及子女的經濟扶養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人物質生活質量基本有了保障。但是生活的幸福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還包括精神上的享受。從這項調查顯示,老人們更渴望情感上的關愛,企盼心靈上的充實。
2、家政服務市場大調查顯示,29.97%的老年人最需要家政服務。現在社會節奏加快,子女大都忙於工作,不在父母身邊的情況比較多,沒有時間料理老人的生活,所以對於家政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也促使家政服務的市場不斷擴大。我們可以推測,今後家政市場的發展對於解決就業問題將會起到一定作用。
(三)養老形式調查情況
1、居家養老是首選
調查顯示,80.27%的人最願意選擇的養老形式是居家養老,11.56%選擇機構養老,6.34%選擇老人日託所,1.83%未選擇。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領域拓展,居家養老服務的方式主要是上門進行個案服務,同時發展社群老年人日間服務機構,對老年人進行綜合性的集中服務照料。居家養老服務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對破解日趨嚴峻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發展適合我市實際情況的“居家養老”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2、選擇養老機構的檔次
在願意到養老機構養老的老年人中,選擇500—800元/月和800—1200元/月底分別佔58.30%、31.52%,僅有6.49%、3.69%的人分別選擇1200—1500元/月和1500元/月以上,這與當前老年人的經濟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相關性。
(四)老年人的精神贍養情況
1、大多數老人不感到孤獨
調查發現,80.97%的老年人不感到孤獨,19.03%感到孤獨的老年人更願意找親人或朋友聊天。90.91%老人的子女願意陪其聊天、聽其訴說,只有9.09%老人的子女不願陪他們聊天。由此可見,我市的子女比較注重與父母的談心,從精神上來關愛父母。
2、子女對老人的孝順情況
在這次被調查的老年人中,57.66%的老年人認為子女很孝順,39.88%的認為子女比較孝順,認為不孝順的僅佔0.83%。子女經常來看望的有82.68%,佔大多數,偶爾來、生病時才來、節假日才來到分別佔9.53%、0.66%、3.82%,只有0.35%的子女從不來看望老人。
3、老年人與孫子女的關係
調查顯示,在有孫子女的老年人中,有62.78%的老年人替子女照顧第三代,37.22%不照顧第三代,這說明我市的老年人對第三代很有愛心,所謂的“隔代親”。而且調查還顯示68.37%和29.51%的孫子女經常來或有時來看望老年人,2.12%不來看望,說明第三代也很關心老年人。
4、老年人活動場所和活動內容
小區休閒廣場和公園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平時經常鍛鍊或參加其他娛樂活動的9791名老年人中,經常去小區休閒廣場和公園的分別佔38.62%、21.91%,老年人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看電視、與朋友聊天、讀書看報、打牌搓麻將等,參加老年大學學習、外出旅遊的居少數。
二、滿足市區養老服務需求的對策建議
1、關愛“空巢老人”,重視精神贍養
全社會都要來重視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家庭成員要負責,年輕人要多承擔體力勞動,給足老人生活費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給老人們精神慰藉。社會服務功能要強化,社群要為他們提供面對面、心貼心的服務,要擴大志願者隊伍,開展形式多樣文體活動,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獨居不孤,歡樂常伴。
2、提高養老金待遇
儘管我市已連續幾次上調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待遇,但調查顯示,大多數老年人經濟收入偏低,總體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近年物價上漲幅度較快,因此,要繼續提高老年人的養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礎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
3、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
要進一步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範圍,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建立監督機制,及時評估中介機構服務效能,確保服務落實到位;要對居家養老服務實施制度化、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制定上門服務制度、服務監督制度、服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等規章制度,確定生活服務標準、養老護理標準、服務效果評價標準等各項標準,規範服務專案和內容,對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實行資格認證、持證上崗,逐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4、加快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滿足老年人入住需求
儘管調查顯示,只有11.56%即1166名老年人最願意選擇到養老機構養老,但即使按照這個標準,市內養老機構床位也應達到2.31萬張,而目前僅有1.28萬張,尚有1.03萬餘張的缺口。因此,要落實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集體組織、民間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以及外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規劃建設不同檔次的養老機構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對養老服務機構實行分類管理,明確養老機構的服務物件,逐步改變目前較高收入人群大量佔用公辦養老機構資源的現象,在合適的時機,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發放養老服務專項補貼,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夠住得起養老機構。
5、大力扶持,多形式發展社群家政服務
出臺相關政策,培育家政服務業,吸引家政服務的相關企業加盟,同時進一步擴大政府援助服務物件範圍,完善送時服務機制和制度,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償、低償和無償的家政服務。
6、加快各級老年文體活動場所建設
加快市、區及基層老年文體活動場所建設,按照老年人口的分佈和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活動需求,形成檔次不同、面積不等、配套事宜的梯次排列格局。增加室內活動場所和室外活動設施,方便老年人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引導老年人特別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群,融入社會,度過幸福的晚年。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物美價廉的旅遊線路,開拓老年旅遊市場,滿足老年人出遊需求。積極興辦老年大學、學校,發揮市和各區老年大學的示範帶動作用,抓好街道(鎮)和社群(村)老年學校建設工作,逐步完善老年教育4級辦學網路,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滿足老年人的求學需求。
養老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3
這個假期,我來到了XX市XX區敬老院,看望了那裡的老人,給他們送去新春的祝福,還送上了營養品,並與他們親切交談。透過與他們的談話,我瞭解了老人們過去的生活和工作情況,也瞭解了他們現在的養老情況。
住在這所敬老院裡的老人們大多在70歲以上,他們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被送到敬老院來(這與我以前在其他敬老院瞭解的情況也是一致的),如子女不在身邊無人照顧;身邊親人大多已過世,孤身一人;一個人待在家裡太孤單,想有人能夠陪伴。從她們的口中,我大致瞭解到過去老人們的生活狀況。建國初期,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有文化,但迫於生計,只能外出幹些體力活或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如在織布廠工作,生產菸草等。由於當時人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即使是在城市,生活物資供給一樣嚴重不足,大部分人最大的希望便是能吃飽穿暖。因為條件有限,許多人不能去上學,只能利用空閒時間去夜校讀書識字。生活在鄉下的人,為了能去學校讀書,冬天裡也穿著草鞋踩著冰雪去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外的地方求學。路上餓了就吃從家裡帶的生紅薯或其他乾糧充飢,要是遇上荒年,就吃路邊生長的野菜,生存條件極為艱苦。
現在這些老人們的孩子都長大了,都成家立業了,他們被子女送到敬老院來更多的也是一種迫於生計的選擇。在我所瞭解的老人中間,絕大多數人的子女都只在繳納生活費時才來看望一下老人,順便購買一些物品,見面交談的時間也不會太長,真正關心老人生活起居細節的更是少之又少。子女們普遍對父母們的生活情況關注較少,以為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萬事大吉了。更有甚者,子女之間互相推卸養老責任,只顧自己享樂。這種情況著實令人心痛。
在與老人們的交談過程中,我發現很多老人口中都會說只要自己的子女過得好,自己怎樣都無所謂,只要兒女們心中都有自己的父母就行了,他們來到敬老院生活至少還有人可以一起生活、說說話,陪伴他們度過晚年,這比孤單一人待在家裡好。我注意到,每當老人們說起自己的家、自己的兒女時,他們的臉上、眼神中總會流露出溫馨、留戀、幸福,甚至淚眼婆娑。由此可見,老人們的內心深處是非常渴望迴歸家庭、渴望親情的!
的確,老一輩人為我們新中國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在過去所經歷的苦日子值得我們年輕一代人永遠銘記,我們要感謝那些為我們創造現在美好生活的前輩們,並以他們為榜樣,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樹立回報社會的意識,努力學習,爭取成長為祖國的棟樑之才,不辜負老前輩們的期望。
然而,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輩已相繼老去,龐大養老群體的出現成了一個十分現實的社會問題。即使我國正加大養老保障制度的完善,但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老人們缺乏的是家庭式的關心和溫暖。當孩子們事業有成之時,都想著如何對自己的父母好點,讓他們過上安享晚年的生活。殊不知,又有多少人真正可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的服侍他們一回?又有多少子女知道老人們心中的渴求?
我認為,傳統“養兒防老”模式雖然受到現實的挑戰,但是,“養兒防老”的傳統並沒有過時,並且永遠不過時。解決養老的問題,除了政府要加大養老資金的投入以外,還要解決一個“良知”的問題。“養兒防老”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孝敬老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辛苦地養育子女,當父母老了的時候需要子女們照顧的'時候,子女們應該盡最大努力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而那些推卸養老責任的子女應該遭到良知的譴責。倘若子女養老養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每個人都真心實意地為老人著想,那麼,國家的養老制度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反之,最好的養老制度也溫暖不了老人的心。
所以,我呼籲全社會的人都來關心養老問題。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孝敬老人的心,那麼解決養老的問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只有人人都喚起自己的良知,才能讓老人們真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從而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養老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4
近幾年來,××林場等市直事業單位農林漁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訪,強烈要求認定為全民所有制職工,並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我作為主管全市企業改革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負責人,深深體會到市直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既勢在必行,又任重道遠。如何在全力支援事業單位推進改革和儘量保障廣大群眾基本利益這兩個方面,搭建一座和諧橋樑,實現二者的雙贏?帶著這樣的思考,我選擇了農林漁工的養老保險改革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和認真解剖。
一、情況複雜
市直事業單位農林漁工主要分佈在××林場、××林場(即市林科所)、市農科所和市水產良種場四家單位,共人,其中在職農林漁工人,已退休農林漁工人;市農科所還有移民農工人,其中在職人,已達退休年齡、人事未辦理退休手續人;其中市水產良種場名漁場工人已於年月按工齡每人每年元,另加萬元養老保險費實行了“買斷”。未參保的農林工人數較多,情況複雜。
⒈政策依據不足。全省是從年元月起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依據是湘政發號檔案,只明確機關事業單位的國家幹部、全民固定工、勞動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資關係掛靠在機關、事業單位或在人才交流機構的人員為參保物件,而農林漁工不屬於此參保範圍。但這四家單位的農林漁工相繼進入被冠以“事業單位性質”帽子的事業單位工作,因而不屬於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範圍。致使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兩個養老保險之外。他們強烈要求比照同單位職工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但政策依據不足,因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全國沒有統一的政策,全省仍處於試點階段。
⒉改革方向不明。當前,全國事業單位的改革方案尚未出臺,將事業單位劃分為行政職能性、社會公益性和生產經營性三大類的改革方向尚未確定。市農科所是我市唯一正處級差額撥款的農業科研機構,改革走勢不甚明確。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級差額撥款林業科研機構,市政府已於××年將××林場、××林場確定為公益性林場,擬由市林業局主管轉交市建設局主管,市政府已委託市建設局擬定接收方案。
⒊身份參差不齊。這些農林漁工中既有建場初期的老資格,可以追溯到年代,又有自然增長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農科所合併而來的,又有從外地移民而來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從外省區調入的;既有編制部門簽發編制計劃、勞動部門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門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業單位固定職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給土地按農民對待的。若按資歷深淺、年齡大小、進場時間長短確認其身份,無法做到公正、公平,相關職能部門也不好操作。
⒋收入來源不一。××林場每年財政撥款萬元,無自營收入,人平每月元。××林場每年財政撥款萬元,自營收入萬元,人平每月元。市農科所每年財政撥款萬元,科研經費萬元,人平每月元。水產良種場每年財政撥款萬元,自營收入萬元,人平每月元。
⒌參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單位固定工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按在職人員月平元作為繳費基數,現行繳費比例,離退休人員月平元養老金標準,僅對××林場、河洑林場和市農科所進行測算的結果表明,這三家單位名在職農林工月繳養老保險費元,名退休農林工月支養老金元,每月收支兩抵缺口元,全年收支缺口元。現有在職農林漁工年齡普遍偏大,收支缺口會呈直線上升趨勢,給同級財政背上沉重包袱。類似這部分農林漁工,部分割槽、縣(市)還有近人,牽一髮而動全身,勢必引起連鎖反應。
二、問題突出
⒈參保無門。在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之初,農林漁工的問題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由於國家、省均無明確政策,一直被耽擱下來。近幾年,這部分農林漁工一直向市政府、相關部門和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反映,希望能按湘政發號檔案精神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市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也積極向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彙報,至今未能很好解決。
⒉生活無助。這些農林漁工雖然高高興興地在人事部門領回了退休證,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退休待遇;雖然按時,卻不能足額領取退休費,僅為正常退休費的左右,××林場和河洑林場農林漁工人平退休費分別為元、元,市農科所最低,僅為元,該單位移民農工到退休年齡,只能享受一次性補助元;××林場在職不在崗的農林工,單位僅僅發給每月元生活費,遠遠低於城鎮低保水平。
⒊心理失衡。這四家單位的國家幹部、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機關事業單位參保,其中××林場已實行了社會化發放,退休人員人平領取基本養老金分別為元、元、元和元,而退休農林漁工(除水產良種場退休漁工外)僅為元、元、元,對比同一單位農林漁工退休費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倍以上。收入差距過大,心理嚴重失衡。
⒋繳費無力。××林場、河洑林場和市農科所的名農林工,全年需繳納養老保險費元,而已參保的國家幹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繳納養老保險費元,全年需繳元,兩者合計共繳納養老保險費元。若將移民農工計算在內,全年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在萬元以上,僅憑這幾家單位現有財力是難以承受的。
三、積極應對
⒈深化改革。堅持養老保險低起點、廣覆蓋的原則,採取先改制、後參保的辦法,推進市直事業單位農林漁場改革。參照湘政辦發號檔案,先將這幾家單位改制轉企,將在職和離退休人員整體劃歸市勞動社保處管理,未參保的農林漁工統一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移民農工享受國營企業“兩個置換”優惠政策,進入城鎮企業基本職工參保範圍。
⒉分類管理。改制轉企後,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機制,中人搞過渡”原則,實行分類管理。一是對原在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參保的離退休人員,轉移到勞動社保後,保持待遇不變,今後待遇的調整按城鎮企業職工標準進行,與機關事業單位同類人員調整後的待遇之差由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處補足;二是已退休的農林漁工退休待遇,按企業現行標準核定其基本養老金,與原退休待遇持平,差額部分採取“補差”方式,用林業基金或其他方式予以補足,實行社會化發放;三是對於以後退休的人員,則按照企業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將其養老金領取與其個人帳戶繳費情況掛鉤,核定養老金髮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