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當代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我們在調查結束後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好的調查報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當代民間信仰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當代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篇1

  一、宗教信仰基本狀況研究

  (一)信仰教別較多

  xxx鎮近年來發展較快,外來人口、流動人口多,為宗教傳播催生了有利條件。經調查可知各主要教派(佛、道、伊、天、基)在我鎮內均有教眾。

  (二)信仰人群鬆散

  透過調查發現,雖然我鎮許多村民是教徒,但是他們所信仰的宗教組織並沒有嚴格的管理條例,對教徒的要求也很不明確。村民參與民間信仰活動比較隨意,參與者有一定的組織性,但組織觀念及程度不高,組織意識淡薄,信仰人群比較鬆散,僅有部分村民能說得出一些要求和管理條例。

  (三)參與者帶有明顯的目的性

  調查中發現,村民信仰宗教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消災免禍,保佑平安。對於那些不信仰宗教的村民,他們不信仰宗教的原因如下:“我不相信宗教能夠保護我,我更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科學。”“我感覺神靈很虛無,是不存在的,凡事都有其發展規律,並不是誰能左右和控制的。”

  (四)宗教活動內容

  在被問及村民開展活動的情況和活動內容時,有很多村民表示每個月開展1到2次活動,活動內容比較單一,而且活動只有部分人會去參加,並沒有很嚴格的要求。

  二、加強對農村宗教信仰活動的正確引導

  透過此次調研,發現我鎮對宗教信仰的管理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參加人員較多,信仰人群鬆散,參與者帶有明顯的目的性,針對以上情況xxx鎮政府決定採取以下措施加強管理。

  (一)從農民自身提高對宗教信仰活動的認知能力

  1、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民間信仰本身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功利性、目的性等特點,因此提升村民對宗教信仰的認知水平顯得相當重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刻不容緩。

  2、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宗教信仰活動

  村民文化水平低,對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弱,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難題或挫折時,總是寄希望於冥冥中的神靈相助,不知不覺地助長了民間信仰活動中的一些消極成分的擴大、蔓延。村民要辯證地看待和充分地認識民間信仰活動,不斷增強真假及是非的辨識能力,避免迷信、盲目跟從;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世界觀、理性的道德觀。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民間信仰活動中的積極和消極成分併合理取捨,理智對待。

  (二)要加大引導和監管力度

  1、宣傳、幫助、教育村民正確區分迷信與宗教信仰的界限。各級幹部要以身作則,起到帶頭示範作用。駐村幹部要勤下鄉並帶動村委會成員及各組隊長,組成幫教小組。小組成員要深入田間地頭以發生在村民身邊的實際例子結合宣講資料對村民進行無神論教育;進行科普知識及法律知識的教育。幫助村民充分認識並正確區分迷信與宗教信仰的界限。

  2、制定相關辦法,做好規範引導。根據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宣傳、教育、幫助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規定、辦法,對村民參與民間信仰活動的方式、範圍等進行規範、引導。駐村幹部、村委會成員要帶頭學習,有針對性地向村民進行講解。

  3、堅決取締以民間信仰活動為幌子的迷信活動。

  當前農村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政治情況較複雜,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民間信仰活動作掩護,幕後從事迷信活動以牟取錢財,擾亂農村社會秩序。鎮政府、村委會、文化站等有關部門將攜手開展專項整治清理行動,鎮派出所將針對實際情況向各村下派駐村警務人員。對屢教不改的迷信從業人員要按相關法律及地方政府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三、結語

  農村信仰活動參與人員較多,涉及面較廣,如果疏於管理和引導,容易導致民間信仰中的消極因素向迷信轉變。積極發掘宗教信仰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剔除其中的消極和迷信成分。我們會尊重農民正當、合理、合法、健康的宗教信仰,對宗教信仰中的積極成分要加強管理、加強引導、正確引導、有序引導、規範引導;對於利用宗教信仰從事迷信活動的人員要堅決予以整治、抵制、打擊、取締。在全社會大力提倡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時代,各級政府要創造條件更好地利用民間信仰活動中的積極、健康因素,更加有效地發揮民間信仰的社會作用、文化作用,認同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更好地服務。

  當代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篇2

  伴隨著近年我省社會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國家宗教政策的落實和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湧現,越來越多人尋求從宗教中得到精神的寄託或者從宗教中尋求對生活事業家庭的某些庇護。因而宗教活動場所不斷得到增建和擴建,信教人數不斷增加,宗教的傳播也越來越滲透到普通人的生活。

  (一)、信眾年齡和性別結構。

  就信教群眾年齡和性別結構來看,信教群眾年輕化趨勢明顯,據一份20xx年的民間信仰調查問卷顯示,20-25歲的信教人群佔58.49%,數量還是非常可觀的。受男女性性格特點的影響,女性更容易接受宗教的理念,服從宗教教規教義,因此,信教群眾中女性比重是高於男性的。

  (二)、信眾受教育水平。

  信眾以受教育水平較低者為主,但近年出現受高教育水平群體信教人數不斷增加的趨勢。信眾以45歲到70多歲的中老年婦女為主,她們受教育水平很低,不少人誦經認不全字,讀的通卻不曉得意。但總的趨勢是信徒的學歷是越來越高,高中生研究生比較多,博士生也佔有一定的比例,不少高學歷的人專門皈依佛門,潛心佛法。

  (三)、信眾信仰動機

  一、由於疾病或遭受大變故等,以尋求精神寄託。面對疑難雜症或沒錢治病,有些人希望透過宗教來解決。有一部分人相信信仰宗教或是信神可以治療疾病,大部分的信教群眾,均是一些中老年人,且身體患有某些疾病。

  二、文化水平低,同時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老年人希望以自己的虔誠,為子孫後代祈福受到封建迷信的影響。

  三、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多群眾隨大流,跟風隨俗。

  四、信教能獲得一定的精神慰藉。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單調。有關文化的基礎設施不健全,人們精神文化匱乏,農村尤其嚴重。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基礎上,對比精神文化匱乏更為突出。人們為了尋找精神寄託,信仰宗教。

  五、部分人員藉助宗教蠱惑人心,宣傳不良思想。

  六、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信仰動機的功利性、信仰意志的脆弱性、信仰物件的多元性和對教義理解的模糊性等四個方面是基層群眾宗教信仰基本特點。

  從整體上而言,這個群體大多處於社會底層,收入很低,抵禦風險能力弱,天災、疾病、意外事故等往往使一個家庭一蹶不振。無論耕作生活,還是市場競爭,或者社會政治層面,他們均處於弱勢地位。現實環境和社會制度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無奈,他們缺乏安全感、穩定感、保障感,加上教育程度和社會資源有限,他們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只好向神、佛和上帝之類尋求安慰,尋找寄託和庇護,希望得到冥冥世界諸神保佑,可以祛病去災,求財得子等。

  一般而言,一個人只信仰一個教派。而我國一般的信教徒,大都沒有嚴格的教界之分,多數是既拜佛教的菩薩,又拜道教的神仙,還拜民間俗神和供奉自己的祖先,呈現出一種跨越教派的多元信仰特點。

  對教義理解的模糊性導致信教儀式簡單化、隨意性。“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就求神拜佛”“心中有佛,佛自在”反映我國農民沒有嚴格或強制式的信教儀式,隨意性強。

  宗教傳播人群呈現兩極分化,有真正將宗教信仰作為指導生活的指標,真正滲透到意識形態中,將信仰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用信仰支配一切思維活動和日常生活。也有信教帶有嚴重的功利性,希望透過信教而得到神的庇護,免除災禍,祈求平安、財運、地位等。相當一部分信教群眾信仰意志具有很強的脆弱性,稍稍遇到阻力或祈求沒有得到滿足便對信仰產生懷疑。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宗教在人民生活中的影響會越來越突出,進而會帶來對整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衝擊。宗教問題是敏感問題,但只要處理得當就有利於社會的發展。面對宗教的大發展,黨和國家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於宗教信仰不鼓勵不支援但也不反對,對於實際的宗教工作中,政府應當積極適應宗教發展的新趨勢,不斷調整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積極引導宗教發展與社會主義建設相適應。

  當代民間信仰調查報告 篇3

  面對著高節奏的學習工作,面對著暗色彩的鋼筋水泥,面對著無休止的事與願違。我們是否已經被工作學習剝奪了自我,我們是否已經被鋼筋水泥堆砌住了自由,我們是否已經在事與願違中,遺失了自己的夢想。藉由這次寒假,放下工作,逃離城市,迴歸自然,迴歸自我,在八百里南太行中,重拾我們遺失的夢想。

  行程近兩百多公里,其中徒步進行的有一百多公里,沿途翻山越嶺,過河穿洞,苦樂相隨,大家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成了這次徒步活動,也收穫了更多的寶貴經驗。就這次活動而言,屬於團隊活動,但就本次調查內容而言,系我個人收集而成。針對歷史系的專業特點,我主要把精力花在了沿途民俗(主要是廟宇文化),民情(包括村民生活現狀、謀生手段及村莊未來情況的調查)的收集整理之上。當然,也有對於徒步經驗的積累。調查結果如下:

  (一)、民間信仰(廟宇文化)調查

  徒步過程中,一路所見最多的信仰神是山神,畢竟在大山裡,人們與山為鄰,靠山為生。對於山的敬畏自然最大。其次道教的廟宇較多,黃圍山景區的主體建築就是以道教神侶為主的廟堂。這是在山西境內所見。

  左邊這個圖片是從雙底村到武家灣的路上見到的一個廟宇兼紀念館的建築。前半部分是供奉關公的殿堂,後半部分則是紀念徐昆的,正如門楣所提孤石藏真。每年正月初一和四月十五附近村民都會來這邊祈福燒香,祭祀關公。

  河南境內見到的則是以佛教為主,也許是離古代統治中心近的緣故吧。在東場村有幸見到一座皇家御建的洛迦寺。現存三佛殿一間,石碑兩通,偏殿損毀嚴重。殿內供奉有佛教過去未來現在佛,殿前有明代兩通大石碑,一塊是明大德年間的,另一塊是明嘉靖年間的,碑文模糊,邊上縣長落款還是清晰的.。都是當時的輝縣縣長重修廟宇的碑文。碑身儲存較好,下邊駝碑的石龜無頭。碑帽脫落在地。

  在焦作市區的影視城裡,藏著一座建於隋唐時期的勝佛寺。我們去時廟前的一棵大樹上落滿了喜鵲,叫聲特別響亮動聽。也許真的是洞天福地吧。小小的一進院落中,四大菩薩的殿堂一應俱全,香火應該蠻好的。畢竟這裡經常會來不少明星大腕的。不過寺廟門口的那一座座撲到的新石碑,讓我看了很不舒服。不過庭院裡還是讓我感到了歷史的氣息停留。也是兩塊明代的碑,完整的立在殿前。還有三塊民國時期的碑文。碑文都是重修紀事,但是從碑文的字型書法來看,明朝古碑更加註重筆體端莊,民國時的則在散漫中透漏出些許飄逸與自由。可惜那時手機相機都已沒電,更是接近黃昏,所以沒能留下一張照片,以示大家。

  在徒步的過程中,我們沒有見到一座基督教堂或是聽說有基督信徒,大山深處,依舊保持著古樸與醇厚。

  (二)關於大山深處群眾的生活狀況調查與實際體驗

  對於這樣一個被群山包圍的世界,我們能夠想到的也許是貧困,勤勞,憨厚,安寧,保守,甚至會是愚昧。可是,當你走進他們的生活世界時,一切都會重新定位的。因為在這裡,有你在別處得不來的感動與體會。

  我們住宿過的村莊有西石門村,雙底村,武家灣村。途經的村莊有東石門村,橫水村,南窪村,西溝村,東場村。其中給我映像最深的村莊是西石門村和東場村。在這兩個村莊裡我有機會接觸到了他們的真正生活。

  在西石門村,最大的體會就是吃水難,取暖難。我們去了二十個人,一下子讓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緊張的不得了。在小韓家吃的飯,他母親從下午三點就開始做上了,一直做到五點多。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幾天來的疲憊與不安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樣的款待背後,需要有多少桶井水與木材支撐啊。每次提水都得到村邊的那口小井用扁擔擔。村民們經常會上山砍柴,這在我們的記憶裡是從來沒有過的。在這樣的世界裡,或者說是在山西這樣的煤炭大省的南端,居然煤炭是作為奢侈品來看待的。我們晚上住宿的那家叔叔家,生火做飯都是用的木炭,那天晚上我們也是在木炭火的溫暖下,入睡的。

  遇到東場村,那是我和音樂系的張博同學一起去探路的事了。在西溝村,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是迷了路的。組織上分配我倆前去探路,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叫東寨的村莊,在那裡會有一條小路把我們送到焦輝路上,然後到達我們的目的地--焦作市。我倆以超出大隊伍十幾公里的速度,提前兩個小時到達東場村。也是這樣,我有幸遇見了我忘記姓名的可愛可敬的大叔,也遇見了那座皇家御建的洛加寺。也是在這裡,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了村莊的歷史與現狀。

  據大叔講,他們一家現在七口人,兩個兒子外出打工,有老伴,兩個兒媳和一個孫女在家。家裡每年收入三四萬塊,當然這是除去兩個兒子在外打工賺的錢的。這樣一個偏遠的山村,能有這麼好的收入,的確有些誘人啊。談到大叔家的經濟來源,主要的不是那十幾畝地的收成,而是家裡養殖的中華第一蜂。這樣就把我一路上看到的蜂箱有了合理的解釋。大叔說,這方圓好多的村莊都養這種蜂,收益不錯,已經形成養殖規模了。在大叔家院子裡,我看到兩支新做的蜂箱,大叔說是要擴大養殖規模。突然覺得,大山裡,並沒有那麼荒涼,沒有富不起的村莊,只有沒致富的手段。大叔為我講述了村子的歷史,洛迦寺的故事,當然也有他們的家事。當我們要合影的時候,他們一家都羞澀了,尤其是大娘,臉都紅了。那一刻,說不出的感受。突然覺得生命和生活本來就是一起的。

  當然還有很多生活資訊,比如在我們一路沿行的那條大河上,前幾年建起一座發電站,可是發電站與陵川縣供電局有了矛盾,電便沒有地方去賣了。於是當地村民得到了實惠。發電站把電以三毛一度的價錢賣給村民,村民們現在用電越來越多,生活感覺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在大雙村,當地衛生所的大夫和我們講,以前大雙村是整個陵川縣最為富饒的地界,水量很大,吃水灌溉什麼都不愁,後來為了支援縣城用水,在村子上游建了蓄水站,河裡的水量大不如從前了。當然,這也應證了我們能在那麼空曠的鵝卵石灘上休整隊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