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篇一:社會實踐報告
一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背景
(一)高校招生規模擴大90年代中期開始。
新聞與傳播教育在國內超常規發展,原有開設新聞專業的“老牌”院校,如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新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各地方院校也紛紛開辦新聞專業,中國最著名的兩所高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分別於2001年、2002年開設了新聞與傳播學院。1994年以前,國內有新聞學類專業點66個,而目前已經有專業點230個以上。據估計,目前全國新聞專業本、專科的在校生人數達到4―5萬人。有關專家指出,新聞學屬社科類專業,高校投入成本較低,普通高校、民辦高校以及二級學院都能很快上馬。因此,各高校紛紛開設,學生總數迅速膨脹。
(二)教育同市場有距離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應該是“雜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培養的卻是“專家”。
因為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新聞專業教學方案很難做到跨學科、跨專業。,新聞實務界對人才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媒體需要的是既能採寫、又有創意,既會新聞、又懂管理,既懂媒體、又懂經營的複合型新聞人才。高校的培養目標同市場的需求有不小的距離。
(三)就業或社會需求狀況調查與結論
新聞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滿足傳播媒體的需要。近年內,國家對新聞傳媒,特別是報刊雜誌進行整頓,傳媒業基本上維持現有規模,對新聞類畢業生需求量有限。據調查,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傳媒對本科畢業從事一般新聞採編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飽和,今後不再錄用大專層次的畢業生。同時,各類非新聞專業畢業生也蜂擁至媒體希望分一杯羹,很多媒體也更願意錄用具有經濟、法律等專業知識的畢業生。
目前人才市場對新聞人才的要求更高了,新華社等知名媒體接收畢業生時,明確要求碩士以上學歷,此外還要過五關斬六將層層筆試、面試。據瞭解,北京青年報每年招聘記者,報錄比在50∶1左右。目前來說,傳媒業對新聞類學生需求量有限,就業前景並不是很看好。
二 自身條件或能力狀況
我自身條件相對而言在完成新聞學原理、中國新聞傳播史、新聞採寫等基本的專業課程外,還要學習一系列必修的課程,留給自由選擇課程的學分、自由使用的時間都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其他學科瞭解甚少,可以說是更加偏向理論應用,實踐方面較少涉及到。另一方面,在社會上新聞實務界對人才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媒體需要的是既能採寫、又有創意,既會新聞、又懂管理,既懂媒體、又懂經營的複合型新聞人才。自己目前來說可以進行簡單的新聞採寫編排,但是對於難度高深的專業性領域和學術領域無法進行著手報道。新聞功底較為薄弱,在看待事物角度是有所欠缺並不能真正挖掘到新聞真正有價值的方面。
三 針對自身情況,如何應對就業、自身能力等問題
這裡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本專業就業,另一部分是跨專業的專業道路。本專業就業相對說條件要求高,就業難度相對來說大一些。我的專業最對口的職業無外乎是在報刊和電視臺工作。但只在這裡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選擇在電視臺工作的話裡面分為編制體內和非編制。每一年都有很多人想要進入電視臺競爭壓力大不說還有託關係才能進這種好單位,因為近電視臺要麼自身條件特別優秀要麼就是家裡有所謂的關係。第二個就是進入傳統媒體。如報刊和廣播等。但是現在發展的趨勢明顯是新媒體和自媒體的逐漸壯大,傳統媒體在受打壓的情況下不得不進行自身的完善做得更加具有專業和深度性。我們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眼界和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報刊企業很難會選擇我們。新媒體和自媒體又因為量大和快速的接收方式並不會受到專業影響,因為簡單所以人人都可以參與自媒體行業,這些現象造成了我們這些能力不足單月有這專業知識學生的尷尬。因此我選擇非專業的專業就業之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1) 高校教師 因為新聞傳播學既具有理論的成分,又很實務,因此就業的'前景也非常廣闊,其屬新興學科正處於迅速發展之中,極缺高校教師,因此研究生畢業後即可進入高校教書,或者科研諮訊機構進行理論研究。
(2) 網路編輯 據統計,目前我國的網路編輯從業人員有近300萬人,而傳統新聞從業人員只有75萬人,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已經從規模和數量上超過傳統媒體。
(3) 線下刊物編輯 在網路時代,現實中的一切活動幾乎都可以透過網路實現。但網路資訊也有到達率不足的問題,於是很多網站在發展壯大後都開始創辦線下刊物。上海壹報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辦的《文化藝術報。城市壹報通》就是一種彙集線上資訊的線下刊物,它是一張集眾多分類廣告資訊為一體的實用型報紙。
(4) 企業刊物編輯、記者 出於發展的需要,現在很多企業都會辦一些不定期的刊物,這裡也是傳媒人才的用武之地。當然,即使這些非專業的就業領域找工作相對而言更為寬廣一些。但是自身也要努力擴充知識儲備量。只有好的知識儲備量,才能在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四 結語
新聞專業是近年高考中的熱門專業。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例,該專業的錄取分數超過了英語和法學,連續幾年穩居文科類專業首位,近幾年報考該校的文科最高分考生,高校的新聞專業如此火熱的情況下遠遠大於社會上人才需求的數量。所以應當另闢蹊徑,可以尋找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職位,這樣在就業時可以更加應對時代變化的大流。
五 參考文獻
(1)道客巴巴就業前景分析
(2)知乎網站
篇二:假期社會實踐——社交網路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隨著科技發展的不斷進步,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在眾多種類、各種功能的應用軟體中,社交軟體是必不可少的。作為資訊工程學院的一名學生,瞭解使用者喜歡什麼型別、什麼功能、什麼樣的設定為以後設計一款得心應手的聊天社交軟體奠定的基礎。
調查物件:
現在使用聊天社交軟體做多的屬於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所以調查的物件為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了解大學生現階段最常使用和最喜歡的聊天社交軟體及其原因、每天花費時間和目的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
透過派發電子調查問卷的形式,已完成問卷的一共36人。(調查問卷及資料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使用最多和喜歡使用的社交軟體是騰訊QQ,其次是微信和微博。當然,還有其他的社交軟體比如:飛信、陌陌、人人、知乎、貼吧等。喜歡的原因居第一位的是用起來特別方便舒適,其次是因為其他人用,為了交流方便,不得不用,或者是隱私保護性好,網路要求低,少數人是因為頁面設計美觀,喜歡大表情,也有人說喜歡不需要理由。關於每天在社交軟體上花費的時間,每個時間段分佈比較均勻,也就是說花費的時間各不相同。其次,
調查結果分析:
大學生最喜歡某一種社交軟體的原因是我調查的重點。舒服好用是投票人數最多的原因,可以看出,應用軟體要儘量的簡潔,快捷,人性化(比如騰訊QQ裡面的未讀訊息可以以氣泡的形式劃掉)。要儘量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宣傳力度非常重要,一旦某應用軟體火起來,為了方便交流,就會有更多的人下載和使用。
調查感想:
第一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又有一番新的感受。首先,策劃的是分發紙質的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調查,後來因為調查物件是在校大學生,正處假期,不方便。使用電子調查問卷不僅可以在網上讓同學朋友進行填寫,而且還可以自動生成調查結果,以圖表的形式展示,非常方便快捷。
附:
關於大學生聊天社交軟體體驗的調查問卷
Q1:我的性別?
受訪人數36
Q2:我下載的社交軟體有(多選喲)
受訪人數36
Q3:我最喜歡的社交軟體是
受訪人數36
Q4:你最喜歡的原因有哪些呢?(多選)
受訪人數36
Q5:我每天花在這個軟體上的時間大約是
篇三:社會實踐:如何建設美麗華中大
一、 調查目的
作為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正以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力圖開創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如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建設“更加美麗”的華中大呢?本次調查報告將從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兩大方面著手,調查華中大現狀、分析華中大當前的優勢和不足、發掘出學校最需要改變的地方並提出合理建議。
二、 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一) 調查內容
1、 透過調查全面瞭解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現狀。
(此處定義的“人文環境”主要包括“學校管理制度”、“教師素質”、“學生素質”、“師生及生生間人際關係”、“學風和考風”、“學校知名度”等)
2、 綜合分析華中大當前最需要完善和改進的方面。
3、 蒐集、整合並提出建設“更美麗華中大”的建議。
(二) 調查方法
自填式問卷調查法;無結構的觀察法;面對面的訪談和網路通訊訪談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討論
(一)初探大家眼中的華中大——學校知名度有待提升
學校美不美,這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單單風景秀麗、古色古香不全是真的美。辦學水平、人文氛圍、學生能力等都是考量學校是否“美麗”的重要標準。要想提出更加切合學校自身情況的建議,就需要全面瞭解學校的現狀、瞭解大家心目中華科的形象。筆者在校內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回收且有效的問卷數為191份。囿於調查樣本具有侷限性(幾乎都為學生,極個別為教職工),有些資料難免以偏概全,但我們仍能得到不少客觀結論。
為調查大家(學生)心中華科最需改進的方面,筆者設計了一道排序題,以下是統計結果:(綜合平均得分=頻數X權重/總人數)
選項 學校知名度 管理制度 科研水平 師生及生生間人際關係
學校自然環境 教師素質 學風及考風 學生素質 學校商業環境
綜合平均得分
2、43 2、61 3、47 3、69 4、13 5、56 5、74 5、97 7、23
本表中綜合得分越低表示這一項在學生眼中越需要完善和改進。因此我們可以粗略看出學生眼中學校最需要改進的方面是學校知名度和管理制度。
學生判斷哪些方面為學校發展的當務之急無非是從兩方面考慮,一是該方面對於建設“美麗”學校的重要程度;二是學生對學校在該方面的滿意程度。譬如“學風和考風”明顯對學校發展起重要作用,但在本次調查中卻“屈居”第三。經過進一步調查發現,此項排位較低的原因或許在於學生對此項的滿意程度頗高,可能只需維持現狀就很好。以下是關於考風的調查結果:
選項
學生作弊現象嚴重 學生作弊現象存在但不普遍
幾乎無學生作弊 本題有效填寫人次
頻數 0 3 188
191
頻率 0% 1、57% 98、43%
98%以上的學生認為考試幾乎無學生作弊。這一方面說明學校監考方面的制度和力度非常合理,同時也反映了華科學子具有一定的自覺性。這是學校的優勢,需要繼續保持。關於學風,筆者也根據學生平均每天的自習時間做了簡單調查,結果也比較樂觀:
(二)簡要敘述學校在幾個方面的現狀並提出簡單的建議
其他在第一張表中排位靠後的專案雖然在大家的第一印象中並非最重要的當務之急,但在後續的調查結果中也有一些十分有趣、可圈可點的地方。本報告將在靠後的篇幅著重討論學校知名度、管理制度和科研水平這三方面,而先將這些有趣的結果呈現出來。
① 基礎設施方面
對學校基礎設施調查的結果顯示大約17%的學生認為學校基礎設施優良,57%認為還行,26%的學生認為不夠好。雖然大多數人覺得學校設施還不錯,但認為不夠好的也不是個小數目。細節問題調查結果如下:
選項
頻數 113 89 44 38 29
頻率 59、2% 46、6% 23、0% 19、9% 15、2%
教學樓水龍頭,桌椅等設施損壞長期無人修理 東校區圖書館書籍少或環境差 實驗室儀器陳舊或者有損壞卻未更換修理 宿舍用品損壞,長期報修無果 廁所髒亂缺乏清掃教學樓的水龍頭等設施對“大華科”來說雖顯微不足道,卻是學生每日都要使用的設施,一個想要精益求精的一流大學應該像它謹嚴治學一樣不放過這些細節之處。
筆者也見到東九不少水龍頭長期不能出水卻未修理的情況:一個廁所可能就剩一個水龍頭可以用。教學樓桌椅總有個別看起來完好無損,但坐上去才發現它傾角不對的。這種損壞不易發現,需要學生自己配合管理員及時報修。至於東校區圖書館,確實存在條件不如主圖書館的問題,書籍也不如主圖全面,在借書時東校區學生的確略不方便。修繕東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主圖又建了新館,所以有的書可能還得去主圖借。可是也有同學在調查表上補充說“主圖的書籍也不夠多”。有些想借的書借不到是一個普遍現象。
② 學校商業區環境方面
雖然這一項在第一張表中被列為目前最不需要改進的一項,但在本次調查中,只有大約11%的學生認為校內商業區環境井然有序。而67%的人認為還行,22%的人認為雜亂。更加具體的問題調查結果如下:
選項
頻數 99 58 26 8 3
頻率
51、9% 30、4% 13、6% 4、2% 1、6%
食堂蔬菜和肉食比例不調 商業區分佈不合理 超市或食堂價格不公道 食堂衛生情況不理想 存在假冒偽劣產品
除去上述這些供以選擇的細節問題,有人補充了“東校區商業區不如西邊繁華”和“有些商業區比較喧囂”的現象。筆者則認為這些事情無可厚非。學校畢竟是學習的地方,商業區繁華反而可能不適合學習。商業區只需做到方便購買必需品即可。至於食堂蔬菜和肉食的比例,有人指出學校蔬菜還是不少的,關鍵是蔬菜的價格跟肉食幾乎無差別,這就有待改進了。另外學校超市大部分商品的價格與校外相同,極個別商品(譬如某些牛奶)價格比校外貴一點。建議學校超市在購買這些商品的時候,選擇更加實惠的貨源。
③ 生生以及師生間的人際關係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學校也是一個大家庭,只有老師和同學們和諧相處,才能更加穩固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