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幹動作電位婦人實驗報告
神經幹動作電位婦人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 學習蛙坐骨神經幹標本的製備
2. 觀察坐骨神經幹的雙相動作電位波形,並測定最大刺激強度
3. 測定坐骨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的傳導速度
4. 學習絕對不應期和相對不應期的測定方法
5. 觀察機械損傷或局麻藥對神經興奮和傳導的影響
二、實驗材料
1. 實驗物件:牛蛙
2. 實驗藥品和器材:任氏液,2%普魯卡因,各種帶USB介面或插頭的連線導線,神經遮蔽盒,蛙板,玻璃分針,粗剪刀,眼科剪,眼科鑷,培養皿,燒杯,滴管,蛙毀髓探針,BL-420N系統
三、主要方法和步驟:
1. 搗毀腦脊髓
2. 分離坐骨神經
3. 安放引導電極
4. 安放刺激電極
5. 啟動試驗系統
6. 觀察記錄
7. 儲存
8. 編輯輸出
四、實驗結果和討論
1. 觀察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引導(單通道,單刺激)
如圖,觀察到一個雙相動作電位波形。
2. 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傳導速度測定(雙通道,單刺激)
(1) 選擇“神經骨骼肌實驗”—“傳導速度測定”
(2) 改變單刺激強度
(3) 傳導速度 = 傳導距離(R1--R2-)/傳導時間(t2-t1)
如圖所示,兩個波峰之間的傳導時間 △t = (t2-t1) = 0.66ms
實驗中,我們設定在引導電極1和3之間的距離 △R = (R1--R2-) = 1cm
故傳導速度v = △R/△t = 1cm / 0.66ms = 15.2 m/s
3. 神經幹雙相動作電位不應期觀察
由上圖可知,當刺激間隔時間為4.61ms時,兩雙相動作電位開始融合,此時為總不應期;當刺激間隔時間為1.05ms時,雙相動作電位完全融合,此時為絕對不應期。
故相對不應期 = 總不應期 – 絕對不應期 = 4.61ms – 1.05ms = 3.56ms
4. 普魯卡因對神經衝動傳導的'阻滯作用
如圖所示,在兩通道之間滴加普魯卡因後,兩雙相電位間的波峰間隔時間為1.03ms,由引導電極之間的間隔距離1cm,得此時傳導速度:
V1 = 1cm/1.03ms = 9.71 m/s
5. 機械損傷對坐骨神經幹雙向動作電位的影響
由圖可知,當剪斷兩引導電極之間的神經幹時,第二通道的雙相動作電位消失。 故機械損傷對神經動作電位傳導的阻滯作用比局麻藥強。
6. 實驗注意事項
a) 牛蛙腓腸肌後的神經幹分支較難找,可以適當剪開周圍軟組織輔助找到。 b) 每隔一段時間,記得給神經幹(及未分離時的周圍軟組織)滴加任氏液以儘量
保持組織的活性。
c) 分離出的神經要儘量長,以保證實驗資料的完整性。
d) 滴加普魯卡因時,液滴可能會垂在神經幹上的兩個引導電極之間,此時可以用
滴管將其引流到神經幹末端無引導電極的地方,滴到神經遮蔽盒底部。 e) 實驗前先熟悉即將使用的機能學實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