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報告

公共政策分析報告

  政策的根本在執行,政策執行者能否在執行階段忠於政策的初衷對一項公共政策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節。以下是關於公共政策分析報告,歡迎閱讀!

  公共政策分析報告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和地區經濟的發展,許多地區政府競相建設地標建築和打造形象工程,這些工程建設豪華,投資鉅額,但往往卻是政府政績工程的集中體現,很多建築工程都片面追求高大豪華,政府不惜斥巨資來建設,但卻缺乏考慮建設的必要性和公眾的意見和需求。

  一、政績工程之地標性建築

  蘇州投資45億元人民幣建高度為301.8米的“東方之門”摩天大樓近日因其外形成為網路焦點,很多網友調侃“東方之門”像極了“秋褲”。東方之門是一座建築高度301.8米、總投資約45億元人民幣的摩天大樓。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項工程,卻被民眾吐槽為“秋褲”,這恐怕也是建築設計方始料未及的。遼寧撫順投上億元建157米高鐵圈形建築。

  該建築名叫“生命之環”,是一座巨型環形城市景觀建築,坐落於遼寧撫順市沈撫新城。據瞭解,“生命之環”的平均直徑高達157米,相當於50層樓高,整個建築所用鋼材達3000噸。當地官方招投標資訊顯示,“生命之環”計劃投資金額總計過億元。 而近日有關深圳南山區春花天橋投資20億元建設堪稱豪華天橋的訊息引發社會關注。

  該天橋最寬接近14米,主樑高度超5米,共設4處梯道、4部手扶電梯及兩部垂直電梯,外形酷似盛開的迎春花。有網友表示,春花天橋耗資二十億元打造而引發輿論一片譁然。這些是當前尚且存在或者正在建造中的地標式建築,然而在過去十幾年間,那些曾經走進我們視線裡的地標式建築卻不復存在了。2007年西湖第一高樓被拆,設計壽命100年卻僅使用了13年。而2009年曾經的亞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築瀋陽夏宮被整體爆破卻僅使用了15個春秋。這些地標式建築都是政府花巨資打造而成,堪稱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然而動輒爆破拆除城市地標建築,這不僅是對納稅人錢物的巨大浪費,更是政府缺乏考慮大眾需求,個人偏好和興趣的集中體現。這些建築都是斥資億元打造的,很多都是政府為了凸顯自己政績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很多建築在其建設之初並沒有充分考慮公眾的需求和建設的必要性。很多地方政府在建設這些地標式建築之初是否聽證過大多數市民的意見,是否有舉行聽證會,是否有招標公告公示不得而知。甚至無論公眾對各地的地標建築如何質疑,舉例論證也好,公開反對也罷,最後的結果無一例外的就是這些建築專案工程的順利動工建設。

  綜上這些城市地標式建築工程,這些美其言是為了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打造城市發展品牌和地位,但實質上這些地標式建築就是典型政績工程的具體表現。

  二、政績工程與政績之涵義

  所謂政績工程,就是某些領導幹部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目的和利益,不顧群眾需要和當地實際,不惜利用手中權力而弄出的勞民傷財、浮華無效卻有可能為自己和小團體標榜政績的工程。儘管政績工程由政績派生而來,但政績與政績工程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政績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黨和人民工作的實際成效。而政績工程,則是在政績裡摻進了個人的虛榮心和政治的功利性成分,甚至被一些人當成邀功升遷的“墊腳磚”,也就是所謂的“形象工程”。

  三、深圳春花天橋概況

  就拿深圳的春花天橋來說,春花天橋的打造就是典型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位於深南大道與南山大道交會處的春花天橋是2011年深圳大運會前夕投資建設的形象提升工程之一,建設初期被定位為地標性建築物之一。該天橋最寬接近14米,主樑高度超5米,共設4處梯道、4部手扶電梯及兩部垂直電梯,外形酷似盛開的迎春花。該天橋樑架均使用航空級鈦合金鋁材,頂部全部採用最新光能動太陽板,天花板安裝上千個A級L E D燈,四個出入口均配置全自動手扶電梯和垂直電梯,用鋼量約3000噸,匯聚深圳最高精尖的製造工藝。有網友表示,春花天橋“耗資二十億元打造而成”。對此,深圳南山區官方微博澄清表示:春花天橋實際造價約5000萬元。然而,讓群眾質疑的除了工程的造價外,引發群眾批評質疑的還有天橋建成後並沒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春花天橋長期存在電梯停運、橋面積水、上千LED燈晚上不亮等諸多問題。在正式交工使用不到2年的時間內,就出現了13部電梯屢屢停運、雨天橋面積水等質量問題。面對公眾的意見和質疑,深圳南山區官方微博同時也承認天橋管理上“目前存在問題”。

  四、 選用精英理論分析之依據

  春花天橋的建設充分體現了深圳南山區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從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政策客體出發,我們採用了精英理論對春花天橋這個政績工程進行分析。

  精英理論認為,公眾是被動、麻木和資訊閉塞的,公眾的情感往往被精英們操縱在的股掌之中,公眾對精英價值觀的影響微乎其微,公眾對精英們的決策行為充其量只會有間接的、微小的影響;公共政策更多反映的是精英的興趣和偏好,而不是公眾的要求。在春花天橋的整個決議、建設過程中,政府是政策的主體,而公眾是政策的客體。從作為政策客體的公眾角度來看:首先,在關於建設春花天橋的透過決議中,公眾並沒有參與其中,即使連春花天橋的招標公告都無法找到,有的只是一條模糊的中標公告,資訊不對稱,公眾的資訊閉塞,無法瞭解掌握相關事實;其次,春花天橋的真正造價對公眾仍舊是個謎,先有南山區官方微博澄清說是5000萬元,後卻有監理方說是4000萬元,政府的政務資訊不透明不公開,公眾被矇在鼓裡;最後,春花天橋的鉅額投資未達到使公眾滿意的效果,在正式交工使用不到2年的時間內,春花天橋就出現13部電梯屢屢停運、雨天橋面積水等質量問題。 春花天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理應由作為政策承擔者的公眾所知、所解、所影響。但是,在春花天橋的整個決策和建設過程中,公眾始終處於被動狀態,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作用微乎其微。

  五、用精英理論模型分析春花天橋

  1、從公眾的角度

  精英理論認為,在政策過程中,公眾完全是被動的,他們的要求及其行動對公共政策不會產生決定作用。在深圳春花天橋事件中,我們首先應該考察當地的公眾在天橋修建的事件中是否處於被動,即深圳南山區的民眾是否處於被動的狀態。因此,先考慮一下天橋修建之初是否召開了聽證會。春花天橋被定位為地標性建築物之一,由政府財政出資修建,事關深圳眾多公民的利益,依法應當公開聽證。《深圳市行政聽證辦法》第二條也明確規定,深圳市行政機關作出涉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組織重大利益的重大行政決策,適用本法。當初如果沒開聽證會,即行政決策程式違法;當初如果開了聽證會,請公開相關資訊,方便進行責任倒查。但是經過調查發現,天橋從無到有、自始至終的整個過程,都缺少民意的溝通。如此重大決策的制定,需用到納稅人大量的錢,而且天橋的修建也會影響周圍廣大民眾的出行,然而政府卻連一場聽證會也沒有召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春花天橋的決策過程中,南山區的民眾的確處於被動狀態。溝通缺失,民意缺位,公眾意見不能有效傳達,更沒有達成官方與民間的共識,這也為春花天橋建成後引來部分民眾不滿情緒埋下了伏筆。

  2、從政府的角度

  精英理論認為,在政策過程中,佔統治地位的政治精英們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動權,公共政策完全由他們來決定,然後由行政官員及其機構加以執行。對於深圳春花天橋,應該說建天橋決策也是由執掌權力的少部分精英,即深圳南山區政府制定的,政府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把握了主動權。其次,我們再來考慮政府為何要花費巨資建造春花天橋。是為了民眾的利益著想,還是為了自己的偏好,為了凸顯自己的政績?原本,建造過街天橋的本意首先是為行人過馬路提供方便和安全保證,其次才是儘可能地展現外形美觀,即首先必須是民心工程,其次才是形象考量。而春花天橋的規劃者,從投資建設之初就將其作為形象提升工程定位為地標性建築物,有意無意地弱化了方便行人通行的原始功能,而網友質疑20億、官方回應5000萬的鉅額成本,更讓春花天橋淪為名副其實的“政績工程”的標誌。

  管理者常常把心目中的城市形象定位於豪華、氣派、美觀、有創意,而普通民眾的心儀感受卻是舒適、實用、惠眾。顯然,位於深圳南山區的春花天橋就是這樣一座華而不實、飽受質疑的城市建築。這種引起民怨的“政績”,樹了幹部個人的“豐碑”,傷了廣大群眾的信心,更是隱藏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