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宣傳月總結報告

防汛抗旱宣傳月總結報告

  1.水庫特徵水位與庫容

  水庫工程為完成不同任務不同時期和各種水文情況下,需控制達到或允許消落的各種庫水位稱為水庫特徵水位。相應於水庫特徵水位以下或兩特徵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水庫特徵庫容。《水利水電工程水利動能設計規範》中,規定水庫特徵水位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主要特徵庫容有:興利庫容(調節庫容)、死庫容、重疊庫容、防洪庫容、調洪庫容、總庫容等。

  (1)正常蓄水位與興利庫容。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要求在開始供水時應蓄到的水位,稱正常蓄水位,又稱正常高水位、興利水位,或設計蓄水位。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興利庫容,即調節庫容。用以調節徑流,提供水庫的供水量。

  (2)死水位與死庫容。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稱死水位,又稱設計低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庫容稱為死庫容,也叫墊底庫容。死庫容的水量除遇到特殊的情況外(如特大幹旱年),它不直接用於調節徑流。

  (3)防洪限制水位與重疊庫容。水庫在汛期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庫在汛期防洪運用時的起調水位,稱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重疊庫容,也叫共用庫容。此庫容在汛期騰空,作為防洪庫容或調洪庫容的一部分。

  (4)防洪高水位與防洪庫容。水庫遇到下游防護物件的設計標準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防洪高水位。只有當水庫承擔下游防洪任務時,才需確定這一水位。此位可採用相應下游防洪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防洪排程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水庫調洪計算求得。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防洪庫容。它用以控制洪水,滿足水庫下游防護物件的防洪要求。

  (5)設計洪水位。水庫遇到大壩的設計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設計洪水位。它是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達到的最高洪水位。也是擋水建築物穩定計算的主要依據,可採用相應大壩設計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排程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調洪計算求得。

  (6)校核洪水位與調洪庫容。水庫遇到大壩的校核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校核洪水位。它是水庫在非常運用情況下,允許臨時達到的最高洪水位,是確定大壩頂高及進行大壩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據。此水位可採用相應大壩校核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調洪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調洪計算求得。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調洪庫容。它用以攔蓄洪水,在滿足水庫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保證大壩安全。

  (7)總庫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稱為總庫容。它是一項表示水庫工程規模的代表性指標,可作為劃分水庫等級、確定工程安全標準的重要依據。

  2.什麼叫汛期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節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規律地顯著上漲時期。流域內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顯著上漲。春季,氣候轉暖,流域上的季節性積雪融化、河冰解凍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漲,稱春汛。中國北方,冬春季節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礙而引起的明顯漲水現象稱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積雪融化,使河水急劇上漲,稱夏汛。人們習慣把發生在夏季三伏前後的汛期稱為伏汛。秋季,由於暴雨,河水發生急劇上漲,稱秋汛。

  由於地理位置、天氣系統等差異,我國七大江河的汛期遲早不一。據降雨、洪水發生規律和氣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劃分如下:珠江:4~9月,長江:5~10月,淮河:6~9月,黃河:6~10月,海河:6~9月,遼河:6~9月,松花江:6~9月。

  3.管湧

  管湧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況下,水流從河岸沿著堤基土壤空隙流向下游(即滲流),因其受到周壁的限制,有點類似管道的水流,特別滲水流經強透水層,經地下流入堤內後,仍有很大壓力,如衝破了粘性土覆蓋層,將下面的粉砂、細砂帶出來,發生冒水湧砂現象,即稱管湧,也叫翻砂鼓水。管湧險情的發展,以“流土”最為迅速。它將附近堤(閘)基下砂層掏空,就會導致堤(閘)身驟然下挫,釀成決堤災害。因此,管湧是一種最嚴重的險情,一旦發現必須立即處理。

  4.漏洞

  汛期在外江高水頭壓力下,水體向堤身內滲透,若堤段抗滲能力差,滲水乘虛而入,再從堤內坡或堤腳向外冒出,並形成一個或大大小小的多個出水孔,有的直接貫穿堤身,像水管一樣有明顯的進口和出口。以上所述險情都稱漏洞,其中流出的水是清的,叫清水漏洞;流出的水是渾的,

  5.洪水的型別及特點?

  洪水可分為:暴雨洪水(含山洪)、風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泥石流和演壩洪水等多種型別。主要的是暴雨洪水。

  泥石流是一種發生在山區河流溝谷中的飽含泥、石、水的液固兩相流,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突發性特殊洪流。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發生有誘因。按其固體物質構成不同可分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類。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是:溝谷內有豐富的鬆散固體堆積物;溝谷地形陡峻、比降很大,有暴雨或冰川和高山積雪強烈融化的時期;在地區方面,泥石泥主要在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運動活躍地活動強烈,植被不良、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泥石流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突發性山地自然災害。

  垮壩洪水包括:水庫垮壩和堤防決口所形成的二類洪水。這兩類既與氣象因素有關又與人為因素有關。

  水庫垮壩洪水的突發特點是:洪峰高、歷時短、流速大,往往造成下游毀滅性災害,特別是人員傷亡。

  堤防決口是:由於洪水超過堤防設計標準,堤防質量有問題,或者因人為設障壅高水位而造成漫或潰決洪水。人為扒堤決口造成的洪水也有發生。

  洪水的主要特點

  1、季節性明顯

  洪水集中出現的季節段時稱之為汛期。江河每年汛期來臨的時間有一定規律,它主要決定於夏季雨帶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頻繁臺風暴雨。

  2、洪水峰高量大

  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響,河流常可以形成極大洪峰流量。

  3、江河洪水年際變化不穩定

  暴雨洪水區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變幅大。

  6.水利知識點滴

  地下水:指存在於地表面以下岩土孔洞與縫隙之間的水。

  典型年:指在較長的水文系列中,具有代表性徑流特徵的豐水、平水、枯水年份。 水量平衡:指一個流域、地區或一個水體在任一時段內(如時、日、月、年等)輸入水量(即來水)扣除輸出水量(即去水)等於該範圍的蓄水變數,也即水迴圈過程的收支平衡關係。

  徑流調節:指透過水庫來控制河道流量變化,使之按各用水部門的需要調節分配河川徑流過程。

  水文資料:指從實地調查、觀測及計算研究所得與水文有關的各項資料。例如降水量、蒸發量、水位、流量、含沙量等,以及從這些資料求得在一定時期內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總量、過程線和等值線等。

  水文調查:為了水文分析計算、水利規劃、水文預報以及其它工農業生產部門的需要而進行的野外查勘、試驗,並向有關部門蒐集資料的工作。其目的是補充水文基本站網定位觀測之不足。調查內容包括:水文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土壤含量、下滲等),氣候特徵(降水、蒸發、氣溫、溼度、風等),流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質、水系、分水線、土壤、植被等),河道情況(河寬、水深、彎道、建築物等),人類活動(水利、 水土保持 措施、土地利用、工農業用水等)以及水旱災情,社會經濟狀況等方面。另外,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專門的目的,也可以組織專門的水文調查,例如洪水調查,主要是查清歷史洪水的痕跡、發生的日期和情況以及河道情況、估算洪峰流量、洪水總量及發生的頻率等。

  水文年鑑:供各有關部門參考用的,分年刊印的各省、流域、水系水文整編資料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刊佈說明,測站一覽表與分佈圖,測站的考證資料,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發、地下水位等資料。一般均整編成逐日平均值表、月統計表、綜合過程線圖、等值線圖等。

  水文特徵值:研究水文變化的定量值。用以表示一定時段(日、月、年、多年)內的水文要素的特徵,如最大、最小、平均值等。常用的水文特徵值有流量、徑流總量、徑流模數、徑流深、徑流係數等。有的把水文特徵值再經過統計處理後所得的一些引數如均值X、變差係數Cv、偏態係數Cs等,也統稱水文特徵值。為區別幹前者,工程上稱它為水文統計引數。

  水能規劃:指開發水能資源的專業規劃。其主要任務是根據水能資源特點和電網需求制定水能開發的方式、規模和程式。

  水能計算:指水電站出力和發電的各種計算公式。

  豐水期:指江河水流主要依靠降雨或融雪補給的時期。一般是在雨季或春季氣溫持續升高的時期,這時河中水量豐富,延續時間長。

  多年平均發電量:指水電站在多年內每年發電量的平均值。通常說的水電站年發電量,即年發電量的多年平均值,它是反映水電站效益的動能標準之一。

  季節性電能:指水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中,扣除年保證發電量後那一部分電量。 水電站水頭:指水電站上下游進出口處水體的單位能量差。單位以m計。

  地面徑流:指降水後除直接蒸發、植物截留、滲入地下、填充窪地外,其餘經流域地面匯入河槽,並沿河下洩的水流。地面徑流又由於降水形態的不同,可分為雨洪徑流與融雪徑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後者是由融雪產生的。它們的性質和形成過程是有所不同的。

  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個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邊形法),也有用繪製等雨量線圖來推求的。

  灌溉管理:指村灌區經營管理的總體。包括: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經營管理和組織管理。其目的在於充分發揮水的經濟效益,延長工程壽命,降低灌溉成本,不斷進行灌區技術改造,為工農業生產服務。

  水汙染: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產生大量廢水和廢物。如果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日積月累,超過了水體的自然淨化能力,就會汙染水質,影響自然環境,危害人類健康。

  節水措施:1、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做到一水多用。2、分系統供水,飲用水和雜用水分別用不同系統供水。3、採用節水型裝置。

  水文情勢:指河流、湖泊、水庫等自然水體各水文要素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包括水位隨時間的變化、一次洪水的流量過程、一年的流量過程、河川徑流量的年內和年際間的變化等。

  水電站引用流量:亦稱水電站工作流量。指水電站單位時間內透過建築物和水輪機用來發電的水量。單位m3/s。

  水電站保證出力:指符合設計保證率要求的某一枯水時期的平均出力。它是確定水電站在電力系統中能可靠承擔負荷的能量額及其本身裝機規模的依據之一。

  水電站設計保證率:指水電站正常發電的保證程度。水電站受河川徑流多變的影響,遇來水不利的年份,發不出設計要求的出力和電量,這種可靠程度通常用保證率來表示。 水電站設計水平年:在規劃水電站的興建時間與規模時,應研究起所在電力系統某一遠景年份預測的電力負荷平均的要求。這個遠景年份就稱作水電站設計負荷水平年,簡稱水電站設計水平年。

  水電站裝機容量:指水電站全部機組額定容量(發電機銘牌出力)總和。單位為kw。一般由工作容量、備用容量和重複容量組成,表示水電站規模大小的一個主要引數。 河流梯級開發:在一條河流的幹、支流上建設二個以上閘、壩等水利工程、互相聯絡,聯合運用,以充分開發利用這條河流的水利資源,稱為梯級開發。

  水資源:大氣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統稱為水資源。它們三部分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輔相成的。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是淡水資源,就是指在目前經濟技術條件下,可為人類利用的河川徑流量。淡水湖泊量及可開採的地下水量。

  水能資源: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到20世紀90年代初,河流水能是人類大規模利用的水能資源;潮汐水能也得到了較成功的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資源則正在進行開發研究。

  流域:由分水線所包圍的河流集水區。分地面集水區和地下集水區兩類。如果地面集水區和地下集水區相重合,稱為閉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則稱為非閉合流域。平時所稱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區。

  流域面積:亦稱受水面積或集水面積。者流域周圍分水線與河口(或壩、閘址)斷面之間所包圍的面積,習慣上往往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積,其單位以km2計。在水文地理研究中,流域面積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資料。自然條件相似的兩個或多個地區,一般是流域面積越大的地區,該地區河流的水量也越豐富。

  河床: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佔據的谷底部分。又稱河槽。河床橫剖面呈一低窪的槽形。縱剖面,在山區較陡,深槽與淺灘交替,多跌水、瀑布;平原區坡度較緩,微有起伏。平面形態:山區河床多狹窄順直,岸線因山嘴突出而呈犬牙交錯?;平原區河床多彎曲或分汊。河床縱剖面是從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點的連線。該縱剖面的發展,受河流侵蝕基準面的控制。河流的下切面是無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這一平面後即失去侵蝕能力,不再向下侵蝕,這一平面稱為河流侵蝕基準面。影響河床縱剖面發展的因素有氣候、構造、巖性及環境變遷等。

  河長:指從河口到河源(河流上游最初具有表面水流形態的地點)的河道水面中心線的距離。在工程設計上所指的河長,常是某一河段的距離。

  分水嶺:分隔相鄰兩個流域的高地。可以是山地、高原或是微有起伏的山丘、平原。分水嶺上最高點的連線稱分水線。分水嶺有對稱與不對稱兩類,對稱的,分水線位於分水嶺中央?;不對稱的,分水線偏向一側。通常見到的是後者。不對稱的原因主要是兩坡構造巖性不同或兩側流域的侵蝕基準面不同造成。分水嶺有從侵蝕後退快的一側向侵蝕後退緩慢一側移動的現象稱分嶺遷移。

  比降:亦稱坡降、坡度。指水面水平距離內垂直尺度的變化。以千分率或萬分率表示。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程差與相應的河流長度相比,稱之為水面的縱比降。由於地球自轉和河道彎曲處離心力的作用,河道橫斷面的水面也不平,左右岸水面的高程差與之相應斷面的河寬之比,稱之水面的橫比降。

  古河道:地質歷史時期形成,後因河流他移而廢棄的河道。引起河流改道可因構造運動抬升或下降,冰川、崩塌、滑坡將河道堰塞,或因人工另闢新河等原因。構造運動可使河流大規模改道,構造抬升可使廢棄河道露出地面,而下降的因堆積作用旺盛,將河道掩埋,形成埋藏型古河道,如中國華北平原地下埋藏著古黃河、古海河等古河道。河流本身作用引起的改道多發生在平原地區,由於堆積作用旺盛,使河床逐漸淤淺升高成為地上河,當河流決口後,河流循新槽流去,原河道被廢棄成為古河道,在地表留下條帶狀高地,形成裸露型古河道。裸露型古河道可在野外直接追索,也可根據遙感影像判讀;埋藏型古河道則需借用鑽探、物探等方法以及對沉積物巖性來確定。對古河道的研究有助於瞭解河床演變的特徵與規律,對尋找地下水、砂礦、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河漫灘:河流洪?水期淹沒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積作用形成。平原區的河漫灘比較發育。由於橫向?環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寬,沖積物組成淺灘,淺灘加寬,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為雛形河漫灘。之後洪水攜帶的物質不斷沉積,形成河漫灘。河漫灘沉積大多具二元 結構 ,下部是河床相沉積,上部為河漫灘相沉積。河漫灘的主要型別有:①河曲型河漫灘,發育於彎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積為濱河床沙壩、迂迴扇等。②汊道型河漫灘,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淺灘及其附屬的沙壩、沙嘴等。③堰堤型河漫灘,發育於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崗型河漫灘,為堰堤型河漫灘與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灘的過渡型別,表現為一系列平行鬃崗系統,鬃崗之間為淺溝、窪地或湖泊。

  階地:指由於地殼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階梯狀地貌。受河流下切侵蝕和堆積交替作用,河床加深,使原來的河漫灘抬高到洪水以上,從而使靠河一側形成了陡坎的河流階地。 水準點:指在高程控制測量時埋設的高程控制點標誌。由於水準點組成的高程控制網稱水準網。標定水準點位置的標石和其他標記,統稱為水準標記。

  標高:亦稱高程。指地面點沿法線或重力線方向至高程基準面的高度,即測量點與設計的水準基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統稱。地物是知地面上各種人為的或天然的固定物體,如河渠、房屋、道路等。地貌是指地表面傾斜緩急、高低起伏的形狀,如山頭、窪地、山谷等。

  懸移質:指懸浮在河道流水中、隨流水向下移動的較細的泥沙及膠質物等。

  推移質: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滾動、移動、跳躍或以層移方式運動的泥沙顆粒。

  含沙量:指單位水體所含懸移質幹泥沙的重量,其單位為每立方米渾水中含泥沙公斤數(kg/m3)。

  勘測:指查勘、勘探和測量工作的總稱。

  測量:指使用專門的儀器和工具,量出地表面自然形態和人工設施的形狀及位置縮繪成圖。

  徑流:由於降水而從流域內地面與地下彙集到河溝,並沿河槽下洩的水流的統稱。可分地面徑流、地下徑流兩種。徑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變化,是水文迴圈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徑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徑流總量、徑流深、徑流模數等。

  流速:指單位時間內水體移動的距離,單位為m/s。

  流量:指單位時間內透過某一過水斷面的水量,單位為m3/s。

  降雨量:指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結成的露、霜等總水量,其單位為mm。

  降雨強度:指單位時段內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時計。我國氣象部門一般採用的降雨強度標準為:小雨:12小時內雨量小於5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小於10毫米;中雨:12小時內雨量為5-14.9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10-24.9毫米;大雨:12小時內雨量為15-29.9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標準,各地並不一致,視具體情況而定。氣象上大致規定暴雨按強度分三級:暴雨:12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3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50毫米;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7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100毫米;特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於和大於250毫米。

  水文年:指與水文清況相適應的一種專用年度。水文年度的開始日期有兩種不同的劃分方法:(1)選擇供給河流水源自然轉變的時候,即從專靠地下水源轉變到地面水源增多的時候;(2)根據與地面水文氣象相適應的時候,即選擇降水量極少,地表徑流接近停止的時候。因此,每一水文年度的開始日期是不同的,但為便於整編計算起見,實際劃分時仍以某一月的第一日作為年度開始日期。

  蒸發:指水或雪轉化成水汽的一種物理過程。

  汛期:指江河中由於流域內季節性或週期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水位流量上漲時期。

  枯水期:亦稱枯水季。指流域內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補給水源的時期。在一年內枯水期歷時久暫,隨流域自然地理及氣象條件而異。

  7.應急響應級別及行動內容

  一、Ⅰ級應急響應

  (一)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響應。

  1 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 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 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

  4 重要大型水庫發生垮壩;

  5 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特大幹旱;

  6 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極度乾旱。

  (二)Ⅰ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總指揮主持會商,防總成員參加。視情啟動國務院批准的防禦特大洪水方案,作出相應工作部署,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將情況上報黨中央、國務院。按照中央慰問及派工作組的規定派工作組赴一線慰問、指導防汛抗旱工作。情況嚴重時,提請中央常委會聽取彙報並作出部署。國家防總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排程,並在24小時內派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國家防總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每天在中央電視臺釋出《汛(旱)情通報》,報道汛(旱)情及抗洪搶險、抗旱措施。財政部為災區及時提供資金幫助。國家防總辦公室為災區緊急調撥防汛抗旱物資;鐵路、交通、民航部門為防汛抗旱物資運輸提供運輸保障。民政部門及時救助受災群眾。衛生部根據需要,及時派出醫療衛生專業防治隊伍赴災區協助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 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按照許可權排程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排程參謀意見。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

  3 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流域防汛指揮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啟動Ⅰ級響應,可依法宣佈進入本地區的緊急防汛期,按照國家《防洪法》的相關規定,行使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主要領導主持會商,動員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排程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轉移危險地區群眾,組織強化巡堤查險和堤防防守,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強化抗旱工作。受災地區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域組織指揮防汛抗旱工作,或駐點具體幫助重災區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二、Ⅱ級應急響應

  (一)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Ⅱ級響應。

  1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2 一個流域發生大洪水;

  3 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發生決口;

  4 一般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庫發生垮壩;

  5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嚴重乾旱或1個省(區、市)發生特大幹旱; 6 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嚴重乾旱;

  7 一座大型以上城市發生極度乾旱。

  (二)Ⅱ級響應行動

  1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主持會商,防總成員單位派員參加會商,作出相應工作部署,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在2小時內將情況上報國務院分管領導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加強值班力量,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的排程,並在24小時內派出由防總成員單位組成的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國家防總辦公室不定期在中央電視臺釋出汛(旱)情通報。

  民政部門及時救助受災群眾。衛生部派出醫療隊赴一線幫助醫療救護。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 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按照許可權排程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排程參謀意見。

  3 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情況,依法宣佈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行使相關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排程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加強防守巡查,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加強抗旱工作。受災地區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域組織指揮防汛抗旱工作。相關省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三、Ⅲ級應急響應

  (一)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Ⅲ級響應。

  1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洪澇災害;

  2 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較大洪水;

  3 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現重大險情;

  4 大中型水庫出現嚴重險情

  5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中度以上的乾旱災害;

  6 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中度乾旱;

  7 一座大型城市發生嚴重乾旱。

  (二)Ⅲ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秘書長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在2小時內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辦公室在24小時內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指導地方防汛抗旱。

  2 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旱)情監視,加強洪水預測預報,做好相關工程排程,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協助防汛抗旱。

  3 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排程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布防或組織抗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具體幫助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和國家防總。省級防汛指揮機構在省級電視臺釋出汛(旱)情通報;民政部門及時救助受災群眾。衛生部門組織醫療隊赴一線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其他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

  四、Ⅳ級應急響應

  (一)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Ⅳ級響應。

  1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一般洪水;

  2 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輕度乾旱;

  3 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現險情;

  4 大中型水庫出現險情;

  5 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因旱影響正常供水。

  (二)Ⅳ級響應行動

  1 國家防總辦公室副主任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和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

  2 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情、旱情監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並將情況及時報國家防總辦公室。

  3 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排程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預案採取相應防守措施或組織抗旱;派出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辦公室。

  8.水庫工程等級以總庫容的多少劃分

  總庫容在10億立方米以上的稱為大Ⅰ型水庫;

  總庫容在1億(含1億)至10億立方米的稱為大Ⅱ型水庫;

  總庫容在1000萬(含1000萬)至1億立方米的稱為中型水庫;

  總庫容在100萬(含100萬)至1000萬立方米的稱為小Ⅰ型水庫;

  總庫容在10萬(含10萬)至100萬立方米的.稱為小Ⅱ型水庫;

  總庫容在10萬立方米以下的稱為骨幹塘(1萬至10萬立方米)和山平塘(1萬立方米以下)。

  9.如何編制洪水風險圖

  編制洪水風險圖的方法有三種:①歷史洪水調查;②洪水演進的水力學模型實驗;③利用計算機對洪泛區洪水過程進行數值模擬。歷史洪水調查主要為查閱文獻資料,走訪當事人與現場洪痕查訪。這顯然是必要的,但不易得到完整而定量的結論。水力學模型可以得出較直觀的結果,但受模型率及投資、週期等條件限制,不可能大面積推廣。隨著大容量的計算機的發展與普及,對泛區洪水的數值模擬及預測技術取得了迅速進展,其方法是將地形高程、城鎮分佈、河道、堤防、公路、鐵路、橋樑等各種阻水建築物的位置、走向等自然地理資訊與降雨洪水等水文資訊輸入計算機,模擬洪水在泛區的演進及堤壩潰決等況。目前我國水科技工作者已成功地將自行開發的二維不恆定流洪水演進數值模型應用於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

  10. 什麼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於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石沙石塊的特殊洪流。其特徵往往突然暴發,渾濁的流體沿著陡峻的山溝前推後擁、奔騰咆哮而下,地面為之震動,山谷猶如雷鳴,在很短時間內將大量泥沙石塊衝出溝外,在寬闊的堆積區橫衝直撞、漫流堆積,常常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很大危害

  11.什麼是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較陡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產生土體中稱土崩,產生在巖體中稱巖崩;規模巨大、涉及山體者稱山崩。大小不等、零亂無序的巖塊(土塊)呈錐狀堆積在坡腳的堆積物,稱崩積物,也可稱為巖堆或倒石堆。

  12.什麼是滑坡

  土體、巖塊或殘坡積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軟弱貫通的滑動面發生滑動破壞的現象,稱之為滑坡。滑動的巖塊、土體稱為滑動體;下滑的底面稱為滑動面。滑坡多發生在25°~50°的斜坡上。根據研究,約有10餘種地層最容易發生滑坡,稱為易滑地層。

  13.什麼是洪水風險圖?它有何作用

  洪災損失不僅與淹沒範圍有關,而且與洪水演進路線、到達時間、淹沒水深及流速大小等有關。洪水風險圖就是對可能發生的超標準洪水的上述過程特徵進行預測,標示洪泛區內各處受洪水災害的危險程度。根據該圖並結合泛區內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做到:①合理制定洪泛區的土地利用規劃,避免在風險大的區域出現人口與資產過度集中;②合理制定防洪指揮方案,避免臨危出亂;③合理確定需要避災的物件,避災的目的地及路線;④合理評價各項防洪措施的經濟效益;⑤合理確定不同風險區域的不同防護標準;⑥合理估計洪災損失,為防洪保險提供依據。

  14.什麼是徑流?徑流的路徑怎樣

  徑流就是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消耗於植物截流、下滲、蒸發和填窪的部分外,剩餘部分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從地面(經過坡地、溝、谷、溪、澗等)和地下彙集到小河,並沿河槽下洩的水流的統稱。

  徑流從雨水到達地面起直到進入河槽所經過的路徑有三條:一是從地面上流到河槽中的水流,稱為“坡面徑流”和“地表徑流”;二是滲入土壤中的水經過表面土層橫向流動到河槽的水流,稱為“壤中流”或“表層流”;三是滲入土壤並滲到地下水位,如地下水位與河流河槽相交或相通,這種地下水便增長,最後成為地下水流(亦稱“基河”、“旱季徑流”),注入河槽中。

  15.什麼是洪水預報和洪水警報

  根據場次暴雨資料及有關水文氣象資訊,對暴雨形成的洪水過程進行預報稱暴雨洪水預報。它包括流域內一次暴雨徑流量(稱降雨產流預報)及其徑流過程(流域匯流預報)。預報專案一般包括洪峰水位或洪峰流量及其出現時間、洪水漲落過程及洪水總量。洪水預報方法多是在產流、匯流理論基礎上經驗性方法。目前,衛星遙感技術及測雨雷達與水文預報模型結合應用,進一步提高了預報的預見性和準確性。

  當預報即將發生嚴重洪水災害時,為動員可能受淹區群眾迅速進行應變行動所釋出的警報叫做洪水警報。透過釋出洪水警報,可使洪水受淹區的居民及時撤離,並儘可能地將財產、裝置和牲畜等轉移至安全地區,從而減少淹沒區的生命財產損失。

  16.什麼是洪水頻率和重現期

  自然界的事情發生情況可分為三種:即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隨機事件。必然事件 指在一定條件下必然要發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指在一定條件下不可能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或稱偶然事件)指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一般用可能發生率,即“機率”表示。某地區某一數量級洪水的發生,屬隨機事件。洪水頻率是指某一數量級的洪水隨機變量出現的次數與系統隨機變數總數的比值,用以表示等數值出現的可能性大小。通俗地講,是用來表示某種洪水可能出現的機遇(機率),以百分數表示。如洪水頻率P=2%,表示發生頻率為百分之二。

  洪水重現期是洪水發生頻率的另一種表示方法,以年為單位。洪水重現期是指某地區發生的洪水為多少年一遇的洪水,意思是發生這樣大小(量級)的洪水在很長時期內平均多少年出現一次。通常所說的某洪峰流量是多少年一遇,所說的多少年,就是該量級洪水流量的重現期。例如,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平均一百年才出現一次這樣大小的洪水,但不能認為恰好每隔一百年就會出現一次,從頻率的概念理解,這樣大小的洪水也可能百年內出現不止一次,也許百年中一次也沒出現。

  17.什麼是最大洪水量

  一定時段內最大的洪水量,即為最大洪水量。例如,一場洪水和一定時段(3天、7天、10天等)的連續最大洪水量。

  18.何謂洪峰、洪峰水位、洪峰流量、洪峰歷時

  洪峰是指每次洪水時期水位或流量過程中的最高點。 洪峰水位就是一次洪水歷時過程中的最大水位上限值或洪水流量過程線上的最高點的峰極值。

  洪峰流量是洪水流量過程線上最高點的流量。即該次洪水的最大流量,它是洪水特徵之一。如果是歷史上出現過的絕對最大流量,則稱為“歷年洪峰流量”。

  洪水的歷時就是一次洪水流量過程上的起漲點到河槽容蓄水量全部洩出所經歷的時間。

  19.跌窩 由於堤身有隱患或質量太差,汛期受水浸泡後,抗剪強度減弱,堤頂或內外坡局部發生突然塌陷,形成方圓不等、大小及深度不一的凹坑,叫做跌窩。

  20.涵閘險情 在汛期,堤上涵閘建築物和堤防一樣是用來擋水的。由於它的結構和建築材料與相連結的土堤不同,所以在它與土堤、土基結合部位往往容易形成薄弱環節,而發生險情。這些涵閘險情發生的原因及搶護原則,基本與在土堤上發生的其他險情相同。

  21.外脫坡 開始在堤面或迎水坡出現裂縫,隨著裂縫的發展,即形成外脫坡。一般分為堤身與基礎一起滑動和堤身區域性滑動兩種型式

  22.散浸

  在汛期水位高的時候,河水透過堤身土壤的空隙,從堤內坡或內坡腳附近滲出,像人身上流汗一樣,使堤坡溼潤髮軟,甚至發生浸潤水流。這種險情叫做散浸。

  23.浪坎

  汛期水面較寬、風浪較大的堤段,由於風浪衝擊淘刷,堤外坡土粒易於被水流沖走,輕則把堤坡沖刷成浪坎,重則使堤身發生崩塌險情,險情繼續發展可使堤身嚴重破壞造成潰口。所以,防浪在抗洪鬥爭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24.何為文開河、武開河?

  黃河開河期一般在2月中旬,特殊天氣或閏月時,最早在1月上旬,最晚在3月中旬。黃河開河分“文開河 ”、“武開河”之說。

  “文開河”即河道封凍後,河槽內水量較小,大地回春之時,水溫逐漸升高,封凍自上而下開始解凍,冰水安全下洩或就地消融,凌情解除。而“武開河”是指河道封凍期間,由於上下河段氣溫差異較大,冰厚、冰量、冰塞亦有差異。春暖花開之際,氣溫升高,在水量較大的情況下,上段河道先行解凍,而下段河道因緯度偏北,冰凌仍然固封,冰水齊下,水鼓冰開。在“武開河”時,有時大量冰塊在彎曲形的窄河道內容易堵塞,形成冰壩,使水位上升,形成嚴重凌汛。

  25.什麼叫汛期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節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規律地顯著上漲時期。流域內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顯著上漲。春季,氣候轉暖,流域上的季節性積雪融化、河冰解凍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漲,稱春汛。中國北方,冬春季節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礙而引起的明顯漲水現象稱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積雪融化,使河水急劇上漲,稱夏汛。人們習慣把發生在夏季三伏前後的汛期稱為伏汛。秋季,由於暴雨,河水發生急劇上漲,稱秋汛。

  由於地理位置、天氣系統等差異,我國七大江河的汛期遲早不一。據降雨、洪水發生規律和氣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劃分如下:珠江:4~9月,長江:5~10月,淮河:6~9月,黃河:6~10月,海河:6~9月,遼河:6~9月,松花江:6~9月。

  26.水庫特徵水位與庫容

  水庫工程為完成不同任務不同時期和各種水文情況下,需控制達到或允許消落的各種庫水位稱為水庫特徵水位。相應於水庫特徵水位以下或兩特徵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水庫特徵庫容。《水利水電工程水利動能設計規範》中,規定水庫特徵水位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主要特徵庫容有:興利庫容(調節庫容)、死庫容、重疊庫容、防洪庫容、調洪庫容、總庫容等。

  (1)正常蓄水位與興利庫容。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要求在開始供水時應蓄到的水位,稱正常蓄水位,又稱正常高水位、興利水位,或設計蓄水位。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興利庫容,即調節庫容。用以調節徑流,提供水庫的供水量。

  (2)死水位與死庫容。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稱死水位,又稱設計低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庫容稱為死庫容,也叫墊底庫容。死庫容的水量除遇到特殊的情況外(如特大幹旱年),它不直接用於調節徑流。

  (3)防洪限制水位與重疊庫容。水庫在汛期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庫在汛期防洪運用時的起調水位,稱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重疊庫容,也叫共用庫容。此庫容在汛期騰空,作為防洪庫容或調洪庫容的一部分。

  (4)防洪高水位與防洪庫容。水庫遇到下游防護物件的設計標準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防洪高水位。只有當水庫承擔下游防洪任務時,才需確定這一水位。此位可採用相應下游防洪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防洪排程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水庫調洪計算求得。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防洪庫容。它用以控制洪水,滿足水庫下游防護物件的防洪要求。

  (5)設計洪水位。水庫遇到大壩的設計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設計洪水位。它是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達到的最高洪水位。也是擋水建築物穩定計算的主要依據,可採用相應大壩設計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排程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調洪計算求得。

  (6)校核洪水位與調洪庫容。水庫遇到大壩的校核洪水時,在壩前達到的最高水位,稱校核洪水位。它是水庫在非常運用情況下,允許臨時達到的最高洪水位,是確定大壩頂高及進行大壩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據。此水位可採用相應大壩校核標準的各種典型洪水,按擬定的調洪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開始進行調洪計算求得。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水庫容積稱為調洪庫容。它用以攔蓄洪水,在滿足水庫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保證大壩安全。

  (7)總庫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稱為總庫容。它是一項表示水庫工程規模的代表性指標,可作為劃分水庫等級、確定工程安全標準的重要依據。

  27.堤岸崩塌

  河道彎曲部分凹岸一側因受到急流沖刷,掏空堤腳或岸坡,造成堤岸崩塌險情

  28.堤防漫溢

  根據預報,洪水有上漲趨勢,將有超過堤頂高程的危險。應分秒必爭,加高堤頂,以免堤防漫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