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地區低碳意識現狀調查報告

東莞地區低碳意識現狀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東莞地區低碳意識現狀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利用課堂教育,滲透環保意識學校作為傳授環保知識的主渠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我國的中小學“環境教育”起步比較晚,至今還沒有專門的教育課程,“環保教育”的內容往往蘊藏在各學科知識中。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王紅旗教授認為:“環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滲透性的綜合體”。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採取深入研究,善於發現,靈活滲透的原則。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環保方面的知識,有的篇目直切環保主題,如第四冊《現代世界的三大社會問題》,整篇文章講述了“人口激增、能源短缺、環境汙染”三大社會問題產生的背景、各國採取的措施,以及我國的治理情況,高年級學生較容易理解接受。而像地理課《水在自然界的迴圈》一課,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適時地滲透環保的知識,如地球上水的總量,淡水的總量,可用淡水的總量,我國人均可用淡水的總量,水體汙染的狀況,家鄉水資源情況和受汙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數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在小學三年級教學的《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一課,老師可以精心錄製兩段聲音:馬路上嘈雜的汽車喇叭聲和小商販叫賣聲,及古箏《高山流水》的演奏聲,上課時分別播放給學生聽,大家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一致認為,嘈雜的聲音使我們注意力分散,心情煩躁,對人體有害,噪音也是一種環境汙染,拓寬了學生的'環保知面。這正如澳大利亞教育家亞瑟·盧卡斯認為的:環境教育是“關於環境的教育,在環境中的教育和為了環境的教育。”

  二、開展主題活動,加深環保意識在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意識的同時,我們透過開展小隊、班級,甚至全校師生參與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加深對環境保護的理解。如組織初一學生結合6月5日“世界環境日”,開展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主題隊會,大家透過收集各種資料,扮演各種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護我們地球家園的重要性。繼我校被評為市級綠色文明學校以後,校團委和政教處又開展了一系列的綠色環保活動,開始為創設省級綠色文明學校做準備了。整個活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科技實踐活動為突破口,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活動在校園內外蓬勃開展,藉此帶動相關環保活動向家庭、社群推廣,向學生的爸爸、媽媽及親戚宣傳環保意識,達到大家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球。本次活動的內容有綠色植物角評比活動、回收廢舊電池活動、校團委組織的垃圾回收活動、環境保護知識講座、環境保護主題隊會、各班開展的護綠活動、環境保護黑板報比賽等等,透過參與上述系列活動,使學生明白保持環境整潔、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人人有責,並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活動期間,在校園、公園、街頭及社群,學生們自覺地開展“從我、從現在、從身邊、從小事做起”的各種“潔、齊、美”活動,向周圍的同學及家長們宣傳環保的意義,大家一起來支援並積極參與城市綠化建設,共同為溫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作貢獻,使大家個個成為“環保小公民”,人人爭當綠化保衛者,用自己的雙手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三、實施課題研究,提高環保意識學生開展課題研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施課題方案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決定探究方向,組織探究,收集並整理資料,得出結論,採取社會行動。透過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對環境保護的認識,自覺地參與到環保的行列中來,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

  1、確立課題研究內容。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小課題研究選題時,著手從身邊細小的方面考慮,從我們周圍的環境出發,像“龍灣區上江河的水質調查與監測”“機場路綠化帶與周邊環境的關係”、“關於‘人民路’機動車尾氣排放的調查”、“調查丟棄的塑膠瓶”、等等。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同學們在確定了研究課題後,就著手製訂研究的計劃,準備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組分工合作的精神,擬訂了工作方案,到圖書館查詢文獻資料,把從名著、專著、教科書、科普讀物、報紙、期刊、年鑑等方面找到的環保資料進行分析,制定社會調查問卷。

  3、課題研究實施過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計劃他和準備之後,同學們就深入學校、家庭、車站、菜場、社群等,發放調查表,收集反饋的資訊,然後再進行實地測量,採集標本,調查取樣,採訪群眾,傾聽呼聲,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4、彙總課題研究結論。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查研究之後,就把所有的資訊彙總起來,進行處理,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