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4篇
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4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1
銅梁縣經濟委員會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而且其影響目前還未見底。為了解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企業發展的影響,找到緩解危機衝擊力度,降低影響面,減少損失的方法和途徑,並從危機中尋找發展的新機遇,順勢推動我縣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近期,我委透過走訪調研、召開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企業影響”的專題調研活動。
一、金融危機對銅梁工業帶來的影響及機遇
此次調研涉及有機械加工、電子電氣、紡織服裝、製鞋、農副產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紙、醫藥等多個行業。從我縣發展態勢來看,危機對工業企業發展既產生了較大影響,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危機產生的影響
調研顯示,我縣中小企業自去年8月以來開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10月至今年2月為最嚴重時期,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機械加工、造紙業及其他出口型加工企業。
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企業訂單減少。我縣中小工業企業多數為粗加工或中間加工,對下游成品依耐較強。金融危機直接導致大量消費群體購買力下降,從而各產業鏈下游產品滯銷,我縣的工業企業受產業鏈下游企業影響,產品訂單減少或部分訂單撤銷。如安溪鎮的金禾紙業,其主要給格力空調和重慶摩托車企業生產包裝箱,去年下半年由於格力空調銷售大幅減少,對包裝箱的月需求量在10-20噸,只有形勢好的時候的20%,同時由於下半年摩托車銷售的減少,企業的產品訂單減少,且部分訂單因此被撤銷,企業不得不停止部分生產線。機械加工企業主要是汽摩零部件企業,受整車銷售影響,零部件加工企業訂單減少,凌達實業去年下半年永磁材訂單減少50%,生產規模大幅削減。二是部分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由於產成品生產企業市場受到影響,下游企業壓低價格,上游企業貨款三個月滯後期,使得企業以高價購買原材料而以降價產品結算,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極大影響。如虎峰的龍璋紙業,去年下半年生產的漿板比上半年就下降約35%,且有3萬噸的原材料庫存,加上國內進口的漿板3200元/噸(到岸價)遠遠低於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價4500元/噸,企業被迫停產。保溫材料廠反映,受金融危機影響其原材料鐵粉由3500元/噸下降到2300元/噸,產品價格由5800元/噸下降到4800元/噸。華冠碳素公司碳陽極由19000元/噸下降到11000元/噸。其他紡織行業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均下降約1000元/噸。三是部分出口產品下滑。雖然我縣直接出口企業少,但仍有一部分中轉外貿企業,這部分企業受危機影響也較為嚴重。如諾思旺羽絨,生產的羽絨毛片透過浙江總公司出口,出口量約佔產量的85%,受危機影響出口下降到30%,且產品價格由7300元/噸下降到4500元/噸,羽絨由23萬元/噸下降到10萬元/噸。四是多數企業資金困難。資金困難是企業反映較多的一個問題,困難主要表現庫存佔用資金、收入減少、部分資金回收困難、銀行貸款難、投資佔用部分資金、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等多個方面。如瓊江機械廠、安居絲綢廠等企業流動缺口在1000萬元以上,其他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都在5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據估算全縣工業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量在3億元左右。五是部分企業面對危機信心不足。危機爆發後,國外企業紛紛倒閉,國內沿海地區也出現大量中小企業倒閉,一些國際大型企業也“搖搖欲墜”,企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局:產品量價齊跌、企業收縮戰線、消費者持幣觀望,部分中小企業業主信心動搖,在生產經營面前顯得猶豫不決。
(二)面臨的發展機遇
雖然危機對我縣部分工業企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我們應正確調整對待危機的心態,危機並不都是有害的,不要把危機看成是洪水猛獸,應該看到當前我們處於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期,具備戰勝困難的有利條件,危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現實和潛在的發展機遇。
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去年四季度到20xx年底中央將安排1.18萬億元,擬帶動社會總投資達到4萬億元,加快實施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專案、支援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關鍵專案建設。在稅收、信貸等方面政策也做出了相應調整,如提高出口退稅率、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安排支援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等,將給工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專案和機遇。二是國家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從今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在短短的43天內,國務院連續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振興規劃重點強調了透過調整稅費為產業減壓、透過擴大融資渠道和信貸規模來為產業鬆綁、鼓勵自主創新並進行融資傾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鼓勵兼併重組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不但為企業鬆了綁,還為企業加了油。如家電產品及汽摩整車下鄉措施,讓家電產業和汽摩製造業從去年的低迷狀態迅速恢復。三是國發3號檔案出臺。國發3號檔案不但為重慶工業發展提出了目標和定位,而且從稅收、財政投入、金融、土地、交通、資源等全方位提供了優惠政策。四是重慶市出臺十二條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市政府透過財政增支60億元、減收26億元,來拉動全社會投資和消費約500億元,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擺在面前的這些有利條件和因素,將是工業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因素,去爭取專案、擴大投資、改善條件,進而推進經濟和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金融危機使銅梁工業經濟凸顯的矛盾和問題
危機給我縣工業企業發展帶來了直接的影響,但從這些影響背後,也折射出一些我縣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
一是工業結構不合理。雖然我縣工業經濟近年來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我縣企業規模不成氣候,產品層次不高,多數為粗加工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上游,發展受限於下游企業,且產品品種較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行業競爭力等導致中小企業在危機衝擊下,承受能力較弱。去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我縣中小企業處於停產(開工率在30%以下)的達到80戶(其中:規上企業28戶),處於半停產(開工率50%)的企業140戶(其中:規上企業41戶)。二是企業管理水平不強。由於我縣多數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人員較少,企業為了節省成本,管理人員知識結構較低,機構設定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人員缺乏品牌意識;企業沒有自身的發展規劃和戰略,沒有建立應對危機的方案,在全球性的大危機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在金融危機到來時,部分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只得匆忙採取被動應對措施,壓縮生產、裁員、停產觀望等,錯失一些發展機遇。我縣現有的規模以上企業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管理人員的比重不足30%,企業機構設定健全、制度完善的不足20%。三是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我縣中小企業受產品結構、自身技術實力、資金實力、生產裝置及工藝和管理者意識等決定,其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強,新產品、技術創新、產學研等專案都有較大的侷限性,所涉及的產品附加值不高,所涉及的技術在行業中沒有領先優勢,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資金和研發機構及科研人員。在此次危機中,產品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弱,有的甚至在危機中搶佔了更多的市場。20xx年全縣規上企業技術創新投入15000萬元,實現新產品產值114561萬元,僅佔規上工業產值的14.32%。四是企業融資體系未形成。中小企業融資難是歷史性難題,但在我縣顯得尤為突出,由於我縣部分商業銀行貸款審批權力有限且銀行放貸謹慎,存貸比率低,擔保公司少且擔保實力較弱,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相當困難,多數企業只能依靠自有資金積累來發展,這勢必影響企業發展速度。如農民工創業組建的新束光電子公司,經歷公司組建、產品試產、市場開發等一系列活動後,流動資金緊張,由於自有資產抵押不足無法獲得銀行貸款,企業目前舉步維艱。去年底我縣銀行存款100多億元,貸款約38億元,存貸比僅38%,而重慶市主城及沿海地區存貸比在80%以上,庫區存貸比也在50%以上。五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我縣沒有中小企業的專業服務中介,行業協會少;還存在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國家、市級或縣級政策出臺後,企業沒能真正享受到實惠;企業手續辦理緩慢,有的手續企業投產後幾年也未辦完,對企業的業務開展及融資產生極大的影響;一些處罰太重,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勞動技術工人缺乏,企業招工難;部分部門服務意識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
三、應對危機的對策及建議
為最大限度地緩解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要抓緊苦練內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危機中穩中求進、穩中求勝。政府及各部門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採取積極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順利渡過危機,實現國家“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首要目標。
(一)企業應對危機措施建議
面對金融危機,不同企業都不可能採取相同的應對辦法,對此,特提出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兩大對策建議:
1.“化危為安”應對策略。中國有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去年在全球危機衝擊下,中小企業由於自身承受能力有限,生存岌岌可危,部分企業倒閉,因此,對多數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應採取相對保守的應對策略,實現化危為安。第一,實施收縮戰略。對於部分經營範圍廣、門類多的中小企業,要適當收縮戰線,剝離部分業務或產品,縮小經營範圍和生產規模,為核心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人才等資源,確保守住主要市場,避免全盤抓全盤皆輸的局面。第二,實施聯合戰略。由於中小企業自身實力薄弱,單個企業無力抵抗金融危機帶來的強大沖擊,因此中小企業要善於與上下游甚至同行業進行聯合,抱團取暖。比如在產品供應、物流、倉儲、深加工、配送、服務、投資等領域進行合作,非品牌生產企業給品牌企業貼牌生產、原材料進行團購等,實現資源共享,節省成本。第三,實施轉型戰略。在危機的衝擊下,企業原有產品已經沒有市場空間或出現虧損,企業應積極考慮實施轉型,調整產品結構或轉換盈利模式,要結合市場需求,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效能或改變產品類別等,搶先佔有新的產品市場。第四,實施變革升級戰略。在危機中,企業要用戰略眼光去對待,對企業進行必要的改革,且此時改革阻力也最小。如進行產品創新,開發新產品,並做好隨時調整的準備,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零庫存的即需即供;進行機制創新,強化內部績效管理等。第五,實施休眠戰略。在危機影響下,如果企業採取一切措施都不可為,也無可為之力,那就採取下下之策――休眠過冬,等待春天到來。
2.“轉危為機”應對策略。美國股神巴菲特說過“在別人瘋狂的時候要悲觀,在別人悲觀的時候要瘋狂”。這次危機讓很多的企業悲觀,但也可讓很多企業瘋狂,因此有實力的企業應該把握這次機遇,主動出擊,實現轉危為機。第一,實施多元戰略。去年以來,中央和重慶市都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企業要積極吃透各項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支援的重大機遇,拓展相關業務,實現企業在新的領域新的突破。第二,實施市場滲透戰略。企業要趁對手受危機衝擊市場出現疲軟時,迅速出擊,花費比平時更少的成本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三,實施整合戰略。在危機的影響下,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是有實力的企業實施收購、兼併的大好時機,企業要抓住這次機會,收購、兼併同行或下游企業或業務,擴大自身實力和競爭力。第四,實施人才抄底戰略。危機導致大中小企業裁員,就業形勢嚴峻,正是企業實施人才抄底的大好時機,積極引進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第五,實施變革升級戰略。無論哪種企業要發展,都要不斷進行變革升級,而危機為變革升級減小了阻礙。
(二)政府積極採取措施,引導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1.加大輿論導向,緩解信心危機。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不見底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仍顯信心不足。因此,為維持業主信心和員工隊伍穩定,要指導社會輿論進行正確引導,穩定社會群體的消費心理,拉動內需,增強企業和社會群體對市場前景的信心。
2.加強企業指導,增強企業應對能力。積極指導企業苦練內功,在發展方式上,注重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把企業做強、做精、做專,做特,不斷最佳化產品結構,最佳化產品效能,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爭取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長遠的風險規避和抗拒能力。
3.強化政策扶持,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建議縣財政增加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貼息補助,並建立市級專項資金的配套資金。由政府出面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我縣重點企業的融資力度。儘快增加縣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增強縣擔保公司擔保實力。大力倡導企業加大新產品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研發的投入,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引導企業爭創名優品牌。安排一部分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應對危機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管理素質和水平。
4.最佳化服務環境,解決企業發展困難。建議政府進一步規範企業相關手續辦理程式,明確各項手續辦理時限和條件,確保投產企業生產發展不受限制。結合本縣中小企業發展實際,適當減輕對企業的處罰力度,給企業一個寬鬆的環境。定期召開企業分析會,把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作為首要任務,以掃除企業發展中的障礙。積極引導建立社會服務體系,規避行業壟斷行為。
四、以危機為契機,進行順勢調整,推進工業逆勢跨越
全面擴散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於銅梁縣來說,既是前所未有過的大挑戰,也是前所未有過的大機遇。我們應該堅定信心,頭腦清醒,積極應對,大膽謀劃,科學決策,化危為機,並借“危機”之“機”,進行順勢調整,推進我縣工業逆勢跨越。
1.借“危機”之“機”,順勢調整產業結構。金融危機為銅梁工業提供了一次順勢調整的大好時機,我們應審時度勢抓住機遇,藉助金融危機衝擊影響,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力度,有針對性地解決長期制約銅梁工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深層次問題。全面構建銅梁工業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促進資源依賴型、初加工型產業向資源節約型、深加工型產業轉型升級,從初級加工為主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轉變升級,從單層次加工生產向迴圈經濟產業鏈多層次加工轉變升級,從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升級,從高消耗、高排汙向低消耗、低排汙轉變升級,從而加快銅梁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增強銅梁工業又好又快持續發展活力。
2.借“危機”之“機”,順勢推動產業鏈整合。銅梁工業的傳統產業體系是由一個個分散、單一、互不關聯的加工企業構成的,產業鏈不完整,企業大多集中在產業鏈上游,這就造成產業鏈條環節缺失。面對全球經濟危機與中國經濟放緩的嚴峻局勢,銅梁應該抓住機遇順勢推動各行業產業鏈整合,依託在基礎產業、資源、市場和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加大對產業鏈的重組力度,推動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強化薄弱環節,尤其要填補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空白環節,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銅梁工業在重慶市產業鏈分工的重新定位。特別是國發3號檔案出臺,明確提出了重慶重點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我們應積極與主城對接,重點發展機械加工業,詳細規劃,形成與重慶“汽車名城”與“摩托車之都”相呼應的配套產業鏈條。
3.借“危機”之“機”,順勢改造傳統特色產業。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的改造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整合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自身優勢資源,推動優勢產業資源有效整合,促進優勢產業藉助當前機遇實現低成本擴張。圍繞銅梁傳統優勢特色產業自身優勢資源和核心競爭力,規劃一批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專案,引導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尋求新的產業支撐,要大力支援技術密集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創造新的產業增長點。我們要繼續重視鍶鹽行業的改造提升,鍶鹽行業是銅梁縣的傳統產業,也是銅梁縣的優勢產業,為銅梁縣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經過多年來的淘汰落後產業及環保整治等調整後,雖然企業大幅減少,但結構更趨最佳化。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優、做強鍶鹽加工行業,引導和鼓勵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品附加值,壯大提升鍶鹽產業實力。
4.借“危機”之“機”,順勢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在金融風暴的強烈衝擊波下,發達國家和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工業體系將開始一次全球性產業佈局大洗牌。這正是順勢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的百年一遇的大機遇,我們應該積極主動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轉移,敞開懷抱接受先進製造產業和先進技術轉移,有選擇地承接適合銅梁工業發展實際條件、有發展前景和長期競爭力的企業轉移,藉此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優勢。銅梁應該依託優勢資源,最佳化承接環境,築巢引鳳,加快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同時制定產業承接配套支援政策,吸引國際、國內優勢產業、企業向銅梁轉移,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優勢。
5.借“危機”之“機”,逆勢提升戰略重點產業競爭力。按照順勢調整,逆勢跨越的應對戰略和策略,積極抓好重點產業,推動其在順勢調整中逆勢提升自身競爭力。要做到攻守兼備,該收縮就收縮,該放棄則放棄,該投資就投資,該擴張就擴張。著力調整產業鏈佈局,提高核心技術優勢,逆勢填補產業空白,逆勢做強薄弱環節,逆勢擴張弱勢行業。應該借發達國家和地區遭遇經濟衰退產業調整之際,透過引進高階人才、先進技術、裝置和戰略投資,承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產業轉移,來填補產業空白,做強薄弱環節,擴張弱勢行業。從而在經濟調整期全面提升銅梁戰略支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競爭實力,逆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6.借“危機”之“機”,逆勢培育發展高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是銅梁工業的“短板”,全球經濟危機和產業衰退給加長高技術產業這塊“短板”、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機。銅梁應制定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大力支援電子資訊、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發展,推動該類產業產業化,以及規模擴張,培育一批戰略性先導產業。支援高技術企業自主創新和消化吸收成果轉化,在鼓勵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企業與國內外高階要素結合的同時,還要大規模引進高科技人才、先進技術、裝置和戰略投資,承接高技術產業轉移。
7.借“危機”之“機”,逆勢做大做強優勢企業。銅梁優勢企業應藉助當前經濟調整的大好機遇,大力促進企業戰略性重組,推進龍頭企業借勢對行業內的產能進行整合,以購併引領企業超常規成長,促進優勢產業領域出現一批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優勢品牌,進一步強化銅梁優勢企業在國內外的產業競爭力。要積極培育發展以“蜂王型”優勢大企業為核心的“蜂群型”產業叢集,給中小企業創造共同抗禦風險成長壯大的平臺。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業在產業鏈條中的相互配套、良性競爭的協作關係,逐步建立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區域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強化企業自生能力,形成新的企業競爭優勢。
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歷年來,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修水工業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嘔心瀝血、夙興夜寐,制訂、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採取了一攬子辦法,取得了卓然成績。使我縣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初具規模。在今年全市開放型經濟工作會上,我縣工業園區更是取得了綜合發展第一的好成績。
今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增大和我縣地理區位還處於劣勢、產業叢集還未形成以及20xx年我縣決戰工業700億宏偉目標的確定,需要我們再一次深入思考我縣工業發展思路、模式、路徑。
元宵節過後,我校本著鍛鍊教師、發揮諮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業經濟發展調研組,並請來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吳志遠博士指導,對修水工業經濟進行調研。
我們的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工信委、國土局、礦業局、環保局、統計局、人民銀行修水支行等單位調研,組織了發改委、財政局、勞動就業局等單位負責人和供電公司、裕發食品、凱達服裝、輝運飾品、新中英陶瓷、華偉礦業等企業負責人座談。
透過調研我們梳理出發展修水工業經濟的三條建議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這些建議更側重於思維層面,旨在開啟多種視角,具體操作層面的做法還有待相關部門專題調研並制訂措施。文中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堅持產業叢集,最佳化區位條件,努力形成反梯度發展態勢。
1、強化叢集公共政策研究,堅持叢集發展模式。加強促進產業叢集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訂和實施最佳化產業叢集發展的政策制度,堅定不移地走叢集發展的模式。
過去,企業選址首先考慮的是成本因素,更傾向於沿海發達、交通便利的地區。接下來,當勞力等成本控制不下來時,關注產品市場區位因素,產品市場銷售量大的地區成為企業首選。現在,企業發展更趨向為叢集發展。研究表明,產業叢集發展可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產業叢集也就成為最大的區位優勢。產業叢集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叢集為近距離的相關或上下游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競爭合作平臺,成為吸引更多同行參與的“吸鐵石”,叢集的最大功能在於為叢集內企業提供低成本環境和創新環境。無數事實證明,叢集才真正是企業成長的“搖籃”和“大家庭”。
我們可根據本地特色資源、市場需求、區域分工來大規模引進關聯度大的中小企業,同時加大目前我縣“兩頭在外”企業的“嵌入式”發展,加大對這類企業的補貼,重點支援這些企業資訊化、企業家培育、藍領工人培育以及工業物流等,增強其穩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業叢集。大量穩定性強且逐漸本土化的中小企業的存量成長為叢集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同時,叢集的形成還需要行業中的大企業的參與。大企業的形成既可依託已有中小企業的重組整合,還可以透過招商引資來解決。
從叢集培育的角度看,如果產品差異性較大的企業大量扎堆,是不利於企業長期成長的。所以,我們要摒棄無序式的、面面俱到的產業佈局,根據國土空間開發和佈局、本地資源優勢,有選擇地規劃和打造若干專業叢集。將支柱產業的攤子鋪大了並不能降低縣域經濟風險,反而可能因資源配置拮据而導致整體陷入困境。
我們要儘快瞭解和掌握叢集治理的先進理念和基本規律,可透過頒佈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種戰略計劃以及開展促進叢集創新的財政支援等方面幫助實現企業間良性互動,以此推動產業叢集的發展。
2、堅持有限目標原則,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鑑於我們工業積累和現狀,我們要堅持有限目標的發展原則,注重區域專業分工,要採取非平衡發展戰略,有重點地規劃、佈局產業發展。在實踐中,可考慮對現有工業專案執行狀況進行分類梳理,從歷史和現狀兩個維度、從多指標分析入手,全面詳細地掌握各工業專案在縣域經濟中的重要性、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能,再據對各工業產業進行排序並扶優限劣,逐漸凸顯我縣工業特色,營造主業優勢,打造地方品牌。對我縣來說,區域專業分工是實現資源要素合理流動,發揮優勢、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形成專業化經濟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真正實現產業規模擴張,達產達標乃至實現工業經濟總量的跨越增長。地方經濟越專業、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對後續資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強,地方經濟規模就越可持續,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進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場供求狀況,鎖定招商引資範圍。長期以來,工業企業投資區位選擇都十分關注運輸成本因素,特別是“兩頭在外”的企業。修水因為地處山區,交通條件並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工業企業的投資意願和積極性。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執行條件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特別是以擴大內需為核心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國內背景下,不少出口企業已開始關注並滿足國內市場,中部地區市場需求潛力較大。中部地區市需求場規模將成為替代具有成本優勢的重要工業區位因素。修水地處三省九縣中心地帶,工業的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理念,擴大內需並以我縣為中心輻射的中部地區市場應該成為當前修水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所在。
當前,可以組織專門隊伍科學、深入、細緻研究以修水為中心的適度區域範圍內的市場需求特徵和市場潛能,並結合修水現有資源與條件,確定可供選擇的產業發展方向,進而鎖定招商範圍,招商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被動或主動地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對未來國內外企業跨區域佈局時的重要影響力。我們可以主動謀劃,要變被動招商為主動招商,積極引導長期以來“兩頭在外”運轉模式的企業轉向關注和研究內地市場,促使企業商業模式或商業戰略轉型,如果能實現這種轉型,企業物流成本將大大下降,企業在修水投資的盈利可能性將大大增加,修水必將成為良好的工業投資聚集地。
4、優先抓好礦業產業叢集。我縣礦業經濟發展主要瓶頸在於科技創新,為此,我們要不斷強調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工作管理水平,熟悉科技型企業的特點,不斷最佳化並適應科技型企業所要求的區位條件。同時,我們可以透過專案帶動、以引入若干具有競爭合作關係的骨幹企業為抓手,精心打造產業叢集,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礦業經濟規模化、精深化、叢集化發展。反梯度戰略是不少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的成功案例,我們完全可以在自然資源和基本的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大膽發展和拓展礦業經濟,在產業鏈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區域性優勢,以此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創新思維,突破工業發展瓶頸
1、跳出工業發展工業。修水工業怎麼抓?我們認為,有必要從一、二、三次產業內在關係中找到依據乃至辦法。三次產業具有內在的關聯性,而這種關聯性又必然影響著三次產業包括工業各自的發展過程,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要特別注重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聯性和聯動性。近年來,我縣城市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就為我縣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要繼續堅持。
從實踐操作層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農業乃至旅遊業優勢、品牌和名氣為抓手的工業經濟。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並營銷修水區域品牌,透過修水區域品牌的提高,進而最佳化修水工業區位條件,帶動工業發展。一、三產業為工業發展打造影響力,工業為一、三產業奠定基礎。
2、跳出修水發展工業。基於各地差異和經濟的互補性,我們要主動謀求跨縣資源的整合和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多贏共享的良性互動新格局。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向上級政府、部門爭取對口支援的機會,另一方面,主動與周邊地理優勢地區、產業優勢地區對接,參與區域分工。
我們可以赴周邊地區廣泛協調並徵集意見,積極謀劃政府間合作並由此帶動政商全方位互動。一是可考慮將修水現代農業、旅遊業發展與周邊地區結合起來,支援並匹配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從而共享跨區域範圍工業發展成果。二是可考慮在與周邊對接過程中尋找工業分工的突破口,主動納入周邊工業分工體系,加大中間產品生產範圍和規模。依託周邊強勢產業並與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叢集,慢慢發育,漸漸由低端叢集向高階叢集發展。在此過程中,要未雨綢繆,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體系,支援叢集的漸進升級,最終形成創新驅動的縣域經濟態勢。待時機成熟,再透過周邊尋求或直接尋求與外部更大區域範圍的對接,進而實現在更大範圍中尋找豐富的市場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企業資源等。
3、跳出融資看融資。越是粗放的工業發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援,越依賴銀行貸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業的融資衝動往往不符合貸款要求。銀行業是風險管理行業,銀行的信貸物件是集約化水平高的經營主體和專案。所以,我縣工業發展思路要逐步調整到企業集約發展、可持續發展上,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由此可見,信貸融資問題不僅僅是融資本身問題,而是縣域工業發展思路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問題。低效率企業融資難問題恰恰在於低效率企業本身。我們要詳細診斷修水傳統工業中落後產能狀況並提出有效的最佳化舉措。
從另外一個層面看,融資問題的解決又往往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整體金融生態環境最佳化的角度來抓,單純的政銀企對接往往難以奏效。最佳化整體金融生態環境就是培育和增強修水經濟軟實力。
三、強化工業發展軟環境,培育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沃土。
1、打造企業家成長搖籃,培育商業文化。企業成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階段性,拔苗助長型的公共政策推動必然失效或扭曲企業投資行為。公共政策支援應從推動企業擴規模即達產達標向提升質量方面轉變,更側重於支援企業技改、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家及員工培訓。
企業家是生產要素配置和投資的決策主體,企業家是區域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來,經濟生活中無數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告訴我們,貧困與欠發達狀態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資本的不足。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王國中的國王”,一批具有寬廣戰略眼光、積極的市場開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創新能力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隊伍將是修水工業經濟騰飛的奠基者。企業家的經營能力是市場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也是經濟欠發達縣域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
如何培育、開發並利用好這個最稀缺資源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見,企業家的培養十分重要,應列入公共培訓計劃,建議在縣委黨校開設企業家培訓專題班。可重點將返鄉創業人員作為修水本土企業家隊伍來打造,建立並搞活企業家協會,培育企業家間頻繁的的互動交流學習機制,瞭解並政策上支援企業家成長,逐步構建修水主流商業文化,一個地方商業文化氛圍的多少往往與一個地方經濟繁榮程度成正比。如果說融資問題是我縣工業執行面上的問題,那麼,企業和企業家素質才是影響或制約修水工業執行內在的`根本性問題。
2、大力培育藍領文化。打造一支規模充足、穩定性強的具有“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熟練一線工人隊伍,使其成為企業乃至我縣工業戰線的生力軍,並使其成為我縣產業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這將是我縣工業發展史上的一項戰略工程。實踐早已證明,產業工人隊伍的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實幹精神是產業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基於此,我們要突破傳統思維,在已有各種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礎上,還須大膽創新,大膽嘗試,研究性地開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藍領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長期產業工人培育與激勵政策,激勵廣大職工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逐步穩定並壯大現代產業工人隊伍,為我縣經濟發展建功立業。
3、從形象和品牌上抓工業。形象和品牌優勢可以透過努力獲取,並可大大緩解修水地理區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進修水行*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設力度,維護經濟秩序,做出亮點,並透過各種媒體擴大宣傳,形成輿論優勢,以此來凸顯我縣本地特色,進而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時,當前要注意防範和避免非銀行金融機構行為可能導致的縣域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修水地區形象塑造,做好區域營銷,為大規模引入專案奠定基礎。同時,可考慮從修水發展歷史中尋找工商業文明成果和經濟發展線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點
1、突出強調並從政策上支援“科技強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將成為我縣工業發展的主導推動力。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縣工業曾一度輝煌,就是因為我們敢為人先與科研結構對接,寧紅和上海中醫學院,康順與景德鎮陶瓷學院。為此,我們要重視科技創新政策。大力加強與知名科技中介機構的對接與聯絡,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機構。以此擴大我縣科技資訊來源渠道,透過科技資源,逐步最佳化修水的工業區位因素,這對急需技改轉型的傳統產業企業乃至新興行業企業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勵和支援企業實行產學研協同發展模式。大力鼓勵和支援企業與上級科技部門、科研院所、相關行業知名科技企業對接,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當前我們需要在推動協同創新廣度和深度上有所作為,不拘一格地吸納各種創新資源,大手筆藉助外部創新資源快速提升我縣創新能力,大量科技資源的匯聚將無疑對修水跨越發展形成巨大推動力。
2、加大對企業家和工人的培訓力度,最佳化我縣人力資源狀況。我縣有部分企業家多年來從“草根”到“貴族”靠得是自己的經驗和不知疲倦的拼搏。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深知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具有時代發展眼光、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對企業長遠發展起著決定性因素。解決好家族管理、企業運作、戰略發展、核心競爭力等等問題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因此,企業家們渴望透過培訓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素質。同時,我縣企業員工隊伍也缺乏經常性的高水平技能培訓。鑑於此,我們認為,相關部門宜迅速針對這種情況開展調研,瞭解需求,政企合作,達成共識,制定相應的培訓政策和制度。
3、加大對企業資訊化建設的支援力度,促進工業化與資訊化的深度融合。綜觀當今工業發展形勢,資訊化已成為改善工業執行狀況、最佳化工業產能的重要關鍵手段,資訊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是當今工業執行的基本特徵,資訊化既降低了工業執行成本,又改善了工業執行的效率,可直接將工業執行推上快車道,加大支援企業資訊化建設,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彌補其因“兩頭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資訊成本。我們可以制定並實施相應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幫助企業完成並運用資訊化。
4、加大對區域物流業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我縣傳統產業比重較大, “兩頭在外”企業較多,產品市場範圍較廣,工業企業對運輸物流的依賴性較強,為實現由易到難地最佳化我縣工業發展區位條件,物流業應作為當前修水最主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和先導性服務業來規劃、落實。物流業的先導性發展將有助於相應地改善我縣工業區位中的其他條件,比如可擴大修水工業產品市場範圍,降低工業執行成本。近年來,物流業的發展受到了各界關注,宏觀決策部門多次出臺支援物流業發展的全國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緊調研,掌握全面資訊和資料,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同時,在國家支援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援措施,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我縣物流業發展。
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3
為進一步瞭解掌握全縣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 XX縣統計局制定切實可行的調研方案,對全縣2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68戶規下工業企業透過實地調研、聽取講解、座談交流和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XX縣按照科學發展轉型跨越的總體部署,聚焦“三大轉型”,聚力“三縣”建設,全縣上下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全面落實“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打造高標準生態工業園區,工業發展進一步提速。
1.工業經濟總量快速躍升。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透過積極招商引資、加大技改投入、嚴格產業准入、淘汰落後產能等舉措,全縣工業經濟得到穩步提升。至20xx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0家,規上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 26.26億元,同比增長 18.9%;完成工業增加值 5.45 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實現利潤1400萬元,同比增長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個百分點。
2.重點專案建設穩步實施。XX縣牢固樹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把專案建設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抓手。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圍繞推動工業經濟發展,重點爭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等專案。透過圍繞政策對外爭取專案、圍繞招商引進專案、圍繞市場打造專案等措施,著力推動專案建設。至 20xx年全縣確定建設重點工業專案11項,計劃總投資17.32億元。其中新建專案8項,總投資3.7億元,年度投資2億元,至目前,已完成工業投資 10.5億元,佔計劃總投資的60.6%。
3.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突出招商重點,發揮園區優勢,立足產業特色,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進好專案、大專案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進建設專案25項,其中已落地開工建設21項,已註冊並做前期工作的4項。
4.工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近年來,XX縣生態工業園區堅持以構建載體、創設平臺為重點,園區道路、供水、通訊、供電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工業基礎得到夯實,產業承載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園區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3億元,開工建設道路19.25公里、標準化廠房12棟5.18萬平方米、公租房 1幢1.28萬平方米、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1個,建設給水廠、汙水處理廠、330kv開關站、加油站、天然氣供應站各1座。沿核心區道路鋪設電力、通訊管線25公里。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服務功能的增強,至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51戶,其中工業企業43戶。園區已逐漸成為全縣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工業企業的聚集地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業發展迅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和全民創業工作,加大扶持力度,最佳化發展環境,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全縣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生產經營保持良好勢頭,整體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對全縣工業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動作用。從被調查的樣本企業看,企業總體執行良好,營業收入大幅增長。止目前,全縣規下工業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4324.2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完成工業增加值11080.76萬元,增長11.4%。
6、節能減排工作實效凸顯。在經濟總量和投資總額較快增長的同時,全縣深入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和環境汙染綜合整治工作,加強新上專案和現有企業節能設施改造,層層落實責任制,嚴格考核獎懲;加大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不斷加強對已建成投產專案的日常環境監測,建立健全環境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重點汙染源整治,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止8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總量10.1萬噸標準煤,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 1.85噸標準煤,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噸標準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調研工業企業狀況
(一)基本情況
透過對調查問卷的彙總和調研情況的分析,XX縣88戶工業企業中停產企業19戶,佔企業總數的21.6%,季節性生產的企業34戶,佔企業總數的 38.6%,常年生產的企業35戶,佔企業總數的39.8%。其中2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停產企業2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0%,季節性停產企業11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55%,常年生產的企業7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35%。工業經濟執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產值所佔比重較大。從1至8月產值資料來看,輕工業產值所佔比重明顯高於重工業。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 34522.2萬元,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7669.5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0%,重工業完成產值6852.7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0%;5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43556.6萬元,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29569.7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8%,重工業完成產值 13986.9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2%;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31824.2萬元,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19341.8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1%,重工業完成產值12482.4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9%。
這充分說明近年來XX縣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業發展速度較快,工業企業發展更趨完善。
2.規上工業中重工業受季節影響大。調研資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業完成產值6852.7萬元,僅佔規上工業產值的近20%,從6月份起,重工業的產值增長明顯,產值增速回升幅度較大。8月份,重工業完成產值12482.4萬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9%。從產值增速來看,上年2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增長11.2%,8月份,重工業產值增速同比增長17.8%。
分析原因,XX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主要是兩個化工廠和一些建材企業,就以20xx年來看,兩家化工廠產值不但沒有突破性進展,而且持續走低,重工業主要依賴於季節性較強的建材企業,建材企業的產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份,因此上半年XX縣重工業產值增速明顯走低,下半年重工業產值增速回升幅度較大,重工業生產受季節影響十分明顯。
3.規上工業中大中型企業支撐力度不明顯。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託大中型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大中型企業是工業增產的主力軍。但從民樂近年實際情況來看,支柱企業新增產能和挖潛改造不足,支撐力度下降明顯。20xx年2月,大中型企業完成產值14407.3萬元,僅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業完成產值53118.9萬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業完成產值97074.6萬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7%。大中型企業支撐力度不足,影響了規上工業產值的增長。
4.小微工業企業整體實力增強,行業集聚明顯。在調研的68戶小微工業企業中,正常生產的企業有49戶。在68戶企業中抽取了24戶企業做為樣本填寫了調查問卷,彙總後24戶樣本企業年產值可達5360萬元,共有從業人員405人,96%的企業有計算機並能上網,能源消耗主要以電為主,總電耗19.2萬千瓦時。與歷年小微工業企業相比,企業規模逐步壯大,勞動生產效率逐年提高,24戶小微工業企業平均每個勞動力創造營業收入10.2萬元,人均創造營業利潤 2.2萬元。從結構看,小微工業企業主要依靠本地傳統優勢發展,建材需求帶動了以水泥、磚瓦、石材等為代表的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快速發展,文化旅遊產品加工初露鋒芒,農資產品、農產品加工得到了長足發展。
5.小微工業企業產品訂單小幅增長,企業預期良好。調查結果顯示,有82%的小微企業依據訂單進行生產,其中有一家企業(XX縣泌園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網點,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當前企業訂單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戶,佔樣本數的20.83%,訂單同比持平的企業有8戶,佔樣本企業的 33.33%,訂單同比增長20%以內的企業有9戶,佔樣本企業的37.5%,訂單同比增長20%以上的企業有2戶,佔樣本企業的8.33%。彙總結果顯示66.67%的企業預計年度企業產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業預計年度企業產值同比持平,12.5%的企業預計年度企業產值同比減緩。有50%的企業對所屬行業景氣判斷樂觀,33.33%的企業對所屬行業景氣判斷一般,16.67%的企業對所屬行業景氣判斷悲觀,這說明企業對未來生產經營狀況預期較樂觀,發展信心較充足。
6.小微工業企業執行制約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難。由於小微企業在薪酬福利、企業文化、發展前景等方面相對於大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來說較差,“招不來、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難困局日益凸顯。調查顯示,24家被調查企業中有18家認為“招工難”是當前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沁園商貿、天新農工貿等極力要求政府給予技術人才支援。二是流動資金緊張。長期以來,資金少、融資難這一困擾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的門檻始終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調查顯示,82.3%的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在有融資需求上24家企業中都存在貸款難的問題。三是貨款拖欠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部分企業始終擺脫不了墊資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時回收應收貨款,造成企業資金週轉困難,調查中,所有的建材企業都談到了企業應收帳款過大,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壓力。在對樣本企業的問卷調查中,當問及“當前面臨最突出問題”時,24家被調查企業中有16家企業認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業認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產運營成本增加直接擠壓利潤空間。五是競爭能力有短板。小微工業企業以私營企業為主,普遍存在著董事長、總經理、生產廠長、銷售部長“四位一體”的現象,內部經營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為主,無法準確把握市場導向,發展思路缺乏遠見,企業員工以外來務工人員或附近的村民為主,缺乏專業的技術培訓且流動性大。在企業財務管理上,多數企業的財務人員為兼職,從而在企業的產品質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檢查監督和內控制約機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總體來講,XX縣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目前仍處於蓄勢聚能的發展階段,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工業基礎薄弱。目前全縣工業企業中龍頭企業少,經濟總量小,產業化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低,創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規模效益,且企業稅率貢獻不足。20 家規上企業中,年稅收超過 1 千萬的企業僅有2家。在20xx年全市國稅系統公佈的納稅百強企業中也只有6家。此外傳統產業比例大,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以資源型、粗放型加工、勞動密集型為主,並且多為農副產品初加工,資源利用深度不夠,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不高,與市場經濟下的激烈競爭形態極不適應。
2.企業融資困難。調查中,大多數企業普遍反映缺乏資金,融資困難。縣域工業企業大多系中小企業,缺乏自我積累,融資實力薄弱,且銀行忌憚於企業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對成長型中小企業信貸收縮,導致企業生產規模難以擴大,企業普遍反映流動資金緊張,融資比較困難。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與弱化了對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響了對大客商、大資金、大專案、高新技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資源缺乏。從調查情況看,在全縣規模工業企業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師9人, 專業技術人員僅佔職工總人數的3.2%。同時,企業普遍存在人才難引進、難留住、難作為,且多數企業仍採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業內部缺乏民主與約束機制,嚴重製約企業的發展。
4. 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困難較大。一是XX縣工業產業佈局結構不盡合理,集中度偏低,佈局分散,結構優勢不明顯,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輕工業,高耗能高排放、資源消耗為主的特徵明顯,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落後、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率低、汙染環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較為突出,不利於迴圈經濟產業鏈的形成,也不利於統一服務和“三廢”的統一治理,導致企業生產經營的社會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業普遍實力不足,產業層次較低。大部分中小企業仍集中於傳統產業,裝置陳舊,工藝落後,產品雷同,難以形成規模優勢,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成熟,產銷環節聯接不緊密,沒有進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業,精深加工轉化率低,經濟效益不高。企業管理方式相對落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戰略意識模糊,發展目標,市場分析,產品定位,資源規劃等方面不清晰,整體素質偏低,專業人才匱乏,基本上無力開展產品、工藝、裝置的技術創新和研發。
三、對策及建議
1.明確工業發展方向。依託227線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堅持盤存量、擴增量,調結構、增活力、強化園區的工業總體發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根據國家、省、市產業政策,以生態工業園區為依託,加快培育材料工業、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中藥材、大麥、洋芋等農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檔次,做出特色,推進產業叢集,打造有競爭力的特色經濟。紮實推進全民創業活動,打造點線面結合、城鄉互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方位覆蓋的網路發展格局。
2.加快專案建設步伐。牢固樹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抓財源、抓後勁”的思想,超前謀劃,加大專案、資金爭取力度,透過建設一批大專案、好專案,擴投入、保增長,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一是高度重視專案儲備工作。按照“前期儲備一批,建設實施一批,規劃論證一批和超前謀劃一批”的思路,搞好專案研發和論證評估,尋找XX縣產業發展與國家政策支援的結合點,精心篩選一批資源狀況好、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好的專案,及時充實完善專案庫。二是完善專案建設責任機制。嚴格落實重大專案“五個一”責任制,協調解決專案建設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3.破解工業發展瓶頸。緊密結合實際,用足用活國家出臺實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斷創新機制,聚集發展實力,解決工業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加大對工業發展資金的投入,進一步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健全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貸擔保中介組織,降低金融風險,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透過貼息、補助等形式,積極引導商業信貸資金、企業法人資金和民間資金加大對工業發展的資金投入,透過廣闢“錢”途,全力解決融資難問題。完善人才引進載體建設,要加強同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合作,到重點合作院校宣傳我縣創業環境,委託登記有意向來我縣洽談就業的優秀畢業生,掌握企業人才需求,進一步提高洽談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透過與XX縣職教中心合作,以其職業教育為依託,以企業為基地,採取聘請專家學者和企業管理人員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和崗位技能輪訓,積極幫助企業培訓選聘人才,建立各類人才資訊庫。
4.提升企業競爭能力。一是加大宣傳推介。要高度重視宣傳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新聞媒體和召開宣傳推介會、專案洽談會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宣傳,全面提高龍頭企業的知名度。二是加強科技投入。在擴充套件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拓寬成果轉化源頭等方面,出臺各種激勵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並向技術創新的主體過渡。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創造條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種形式投入到企業創新中來,實施好重大科研專案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要引導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企業創新能力建設。三是強化企業拉動。要提高抗風險能力,提升傳統產業層次,加快企業發展步伐,鼓勵和引導較大規模和較強優勢的企業透過強強聯合,實現資產重組。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使整合後形成的龍頭企業能充分發揮其資金、技術、管理的輻射作用。
5.最佳化工業發展環境。牢固樹立“環境是第一競爭力” 的理念,自覺增強服務意識,政府要主動為專案單位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按照有助於減輕專案負擔、推進專案建設、加快專案審批的原則,改進、完善、支援工業專案建設的政策措施,並透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要抓好已出臺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積極創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對進入園區的企業,認真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積極協調稅務、工商、規劃等部門,在財稅、人才、融資、開發建設、就業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6.夯實園區平臺建設。園區是工業發展的主戰場,要緊緊圍繞打造千億級生態工業園區的宏偉目標,不斷加強園區平臺建設。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類社會投資主體透過投資、聯營、入股、控股、獨資、收購等方式參與園區開發建設,逐步實現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滾動發展的良性迴圈。透過多渠道努力,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為園區發展提供優良的硬體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要嚴把土地供應關口,根據每個入園專案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勵各類企業和經濟組織投資建設標準廠房,為不符合單獨用地條件的中小型企業構築發展平臺;鼓勵園區擴建企業透過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標準廠房,促進園區產業集中佈局,實現資源共享,切實保證園區土地的集約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強產業叢集。要按照產業定位,加快主導產業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以專業化協作企業為基礎的產業叢集,使工業園區成為品牌企業、規模企業、配套企業密集,產業競爭力強的經濟板塊。要在注重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制定和完善園區准入標準,杜絕高能耗、高汙染、低效益的劣質專案進駐,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園區建設道路。
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4
加快工業發展是調優經濟結構,促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近期,我深入企業、基層,就我區工業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區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透過採取政策扶持、專案排程、工作講評等舉措,實現了工業經濟較好發展。,我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85億元,比的137.8億元增長2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0.4億元,比的120.7億元增長24.65%;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63.53萬元,比的42.1億元增長1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1億元,比的35.3億元增長15.1%;實現規模工業利稅25億元,比的21億元增長19%;區國稅本級工業稅收收入2424萬元,佔區國稅本級總稅收收入的比重為20.76%,所佔比重比的13.31%提高7.45%;年末實有規模工業企業58家,其中自主創新型企業5家,同比增加1家;高科技企業11家,同比增加2家;全年工業總產值佔全區gdp的比重為24.8%,比的21.4%提高3.4%。全區工業企業安置就業人員2萬多人。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區人大下達的目標任務,榮獲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先進單位市工業經濟目標管理考核優勝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專案建設,增強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
透過突出重點,加強協調,最佳化服務,進一步推進了專案建設。中信新城、長沙電機廠、中電集團48所太陽能電池廠房及生產線、天鵝工業泵有限公司二期廠房、長慶機電科教有限公司、長沙鋼龍鋼結構有限公司、龍盛實業、塑峰實業等8個專案建設順利推進。其中,中信新城竣工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長沙電機廠新廠主體建設基本完成,預計今年10月份竣工投產,年產值有望達到8億元;天鵝工業泵二期工程已竣工投產,擴大生產能力2億元;鋼龍鋼結構有限公司完成廠區建設並順利投產;塑峰實業1.2萬平方米的2棟商業用房已建成使用;長慶機電主廠房已竣工,將於今年5月投入運營;東方廚具完成全鋼結構新廠房建設並投產;新引進的奧特萊斯、五田醫藥等5個專案相繼入駐我區。
(二)抓園區建設,聚集工業經濟發展的合力。
近年來,我區舉全區之力加快園區建設。夏書記、曹區長親自對“兩路一基地”專案進行部署和排程,親自協調解決建設資金和拆遷中的困難和問題,有力推動了“兩路一基地”建設進度,全年共拆遷騰地1313畝(含光伏基地112畝),拆除房屋297棟,動遷人數1270人,中信綠化廣場等9個專案全面完成掃尾工作,光伏產業專案拆遷工作基本完成。同時實現了6條道路的開工建設,總長4.8公里,總投資達1.2億元。
(三)抓企業改制,激發工業經濟發展的活力。
一是認真做好了區屬企業改制掃尾。區委、區政府加強排程,整合法院、規劃、財政、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單位和部門的力量,經過區企改辦及各企業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已基本完成了我區12家區屬企業的改制工作。
二是切實做好了市屬改制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區移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市企改辦要求,對接收的移交人員和資產的具體情況進行了整理,建立了移交工作資料庫,並已將移交人員分解到各街、鎮,順利完成了第二批市屬改制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接收和分解安置工作。
(四)抓技術改造,培育工業經濟發展的內力。
一是以技改專案建設為切入點,加大工業投入力度。,我區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8.92億元,同比增長122%,企業榮獲產品及專案專利26項。湖南開關廠的zf□-126/t-40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裝置專案榮獲省級技術創新專案;天鵝工業泵的高效節能大型立式斜流泵關鍵技術與裝備專案、長沙水泵廠的水泥渦殼泵專案和國浩工程的地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推廣專案被評為市級技術創新專案。長慶機電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2個新產品並投產,贏得了新的市場,再次被評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天鵝工業泵加強研發,新建立的大型水泵試驗站解決了大型泵不能做真機汽蝕試驗的難題,填補了國內泵行業空白,保持了省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三遠鋼結構改造引進了3條生產線,提高生產能力8000噸。
二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重視品牌經營,搞好品牌策劃宣傳和名牌申報,努力打造擁有自主產權、競爭力較強的產業群體、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不斷擴大“天心製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長沙電機廠“長利電機”、長沙水泵廠系列水泵和長慶機電系列教學儀器等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名氣,防火裝備廠生產的防火防盜門、南泥灣食品廠的生鮮溼面、“採鮮園”蔬菜在全市都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抓環境最佳化,拓展工業經濟發展的能力。
一是制定獎勵政策。,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獎勵辦法》,從納稅貢獻、新辦企業、招商引資、創優創新等方面對企業給予獎勵。
二是全力最佳化服務。區委、區政府領導多次到重點行業、骨幹企業調研,召開現場辦公會落實幫扶措施。區人大、區政協組織人員對企業改制、經濟發展等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各職能部門加強了對工業企業的服務,去年共為區內企業爭取上級各類扶持資金3800多萬元。
三是加強政企聯絡。組織召開了全區工業企業聯席會,並就會上收集到的27個問題及建議提出瞭解決意見,明確了責任部門,做到了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企業滿意度高,效果比較好。四是積極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肅查處“三亂”行為,依法保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當前我區工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區工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必須清醒看到,是極其困難的一年,也是極富挑戰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加劇,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這次金融危機對今年工業經濟影響超過去年,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將超過大型企業,同時我區客觀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工業經濟的發展。
(一)工業用地緊缺,發展空間不大。我區區域面積在內五區中本已偏小,這當中還有大部分割槽域屬市區中心地帶。而向南拓展區域為省府核心區,整體規劃偏向於發展第三產業。環保工業園存量土地也已不多,工業用地緊缺,發展空間受限,嚴重影響了招商引資,抑制了工業投入。土地制約成了我區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二)企業融資難,發展內勁不足。雖然當前國家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適度寬鬆的信貸政策,但由於融資門檻較高,我區企業大多系中小企業,缺乏自我積累,融資實力薄弱,且部分企業土地是租賃的,缺乏貸款抵押前置條件,銀行忌憚於企業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主要實施面向大企業、成熟企業的發展戰略,導致了對成長型中小企業信貸的收縮;加之生產規模的擴大,加劇了企業資金緊張狀況,企業普遍反映流動資金比較緊張,融資比較困難。
(三)企業分佈零星,叢集效應。我區工業企業大多依靠老南區時期的傳統工業佈局而生,分佈較為零星,直接導致現有工業佈局缺乏合理性,且知名品牌相對較少,缺乏市場競爭力,難以吸引現有工業企業的上游或下游產業入區,很難產生產業的聚集效應,形成產業叢集。
三、加快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攻堅克難、推動經濟逆勢而上的挑戰之年。
(一)把強化服務作為主要手段,努力營造工業發展氛圍。
一是要統一思想。
首先,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是“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工業經濟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沒有工業經濟的發展,就不可能有整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保住了工業經濟的增長,就保住了地方經濟的增長。
其次,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是“擴大就業、維護民生”的現實需要。我區工業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對勞動者技能要求較低,且多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勞動力的容量相對較大。因此,抓好我區工業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在連線市場、繁榮經濟、解決就業等方面的橋樑紐帶作用,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為我區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三,區域城市化的建設速度依靠工業化來推進。工業是城市發展的支撐,城市是工業發展的載體。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就必須走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路子。
二是要提振信心。
雖然當前的挑戰前所未有,但發展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我們應該充分看到發展的優勢和有利的條件:
其一,國家宏觀政策支援的力度大。大規模的財政投入和低息貸款、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優惠的稅收政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其二,“兩型社會”建設支撐力度強。長株潭“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方案全面獲批,大河西開發區建設正在全力推進,我區作為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機遇前所未有。
其三,區域經濟結構調整速度快。沿海不少產業正在向中部轉移,我市制造行業、汽車行業產業鏈正在不斷拉長,節能減排、能源戰略正在催促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這都為我區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後發至上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三是要形成合力。
按照“十一五規劃”要求,積極推進我區工業發展。
首先,各職能部門要積極與上級對接,用活用足省市優惠政策,確保我區工業經濟得到上級更多支援。
其次,要全力服務企業。透過建立由縣級領導掛帥的聯絡企業制度、工業專案排程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組織政企和企業間的聯席會,第一時間掌握企業、專案的生產經營情況和我區工業發展各個層面的問題,並加以協調解決。
(二)把培育產業叢集作為主攻重點,不斷提升工業發展質量。
一是縱向拉長產業鏈。依託骨幹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形成以大帶小的完整產業鏈條。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8研究所,正以自有技術為龍頭,以裝備、矽材料、元件封裝、下游配套產品為支撐,以太陽能電池片製造為核心,打造晶體矽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專案。我們將全力做好服務,使其早日建成、順利投產、形成叢集。
二是橫向延展產業鏈。引導區內能夠配套的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不同的領域搞好連結,形成一個骨幹企業支撐帶動、專業化生產企業配套的產業鏈條和經營網路。比如長沙電機廠、天鵝工業泵、湖南開關廠、南方自動化、新興電器等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著力在產業配套、優勢互補、集聚發展上下功夫,儘快構建形成配套完善、協作緊密、分工專業的產業發展體系。
三是壯大中小企業群。一方面繼續組織召開銀政企座談會,以專案為媒介,以政府為中介,向銀行推薦企業,為企業發展爭取資金。另一方面籌建天心小企業創業基地,主動承接核心大企業的配套環節,提高本地配套率,實現產業配套的“內迴圈”,形成大小企業和諧共存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三)把推動技術創新作為主要方向,持續增強工業發展動力。
一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積極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引導其加大科研投入,強化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特別是積極支援天鵝工泵、長沙電機等企業的技術創新中心,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引導企業牢固樹立“抓產品關鍵抓質量、抓質量必須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儘快提升自主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二是加強產學研合作。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推廣引進先進技術,並促其消化、吸收和創新,指導利用高新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主導產品和先進工藝。支援有條件的企業組建研究開發機構,為湖南長慶機電科教有限公司、長沙天成汽車配件廠和長沙市防火裝備廠等企業申報市級技術中心提供扶助,重點發揮其科研優勢,力爭在優勢產業的重點技術研發上取得新的突破,實現關鍵技術和工藝創新。
三是強化人才支撐作用。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強高新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重視抓好企業家隊伍建設,對貢獻突出的企業家,政治上給予鼓勵,經濟上重獎激勵,在全社會營造關心企業家、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努力形成激勵企業家成長、有利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四)把節能降耗減排作為主要內容,努力創新工業發展模式。
一是完善節能降耗減排的約束性目標體系。把強化政府責任、完善市場調節、嚴格依法治理作為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的重要保證,將節能降耗減排的階段計劃和任務目標,落實到重點企業、關鍵環節,引導企業抓好節能降耗工作。
二是加強新建專案准入管理。堅持環保優先,嚴格環境准入,專案優先考慮環境容量,企業優先考查汙染指標,堅決避免引進高汙染、高能耗專案。嚴控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汙染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技術改造,儘快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對區內三遠鋼結構輕型鋼機構生產線節能改造專案等節能專案,及時跟蹤服務,積極推廣應用一批實用性、針對性強的節能技術,最佳化生產工藝,挖掘裝置潛力,提高裝置的生產效率。
三是加快實施迴圈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原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從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領域抓起,積極探索產業迴圈式組合、企業迴圈式生產、資源迴圈式利用的成熟模式。同時加強“三廢”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不斷提高經濟執行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實現積極增長、良性增長、和諧增長。
(五)把專案建設作為主要抓手,大力強化工業發展支撐。
一是開發儲備一批好專案。在廣泛瞭解、全面掌握本地自然條件、區位優勢、發展潛力以及所處的周邊市場、資源情況的基礎上,精心策劃和開發儲備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技術水平較高、市場前景良好、能夠激發客商投資慾望的重大優勢專案,形成高質量的專案庫。
二是引進爭取一批大專案。加強與省市和東部地區的對接,謀劃一批投資額度大、可研論證水平高、經濟社會效益好、說服力強的新專案,爭取擠進上級的計劃盤子;注意收集整理重大專案資訊,特別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產業轉移、資本擴張、產品配套的動態資訊,加強跟蹤聯絡,搶抓機遇爭取,力爭年內在引進爭取大專案上實現新突破。
三是建設、竣工一批新專案。年內,對龍盛、塑峰、防火裝備等工業專案,按照服務專案、服務企業、提高效率的原則,不定期召開專案建設工作協調會,及時協調解決專案前期工作和專案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形成專案建設的良好推進機制,確保開工專案早竣工、竣工專案早投產、投產專案早見效。
(六)把園區建設作為主要載體,全力夯實工業發展基礎。
園區是工業發展的載體,只有園區的建設上去了,才能吸引到更多企業落戶。按照我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長髮[]7號),我們將下大力氣抓好抓實園區建設。
一是抓園區規劃,促進建設提質。按照夏書記提出“把園區當城區建”的要求,突出抓好園區規劃,提升建設品味,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與“省府新區”的對接,彰顯三市融城核心園區的新形象。
二是抓資金投入,促進建設進度。按照“拉通大路網。打通微迴圈”的路網建設目標,全年投入2.5億元左右,修建道路總長7700米。續建的5條道路年底全部實現竣工通車,拉通園區“三縱三橫”大框架,根據專案建設的需要,適時啟動5條道路的建設(新嶺路、新梅路、新蘭路、新園路和機場三街)。同時加快電網、水網、氣網、電信、排汙、學校和公交場站等配套設施建設,並按照園區產業規劃的定位,重點突出光伏產業、奧特萊斯及重大專案中信、長電等周邊的配套。加快發揮這些專案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讓投入的效果更明顯,產出的效益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