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醫療保障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本文在對山西省聞喜縣8個村莊的部分農民進行個別訪談的基礎上,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提出:

  第一,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必須考慮農村地區鄉土社會的特點;

  第二,雖然合作醫療能否恢復不取決於是否存在集體經濟組織,但社群前公共資財的確是合作醫療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

  第三,在農戶分散經營後,在社群的再合作、再組織基礎上的村民自治組織同樣是合作醫療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

  第四,醫療保險組織的信譽是實施農民醫療保險必須具備的條件。

  農村醫療保障由衛生服務供給體系和農村醫療保健制度兩方面構成。長期以來,合作醫療是我國農村醫療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建立以來,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經歷了幾起幾落,時至今日,大部分地區的合作醫療已走向衰落。

  在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重大變革以後,合作醫療能否恢復?醫療保險是否可行?

  什麼是可行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這一系列關係農村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一直為政府、農民和研究者所關注。

  人們從籌資能力、籌資水平、支付方式、費用分擔機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對於農村醫療保障問題,還有必要聽一聽直接受益者——農民的想法。為此,我們對山西省聞喜縣8個村的60多位農民進行了訪談,其中包括普通農民、村幹部、鄉村醫生。訪談物件大部分在40歲以上,40歲至60歲的人佔了一半左右。根據訪談錄音,整理成45份訪談記錄。本報告是對訪談記錄的初步分析。聞喜縣背景情況 聞喜縣屬於革命老區,位於山西省南部,是一個嚴重貧水的農業縣。受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制約,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1990年聞喜縣被國家列入八五期間新增貧困縣。

  農民訪談綜述

  1、家庭經濟:

  農民家庭仍以糧食種植為主,同時種植蔬菜、藥材、果樹或從事養殖等。家庭成員中有兼業或脫離農業從事其它職業的,其中有在鄉、村企業或私人企業上班的,有自己開店的,有外出打工的。農民雖仍舊以土地為生,但是糧食種植的收成僅是為了交公糧和自己家庭的食品消費,有的家庭糧食不夠吃,還要從市場上購買一部分,大部分農民家庭收入的增加要依x種植其它經濟作物或從事其它行業的勞動獲得。

  2、疾病模式:

  農民認為由於糧食、蔬菜農藥使用過量,村辦企業造成的環境汙染,農村中惡性腫瘤發病增加,生活條件改善後,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增加。

  3、家庭保障:

  老年農民是依x家庭保障度過晚年的,通常由家庭中已成家自立門戶的子女為老人提供糧食、蔬菜等實物或提供外出工作掙來的現金來解決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老人的疾病治療費用一般也由子女分攤。

  通常農民家庭表現出對孩子的病比對老人的病重視。如果子女孝順就會為老人花錢治病,子女不孝順的就不肯為老人治病,有的老人對鄉村醫生說“娃不給錢”,就不治了。一般對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肯花大錢治病,對小孩子的病也要想辦法治療。

  農民家庭中患大病者的治療費用x家庭積蓄支付,同時依x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如兄弟之間)互相幫助解決或向親戚、村裡與其關係好的人借債解決。

  4、醫療服務:

  很多村裡都有多個醫療點,包括政府承認的集體衛生所、批准的私人診所和未經批准的私人診所。

  60年代培訓的老鄉村醫生仍在農村發揮作用;當前由於一些傳統治療方法不賺錢,鄉村醫生不願意採用傳統的諸如針灸、拔火罐等中醫療法。但是另一方面對於無力支付藥費的貧困家庭,鄉村醫生又往往允許其常年拖欠醫藥費用或給予減免。

  5、就醫行為:

  農民在村、鎮的衛生所和個體診所就醫是選擇自己信得過的醫生,其選擇標準一般是對小傷小病的治療效果好,費用相對便宜,服務態度好。

  農民的小傷小病在村裡治療,圖的是方便、便宜,慢性病的常規用藥一般是到藥價便宜的診所或藥材公司批發購藥。農民得了大病或較疑難的病,常常是在本縣或地區範圍的大醫院、私人診所等處尋求治療,也有到省會城市或相臨外省的.大城市求醫的。

  單方、驗方和土方在四、五十歲以上的農民中還有流傳,年輕人則完全從醫療點或藥店購藥,並傾向服用各種新藥。遊醫、藥販在鄉間活動較多,農民難以鑑別真偽和藥效的可x性,時常上當受騙。

  農民對農村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

  1、希望獲得醫療保障

  對於看並吃藥的問題,他們說一般情況下,一個家庭對感冒發燒、小傷小病的醫療費都能負擔得起,但要花上萬元的醫療費就困難了。如果得了大病,進大醫院就要花掉多年的積蓄,甚至x借債看玻

  由於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醫療費用增長較大,當前農民確實面臨著大病經濟負擔的風險。對於聞喜縣的農民來說,在他們的人生經歷中,避免醫療費用風險的辦法歷史上可借鑑的只有合作醫療制度。因此一部分農民認為只要政府政策允許,有人組織,合作醫療就能辦。尤其貧困家庭希望得到幫助,希望有合作醫療或醫療保險作保障,希望有人來組織醫療保障。

  對於70年代合作醫療免費打預防針;減免部分醫療費;生產大隊組織村民採藥、種藥、村衛生室向村民提供大鍋預防藥,預防流行病等等往事;在我們所訪談的農民中,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記憶猶新,基本上反映良好。

  2、認為合作醫療無法恢復

  儘管農民希望獲得醫療保障,但是多數農民從現實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現狀出發,認為在農村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合作醫療已經搞不起來了。原因是:

  (1)經濟上,集體經濟已經沒有積累,村集體經濟是個“空殼”,現在的集體提留只能解決村幹部的工資,x農民一家一戶地集資,合作醫療搞不起來。

  (2)組織上,家庭經營使人們都個人顧個人,沒有人組織,大家的心都散了,要是自願參加,人們就不一定都參加合作醫療。

  (3)管理上,過去在集體經濟時,合作醫療中就存在著有地位的人吃好藥,沒地位的人得不到藥的現象,現在這種情況也難以避免。

  (4)服務提供上,現在衛生室的醫生技術水平不高,好大夫又不到農村來,搞合作醫療也不能解決問題;現在的醫生是沒利不幹,合作醫療搞不了。

  (5)觀念上,怕吃虧,如果交了錢不得病,錢給別人看病用了,心理不平衡,因此,就只好是“誰生病誰認倒黴”。如果是強制參加,就要想辦法把交的錢都給吃回去。

  3、認為醫療保險難以實行

  部分農民認為不僅合作醫療過時了,醫療保險也搞不起來。其原因是:(1)農村經濟狀況差,搞不了醫療保險;(2)社會風氣不好,誰辦保險他都不放心;(3)如果領導換了,政策就變,政策不穩,越保越險;(4)農村基層組織的幹部素質差,搞醫療保險有困難;(5)缺乏風險意識,不想沒病先交錢,年輕人一般沒有病,因此也不願意參加醫療保險。

  4、對醫療保險持謹慎態度

  多數農民在認為合作醫療難以實行的同時,認為醫療保險可能有助於解決問題,但同時存在許多擔心,對醫療保險持謹慎態度。

  由於醫療費用水平已經遠遠高於70年代,農民基於存在醫療經濟負擔風險的判斷,認為現在醫療費用高了,合作醫療只減免一點醫療費,不起作用。比起合作醫療來,醫療保險可以防大病風險。他們認為小病自己還可以負擔,還是保大病為好。在投保意願上,他們認為農民x天吃飯,收入不多,可家庭支出很多,孩子上學還要交學費等等,如果一年交10—30元保險費還可以。有人認為如果國家、集體出大部分,農民出小部分還行。也有人是隨大溜的,認為“要是大家都交錢,我就交”。

  農民認為醫療保險必須講信用,實施要長久,不能朝令夕改。對於誰來組織醫療保險,很多農民表示信任政府。認為保險公司比較煩瑣,不好補償,本來是該得的賠償還得請客吃飯、送禮,才能得到賠償。保險常常兌現不了,讓人不能相信。

  如果和保險公司比起來,他們還是相信政府辦要好些。但是很多人強調醫療保險要由縣以上政府出面組織,要宣傳到位。擔心資金如果留在鄉里或村裡會被挪用。有人提出由國家辦保險,便於資金調劑,信用可x。醫療保險管理要規範,讓群眾監督,才能使群眾信服。也有人提出要由當地鄉里或村裡人代辦,經辦者跑不了,使人放心。

  有的農民認為醫療保險應該由保險公司辦。他們認為資金讓保險公司管要好些,政府的政策容易變。有人說“就怕一年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投進去了,政策又變了,錢投進去沒有了”。也有人說“農村合作基金也曾是政府讓辦的,可最終還不是受到清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