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發展變化的社會實踐報告

農村發展變化的社會實踐報告

  接地氣的實踐活動已經告一段落,回顧過去的實踐活動,倍感充實,收穫良多,感覺我們很有必要對自己的社會實踐做一下總結。怎樣寫好社會實踐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發展變化的社會實踐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發展變化的社會實踐報告1

  一、調查背景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暑假時間,對此我對家鄉的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在我家鄉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1、調查時間:20xx年7月1號至20xx年7月20號。

  2、調查地點:

  3、調查人:

  4、調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對自己所在的旺龍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透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及透過問卷的方式瞭解。

  5、調查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

  2、按不同人群來說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有了較大變化

  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裡還是自己家裡,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從19世紀到現在也有了極大的變化。

  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娛樂方式也隨只變化。下面是對當前家鄉人普遍的娛樂方式的調查,當然這也是我組調查的幾個村的一個縮影。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隨之顯現了出來。從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黑網咖”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遊戲或者聊QQ。電腦和網路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遊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裡,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害他們的身心健康。然而,老年人卻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於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在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裡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嚴重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裡,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四、幾點建議

  以上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透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體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使村民的生活豐富多彩。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

  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學校的硬體設施裝置。

  是農村的學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條件。而不能因為是鄉村學校就不加配製應有的教學器件。還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農村發展變化的社會實踐報告2

  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城鎮化率逐年大幅度提高,進城務工農民逐年增加。這導致了農村中土地利用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土地是農業的基礎,是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土地利用的問題,直接關係到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提高。

  一、調查名稱:

  城市化下的xx省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二、調查目的:

  1、透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調查農村土地利用現狀,促進農村土地科學、合理利用,探索農村土地利用新模式。

  2、透過深入、全面地調查,掌握農村土地利用第一手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向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3、透過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調查物件

  農民、部分政府人員、學生。

  四、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資料。

  五、調查時間

  20xx.8.15—20xx.8.20

  六、調查內容

  部分鄉村土地利用現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及農民對城市化的看法,並對現象所反映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的知識水平。我們做了兩個調查問卷,各向物件提出了10個問題。(見附1、2)

  七、調查結果:

  透過為期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在發放了一百多份調查問卷後,我們得出瞭如下結果:目前,xx省部分地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分為兩種情況:

  1、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2、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一)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率較高,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單一,土地撂荒現象存在但比較少,而土地利用不合理現象較為嚴重,如:挖農田裡的土賣給磚窯廠,農房規劃不合理,以及亂佔耕地現象。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到,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平原地區土地開闊,便於集約化耕種,機械化水平較高。

  2、國家目前實行的種糧補貼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

  3、平原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但季節性外出務工較多。

  4、城市化不斷推進使大量農田被侵佔。

  5、部分地區的村民委員會並沒有實施可行性的便民、利民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

  同時在調查的過程中瞭解到,農民的`收入不僅僅侷限於對土地的利用,還來自於經商、外出務工、養殖等其他方式。

  (二)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率較低,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多元化,撂荒現象比較嚴重,土地利用不盡合理,如毀林造地,農村宅基地利用粗放,浪費、閒置現象嚴重,農村辦的工廠用地較為浪費等。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出,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山區地區地形起伏大,不利於集約化耕種。

  2、山區耕地面積少,建築用地規劃不合理。

  3、山區坡度大,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土地較貧瘠,產量不高。

  4、廢棄的房屋得不到及時的拆除,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土地的閒置。

  八、調查體會:

  透過此次調查我切實瞭解到了農村土地利用的現狀,感受到了農村發展的滯後,體會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作為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我覺得自己身負著推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使命。此次的經歷加上我個人的薄見,我認為農村的發展,土地是根本和關鍵,是農民增收的一大優勢。但基於目前我們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土地並沒有使大部分農民走向富裕,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改變當前單一的種植模式,發展多種經營。

  2、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政策、財政支援。

  3、改變當前粗放的經營模式,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4、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如:“科技下鄉”等。

  5、加強對農村建設用地的合理規劃。

  農村發展變化的社會實踐報告3

  一、概述:

  由於農村經發展慢,農民生活依舊沒有很富裕,特別是我們村沒有民辦企業,農民只有靠種糧食、外出打工等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因此,我們村只能靠一些副業來爭得更多的外快,有養豬的,有養雞的,但是我們村以養蠶佔據最多。養蠶業由興到衰在我們村慢慢的演繹著。

  基於我村養蠶業的興衰原因進行了調查,並基於原因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二、調查方式:

  透過訪問本村養蠶的業主,以及上網搜查一些原因,加上自己分析原因。

  三、養蠶業興衰原因:

  一、興的原因:

  (1)沒有更多其他經濟來源

  農村畢竟是經濟發展薄弱,沒有更好的其他經濟來源,農民大部分是沒有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沒有文化知識。所以大部分農民只能發展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經濟,近幾年來養蠶、養豬、養雞等一些個體經濟興旺起來。農村不能和城市相比較,農村畢竟比城市是落後的,特別是教育,這樣使農民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在農村尋找一些賺錢的事情是很難的,這必須考慮到很多東西,如農民的文化知識、農村的經濟發展結構等。因此,在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這是我們村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畢竟他是易操作的主要經濟來源。現在應更注意農村的發展,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結構,注意三農問題,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

  (2)養蠶業賺錢快

  之所以許多農民選擇養蠶業還有一個很總要的特點,那是養蠶業賺錢快,基本上養一次蠶只需要十幾天就可以上蔟,而且鎮裡回收並直接付錢。因此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業,畢竟這些錢來源可靠,可以解燃眉之急,農民所選擇了養蠶業。

  許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超出十幾天在家裡幫忙養蠶,這樣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養蠶業一年可以養四次,這樣本村農民家裡一年可以有四次收入。時間短,見錢快,所以許多本村農民選擇了養蠶業。

  (3)有鎮裡的技術支援

  對於養蠶業,我們xx鎮是很支援的,因為他是我們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現在我們鎮裡建立了蠶繭站,還給每個村配發技術員,這顯示了本鎮對養蠶業的特別重視。由於鎮裡的重視使我們村的養蠶業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幾乎我們村家家都養蠶。

  當養蠶在我們村發展的時候,技術員也會幫助村民們來解決一些難題,在鎮裡的領導下養蠶業在我們村興旺起來。當蠶繭形成時,技術員幫著村民們到鎮裡統一銷售,這樣農民們不用擔心蠶繭的質量問題。由此看來有鎮裡的技術支援,很多村民也會走上養蠶的道路,畢竟養蠶不用擔心技術問題。

  (4)養蠶業多帶來的熱潮

  許多本村農民當外出沒工作可干時,他們看到養蠶可以帶來家裡的補貼,於是各家紛紛栽種桑樹準備養蠶。從嫁接小桑樹到桑樹長大,村民們悉心照顧著,這是他們的心血。當養蠶業給村民們帶來很多收入時,其他人們也看到了明顯的收入,於是都紛紛種桑養蠶,這樣桑樹在我們村迅速生長代替了糧食莊家的生長。正是由於養蠶業帶來的熱潮使更多村民們升起了養蠶的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桑樹在田地裡生長著,從遠處望向我們村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在我們村到處都可以聞到桑樹的氣息。這樣一來使村裡、鎮裡更加關注我們村的養蠶業,這就是所謂的養蠶熱帶來的熱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