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北京冬殘奧會個人感悟

相約北京冬殘奧會個人感悟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受到啟發,對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感悟,這個時候,寫篇關於自己感悟的文章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感悟的文章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約北京冬殘奧會個人感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相約北京冬殘奧會個人感悟1

  一名聾人舞蹈家,用精巧、靈動的雙手,“跳”著酷似芭蕾的舞步,輕盈歡快地旋轉、跳躍。

  她們中間,一位身著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輪椅上用雙手翩翩起舞。她就是中國汶川大地震後被許多人稱為“芭蕾女孩”的李月。

  在她少女的夢裡,自己將成為一名舞蹈家,登上華麗的舞臺,跳著美妙的芭蕾。

  然而,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廢墟70小時的她,眼見身邊的同伴漸漸失去了生息,“我靠心裡想著跳舞的事堅持著。”

  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還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過之後,這位11歲的女孩卻一語驚人:“我不會放棄舞蹈。”

  “我知道,自己現在繼續學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還是會堅持。”參加殘奧會開幕式演出的排練,她親眼看到那麼多聾人姐姐聽不到聲音,卻跳出那麼優美、那麼整齊的舞蹈,她覺得有了更多信心。

  傷痛沒有泯滅她的夢想,她在傷痛中成長,她在追求中堅強。今晚,她把長髮高高盤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呂萌,將她高高托起,透過伸向天空的雙臂,人們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龐。

  鳥巢中央,數千位運動員和全場觀眾一起為芭蕾女孩喝彩。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和這個中國女孩一樣,有自己執著的追求和夢想。

  南非姑娘納塔莉·杜託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從小喜愛游泳並被認為具有天賦。一場車禍讓她失去了一隻小腿,但沒能讓她向命運低頭。4年前,她在雅典殘奧會上創造了五奪金牌的奇蹟。

  “只要心存夢想,最終一定會成功”,這是24歲的納塔莉的座右銘。

  現在,納塔莉·杜託伊特在為李月的優美舞姿歡呼,誰能不說,她也是在為包括自己在內的“夢想造就奇蹟”的人生之路喝彩!

  相約北京冬殘奧會個人感悟2

  北京殘奧會開幕式盛況再現:聖火剛在“鳥巢”點燃,由衷的讚美之聲就響徹環球。世人不僅為這場“視覺盛宴”的“宏偉絢麗”、“夢幻詩意”所傾倒,更為其張揚的堅毅頑強、折射的人性光輝所震撼。如此精彩的開場,無疑將使殘奧會史上規模空前的這次盛會,得到空前的關注;無疑將激勵殘奧健兒們創造出空前的佳績,在今後的十幾天裡寫下輝煌的篇章。同時,也無疑會像北京奧運會那樣,給中國、給世界留下豐厚的遺產。

  其實,不須待北京殘奧會的大幕落下,這筆巨大的“遺產”已然鋪陳在我們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萬戶。

  殘奧會已進入奧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殘奧賽場上,殘疾人運動員像身體健全的運動員一樣,品味競爭之烈,欣賞體育之美,點亮理想之光,分享運動之樂,用攝人心魄的勇氣極大地豐富了奧林匹克重在參與的平等精神。但由於對比賽設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舉辦的兩個奧運會,一直採用各自籌辦的方式。北京是第一個執行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協議的舉辦城市,不僅開一個組委會同時籌辦兩個奧運會之先河,而且響亮地提出“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口號,從而在“奧運會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語)上鐫刻了令人振奮的內容。

  7年來,正是“兩個奧運”的同時籌辦,極大地推進了北京乃至全中國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使殘疾人出行更加便利。這期間,北京市出臺了《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設施普遍配套建設了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重點改造專案達6000多項,投入資金6億多元。據統計,2001年以來,北京市共實施了1.4萬多項無障礙改造專案,無障礙設施建設總量相當於過去20年的總和。

  “兩個奧運”的同時籌辦,不僅讓北京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也讓全北京乃至全國人民對殘疾人的生活和保障關注度持續“升溫”。根據中國殘聯公佈的數字,2007年,全國透過實施一批重點康復工程,使535.9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順利完成中國殘聯專項彩票公益金殘疾人康復專案任務,19萬貧困殘疾人受益;全國已竣工並投入使用的各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共計2125個,在建專案共計285個,籌建專案共計318個。在鼓勵促進殘疾人就業方面,去年7月起又對政策作出調整,大幅度擴充套件了享受稅收優惠的單位,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當年,全國城鎮新安排39.2萬殘疾人就業,農村殘疾人就業達到1696.5萬人。

  由此可見,中國傾力奉獻的“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義,創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類盛會,讓高貴的人性在世界暢行無阻。

  而這一舉措,在過去的7年裡,已經帶動中國社會對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援,提升了中國社會人文關懷的整體水平,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如今,北京殘奧會比賽已全面展開,可以肯定地說,4000餘殘奧選手的奮勇拼搏,將帶來一場自強不息、引發人們深化對生命思考的“精神盛會”,必將對更多的殘疾人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對全社會關愛殘疾人的文明新風產生更強勁的促進作用。

  相約北京冬殘奧會個人感悟3

  北京殘奧會聖火2008年8月28日點燃,這標誌著北京殘奧會大幕徐徐拉開。

  經歷過奧運會的輝煌和激烈競爭以及色彩紛呈的畫面,有些人對殘奧會或許會覺得比賽的觀賞性要降低不少。殘疾人和正常人的體育競技自然有所區別,但是相同的是,他們也在追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崇高目標。

  其實,你只要稍微瞭解一些殘疾人運動員的經歷,瞭解他們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淚水,你的心頭就會不由自主地發顫,你的眼淚就會奪眶而出,你就會由衷的承認,他們,就是生活中的強者。

  每一個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坎坷。他們中有些人是先天殘疾,有些人是後天不幸遭遇各種各樣從天而降的災難,在經歷過生命的低谷之後,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站起來,迎接生命的挑戰。殘疾人運動員,幾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職業選手。因此,他們一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進行訓練,二缺乏資金的保障去購置訓練器材和服裝等必需用品。他們付出的努力除了身體上與正常運動員的差距外,還有許許多多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並走到今天,走到奧運會的賽場。

  “鳥巢”、“水立方”,因為有殘奧運動員,而同樣精彩。對待殘疾人運動員,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愛,他們不僅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自強不息,他們敢於做生活中的強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響曲的宏偉樂章。

  殘奧會,除了精彩的比賽,我們還能讀到無數催人淚下、催人奮進的故事。我們更深地體會到:愛,應該獻給每一個人;愛,時時刻刻在我們心裡;愛,溫暖著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愛,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

  相約北京冬殘奧會個人感悟4

  殘奧會上有許許多多的感人畫面,這些畫面讓每一個看了的人都深受感觸,我見過一位殘疾姑娘,她用一隻手臂做到了常人用兩隻手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婭帕蒂卡,一個天生右下臂殘疾的堅強姑娘,一個被譽為為乒乓球而生的波蘭“維納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屆奧運會的首次高調“出鏡”,她代表波蘭隊與中國香港隊進行女團小組賽的第一輪比賽,雖然最終以微弱分差惜敗。但比賽中,這位獨臂女俠還是贏得了全場的尊敬和掌聲。在波蘭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從7歲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歲參加殘奧會,15歲贏得2004年雅典殘奧會乒乓球冠軍。今年她還在世乒賽首輪小組賽中打敗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將李佳薇,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雖然帕蒂卡最終沒有取得本屆奧運會女單的入場券,但她卻得以代表波蘭乒乓球女隊參加女團比賽,同時也力求在殘奧會上捍衛金牌。作為殘疾運動員,帕蒂卡用別樣的美麗詮釋著體育運動的真諦,也感動著世人。她是多麼的`堅強啊,僅僅一隻手臂。它還能堅持打乒乓球,她這種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場上,殘疾人運動員之間是對手,勝負就在彼此的競爭之間。但——他們在奉獻高水平競賽的同時,也在演繹著彼此關愛、相互欣賞。

  場上,裁判員是鐵面無私的“法官”,決定著比賽的走向。但——他們在嚴格執裁的同時,更用一顆關愛的心對待頑強拼搏的殘疾人運動員們。

  積極向上,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這正是殘奧會的運動會員們所體現的運動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