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精選5篇)

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精選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1

  作為一個扶貧幹部,劉敬才去農村扶貧的里程記錄保持在每年1000多公里……在精準扶貧的路上,他作為一個有情懷的共產黨員幹部已經遞交了一份滿是誠意和溫度的答卷,但他說:“為百姓,還可以做得更多,我,還在路上!”

  2017年6月8日,盛夏,火辣辣的太陽灼烤著大地。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人民政府獸醫站站長劉敬才乘著摩托車在鄉間碎石公路上緩慢前行,今天,他要去太平村11社楊洪林家。幫扶的貧困戶大多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但這已經是他今年第六次跑在這條九曲迴腸的碎石公路上了,眼看著前方不遠處就要到他幫扶貧困戶楊洪林家了,沒想到一個上陡坡,摩托車壓過一塊較大的石頭,石頭不穩,摩托車猛然側倒,劉敬才隨摩托車一起滾下坡去,他的小腿因為受到猛烈撞擊當場鮮血直流······

  在給同事打完求救電話後不久,他被及時送到鎮衛生院進行緊急救治,被幫扶的貧困戶聞訊後也趕到醫院來看望他:“老劉,你看你,哎呀,咋傷得這麼嚴重呢?”面對這個多次上門給他指導脫貧的幫扶人,他倆早就成了老朋友。“哎呀,就是肌腱斷裂受傷了,你也別太擔心了哈。哦,對了,家裡人都還好吧,上次我給你帶來的雞苗長得怎麼樣啦······”在醫院的病榻上,打著吊針的劉敬才依然不忘對貧困戶進行情況瞭解。

  “每一個貧困戶家裡都積攢了許多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的故事,我們只有多多和他們交流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的情況,開啟他們的心扉、走進他們的生活,瞭解到致貧的癥結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脫貧。”劉敬才告訴記者。

  “要讓百姓覺得是自己人,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經常去了解他們的情況,所以這次受傷我覺得沒啥了不起的,你看我這手機裡每一張入戶走訪的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每當夜裡想到他們貧困的家境我就睡不著覺,一直想著為百姓多做點兒事,為這片土地、這方百姓做事,我永遠激情澎湃!”

  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2

  西和縣大橋鎮仇池村位於縣城以南60公里處,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216戶、864人,現有耕地面積1314畝,人均耕地1.5畝。全村共有黨員17名,預備黨員1名,後備幹部3名,入黨積極分子4名。

  近年來,仇池村黨支部堅持按照"五好"黨支部的建設標準,在鎮黨委的領導下,透過切實加強村班子建設,強化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積極為黨員開展工作搭建平臺,不斷規範村級事務執行,深度落實市委"433"發展戰略,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全村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三項措施,切實提高"三委"班子引領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1、強化履職能力教育培訓,提高班子成員素質。村黨支部在組織班子成員積極參加縣、鎮舉辦的培訓班的同時,班子內部建立了成員輪流授課培訓制度,圍繞理想信念、政策法規、科學文化、致富技能等方面的知識,透過每月一次的集中培訓,學教結合,以教促學,進一步增強了班子成員的黨性觀念,切實提高了理論素質和履職能力。

  2、建立班子成員分工制度,靠實幹部工作責任。村黨支部按照居住鄰近、方便工作的原則,透過實行分片包抓制度,對村三職幹部及監委會主任分工包社,並由他們全權負責各社的日常工作,推動了村級事務的有效落實。同時,黨支部按照村班子成員工作職務及個人特長,結合基層黨建、精準扶貧、雙聯、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等工作需要,又對每位班子成員進行工作分工,進一步靠實了班子成員工作責任,形成了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全面落實激勵考評機制,激發幹部工作熱情。村黨支部認真貫徹落實"一諾雙評三考核"工作機制,每年年初,組織召開全體黨員及村民代表大會,共同商討確定全村年度工作計劃。在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三委"班子成員都按照工作分工,對黨員群眾鄭重承諾,並及時公開承諾事項,接受廣大黨員群眾的監督。同時,村黨支部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評議和考核,並按照年終考評結果,嚴格兌現獎懲措施,有效激發了班子成員的工作熱情,提高了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三個平臺,積極為黨員群眾開展服務

  1、強化陣地建設,搭建服務平臺。以創建黨建示範點為契機,村黨支部對黨員活動室功能重新進行劃分,併合理規範佈置,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配備完善了辦公桌椅、文具用品等軟硬體設施,讓圖書閱覽室、黨員活動室、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終端站點積極有效運轉併發揮作用,使村級活動場所真正成為了集黨員學習教育、村民議事、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陣地,切實發揮了服務黨員群眾的作用。

  2、開展設崗定責,搭建職能平臺。村黨支部根據全村工作實際需要,設立了政策宣傳崗、產業發展崗、計劃生育工作崗、矛盾糾紛調解崗、環境衛生監督崗等崗位,並按照無職黨員個人特長,對無職黨員進行了設崗定責,和無職黨員簽定了履職踐諾目標責任承諾書,使他們明確了工作責任與目標,同時,透過每季度開展一次考核,實現了無職黨員從"無位"到"有為"的轉變,充分調動了黨員的工作熱情,使他們積極發揮作用,為村"三委"班子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3、建立幫扶制度,搭建聯絡平臺。村黨支部積極組建"一會兩隊三員"隊伍,即村務理事會,便民服務隊、護村巡邏隊,人民調解員、民情資訊員和治安保衛員,有效維護了全村的和諧穩定,為該村快速脫貧致富、建立和諧村社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同時,透過開展"1+1+10"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將17名黨員和全村216戶群眾結成對子,讓每名黨員聯絡13戶群眾,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社情民意調查、矛盾糾紛調解,使每名黨員人人為群眾服務、人人為美麗鄉村建設作貢獻,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三、"3+5"工作法規範了村級事務執行,加快了美麗鄉村建設

  村黨支部認真落實"3+5"工作法,凡涉及村內重大事項堅決按照事前公告、定事合議、事定承諾、事中監督、事後評議的程式嚴格執行,有效規避了專案風險,進一步規範了農村民主議事決策機制,激發了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推動了全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近年來,透過實施127戶危房改造,人畜飲水管網供水提灌工程,實施仇池山13公里公路改造鋪油專案,硬化村內小巷道,實施村內房屋風貌改造,建設伏羲文化廣場、仇池村牌坊大門、仇池文化室綜合樓、伏羲文化展廳等,切實推動了全村基礎設施的有效改善,解決了群眾住房、飲水、出行困難,豐富了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同時,對需要群眾投工投勞等公益事項村黨支部積極堅持一事一議制度,充分發動群眾義務投工栽植樹木,大力開展鄉村環境衛生整治,不斷美化生活環境,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村黨支部更加註重產業培育和發展,幫助群眾積極栽植經濟林果、建設蔬菜大棚、發展中藥材種植,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全村扶貧開發工作程序不斷加快。

  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3

  在呼圖壁縣大豐鎮有一個引領全鎮新農村建設新模式的村子——紅柳塘村,該村位於大豐鎮以東1公里處,312國道北側,總戶數150戶,人口707人,耕地面積8900畝,轄兩個片區,居住著漢、哈、維三個民族,共有黨員27名,其中流動黨員2名,團員30名。近幾年,大豐鎮紅柳塘村黨支部作為自治區級新農村建設黨建示範點,以“五個好”為標準,透過“強班子、抓隊伍、增收入”,大力落實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8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1380元。

  抓班子,強核心,為建設新農村提供組織保障

  紅柳塘村扭住黨建這個關鍵不放鬆,在隊伍建設、制度建設上做文章,不斷擴充新鮮血液。一是狠抓幹部責任制。將鎮上下達的各項任務,分解到每名班子成員,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層層簽訂責任狀,並制定詳細的考核辦法,年底根據承擔的工作量及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工資直接掛鉤。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對於工作中出現的推諉、拖延、缺勤等現象及時記錄在案,將處理結果與年

  底雙目標考核相掛鉤。二是認真落實幹部坐班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坐班無故不到的、值班脫崗的,實行現金處罰,並作為幹部年終評議的重要依據,扣除相應的考核分值。結合“為民服務全程”工作,將村幹部確定為代辦員,使群眾辦事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一次,一個家有急事的幹部忘了值班,被扣了50元錢。幾年來透過村幹部坐班,共接待群眾50餘人次,辦結率達95%,回覆率達100%,做到了“件件有結果、事事有迴音”。三是深化幹部承諾制。召開村民大會,公開承諾事項,並把承諾和兌現作為幹部民主評議的重要依據,使承諾事項落到實處。

  抓載體,強隊伍,為新農村建設打好群眾基礎

  不斷深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建立了根據工作需要定崗、依據特長定職、結合崗位職能定責、按季度進行評崗的“三定一評”機制,制定了黨員設崗定責管理制度,將崗位職責履行情況納入黨員評議當中,有效地發揮了無職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模範帶頭作用。目前,全村黨員上崗率達100%。李彥奎、陳加林等4名老黨員主動申領環境衛生崗,組建了老年衛生保潔隊,負責全村的衛生保潔。同時深入開展“十百千萬”富民工程。透過制定優惠政策,確定幫帶聯絡人,開展“一創二帶三幫”活動等措施,加大培養力度,進一步增強黨員“雙帶”能力。全村已培養科技致富引路人8名,科技致富帶頭人15名,科技致富示

  範戶20名,富裕戶達70%。紮實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全村除5名老黨員外,20名黨員與6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共建對子,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5名農機戶黨員自發組成了農機服務隊每年為5戶困難戶義務耕作,為困難戶節省機耕費3000多元。

  挖潛力,增收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經濟保障

  利用312國道沿路地理優勢以及離集鎮較近的優勢,積極招商引資,興建了煤炭交易市場、紅柳塘軋花廠,透過土地租賃、參股經營等方式,增加集體收入。進一步規範了土地、機井、林木等資產的發包、租賃程式,確保集體收入穩步增加,解決“無錢辦事”問題。積極爭取到200萬元的地埋式滴灌專案,全村節水灌溉面積達3000畝,佔耕地面積的30%以上,人均佔有專案田4畝,為“生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該村黨支部充分認識到農民增收關鍵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引導農民發展無公害肉雞養殖業,今年新建高標準雞舍3棟,使全村規模養殖戶達到12戶。黨員幹部帶頭髮展二三產業,6戶黨員從事貨物運輸業,月純收入均在3萬元以上,4戶黨員外出承包土地2000畝,年創收40萬元。

  抓治理,定規劃,彰顯新農村建設新成效

  充分利用農閒時節,以村民大會的形式,先後請縣、鎮司法人員來宣傳各種法律法規,使村民法制意識明顯增強。其次是大力構築精神文明載體。在村委修建了圖書閱

  覽室,投資10萬元,建成了文明一條街,安設了健身器材,修建了籃球場、乒乓球檯,設立了讀報欄、宣傳欄,牆上刷寫《村規民約四季歌》、《村民文明公約歌》等宣傳標語,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明修養。開展了“四個和諧”“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兒媳、好妯娌”、“衛生模範戶”等建立活動,並實行動態管理,目前該村已有95%以上的戶達到建立標準。

  紅柳塘村作為縣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又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對居民點改造進行合理佈局、科學規劃,按照50年不落後的思路和硬化、綠化、美化、淨化的具體要求,對房屋、道路、巷道綠化、橋涵、文化室、衛生設施等實行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目前,全村實現道路柏油化100%,抗震安居房建設率95%。

  幾多耕耘,幾多收穫。紅柳塘村近幾年來先後榮獲自治區級“巾幗示範村”稱號、“州級黨建示範點”稱號、縣級“五個好”村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等稱號。

  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4

  孫曉秀是夾江縣市場監管局的一名普通幹部,自孫曉秀同志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以來,她堅持以緊密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為宗旨,以優秀黨員同志為學習榜樣,堅定紮根基層、扶貧為民的信念,履職盡責、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紮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用實際行動獲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讚揚。

  一、深入走訪農戶,掌握村情民情

  為紮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確保打贏扶貧攻堅戰,孫曉秀駐村後與村幹部一起,加班加點深入開展走訪農戶活動,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況。白果村位於夾江縣木城鎮西部,幅員面積10.2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共909戶2659人,有貧困戶83戶211人。大多數村民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茶葉、黃花,科技含量較低,群眾技術水平不高,經濟收入水平較低且增長速度緩慢。雖有一小部分農戶從事養殖業,但養豬、養雞數量較少,均沒有形成養殖規模,沒有形成經濟增長的支撐產業。且全村留守老人、兒童較多,缺少青壯年勞動力。

  透過深入走訪,全面瞭解掌握了村情民情,為群眾發展生產,實現增收獻計獻策奠定了堅實基礎。白果村七組陳玉琴,家境困難,家裡有一個80多歲的奶奶和一個50多歲的父親,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這個年僅10歲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親,這個家的頂樑柱倒了,就剩下這一老一小。孫曉秀得知後經常到孩子家問寒問暖,為陳玉琴買生活和學習用品。為從根本上解決陳玉琴家經濟困難,孫曉秀積極努力,最終為陳玉琴辦了五保。幸福總是很短暫,不幸再次降臨到陳玉琴身上,陳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這件事後,孫曉秀立即組織村幹部、幫扶責任人入戶慰問、幫助處理奶奶的後事。在奶奶的後事處理結束後,孫曉秀用心給陳玉琴做心理疏導,鼓勵陳玉琴勇敢地生活,並積極與陳玉琴的親屬協商,落實陳玉琴的撫養人,還為陳玉琴發起愛心捐款活動,共籌集6000餘元的愛心款,讓這個失去親人的小姑娘感受來自社會大家庭的愛,讓她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覺得孤單。如今,只要孫曉秀去看她,己經懂事的小姑娘總是多遠處出門臉上帶著微笑迎接孫曉秀……

  二、講究工作方法,穩步推進駐村幫扶工作

  (一)全面貫徹落實上級精神。孫曉秀作為第一書記,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扶貧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強化責任,增添舉措,切實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努力下功夫,扶貧攻堅工作紮實穩步推進。

  (二)深入抓好駐村幫扶工作。全面瞭解和掌握了建卡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並駐村幫扶工作隊結合產業發展、民政保障、社會解貧等幫扶政策措施,量身定製“一戶一策”幫扶措施,進行掛牌公開幫扶。

  (三)狠抓政策落實。孫曉秀自身加強對政策的學習,並透過脫貧攻堅專題會、主題黨日活動、農民夜校、入戶宣傳等多種方式向村民宣傳各項惠民政策,落實醫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殘疾補貼等各項惠民政策,確保扶貧政策應享盡享,各項惠民補貼準確無誤。

  (四)實施貧困物件動態管理,做到精準識別。掌握貧困物件變化情況,及時更新資訊,做到貧困物件有進有出,進出有據,保證貧困人口資訊真實、可靠、管用,實現動態管理。

  (五)抓典型示範,倡導新風正氣。深入瞭解貧困戶,及時掌握貧困戶的思想動態,引導貧困戶透過自己辛勤勞動來創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透過開展 “感恩奮進,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動”,評選典型示範,增強貧困戶勤勞致富的信念,引導新風正氣。

  三、心繫貧困群眾,幫扶務求實效

  白果村屬於山區,農業生產品種單一,除了採茶期間群眾有穩定收入,其餘時間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務工。但對於一些年紀大的群眾來說,外出務工基本不可能。孫曉秀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不少老人戶都養了雞,但山路偏遠,存在銷售難題。孫曉秀暗下決定,一定要幫助群眾銷售雞蛋,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把自己的蛋變成錢。她利用網路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傳村裡的土雞蛋,不辭勞苦,自己做起了“雞蛋的搬運工”。有人曾問:“你是第一書記,只是來扶貧的,怎麼幹起了賣蛋的活,你又不賺錢,天天這樣跑,不嫌累呀?”她說:“群眾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幫到他們的,我都願意。”。除了這樣的事還有很多,群眾隨叫隨到,孫曉秀在駐村期間,敬業愛崗,勤奮工作,並帶著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眾、走訪群眾、關心群眾,堅持進門入戶,講解相關惠農政策、研究富民門路、與他們一起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她的努力與付出也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白果村七組71歲村民劉延洪去年得了偏癱,唯一的兒子又要養家又要照顧生病的劉廷洪。孫曉秀下村瞭解後及時向相關領導彙報。同時,又聯絡相關部門最終給劉延洪兒子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解決了該戶家庭困難。孫曉秀這位年青扶貧幹部贏得了群眾好評。

  四、助推特色產業發展,實現全面小康

  白果村特色產業為黃花,已有40多年的種植歷史,面積達5000畝,全村年產3000噸鮮花,600噸幹黃花。孫曉秀深知,發展特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是脫貧攻堅的基礎,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為夯實產業基礎,樹立白果村黃花品牌形象,有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孫曉秀為特色產業發展獻言獻策。今年,在孫曉秀及村幹部的努力下,白果村首次舉行了黃花推介會,收購商和遊客相聚在白果村,觀賞、品嚐、推薦黃花,樂山日報、夾江釋出等多家媒體紛紛宣傳報道白果村的黃花產業,並兩次登上“學習強國”平臺,有效地推廣了白果村的黃花產業,讓更多人知曉白果黃花。如今,白果黃花已經透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認可,白果村被評為四川省天府科技雲服務科普惠民共享基地,並註冊了自己的品牌――“文青”黃花,產品暢銷,有效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花”。

  脫貧攻堅任重道遠,孫曉秀堅信:只要心繫群眾,撲下身心,多謀思路,就一定能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一定能努力做個基層扶貧好乾部,圓滿地向黨和組織以及人民群眾交上滿意答卷。

  村幹部個人事蹟材料5

  什麼是幸福?有人認為腰纏萬貫是幸福,有人認為位高權重是幸福,有人認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認為平安即是福。正如“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心中對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對幸福的演繹也千差萬別。

  有這樣一家人,他們是千家萬戶中普通的一員,他們是大千世界裡平凡的一戶,但就是這樣一戶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這個家庭共六口人,戶主叫,今年44歲了,是縣鄉莊人,膝下一兒一女,尊父尊母康健,夫妻舉案齊眉,家庭其樂融融。他本人已經連任兩屆莊村委會主任,在的村委換屆選舉中因其為人善良謙和,處事公正廉明,又高票當選為新一屆的村委會主任。家庭和睦、事業成功的一家,成為大家學習的好榜樣,受到鄉里鄉親的一直稱讚和好評。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二十五歲那年,與張新書結婚,倆人白手起家,開始了共同創業的步伐。創業初期,長年累月在外奔波,轉戰千山萬水,最長的一次在外面出差長達兩個月,無暇顧及家庭,常常心懷內疚。張新書在家服侍公婆照顧年幼的女兒和兒子,種責任地,養豬餵雞,裡裡外外一把手,給創設了一個安定的大本營。有一天,家裡打來電報,說母親中煤氣十分危險,正在外地出差的聞訊後一路風風火火趕醫院,看到妻子給婆婆倒便盆、擦身體,揹著母親樓上樓下檢查,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公公婆婆也逢人便誇兒媳賢惠勤勞、為人本分,自從嫁到董家來,張新書從來沒有和婆婆沒紅過一次臉,超過一次架,關係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

  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援,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1999年他透過市場調查後,決定飼養蛋雞,這樣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邊經營雞場,一邊照顧家庭。張新書擔心丈夫一個人太勞累,也堅持要求去雞場幫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雙方老人,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援,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雞場很快打開了銷路,一年純利潤達4萬元,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長,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夫妻倆成為了該村的致富帶頭人。,夫婦找準時機,轉換經營專案,開始飼養肉豬,又取了成功,不但家庭收入再上一層樓,也給本村村民探尋出一條新的致富路。在,為了拓展業務,方便接送孩子和老人,夫婦購置價值10萬的索納塔一輛,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三、少生優生,善育重教

  作為本村村委會主任,一直從自我做起,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從沒有違反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計劃生育條例。並且,張新書還協助計劃生育宣傳員走訪串戶的講解政策,遇到違犯規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還會幾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化解問題。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婦更是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張新書說:“教育孩子,其實我也沒有什麼訣竅,就是遵循一個1>10的教育原則: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他們尊老愛幼、肯於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兒子和女兒都看在眼裡。受夫妻倆的影響,兒子董,女兒董都形成了待人禮貌、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工作和學習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鄉鄰們誇讚的好兒女。

  四、愛崗敬業樂於助人

  擔任莊村委會主任以來,工作中總是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能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由於他是主要幹部,很多時候都是在忙村裡的工作,而耽誤了自家的農活和經營,但他從無怨言,妻子父母也很理解,從不抱怨。夫妻二人的樂於助人也是人人知曉的,從義務傳授養雞養豬技術,到主動調節鄰里不愉快,在莊村,凡是有困難的地方都能看到夫婦的身影。鄰里鄰居好多時候找他都是村委工作之外的事,但也從不拒絕,每次都是一顆熱心腸的全力相助。

  他們夫妻二人常說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還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等等。“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幸福是什麼?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重也不一定幸福,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