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閱讀感悟

《醉翁亭記》閱讀感悟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隨著經歷的不同,而對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悟,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寫下來。不過,要怎麼樣才能寫好感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閱讀感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翁亭記》閱讀感悟1

  讀完《醉翁亭記》,任誰都得發出一聲驚歎吧!近千字的一篇古代散文,卻勾勒出如此美景,怎叫人不驚歎呢。

  文中,濃墨重彩地渲染出一個山間清妙,小溪傍山,珍禽飛鳥,無不令人咋舌。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是讓人倍感逍遙。

  文末,又詳寫了眾人玩樂的場景,設想,倘若沒有這眾人,這《醉翁亭記》不就少了一份熱鬧,而在這醉翁在乎山水之間,不也少了份亦師亦友的情義在瀰漫了嗎。

  再完美的事物也永遠及不上人間的真情呀!

  讓我們走出醉翁亭。小學將要畢業,在班主任的生日會上,同學們幹了許多的搞笑事,到最後都忘了吃生日蛋糕,這生日蛋糕可不一般,三層奶油,一層黑巧克力,各色水果,光是看,就讓人垂涎三尺。

  因為我住得和老師比較近,所以由我送老師回家,但是,在路上,一輛摩托車如公牛般發瘋地朝我衝來,一下就把我手中的蛋糕撞倒在地,蛋糕“血湧不止”,噴擠出來的奶油四處飛濺,我不幸中了幾彈,可我哪還顧得了這些,則要去把蛋糕端起,突然耳邊響起了老師的聲音:“別動!”我以為老師會批評我,看著老師臉上焦急的神色,手中因急得發顫而抖的紙巾,我明白:我錯了。老師之後說:“你都髒成這樣了,還碰它幹嘛再好的蛋糕,我也不要了!”那爛了的蛋糕,變了,變成了和老師一樣美的花。

  再想想,還是生日,不是別人的,而是我的。那天,我被罰打掃衛生,本來想和同學開個party的,但是這樣還怎樣開呀!這時,我看見另一人拿起了掃帚,是我的好朋友,我笑著問他:“我被罰,你打掃衛生幹嘛,不回家嗎”“有難同當!”灰塵也變成了花,和朋友一樣美的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人間真情中!

  讓我們走出醉翁亭吧。

《醉翁亭記》閱讀感悟2

  大散文家歐陽修同范仲淹一樣,在北宋時主張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樣,被保守派排擠出朝廷,遠赴安徽滁州為官。但與范仲淹不同的是,歐陽修似乎遠比范仲淹灑脫:既然滿腔的報國熱忱無人欣賞,那就自得其樂好了―畢竟人生處處是風景,在眾人皆醉(實際上是佯醉)的狀況下,何必與汙穢一爭高下呢!所以,在滁州,歐陽修精心經營著自己的文字天地。佈局謀篇、遣詞用句,無處不顯示出作者的苦心。

  宋朝的大理學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語類》中說,歐陽修的文章,多是歷經多次修改而成的;而之後真的有人得到了《醉翁亭記》的原稿,發現僅文章的開頭就改得一塌糊塗。圍繞“滁州四周皆山”這一資料,歐陽修開始竟用了幾十句!改來改去,直到定稿的時候,才決定用“環滁皆山也”這五個字。

  在這樣的苦心經營下,《醉翁亭記》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當是理所當然的事了。但是,我在那裡想說的,卻並不是歐陽修是怎樣的認真,而是說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相對於他的政治生涯而言甚顯“屑小”的'事業―做文章上的心態。

  雖說“文章千古事”,但對於歐陽修來說,在政壇上叱吒風雲,於國於民有所作為,當是他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當這種追求不合於世時,歐陽修也總有排遣的法子。他不消沉―《醉翁亭記》中的“樂”就足以證明;他也不昂揚―時勢不利,空有報國心,難得施展處。那麼,好吧,自得其樂,經營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吧。

《醉翁亭記》閱讀感悟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多優美的詞句呀!這出自於大作家歐陽修之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愛山水之甚深,名垂青史。

  “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每當聽、讀這些詩句,我似乎來到了那兒:走在山間小道上,耳邊傳來陣陣水聲,那聲音,似從遠方傳來,又像近在咫尺。再走幾步,那清泉便顯露出來了,這時,一隻松鼠爬來,觸動了高高的葦草,透過葦草搖擺的空隙,我看見——一座竹亭建於水面之上,它莫非為醉翁亭也?……

  這篇文章,寫得生動、簡潔,每個字都與大自然的元素緊密不離,體現了歐陽修清高的精神,和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作風。

  歐陽修對於山水之間的樂趣,是比什麼都愛的,他愛山,他愛水,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山水之間,他與大自然徹底融合到了一起,山水是他最親的親人。

  我想,要是將他帶到城市裡來的話,他會瘋的。

  讀過歐陽修作品的人都會發現:他的寫作感情非常清高,總少不了一種孤傲的性格,很是生動。

  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精神,要認準好與歹,與好人交往,與歹人隔絕,還要愛自然,這才是歐陽修寫作妙處之所在。

《醉翁亭記》閱讀感悟4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直以來人們稱讚它風格歡快、意境優雅。前人大多評論該文連用21個“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嘆的風韻。其實,細讀全文不難發現,這篇四百餘字的山水遊記,除連用21個“也”字之外,還有10處之多連用“樂”字。

  樂觀進取的處世態度,奠基了太守“樂”在其中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以後寫的散文。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他支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範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當時,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樣,“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寫道:“陽城澱裡新來雁,趁伴南飛逐越船,野岸柳黃霜正白,五更驚破客愁眠”。詩中流露出遭貶後憂不成眠的心情。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歐陽修並沒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於出身貧困,努力仕進,曾經幾起幾落的磨難,成就了他的自強不息、樂觀上進的處世態度。所以任職滁州期間,作者的心情是開朗的,“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 所以,作者把個人的煩惱扔在一邊,“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覺得“四時之景無不可愛”(《豐樂亭記》)。故而歐陽修在《送張生》中高吟:“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愈新。”離開滁州三年以後,歐陽修還深情地懷念那段被貶生涯,“吾嘗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嘗思豐樂,魂夢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祿謝寺丞相歸滁州》)。這種懷念當年,以苦為樂的處世心態十分罕見。由此觀之,《醉翁事記》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這與歐陽修的經歷和樂觀心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奠基了歐陽修創作《醉翁亭記》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記》閱讀感悟5

  一篇《醉翁亭記》不僅有林壑山泉清秀之美,人間四季各具特色之美,還有歐陽太守與遊人共遊之樂,歐陽公心性之明淨豁達,盡顯紙端。

  在我的記憶裡,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歷史上知名的政治家,但在今天他不僅詩詞出眾,散文亦是一絕,《醉翁亭記》盡顯一代儒宗風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只需一句,便讓人想到一個腰間別著一壺以山泉為釀的酒,放逐在山水之間,以山水為樂的似醉非醉的老翁。“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時出者”寥寥數字,便將山中四時之景勾勒出來,可見歐陽公對山水美景的喜愛與瞭解程度。

  歐陽公在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難得真正以山水為伴,更難得的是他亦能夠與民同樂,“傴僂提攜”共同遊玩,以山泉所釀之酒為飲,以山中果蔬野味為食,不拘格式“雜然而前陣者”,人們一起玩射覆,下棋“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在這裡人們都輕鬆快活,忘了尊卑等級,好一幅其樂融融的與民同樂的畫面。

  在這裡民風純樸,沒有人問太守來這之前的功名過往,他自己也不再去想,還自嘲道“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就這樣一位老人,以山水為樂,不問過往,仙風道骨。這裡的醉翁已嘗過人生百味,閱盡人間悲歡,也早己打開了心胸,舉杯暢飲,不再拘泥於狹隘的功利,從容快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