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事蹟感悟(通用6篇)
袁隆平的事蹟感悟(通用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感悟,想法都記錄下來。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麼寫感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的事蹟感悟(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袁隆平的事蹟感悟1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細雨紛紛,“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並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學習。
一粒種子,一生追夢。袁隆平窮盡一生上下求索,讓中國人牢牢地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袁隆平夢裡夢外鞠躬盡瘁,讓神州大地各處都飄散著豐收的喜悅!一生風雨兼程,一生不懈探索,不知經歷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揮汗如雨?未曾改變的是袁隆平堅定的臉龐,未曾動搖的是袁隆平如炬的眼光。為了讓國人吃飽飯,袁隆平窮盡一生、堅守一生、奮鬥一生。如今,巨星隕落,精神不朽,夢想不滅,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堅守”這兩個字背後的“精神核心”。
上下求索,堅守源於惠澤眾生的“初心”。源於動亂年代的飢餓記憶,親眼見到倒伏在路邊的餓殍,讓年輕的袁隆平萌生了讓大家“吃飽飯”的強烈願望。農業科學研究,沒有任何經驗可尋,註定了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從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跑遍大半個中國達六年之久,時期遭到衝擊,實驗田被毀……袁隆平從未選擇放棄。不論是太陽暴曬,還是風雨交加,他始終腳踏泥土、埋頭彎腰在田間勞作。即使耄耋之年,他亦是該上班就上班、該下田就下田,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稻田裡,孜孜不倦、初心不改、奮鬥不息。數十年如一日向田野奔跑忙碌,讓袁隆平不斷向惠澤眾生的“禾下夢”邁進,徹底解決了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袁隆平給我們樹立了一面“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鏡子,砥礪廣大青年學習奮發有為、增強本領,把科學精神、執著精神融入血脈,在新時代中建功立業。
鞠躬盡瘁,堅守源於水稻種植的“夢想”。“高產、再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是袁隆平一生所求,對於雜交水稻的產量,袁隆平的追求沒有盡頭,也永遠不會知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一生的夢想是將雜交水稻種植覆蓋全球,讓更多的人吃飽飯。袁隆平院士長期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建立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水稻等,同時還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實現水稻的推廣種植和豐收後,袁隆平敢於自我突破,敢於技術創新,把雜交水稻種到了沙漠,種到了鹽鹼地,使中國的農業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世界的矚目。他還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新時代的我們,要永遠銘記袁隆平的不朽貢獻,傳承袁隆平勤勉敬業的操守,書寫屬於我們的燦爛明天。
大愛無言,堅守源於信仰如光的“情懷”。袁隆平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是裝在腦子裡的知識和一顆責任心。”一輩子只專注一件事——解決吃飯的問題,袁隆平用自己的堅持和心血,為做好這件事竭盡全力、付出所有。這份堅守與執著的背後,是他大愛無言的家國情懷,信仰如光的“中國夢”。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給袁隆平的頒獎詞曾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71年來,袁隆平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他的一生中,沒有休息,沒有退休,哪怕鮐背之年,他依然“管不住”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因為他在以自己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傾力傾情。
梳耙耬犁,把一生浸在稻田裡;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您是稻田裡的守望者,您是真正的國之脊樑。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事蹟感悟2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樑。
袁隆平的事蹟感悟3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午時,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裡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著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說。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義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可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裡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我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的事蹟感悟4
不知疲倦,永遠向前,袁隆平愛自由,什麼事情都想嘗試,高中時,他就已經是百米自由泳的第一名了,曾經為了省船費,甚至遊過嘉陵江。大學的時候,他曾報名參加空軍,體檢和政審都合格了,但為了參與經濟建設,他選擇了留校學習。
他甚至還會拉小提琴!小提琴可是公認的最難學的樂器之一,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科研中的他,依舊會遵循自己的愛好,抽出空閒來練習。他還是那個他,不管面對什麼,永遠都不懼怕。
他的英文也非常好。他讀書時就很用功,後來,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和更多的國際友人溝通,他更是勤於練習。
袁老的俄語也不差。而除了這些,他還會打排球,會跳踢踏舞……他不光是水稻專家,更是一個不斷學習,永遠不知疲倦的人。袁隆平從來都沒變,他還是那麼地自由灑脫,即使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即使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於他來說,也只是實現了童年時的一個小小夢想。
人生過得如此充實,如此有意義,這就值得了。
袁隆平的事蹟感悟5
我瞭解中袁隆平同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他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說,袁隆平同志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於創新,以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斷造福人類。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團結協作、甘為人梯,桃李滿天下,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為統一戰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於這位偉大的、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創造了無限財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評價他的身價何只千億,可他每月的收入連工資加補貼也只有幾千元。依其貢獻,他應該擁有更多的錢,但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樂呵呵地說:“要生活和生產,錢是重要的,但錢的來路一定要正。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用等於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樸素大方,這是一個原則。穿那麼好乾什麼,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見得你的地位就高。”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樸實直白,寓意深刻,發人深思。有人評價他說:
“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峰;腳踏實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鍥而不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心憂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科學家,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才能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身處教育戰線的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典範。
作為奮戰在水利戰線的一員,我發自內心地讚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我們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除了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志氣外,更應該讓大家都來學習併發揚光大他做人的態度和奉獻的精神。
首先,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階職稱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其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透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高等教育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再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域性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後送傘”,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專業和院系全域性決策,統一認識,理順關係,全力以赴把及教學科研培養工作辦成、辦好、辦到位。努力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以樹科大高知形象。
最後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鬥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的事蹟感悟6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那位永遠不服老、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國家功勳獲得者的“90後”袁隆平老院士永遠離開了我們。斯人已去,精神長存。緬懷先生,踏著他奮鬥的方向努力前行。
傳承追求實踐出真知的科學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院士是親力親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裡檢查,他對所帶的研究生說“培養研究生,因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個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養”。正是有著異於常人的科學精神,吃苦奮鬥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最高產量達到了畝產1500公斤,在江蘇南通的海水稻試驗田,最高畝產802.9公斤。打贏種業攻堅戰、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業,將由中國水稻科學家們奮鬥實現,他所弘揚和代表的雜交水稻精神,將永遠成為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
學習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質。袁隆平院士從來不關注金錢的多少,即便獲得各方面的獎金,他也把這些獎金用在雜交水稻的研究經費中。穿幾十元的襯衫,戴十幾元的領帶。即便榮譽無數,他仍然能夠撲下身子,兩腳沾滿泥土來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長勢。淡泊名利,才能矢志於畢生致力的事業。他已經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鍾南山院士對袁老的評語真摯和簡約。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寫照,也應是每一位中國人腳踏實地幹事創業的精神標杆。
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安全。袁老的夢想是解決吃飯問題,但另一方面,浪費無度問題又從另一方向抵消著增產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費法》剛剛獲得透過。在袁老去世後,有網友稱“今天他好好吃飯了,一粒米也沒剩”。確實如此,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牢牢記住“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糧食來永遠緬懷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著陸火星,祝融號已經開始巡視火星。天宮一號飛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創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業,將在每一位中國人身上延續,將在每一位自強國人的奮鬥中實現。
國士無雙,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後,無數湖南人,億萬中國人紛紛深切緬懷袁隆平,聯合國官微高度讚譽。榮譽無數,難抵億萬民眾的口碑,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