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雙減”政策下家長的感悟
關於“雙減”政策下家長的感悟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這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讓自己銘記於心。那麼問題來了,你會寫感悟的文章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雙減”政策下家長的感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為一個初三學生的媽媽和一個初二學生的姨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校外培訓機構和一對一輔導都無法實現了。
外甥女在我們這個新一線城市的核心培訓圈,被家長們稱為“妖學圈”的一家大型培訓機構進行數學和物理的學習。因為“雙減”政策不允許在週末和節假日、寒暑假進行培訓,機構將時間調整到了週一到週五晚上,有線上線下兩種模式,因為上課時間與學校放學時間衝突,另外外甥女喜歡的任課老師都被裁員,最後放棄了培訓,申請了退費。所幸沒多久退款就到帳了,據說全國各地好多家長屯了課,結果無法拿到退款,損失慘重。
我閨女初三了,中考即將到來,課程多作業多,百分之五十的普高錄取率讓家長焦慮,學校是很負責的.,安排了免費的晚自習和週末輔導,原本打算週末請人查漏補缺輔導一下的,也因為沒有時間只好放棄。
這些變化對我們家長的心態確實有影響,連我這麼淡定的都有點迷茫了,可是,無意中在省圖書館看到的這本書讓我釋然了。
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博士,有二十年多年的中小學教育經驗。她用平實的語言記錄了她的經歷和收穫,我深感認同,摘錄如下。
我們有沒有教孩子更重要的生活教訓,如挫折承受力,如何處理焦慮,如何感恩?
我們有沒有討論過,每個人都各有恩賜,拿爬樹的能力去評價一條魚是合邏輯的?
我們有沒有讓孩子看到,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如何謙虛地待人接物,比代數方程式和經濟理論還重要?
我們有沒有幫孩子學以致用,提高對學習的興趣,為一生旺盛的求知慾打下基礎?
我們成長的過程誰沒有一路坎坷?誰是出生到現在學業一帆,事業、家庭、健康全都是一路綠燈一路凱歌?
生活中,多少父母總有錯覺,以為讓孩子永遠成功,才會走向更高的成就?他們過度保護孩子,不讓孩子經歷任何失敗,卻忘記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勝敗乃兵家常事,錯失了透過失敗和挫折來鍛鍊孩子的良機,以至於孩子將來被撲面而來的失敗打個措手不及,有機會經歷失敗,才能增強對挫折的免疫力,學習過“輸”,將來才能“輸得起”。只有這樣,不論孩子選擇去哪裡的高中、大學,學什麼專業、將來做什麼工作,和誰生活在一起,我們做父母的都儘可放心,不論生活如何風雲變幻,孩子都會從容應對。事實證明,走得最遠的不是那些最聰明的、一學就會的學生,而是那些智力中上但遇到困難不放棄、最有恆心的學生。
智力,歸根結底是綜合自己所有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功的因素大多數是智力測試顯示不出來的。每位孩子的天分需要最瞭解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幫他們去發掘,千萬別把責任寄託在任何考試上。孩子像雪花、樹葉,各不相同,不必去羨慕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拿別人孩子的長處比自己孩子的短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沒有我們的愛和接納,孩子很難去接納並尊重自己,那安全感一一健康自我的基石,也就很難建起了。
青少年在瞭解自己、瞭解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充滿著幻想、嘗試和錯誤,很多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逐步發現如果不照顧好自己的精神健康,“成功”就根本不存在。意識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後,他們摸索著如何去平衡,如減低表現的壓力、避免課業和活動過重、找到自己的興趣、保留放鬆時間和全家相處時間等。
相似的智力下,對自己情緒調控力強的孩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發生衝突時頭腦保持客觀冷靜,困難壓力下不失信心與目標,更快樂。相反,缺乏積極的自我概念,一有壓力就緊張,衝突時容易衝動,或表達能力弱,都會給孩子在學校及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造成負面影響,不良情緒還常常影響到身體健康,這些學生經常抱怨頭疼,肚子疼等,但到醫院卻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
綜上,我的感悟是,初中像分水嶺,是孩子通往獨立最重要的轉折和過渡期,因此應給他們必要的時間和空間,以培養智商、情商、逆商,還可以加上財商,成績和分數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名牌大學也不是唯一的成功道路。多陪伴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孩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