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拍攝感悟
微電影拍攝感悟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不同的人和事內心會有所觸動,產生不同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透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為了幫助不會寫感悟的同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微電影拍攝感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微電影拍攝感悟1
首先拍攝前要有準備工作。可以多利用身邊的景物,選擇方便取景的地方,不是高富帥或白富美的平平小輩還是會考慮成本問題的,可以多選擇免費現成的,節約成本。要觀察環境攝像前要先注意周邊的狀況,如果是馬路邊上要注意車輛來往,小心路況,注意交通安全,要小心腳下,一面踩空或絆倒,不要只顧著拍攝而忽略了周遭的狀況,在移動的過程中發生意外。
當相機畫素不太高的時候,可在拍攝中適當提高照明亮度,應用自然光。那好一點相機劃分多區域布光,多機種明暗影調變化。
當拍不下全景時,可以採用移動拍攝,就是攝像機機位不動,透過變動攝像機光軸來拍攝的方法。當然在拍攝過程中的移動問題也要注意,要及時跟上和跟準,鏡頭不要變動太大,因為大幅度的搖晃會導致觀眾產生視覺疲勞,更加影響微電影的拍攝效果。
一般來說,要表現一個人或物體曲線輪廓,那就打逆光,在室內的話,就使室內光強與外界平衡,但要以室內光為基準調節白平衡。
後期處理很重要,聲音的錄製和畫面的處理和連線是很耗功夫的,所以,後期上更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學習。
微電影拍攝感悟2
對於拍攝短片的感受,可以羅列出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是關於拍攝短片的型別和題材的問題。沒有明確自己是拍攝哪一種型別,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實驗影像?其實這個問題也跟自己沒有去仔細斟酌選擇好的題材有關,到底自己做的《民族題材》是要表達積極的還是批判的?沒有清晰的意識,對於自己的短片的根本思想模糊不清,單單隻考慮到呈現給觀眾的畫面,而沒有考慮到更深層的意義,而往往一個好的作品內涵才是最重要的,並不全是畫面和一些浮華的東西。
其次是關於撰寫劇本的問題。從這次拍攝來看,劇本寫很混亂,只有自己能看懂,因為劇本的問題,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許多麻煩。總結了幾個方面原因:其一是沒有仔細去研究規範化的劇本,並且去躬心實踐。其二是知識結構不夠廣,選擇了《民族題材》創作,但是對民族這個詞的概念研究不夠深,挖掘不出更深的東西來寫。其三是思想結構不穩,過多的考慮畫面導致根本思想飄忽不定,出現了為了表達鏡頭畫面而改變中心思想的重大錯誤。其四是文學寫作水平不夠高,寫出來的東西沒有文化水平,包括其中問少數民族的問題水平也很底,問出來的問題無關緊要,沒有群體性和針對性。雖然是學藝術的,但是藝術與文學是相關的,文學水平對片子是有很高的提升的。
再次是實施拍攝的問題。從拍攝《民族題材紀錄片》的能力來看,首先是沒有一個不干擾被攝物件的概念,總是希望被攝者按照自己的期望來表演,這其實是紀錄片最忌諱的問題。其次是沒有與被攝物件溝通的能力,使被攝者面對鏡頭變的拘謹而不自然。再次是沒有一個適應環境的能力,不知道跟被攝者周圍的人物接觸和溝通,比如老師講課的'時候,不知道和老師交涉等。最後是沒有一個持之以恆的精神,遇到問題和困難就退縮,就像老師說的,沒有湖南人的精神,要吃得苦、耐的煩、不怕死、霸的蠻。從拍攝的技術上來看也有很多問題。首先是對於器材的選擇不熟練,這關鍵是對各種器材的效能不瞭解,沒有花心思去研究,甚至有些機器不會用,這是很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其次是對焦的問題,跟焦的時候不太精確,有時候出現跑焦的問題,這也是跟器材的熟練程度有關。有時候在太暗的情況下光圈開的太大,導致對焦很困難,不會處理這樣的問題等。再次是機器端的不夠穩,這是跟拍攝的太少有關,因為紀錄片大部分是手持拍攝的,並且被攝物件的動向沒有預見性,是隨機性的,隨時有變動,所以對於手持拍攝的姿勢要求很高。總之實施拍攝是拍攝短片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出現的問題最多的環節,有待以後慢慢學習和實踐。
最後是關於剪輯和編輯的問題,在剪輯的過程中對於軟體的熟悉度還遠遠不夠,沒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學習上面,關鍵還是拍攝的過程中出問題,導致對剪輯的信心不是很大,沒有很大的興趣。在剪輯的問題上以後還要加倍的補回來,虛心學習。
總之這次拍攝的問題非常的多,究其原因,還是心思不在學習上面,沒有進取心和上進心。白白浪費了一學期。在最後的大學一年裡面要加倍努力,時刻勉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