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精選8篇)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精選8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1

  這個既愉快又酷熱的暑假過的真快,又該要上學了,在開學之前,我們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為大家獻出的《開學第一課》,這一次的主題是——夢想。

  每個人都有夢想,有人想當畫家、有人想當跳傘員、還有人想當宇航員……有夢想就有動力,夢想會讓一個人不顧一切地去努力實現;夢想會讓一個人無所危懼無畏艱辛,不斷前進。

  《開學第一課》中,付麗娟姐姐才13歲時,她被選入了跳傘訓練隊,付麗娟姐姐在跳傘隊中是最小的一個,連平均年齡都沒達到,她為了成為跳傘隊的一員,艱苦訓練,很久沒見到家人了,最難受的是挺凳子,他們用腹部貼在小方凳上,四肢展開,最少要挺五到十分鐘,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架飛機,夢想就是發動機,只有裝上發動機的飛機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有夢想就要堅持,夢想在實現的過程中是很不容易的,要實現夢想就要付出很多的汗水、精力、甚至淚水和悲傷。廖智姐姐是一名舞蹈老師,是一名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她被廢墟埋了整整26個小時,這使得她失去了雙腳,但是她很想跳舞,於是她就戴上假肢,可怎麼也站不起來,但她為了跳舞,每天堅持練習,過了幾天,廖智姐姐就會走了,再過了幾天她會跳舞了,又再過了幾天,她就可以自己一個人上街了,所以有夢就要堅持。

  只要堅持了,夢想就能出彩,夢想堅持了,得到的結果就是你想要的了。一位叫鄭亞波的阿姨,她是一個普通的加油工人,她有一個患有嚴重自閉症和低智商的兒子。鄭阿姨帶著她的兒子小威到各個醫院去找醫生,可醫生都說放棄吧。有一次,一位鋼琴老師告訴她,彈鋼琴可以開發大腦,練手指。鄭阿姨就開始一邊學一邊教小威。可怎麼也教不會,甚至在音符鍵上貼上小貓和小狗,抓著他的手教他。通過了十一年的時光,小威終於會彈中外名曲了。

  有夢就有動力,有夢就要堅持,堅持就會出彩。《開學第一課》告訴了我:有夢就要堅持,堅持到最後的結果才是最好的,我們作為祖國的新一代,不但要有自己的夢,還要為有夢想而堅持奮鬥!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2

  昨天晚上9點整,《開學笫一課》開播了。我個人比較喜歡王寧教授講的“漢字”。

  漢字,是我們中國特有文字,它從一開始的甲骨文到現在我們寫的楷書,這份文化傳承就沒有間斷過。

  漢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它能寫的如同雨珠滑過葉子般柔和,也能寫的宛如戰場上的錚錚硬骨般鏗鏘有力,草書張揚,行書流暢,正楷端莊。

  漢字,是一種包含深意的小故事。像王寧教授所說的“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則正,目不斜視則直,這也是在教我們做人要行不離軌,目不斜視,做一個正直的人。

  漢字也正在向國外推廣,像美國、英國等地,人們在學習漢語。而我們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則是將中國文化的種子傳播到了世界各各角落。

  漢字真是有趣極了!我愛這美妙的漢字,更愛它背後包含的知識。我相信漢字能在今後被永遠使用。

  語言是表達交流的重要方式,而文字作為媒介將語言視覺化,又透過不同載體,將這種交流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增強了思想技能的傳承流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

  漢字作為古老文字的一種,雖多有改變,但未曾斷代,就如同中華文明,一直在傳承發展,不斷開拓。瞭解漢字的演變,也是在瞭解我們的文明,從何處來,又將從何處去。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3

  9月1日晚上8點,我和爸爸媽媽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節目以“先輩的旗幟”為主題,圍繞“長征精神”,為我們講述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節目分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四節課,節目主持人撒貝南、董卿、何炅將帶領同學們一起聆聽長征故事,學習長征精神,在展現長征精神的同時尋找長征與當下的結合點,給青少年以價值觀的啟迪和引導。在第一個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貝南以《三棵柳樹》的'感人故事作為開場白,也為整節課的“致敬長征”主題定下基調。第二個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則邀請“獨臂將軍”賀炳炎之子,講述這位傳奇英雄的故事。董卿接棒第三個篇章《百折不撓》,對話將軍的後人們,講述了許多紅軍百折不撓的故事。第四篇章《堅持不懈》,撒貝南將提出“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傳承長征精神”的思考。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邀請了多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他們平均年齡都超過百歲。在革命歲月,是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了長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譜寫了長征精神。

  每一位講述故事的老紅軍,步履蹣跚、在親屬攙扶下上臺給童鞋們講述長征旅途中的那些偉大事蹟,和那些包裹在蒼老背影裡百折不撓的強大信念。

  節目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全場人員起立一同唱響國歌,注目五星紅旗徐徐上升至頂端,開啟長征精神的傳承儀式。

  看完節目後,我打心眼裡敬佩那些紅軍爺爺:我們走了半個小時就叫苦不迭,他們走了八年也沒有一個人喊累;我們穿著防曬衣喝著冰水,他們穿著磨破的軍裝嚼著草根。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盡我們的力量報效祖國!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4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焦急地等待著中央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的到來。終於開始了,我和媽媽專心致志地看著這精彩有趣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主要講了這四個話題——孝、愛、禮、強,還巧妙地運用了《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部動畫片,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四個字。其中,最令我有感觸的是“孝”裡面的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男子知道了他爸爸想去旅遊的心願後,就改造了一輛舊摩托車,帶他爸爸去了全國各地:北京、重慶、湖南、上海、長安……雖然有時車沒油了,他們要推著去加油站,但他們覺得這也是一種樂趣!他們就這樣旅行了六年。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是有力量的,你孝敬父母,他們會感到溫馨,會感覺到一股暖流湧進心田,看到父母這樣,你也一定會快樂。說到這兒,我想起了一件事:

  那天,姥姥一個人在田裡拔花生,累得滿頭大汗。媽媽看到了,便搬個椅子過去,叫姥姥坐下休息,她來拔。此時此刻,姥姥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經過這麼多事,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孝”是什麼。雖然我們還無能無力帶父母出去旅遊,但父母下班了給他們倒杯水,捶捶背,這也是孝啊!凡是都要從小事做起,只有打好基礎,才能用更大的行動去回報父母!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5

  在9月2日那天,我觀看了CCTV1的《開學第一課》。

  這個節目的主題是“發現身邊的美”,讓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劉洋阿姨的一番話,她講述了宇宙的美;還有姚明在非洲大草原裡看見了許多在中國很少能看見的動物,他講述了動物的故事。

  我覺得美就是去幫助別人,我看見了樓下有一位老奶奶,她義務種樹,每天都累得滿頭大汗,她為了小區環境更美、空氣更好而不顧辛苦為大家種樹,我認為她的所作所為很美;還有一位修鞋的爺爺,他生活很簡樸。他修東西收錢很少,甚至有時還不收錢,他無私的奉獻是為了大家生活更美好。我認為這位修鞋的爺爺也很美;下雨了,當我們上學走在路上時,總有人早早地在積水路段鋪上墊腳石,雖然我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我們心裡十分感激他。

  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然後學習他們的做事原則,你一定也會變得更美!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6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也就是九月一日。我們一開完開學典禮就去了階梯教室,我問同學為什麼去階梯教室,同學說去看電影,我聽了非常高興,就也沒多問就跟著隊伍進了階梯教室。

  結果看的是開學第一天,我一聽名字就覺得不好看,不過看了以後還覺得滿好看的。

  裡面講的是一些人為了追求夢想而奮鬥的故事,裡面有一句話我聽了之後很感動,就是:要追求夢想,永不放棄。我聽了這句話之後,我明白了:要想實現夢想,就要去追求夢想,不要輕易放棄。這是我看了開學第一課學到的東西。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人生的扣子從第一顆就要扣好!”“百善孝為先。”摩托車叔叔載著他父親旅遊,還有秦勇叔叔和“大珍珠”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爸爸媽媽用無私的愛撫育了我,我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學會尊重父母長輩,愛父母,愛自己,愛生命。學會感恩和付出,就能收穫幸福與快樂!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7

  美麗的九月有美麗的。9月1日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中華驕傲”。關於中華驕傲,可能會想到很多如:源遠流長的漢字、振奮人心的中華、逸韻悠揚的琴棋書畫、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但我覺得漢字更有代表性。

  正如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能夠綿延不絕,可以去直接跟最早的祖先對話。漢字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基石,帶領我們穿越歷史,感受未來。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的“字以溯源”一節,我才深深地感覺到,原來我們平時從不在意的漢字裡,竟然蘊藏著如此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它的一筆一劃間,一個偏旁部首、一個形狀中,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

  在昨天的寫字課上,老師問我們:“為什麼要寫好漢字?”“為什麼要寫好中國字?”“為什麼要寫好名字?有人回答:“這是傳承中華文明,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對於中國人而言,寫好中國字是每一箇中國人所應具備的之一。”還有人回答:“漢字書寫講究地是靜下心來,一筆一畫的認真書寫,增強人的文化素養有著很大的幫助,培養,增強創新能力。”我想說:“漢字是中華民族先民們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創造發明,這足以證明我們的先民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也足以開啟人們的心智。”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同樣,美麗的方塊字,也是對我們自己性格的塑造。中國文化中的方塊字,不僅是我們的語言溝通工具,還塑造了我們的心性。就如同課堂上講到的“正”“直”兩個字,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做一個正直、端正的人。

  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一筆一畫,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橫平豎道,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學好漢字,才能更好地領略博大情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

  中華漢字,在歷史的流變中不斷髮展革新,它凝結著先人智慧的結晶,透過它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在筆畫之間感受到的,不僅是漢字之美,更是它傳達給我們的中國精神和做人風骨。以後我要寫好每一箇中國漢字,做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繼承人!

  幼兒園《開學第一課》主題反思與感悟8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我們愉快地暑假生活又結束了,迎來又一學期的學習生涯。在我們即將開學之時,又這麼一檔節目受到所有中小學生歡迎,那就是《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是:少年強,中國強“!

  每到新學期開學,《開學第一課》總會播放各種有趣且蘊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讓我們觀看。這不僅讓我們汲取了各種知識,還能在觀看節目中,更好的理解各個人生意義。透過每年一期的《開學第一課》節目,我們不僅瞭解祖國各個歷史故事,還透過觀看節目,更好的明白人生的意義所在,讓我們在學習中,能夠更有目標卻與動力。這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國家,在每到九月開學季時,就播放一期《開學第一課》的原因吧。

  因此,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心感悟《開學第一課》各個故事內容,堅定未來的向學之心,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定之心,更好的學習向上,為未來祖國建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難發現,很多學生人會抗拒課堂上的學習方式,而《開學第一課》把學生的思維帶到了課下,但其實它所傳播出來的知識點還是在的,這些課下的知識點恰恰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對課堂上的學習大有幫助。換句話說,《開學第一課》相當於把教育從課堂轉換到了課下,這種模式的教育意義其實比課堂上來得更快。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悄然離去,轉眼間,快樂的暑假生活已經面臨結束,緊接著就是新學期的開始。開學了,同學們滿懷欣喜,面帶微笑回到了校園,繼續上課學習。而新學期的開始,彷彿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同學們對於自己都會有所期待,期待新的學期可以收穫更多的知識與友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