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發言稿(通用9篇)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通用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發言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發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那麼,怎麼去寫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世界糧食日發言稿(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大家都會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過,我們所吃的飯菜經過了多少辛苦的勞動,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隨著時代的發展,沒飯吃、吃不飽飯的事已成了遙遠的故事,那是爺爺和父親的故事了。對我們而言,吃飯早已不再是一個問題。然而我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卻也增加了:賓館、飯店裡,許多高檔飯菜被倒進下水道;垃圾桶、廢品袋中,躺著整個的麵包、整盒的餅乾……也許有同學覺得這些與己無關,那麼,躺在學校食堂地面或桌面上的白米飯又是誰的“傑作”,吃了幾口的饅頭又是誰扔的?也許有同學會想,這些飯菜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我想怎樣處置就怎樣處置,與他人何干?我們先捫心自問,父母賺錢容易嗎?錢裡面可有父母的心血和愛,我們倒掉的就是父母的心血和愛啊!
聽聽,那些正飽受著飢餓之苦的難民們的痛苦呻吟;看看,那些為了兒女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揮鋤頭灑汗水的農民父母們;想想,不知生活艱辛的我們隨意亂倒飯菜能問心無愧嗎?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生活在沒有飢餓威脅的今天,我們是幸福的。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自覺抵制奢靡浪費之風,從自身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建立“節約型校園”,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2
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我們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二十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的祖國現在是多麼的繁榮富強啊!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裡,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裡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公頃(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裝置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和貧窮,還有那麼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來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的心血!糧食跟水一樣,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我們每天工作、學習的動力之源。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我們要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要珍愛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還要堅守在陣地和敵人做生死鬥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頭的乞丐吃不飽穿不暖。他們那一雙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麼楚楚可憐。而我們如果浪費糧食的話,最終也會造成吃不上飯的後果,所以號召大家節約糧食迫在眉睫。我的身邊就有許多珍惜糧食的人,我們要向他們多學習學習。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60多歲了,奶奶雖然年齡大,但一直保持著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比如說一盤新鮮的菜出鍋了,第一頓奶奶先是撐破了肚皮往肚子裡裝,如果實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裡,等第二頓再拿出來熱熱吃,一直是吃了熱,熱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捨不得扔,最後倒給家裡的雞吃。我常和奶奶說隔夜的飯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捨不得扔這些糧食,還教導我們說:"弘弘呀,我們雖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
在六七十年代,莊稼青黃不接,你的老太爺就是活活餓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樹皮和花生皮才勉強活了下來,那時候要是有這麼一碗白米飯,該有多高興啊,所以你要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呀!"我一直對浪費這個詞理解很膚淺,聽了奶奶的話,我才明白,沒有了糧食將是多麼的可怕。
在學校有的小學生,餐盤裡總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飯菜扔掉。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在豐收時,農民伯伯想到我們狼吞虎嚥的吃著他們種的糧食該有多麼高興,可如果看到我們把他們的勞動果實扔到垃圾箱內,又會多麼傷心失望埃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節約糧食,像珍惜我們的生命一樣去珍惜它吧。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養成節約好習慣。
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的是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同學們一定見過農民伯伯在田裡辛苦種地的情景,太陽熱辣辣的,農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溼了。多辛苦啊!當稻子變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還要認真地烹飪,才能變成我們餐盤裡熱騰騰的米飯。多不容易啊!少先隊員應該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嗎?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真是一張大嘴。要讓這樣一張大嘴吃飽飯,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還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餓死的人,其實有很多跟你們一樣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有人推測,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同學們,當你想浪費糧食的時候,請你多想想那些忍飢挨餓的人,想想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廚師師傅們!
每天在食堂就餐,總會看到一些同學有很多剩飯剩菜。在這裡,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剩菜。
2、看到別人浪費的現象,主動地制止,減少浪費。你身邊的夥伴能做到嗎?互相監督,比一比,誰是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3、做個小小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後果。讓所有人都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列中來。
4、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變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習慣。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5
親愛的同學們: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形象。文明之風吹拂校園,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每一個文萃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2、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意識。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條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的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的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良好衛生習慣。
我們要養成講衛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衛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的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衛生習慣的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的骨、殼之類的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穫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6
同學們:
你們知道嗎?全世界人口約有70億,可是卻有8億人正在捱餓。為此,聯合國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它呼籲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現在做起。
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也在逐年增產增收,但人均糧食佔有量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的人口在不斷的增加,耕地面積卻在逐漸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主要依靠進口,而邊遠、貧困﹑受災地區則要靠國家救濟。可見糧食是多麼的寶貴。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是我們兒時就會背誦的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些曾縈繞心頭的古訓。告訴了我們勤儉節約才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卻比比皆是,有的同學挑食,把不喜歡的飯菜倒掉,有的同學不管自己能否吃掉,隨便亂買零食。就餐時剩飯剩菜,在餐館鋪張浪費亂點菜譜等等這些都是浪費現象。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所有的人每時每刻都在這樣浪費,那麼,這將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損失。
為此,我建議:“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做個文明的好學生,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節約化為自覺,成為習慣,希望那些浪費現象不再發生。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7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金風沁人心脾,桂花香撲鼻。我們上了早課,又到了午飯時間。大家有序排隊,來到食堂吃飯。
當我開啟飯盒時,食物的味道撲鼻而來,飯堂裡瀰漫著食物的味道。嘈雜的噪音不會影響我們愉快的用餐心情。當我嘴裡嚼著食物時,許多學生把剩菜倒進了桶裡。一些學生還故意用臉盆打別人。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想著想著,突然想到了幾個關於節約糧食的名言:掉下來的是剩飯剩菜,流走的是汗水.
雖然我們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但我們不應該過度浪費食物。儲存榮耀,浪費恥辱。如果你不想吃,你可以停止供應它。沒有人會強迫你。我在浪費一些食物。反正我也沒提我。反正我也沒留下汗。雖然我是這麼想的,不關你的事,但是你想想,這些給我們做飯的阿姨奶奶,趁我們還在睡覺的時候去批發廠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到教室時,他們開始做飯。當我們上第三節課時,我們可以聞到美味的食物。這是食堂阿姨奶奶們忙了一上午的傑作!
雖然有同學天天說,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但他的行為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嗎?我們應該節約每一粒米,把盤子裡的食物都吃光,儘量不要有剩菜、湯或剩菜。如果你在餐館吃不完,打包帶回家。如果你能完成它,儘量完成它。你應該先點幾個菜,如果不夠就多點。在一些地方,孩子們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他們知道如何存錢。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地震吧!在那裡獲救的人只能喝米粥,但當時他們根本不能吃米飯或食物。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每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謝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8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初二(9)班的xxx,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節約糧食這種觀念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生活中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也丟棄了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
事實上我們唯心自問誰敢說自己沒浪費過糧食。當然我也不能大誇海口說我沒浪費過,但是我們可以儘自己所能節約。在中午食堂裡,經常有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幕:有的同學拿到午餐瞟了一眼,便開始抱怨道:什麼菜呀,難吃死了。便如同用手碰火般,漫不經心的用筷子動一下米飯,皺著眉頭把大盤的午飯倒了。還有的同學觀光似的到食堂瞄一眼什麼菜,不中意便揚長而去,更有甚者拿午餐當武器與同學在餐桌上開戰,弄得凳子上狼狽不堪,晚來的同學如何能坐下用餐,搞衛生的阿姨們要花多少精力去整理,且不說這行為不利人,難道利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克。青少年的腦組織正處於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還高。如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勢必影響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有不少同學是怕長胖而不吃午餐的。這種做法毫無科學道理。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是有標準的,不吃午餐,勢必加大晚餐的進食量。而晚餐後一般運動量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積累而導致肥胖。另外,長期不吃午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硬化。這種害人又不利己的行為是明智的嗎?
我所說的話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所幫助,但是我希望想減肥不要怕多吃些飯,貪玩的不要拿飯菜出氣,這是鄙視農民伯伯的勞動,把嘴收的和瓶口一樣小的同學多吃幾口飯,這樣利於成長。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世界糧食日發言稿9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也許飢餓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有點遙遠。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為一件平常的事情。還有誰關心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心被丟棄的食物?但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趨緊張,部分地區糧食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現象屢見不鮮,農民的勞動成果不可珍惜。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在普通人心中有多重要。只是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很多不珍惜食物的現象。在學校,學生吃飯時,饅頭飛得到處都是,雪白的米飯撒得到處都是.不知道是應該把它當成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還是應該想象成一個沒有嚴寒的雪原。
有些人可能會對這些言論嗤之以鼻,認為是危言聳聽。他們只是浪費了一些食物,為什麼要受到嚴厲的批評?好吧,讓我們做會計。據估計,每公斤大米大約有4萬粒大米,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每天可節約大米3.25萬公斤,每年可節約大米1200萬公斤,可養活3.5萬人。平均畝產1000公斤,等於每年開發1.2萬畝無形良田!一米一粟來之不易,愛惜糧食是每個人的責任。
袁隆平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袁隆平更感動了中國和世界。要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運用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同時,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更要關注農業、農村和農民,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浸透著農民叔叔們揮汗如雨的辛勤勞動!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並不是說你的生活很好,如果你負擔得起,你可以浪費它。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