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期中考試的家長會發言稿範文

六年級期中考試的家長會發言稿範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發言稿,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相信寫發言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期中考試的家長會發言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歡迎您們的到來!謝謝你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援,我代表全班46名同學感謝各位家長的理解支援!

  大家最關心的是學生的成績,下邊我用表格對比的形式展示各位同學成績的變化。……看到這些成績,有的家長高興,有的家長生氣,還有的家長無所謂。作為孩子的家長,我認為還是比較理智的分析一下原因比較實在。因為在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後一定有深層的原因:比如學習方法不對頭、學習基礎差、家庭原因(如父母外出打工,學習無人督促等等)。中國有句古話叫:“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作為父親的責任就是當好孩子的做人的榜樣,教育管教孩子,指出孩子的缺點毛病,並及時糾正;作為母親的責任就是管好孩子的生活,為孩子提供吃穿必需的物質保證。每位家長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應負的責任!如果在學校學生作業完不成,教師沒強調,那就是教師的責任!我比較信奉的一句話:家校聯手,孩子不愁。下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交流以下我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做法:

  1、勞動。

  隨著時代的進步,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今天早上我看見了這樣的一幅情景。在寒冷的天氣裡,一位六旬老者送自己的.孫女上學。大家會說這有什麼好說的。我把當時的情景給大家說一說,當時這位老者在前邊慢跑,孫女跟在他的身後有節奏的“一二一”的邁著稚嫩的步子上學。而有的家長真可謂是是一級服務:騎著老年電動車親自送到學校門口,還不放心提著書包親自送到教室,真可謂是關心備至、細緻周到!上去第二節有一位女同學的爺爺給其孫女送棉鞋,在教室外,爺爺彎下腰給孫女親自脫單鞋!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家長們的服務太周到了,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權利,代替了孩子動手能力,孩子的事情要嚴格要求他們自己獨立完成!比如:背書包、檢查作業、定鬧鐘自己按時起床上學、記得帶作業等等。作為農村的孩子,很多人已經不去田間地頭,已經不認識大自然中的一些植物:如蒼耳、狗尾草……農村中一些樹木槐樹、榆樹、香椿樹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也變得陌生起來。春天勾榆錢、採香椿、5月勾槐花、6月去麥地撿麥穗、7月去地裡丟化肥、拔雜草、10月去地裡收玉米、摘棉花等等,由於科技的發展,由於除草劑的先進,這些活動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這不能不說是農村孩子錯過了一次次參加勞動,體驗勞動的機會!

  2、感恩。

  孝敬長輩、尊重別人、寬容。一個人從哇哇學語的嬰兒成長為一個健康、有品德、有修養、懂知識的人一定的學會感恩,首先學會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一切好吃的好用的毫無保留的奉獻給她的孩子。唯獨對自己儉省節約,衣服不爛就行,食物填飽肚子就可!“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最普通的動物都知道孝敬長輩,何況人類呢?

  3、習慣。

  珍惜時間、預習、多讀課外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家長一見面就說孩子的缺點和毛病。這是教育的誤區。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是批出來的。孩子的自信培養很重要,我建議大家下去認真去讀兩本書《綠野仙蹤》、《夏洛的網》,孩子的成長就需要生活的磨練,就像《綠野仙蹤》中的稻草人在去往奧芝國尋找聰明的大腦途中,學會了關心別人,學會了思考。《夏洛的網》中的小豬威爾伯在好朋友蜘蛛——夏洛的幫助下樹立自信,最終成為遠近聞名的“王牌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種粟”,知識就是財富。下邊我們來講一講以色列人教育孩子愛書的方法: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小孩則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種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意在告訴孩子:書是甜的,讓孩子對書愛不釋手!……猶太人會用這種方式來讓自己的孩子愛書,這是每一個父母值得學習的地方,每一個父母也應當讓自己的孩子愛書。猶太人從來不焚書,即便是一本攻擊自己的書。每個猶太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愛書,因為他們知道讀書是使大腦充滿智慧的最好辦法。因此,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家裡的房子有一天失火或財產被劫,那麼你在逃命時將會帶走什麼東西?”倘若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者鑽石,父母就會馬上耐心地啟發道:“孩子,有這樣一種寶貝,一沒有形狀,二不見顏色,三無什麼氣味,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還回答不上來,父母就嚴肅地說:“記住!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智慧像健康一樣,任何人都無法搶走,你將終身擁有。只要活著,智慧將永遠與你結伴而行。”

  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