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學業評價改革發言稿

低年段學業評價改革發言稿

  在現在社會,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發言稿,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麼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低年段學業評價改革發言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上發言稿的情況與日俱增,發言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發言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你知道發言稿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低年段學業評價改革發言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是發展思維的學科,它關注概念的本質,也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態,所以我們力求從評價方面,改變重知識技能卻忽略過程方法的做法。今天我們僅僅聚焦低年級,和大家分享學業評價方面的一點做法。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學習知識點比較少,學校對低年級有明確的無筆頭書面家庭作業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樹立“習慣比講解更重要、思維比練習更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教學質量觀,學校從11年度開始對一年級數學期末測查進行改革,取消了沿用區裡統一命題的紙質考試卷。測查的第一種方式,就是由紙筆測試轉變為動手操作。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思維特點,設計一系列學具操作活動,孩子們透過聽指令、進行學具操作,考察他們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簡單的推理能力。大家看到的這個畫面就是一年級上學期期末進行動手操作的測查。我們為每個孩子準備一份學具,並事先擬好了操作的內容。這個考查需要團隊協作,考前數學團隊的老師們一起學習評價方案,瞭解每一項操作的意圖與方式,被考核班級的老師提供學生座位名單,並登入在評價表中。一個班由5位教師監考,一名教師講操作要求,四名教師分別觀察四組學生操作情況,據實記錄在評價表中。從評價表可以發現,動手操作的檢測有利於我們觀察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的習慣養成和老師教學細節的落實,這種方式還可以透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活動考查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測量的知識以及合作意識。

  低段測查的第二種方式,是一對一解決問題的測試,在一、二年級我們都採用過這種方式。透過面試考核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比如提供圖畫式的問題情境,透過與學生對話,考查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考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察選擇有用資訊和補充缺失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對一的考查在數學知識的應用上更好地發揮了它的作用。大家看,我們設定“小小商店”的情境,讓孩子用真實的人民幣自主購物,在拿錢、找錢的遊戲過程中,多方面考查數學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同時孩子會呈現多樣化的思考方式,體現出一對一的測試對於照顧每個個體思維的優越性。

  為了瞭解入學兒童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水平,我們還專門到幼兒園,對學齡兒童進行了調研。透過調研,我們不僅發現大部分孩子入學前就對將要面臨的知識層面的學習內容掌握得比較好,同時也找到了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著力點。一年級的新生並非一張白紙,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具備與年齡相匹配的思維水平。有一些國外的考試正是以孩子的年齡進行劃分,比如某一份試卷,會標明這份試卷適用於哪個年齡的孩子,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發,由此誕生了第三種評價方式:數學好玩。這是我們嘗試設計的一份指向學生思維水平的問卷,作為對6—7歲孩子思維能力的調研。

  基於上面說到的出發點,試卷的命題就不再拘泥於課本,我們搜尋、篩選和創編了一些低年級學生可以接受的數學問題,以大幅的畫面為主要內容,讓他們在圖畫的`情境中去尋找和處理數學資訊。考查的.範圍除了涉及到書本上已有的計數與組成、計算與解決問題,還涉及到了位置與順序、計量與比較、觀察與推理等多方面的內容。為了讓學生消除對考試的畏懼感,讓測查更加富有情趣,我們把試題進行排版並裝訂成一本小書,給它起名為“好玩的數學”,希望孩子們把測查當做享受,感受“數學好玩”。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和學校Ipad教室的建設,第四種評價方式自然產生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讓測查更高效。孩子們被帶進智慧教室,人手一個Ipad,直接在電腦上答題。面對畫面精美、內容豐富的各種問題,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講臺前方,老師能夠清楚看到所有參與測查學生的狀態,哪些同學有疑問需要幫助,哪些同學的測查完成已經提交,大螢幕顯示一目瞭然。在全部的測查物件提交完成之後,電腦馬上就能反饋答題情況,每一題各種選項的人數和所佔的百分比以條形圖的形式直觀呈現出來,老師點選選項A、B、c,具體是哪些同學選擇了這個選項也會立即呈現,學生對錯情況盡在掌控中。

  以上四種評價方式,就是我們在學業評價方面的思考和行動。老師們可能會感覺到這樣做比一張試卷、一位監考老師、一個小時的測查麻煩得多,確實如此,但是在費時費力的同時,不能否認它確實考查到了一張試卷所不能及的深層次的思維活動,也體現出老師為學生尋找與學習方式相匹配的評價方式所作出的思考和付出的努力。當然,在動手操作的同時,我們也進行了與學習內容相適應的口算、筆算的專項測查,與日常學習同步,和綜合評定掛鉤,引導家長看到基礎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均衡並重,全面關注孩子數學學習的綜合素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