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樣性與和諧世界發言稿範文

文化多樣性與和諧世界發言稿範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可能會用到發言稿,發言稿可以提高發言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化多樣性與和諧世界發言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尊敬的各位領導:

  文化多樣性與和諧世界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演進的自然結果和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不僅是人類文化良性成長的自身要求,也是將當今世界建設為和諧世界的文化基石。

  保護和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發展,首先要高度重視經濟全球化給當今世界帶來的深刻影響。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有可能更大程度地使各民族的物質生活漸趨一致;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又並不僅僅侷限於貿易或單純的物質技術層面,也觸及到生產體系、管理體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於相對處於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及其文化而言,都是一種不可迴避的衝擊。如何在適應經濟全球化、享用經濟全球化的物質文明成果的同時,又能因勢利導,借經濟的發展而轉化為多元文化的自強,從而促進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多樣性,便成為當前最亟需應對的世界性課題。這一課題一方面要求正視經濟全球化對文化多樣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將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這當今世界的兩大潮流置於簡單絕對的對立之中,因為人類即使是被“判入”現代化程序,這個現代化程序也是一個歷史趨勢,無回頭路可走。

  同時,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必須力避文化發展的中心模式論或文化上的單邊主義。誠然,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若干影響廣泛的文化圈,但從古至今從未出現過一花獨放的文化壟斷景象。近代以來,伴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中心論曾經長期固存於西方思想界,成為西方世界一種有代表性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模式。這不僅是有害的,事實證明也脫離和有悖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基本實際和根本趨勢。近年來,一種文化上的單邊主義思潮在西方世界時有抬頭,表現為西方世界在推銷傳播其物質、技術的同時,也在努力推銷和傳播其價值理念、意識形態甚至制度模式。可以說,文化發展的中心模式論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對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都是有害無益的,其對於諸多第三世界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民族文化而言,威脅尤其明顯。

  再者,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還應避免另一種形式的威脅,即從文化發展的中心模式論走向文化“徹底的特殊性”,極端化地強調文化的差異性和孤立特徵,這不僅有走向狹隘民族主義甚至民粹主義的危險,而且還可能破壞甚至對抗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交流——事實上,這種交流在多元文化的共處發展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文化的多樣性並不意味著視文化差異為絕對,更不意味著多元文化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難以共處的排他關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多元文化之間由於歷史傳統、文化精神、價值取向乃至文化習俗等複雜因素的作用,有時還會表現出多種形式的文化衝突,這種衝突在特定條件下還可能相當尖銳激烈。但歷史地看,這些都是多元文化之間文化接觸的常態正規化之一,既不能成為文化隔絕的理由,更不能成為文化排斥的當然依據。釋解文化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大力增進異質文化間的溝通交流。

  文化的多樣性發展要求既充分承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多元文化的歷史傳統、文化精神、價值取向和現實形貌,同時又能夠寬容不同,並與異質文化容納共處,從而形成一種“和而不同”的良性關係狀況。無論是世界性的現代化程序還是多元文化的自身發展,都要求現代條件下的`多元文化在保持其文化精神的前提下,能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採借吸納異質文化的優質要素,從而也與時俱進地實現自身的文化變遷,這不僅是多元文化間的一種有效的文化調適,更是多元文化應對現代化程序、實現多元文化自主發展的有效方式和必然路徑。

  “和諧世界”這一理念既蘊涵了中國文化的傳統精髓,又契合和昭示了當今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歷史大勢和根本要求,引起世界政界、理論界的高度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合”思想博大精深,對自然與社會各種事物的複雜性、差異性及其相互之間的矛盾互補、和諧統一,作出了精當的歸納與概括。無論是“和”還是“合”,都不是強調絕對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異、有特性的事物和諧共處。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歷史發展到了21世紀,無論是在物質技術還是在人文社會的各個範疇維度,都空前地呈現了一種斑駁陸離、錯綜複雜、多姿多彩的景象。“和諧世界”的理念汲取中國文化之精髓,洞察世界發展之現狀,契合人類歷史之大勢,是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性的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深刻思想和重要理念。

  顯然,在建立和諧世界的人類實踐中,促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即使是在資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人類的物質生活甚至生活的方式載體出現了空前程度的類同趨向,但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基因無法改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原則和要求從根本上來講都是不可動搖和不可懷疑的。在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間,尊重差異性,發展互補性,拓展普適性,加強溝通交流借鑑,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繁榮發展,是建立和諧世界的根本保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