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模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發言稿

從規模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發言稿

  全世界最難做的行業是什麼?估計在管樁行業待過企業家,都會說管樁製造是其中之一。投資回報週期長、成本高、風險大,利潤薄,典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生產一線基層員工到管理人員,未來從事管樁製造人員會越來越少。

  列舉一組資料,國家人口統計局公佈,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2016年降低63萬。90後比80後人口減少44.2%;00後比90後減少33.7%。

  管樁生產向工業自動化進化,勢在必行。可惜從事管樁行業人才,相應工業自動化知識基礎相對薄弱。

  同時,管樁行業景氣度又深度依賴房地產固定投資,受產業政策,經濟週期影響較大,據萬科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成都區域2018年房企拿地趨於理性,融資難度加大,拿地熱情度下降,1—9月統計,住宅類用地溢價,平均下降21%。

  基於此,判斷未來管樁行業應從規模擴張向高價值發展轉變。即體現公司未來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具體體現在三個是否,一產品和技術在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二是否能推動行業進步,透過對行業培育,幫助公司成長;三是否能幫助員工可持續成長。員工成長,公司才有發展可能性。

  做好以上三個是否,有五點建議:

  1.儘快推動執行三駕馬車,打造行業市場競爭力。一駕馬車,推廣預製超高強PSHC管樁使用。預製超高強PSHC管樁較預製PHC管樁,能降低膠凝材料用量,減少CO2排放和能源依賴;針對不同地質,強度可從C100—C115靈活進行調整,地質適應性更強,顯著提高樁基承載力,節省工程造價。

  二架馬車,提煉出“植樁”工藝普適性施工工法。形成不同地質情況下,幹、溼成孔作業條件具體植樁施工工法以及承載力資料收集,初步形成錘擊為主,植樁為輔施工佈局,且隨著施工裝置技改,逐步形成以植樁為主要利潤增長點。

  三駕馬車,緊抓國家發展轉型綠色、環保建材、開展“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政策,一技改現有錘擊裝置,滿足環保排放標準;二結合“植樁工藝”工法,研發成孔——攪拌——吊樁——錘擊,一體化施工裝置,串聯其他馬車,形成管樁行業核心競爭力。

  2.有效的.公司治理機構。明確公司持有者和經營者關係,解決未來公司持續經營,帶來激勵、創新以及風險問題。

  比如公司明確治理結構,一發揮財務在公司管理指標作用,以財務為主線執行整體公司。透過財務管理變革,讓公司成本部門(人力、綜合以及生產部)轉變成利潤中心,讓公司每個部門都能感受到市場競爭壓力,公司各個部門效能最大化,就能保證公司最大化效率執行。二發揮財務在融資創新作用,觸碰之前不能涉及融資方式,比如“融資售後租賃”方式,將現有作為固定資產廠房,賣給一家融資租賃公司,然後簽訂租賃合同,回租廠房,租賃期滿了後,象徵性支付一定回購價,將廠房買回來,階段性解決運營資金問題。有了明確治理結構,公司內部組織結構、員工薪酬激勵機制以及技術創新落地實施都會有突破性進展。

  3.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行業協會對基礎市場培育作用。順應環保要求,在PSHC管樁基礎上,繼續迭代,研發無餘漿管樁以及符合環保要求管樁施工裝置。

  4.借鑑單邊平臺模式,積累一定經驗後,打造平臺化基礎施工方案最佳化公司,形成屬於管樁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模式,重塑行業形態。

  比如平臺職能:公司管樁品牌營銷輸出(如施工專案現場宣傳、微信以及網頁實時宣傳),基礎最佳化設計,新工藝、新產品宣傳包裝,新技術研發,特殊地質施工方案輸出,新專案資訊收集,合同稽核,經營風險控制,施工過程售後服務,融資能力,物質供應鏈(生產性物質、施工裝置整合以及管樁運輸),人力資源輸出以及法律諮詢、訴訟等共同基礎性服務。

  5.梳理價值網路,形成利益鏈條的共同體;(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資訊收集問題)

  以經營客戶思維,經營上下游合作伙伴,設計院、房地產開放商;與原材料供應商形成長期穩定戰略合作關係,儘量穩定原材料價格。

  這五點建議,歸根到底核心問題:是否可以節省成本,是否可以提高產品價值。公司有了承擔行業變革責任勇氣和遠大願景,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於管樁行業。沒有什麼夕陽行業,管樁行業產能過剩,帶來只是暫時性問題,透過供給測改革,市場調節,就能解決,公司只要能抓住未來發展趨勢,將資源投入核心競爭力打造,做到其他成本最最佳化,深耕細作,熬過冬天,春天也就不遠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