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的反義詞

依稀的反義詞

依稀的反義詞1

  【依稀】:

  注音:yīxī

  釋義:(1)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2)指彷彿之意。

  造句:我依稀記得我是來過這個地方的,只是我忘了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依稀的反義詞:清楚 明白

  【清楚】:

  注音:qīng chǔ

  釋義:(1)易瞭解和辨認,讓人容易明白

  (2)透徹有條理。

  造句:我清楚記得我是來過這個地方的,就在上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我來過的

  【明白】:

  注音:míng bái

  釋義:(1)清楚;明確

  (2)清白;光明。

  造句:你要明白你現在到底在做些什麼事情,這些事情值不值得你去做

依稀的反義詞2

  一、【反義詞】

  清楚、清晰

  二、【詞語注音】

  yī xī

  三、【基本詞意】

  依稀,亦作“ 依希 ”,亦作“ 依俙 ”。指彷佛,不清楚的樣子;些許、微少。見南朝 宋 謝靈運《行田登海口盤嶼山》詩:“依稀採菱歌,彷佛含嚬容。”

  四、【英文翻譯】

  1.(不肯改變) obstinate; stubborn

  五、【詳細解釋】

  1.隱約;不清晰。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指瑕》:“字以訓正,義以理宣,而晉末篇章,依希其旨。” 宋梅堯臣《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夢覺而錄之》詩:“滉朗天開雲霧閣,依稀身在鳳皇池。”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褚生》:“題句猶存,而淡墨依稀,若將磨滅。”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渴澀的歌喉,早就瀾漫沉吟,醉囈依稀。”

  2. 相像;類似。

  《魏書·劉昶傳》:“故令班鏡九流,清一朝軌,使千載之後,我得髣像唐虞,卿等依俙元、凱。” 宋 田錫《貽宋小著書》:“為文為詩,為銘為頌,為箴為贊,為賦為歌,氤氳吻合,心與言會,任其或類於韓,或肖於柳,或依稀於元白,或髣髴於李杜 。”

  3. 少許;微少。

  唐 黃滔《祭陳先輩》:“謹以依稀蔬果,一二精誠,願冥符於肹蠁,申永訣於幽明。” 魯迅《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他是收集‘小擺設’的名人,臨末還有依稀的感喟。”

  六、【拓展延伸】

  1. 雖然,天黑得像打翻了的黑色墨水,但是,那翻滾的雲依稀可見,那一塊塊雲宛如一個個怪獸的臉,那藍紫色的閃電是怪獸可怕猙獰的笑臉,緊接著,暴雨傾盆而下。

  2. 走進七月,我們依稀看到13億華夏兒女前仆後繼,一路走來,歷經90年,鑄造成一座座共和國的歷史豐碑!

  3. 梔子花開的不多,但隱約的白花依稀可見,朦朧中帶著神秘,那隨風飄來的花香淡淡的飄在空氣裡,給人的感覺卻沁人心脾。

  4. 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

  5. 為了追懷往事,我回到久別的母校,尋訪依稀可辨的雪泥鴻爪。

  6.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7.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8. 他雖然蓬首垢面,但相貌卻依稀未改。

  9.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魯迅

  10. 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巴金

  11. 開始時,雪花依稀可數、隱約難覓,彷彿天上有位神人漫不經心地撒落了幾個細碎的小雪粒。

  12.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驀然回首中,依稀是童年。處處能找樂,兜裡無閒錢。不為名利累,貪嗔與痴念。成長的快樂,日子苦也甜。兒童節快樂!

  13. 探索未來之路,竟像在黑暗中摸索朦朧的光源,依稀可見,卻荊棘叢生。

  14. 他走到她身邊依稀恍惚地看著她,彷彿跟她是夢中相見。

  15. 重訪舊地,人事已非,只剩一些依稀可辨的雪泥鴻爪。

依稀的反義詞3

  依稀的反義詞

  清楚、清晰

  依稀造句

  1、雖然,天黑得像打翻了的.黑色墨水,但是,那翻滾的雲依稀可見,那一塊塊雲宛如一個個怪獸的臉,那藍紫色的閃電是怪獸可怕猙獰的笑臉,緊接著,暴雨傾盆而下。

  2、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4、他幽默風趣的談吐點綴了整個聚會現場,讓大家都彷彿置身於歡樂的海洋,那麼美麗的一天直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

  5、越來越多,我聽到的人都依稀聽到了一些關於這個“看門人”的現象,一些福特基金會的錢破壞整個漸進式的媒體。

  6、從朦朧中甦醒,揉揉眼睛,卻感到一陣陣襲身寒意,拉開橙黃的落地窗簾,發現玻璃窗上抹上了一層白霜,但依稀能看到貴門此處特有的紅泥,不衰的翠竹,還有晚秋的紅葉,一切是那樣的自然和諧。

  7、他依稀聽見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滿活力的歌在若耳邊回想。這是讚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8、肆虐的狂風,吹亂我的思緒,纏卷著我的情感,卻吹不走你的容顏,刮不走對你的思念,你的身影依稀在我的腦海浮現。這就叫做夢魂縈繞,剪不斷,理還亂。

  9、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驀然回首中,依稀是童年。處處能找樂,兜裡無閒錢。不為名利累,貪嗔與痴念。成長的快樂,日子苦也甜。兒童節快樂!

  10、探索未來之路,竟像在黑暗中摸索朦朧的光源,依稀可見,卻荊棘叢生。

  11、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12、一聲呼喚,激勵了多少遊子熾熱的愛國心;一聲呼喚,召喚了多少遊子滾燙的思鄉情;一聲呼喚,點亮了多少遊子依稀的五星紅旗;一聲呼喚,尋回了多少遊子凌亂他鄉的思緒。

  14、月照紗窗,縹緲見梨花淡妝。依稀聞蘭麝餘香,喚起相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15、有時森林突然轉為寂靜,潮溼灌木叢中依稀傳來仙子輕柔的笑聲,彷佛閃亮的滑奏音符。

  16、仙車駐七襄。鳳駕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來歡暫巧笑。還淚已沾裳。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別離未得語。河漢漸湯湯。

  17、天色清明微微隱沒在漸暗的天邊,桃花心木低窗竹簾半卷,透過碧紗送進絲絲涼風。廊前桂子香氣依稀糾纏,一株亭亭如蓋的桂樹半遮庭院,暗香浮動,只是醉人。

  18、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依稀想到你的模樣,那層冰冷冰冷的螢幕,充滿溫柔充滿幻想。

  19、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

  20、街上雨霧茫茫,遠遠地依稀可見一個穿綠色裙的女孩的背影,像一頁紙一樣被雨霧慢慢浸潤,直至消失。蘇童

依稀的反義詞4

  中文發音:依稀[yī xī]

  詞語解釋: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反義詞:清楚、清晰

  用依稀造句

  1、昏暗的燈光下,遠遠望去,依稀可以看到遠處高聳的群山。

  2、太久了,原來那依稀可辨的容顏已經徹底成為記憶了。

  3、依稀記得多年前的小事,現在想起,會心一笑。

  4、奶奶頭上的絲絲白髮依稀可見。

  5、曾經的往事,現在回想起來依稀可見

  6、我站在山上向下俯視,雖然濃霧籠罩著,但山勢依稀可見。

  7、我依稀記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事情。

  8、我依稀記得我是來過這個地方的,只是我忘了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9、起霧了,依稀能看到遠處的燈光。

  10、在夢裡,我依稀的看到,那朵花笑了,笑的是那麼燦爛

  11、在我記憶的深處依稀記得父親曾經慈祥地撫摸我的頭髮,告訴我要堅強。

  12、在遠處望,依稀可見血紅的杜鵑花

  13、天還是藍藍的,只是依稀隱藏著一絲憂傷,雲還是白白的,只是依稀隱藏著一絲寂寞。

  14、當我爬上泰山的時候,對面的山峰依稀可見。

  15、現在天上的星星依稀可見!

  16、重新又回到家鄉,年近九旬的老人依稀記得自己當年年輕時從這裡離開時的情景。

  用依稀的反義詞造句

  清楚:河水清澈得連沙石都能看的清楚。

  清晰:奶奶戴上老花鏡就能清晰地看到報紙上的內容了。

  【擴充套件閱讀:怎麼才能學會造句】

  造句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貫穿整個小學學習階段。造句訓練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等。造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該如何學會造句呢?

  一、正確理解詞義。正確理解詞義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應該根據詞義特點和自己的知識水平以及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理解,這樣才能造出合乎邏輯的句子來。

  二、把句子造得真實具體,生動形象。對學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實。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學生是這樣造得:“我家種的冬瓜,又大又圓,像個大籃球。”這個句子造得比較具體、形象,卻不真實。我對學生說:“南瓜不像大籃球,而是像個枕頭。所以說,造句也應該強調真實性,不然的話,形象的描寫,就不準確;具體的敘述,也是錯的;感情的抒發,也就不真實。

  三、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裡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四“字→詞→句→段→篇”是語言文字訓練的基本流程。在這個流程中,句子訓練處於字詞和段篇訓練之間。它既是字詞教學的“昇華”,又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造句的時候,不但要讓將句子造對,還應該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語氣通暢,真實具體,生動形象,並富有思想感情,從而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指導:一種寫話練習的格式為:誰→幹什麼。我們學習寫話,首先得從練習寫好一句話開始。一句話寫好了,然後再慢慢練習學會連貫地寫好幾句話,寫好一段話。一句話,也就是一個句子,應該有頭有尾。頭,就是要寫出是誰或什麼;尾,就是要寫出幹什麼或怎麼樣。如:“明明在教室裡畫畫”這個句子,寫得是誰,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頭)。明明幹什麼?“在教室裡畫畫。”(“在教室裡畫畫”是句子的尾巴。)

  六、造句的詞語,一般都是課文中新學的,所以造句前要讓學生反覆品讀課文中帶有該詞的句子,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它和意思相近的詞語有何區別,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用到這個詞語。

  七、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片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小學生因為詞彙量有限的緣故,在造句上總會大傷腦筋,其實只要找對了方法,造句並不難。

最近訪問